我们满怀激情,关注行业资讯、关注环境变化、关注成功人物、关注市场经济、关注时尚前沿、关注商业模式等,我们仍然接触到大量“中国制造”的产品,我们也深刻发现中国定制产品的萌芽,更情不自禁地体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智能家居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眼前的智能产品,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都不禁思考:未来一切产品真的都智能化吗?
对未来一切智能化的思索始从美国知名企业苹果公司所领先一步推出的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不仅引领了产品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更开辟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有人说:“移动互联是一场革命,它颠覆了社会发展的动能,引发了经济结构的巨变,并导致整个社会组织模式的重构。在这场变革中,线上与线下、虚拟与现实.、互联网与传统经济之间的界线正在逐渐消失,‘手机+水泥’的新商业时代已经来临。”作者认为如果是一场革命,那也始自于互联网第一波浪潮之时,互联网是现实的拓展空间,并非虚拟,虽然有虚构的存在体,但更多的是现实的拓展,是思维的延伸,是人类思维发展的外在显现方式。
传统行业在互联网中的拓展,发生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消费者越来越有选择权,越来越有评论权,消费者越来越了解产品,成为产品的主导者。这种微妙的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经营方式与商业模式,即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相当于企业的一员,企业、员工与消费者在互联网中像一个团队,产品口碑在互联网思维中发挥重要价值,这种带有互联网思维的商业模式被称为C2B。该模式中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产品理念、经营管理层的互联网思维、灵活的组织架构及先发优势将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
随着移动互联的到来,市场空间更加纵横交错,互联互动,苹果、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网络巨头已经考虑移动互联的入口,也已经成功运营了自身的平台型企业,成功自然地转型到移动互联时空中(关于C2B模式、企业经营中的互联网思维与平台型企业将是本书的一个重要话题)。
人民网组织编纂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2014)》中指出移动互联网正成为社会转型的催化剂。
在这社会转型的非常时期,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将面临怎样的机遇,背后的关键因素显得刻不容缓的重要。21世纪国家不再以土地雄居,而是以国家的企业市场占有率称雄于世界,一个企业对于国家的意义也显得匹夫有责一般重要起来。
在这社会转型的非常时期,中国经济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但资本市场已对中国经济转型、突围之新方向给出预示,对产品技术、服务、商业模式等创新所赋予的新机遇将是中国经济的未来方向,谁将拥有未来?
在这社会转型的非常时期,很多行业都将会受到冲击与变革,如传统作家、传统编辑与传统出版社都将面对电子书、电子阅读器、数字纸、新型报纸、有声读物APP等新型出版方式的变革,谁将拥有未来?
在这社会转型的非常时期,美、德、英等国最先嗅到了制造业变革的气息:美国于2012年发布《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于2013年3月发布《德国工业.4.0战略》,英国在2013年10月发布《英国工业2050战略》。这些战略计划指出未来制造业的四大趋势是:软性制造,以软件来控制制造流程;从“物理”到“信息”,产品性质发生改变,增加信息附加价值,产品开始信息化;从“群体”到“个体”,小企业也会有大作为,提供个性化定制产品;互联制造,制造业企业能够不断地基于网络获取信息,及时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同时通过互联网快速提供产品服务。
本童将从“美国IBM为什么提出智慧的地球”“德国为什么首先提出工业4.0”“中国为什么提出互联网+”,诠释行业大势,谁将拥有未来。1.1 美国IBM为什么提出“智慧的地球"
自20世纪中旬美国企业雄居世界,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之地,拥有最先进的产品技术与商业理念,拥有多个知名企业,如苹果、微软、谷歌、英特尔与IBM,品牌CI理念也起源于当时的美国:IBM公司,当时在IBM商业理念中,出现品牌战略。
IBM公司的总裁小汤姆斯华生采取“公司名称=商标名称”的方法,首次推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识别系统。这一措施使IBM公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通过CI设计塑造IBM公司企业形象,并使之成为美国公众信任的“蓝色巨人”,“蓝色巨人”也成为IBM在全球的品牌印象。
那么如今IBM的品牌策略是什么呢?是2008年IBM提出的“智慧的地球”。
1.1.1 IBM“智慧的地球"服务于企业转型
IBM虽然没有领先推出智能手机,却前瞻性推出“智慧的地球”概念。在这一概念下,商业模式的更新为焦点问题,将撼动产品的信息化、智能化与数字化,全球市场发生变化,同时给每个企业乃至每个人带来机遇与挑战。社会、企业与个人都有可能面临转型的阵痛期。
“智慧的地球”为众多智能产品互联后的社会圈,这里不仅仅会在物与物之间形成物联网,也会在人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形成联网关系,即万物互联。IBM从云计算、医疗、商务、城市、政府、移动通信企业、能源、铁路、银行、零售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现逐一分析智慧的地球所面对的技术变革。
一、大数据分析
万物互联的发展引来了大数据时代,很多事情都会抽象成一种数据供人研究,是企业解决方案的一种重要依据,也是企业产品创新、企业市场运营乃至企业模式转变的一种重要依据,是企业数字化的重要标志。IBM从帮助企业管理数据角度去展开服务,帮助企业从不确定的数据获取价值。P2-4
第1章 行业大势是“台风”
1.1 美国IBM为什么提出“智慧的地球”
1.1.1 IBM“智慧的地球”服务于企业转型
1.1.2 IBM“智慧的地球”服务于美国经济
1.2 德国为什么首先提出“工业4.0”
1.2.1 先看制造业、工业革命与创业的关系
1.2.2 德国首先提出工业4.0的三大因素
1.3 中国为什么提出“互联网+”
1.3.1 移动互联网是社会转型的催化剂
1.3.2 中国“两化融合”的出现
1.3.3 “互联网+”被中国政府写入报告
1.4 小米将顺势而为连接一切
1.4.1 到底什么是互联网经济
1.4.2 小米互联网手机是企业转型下的一种新模式
1.5 小结
第2章 传统企业转型的十大痛点
2.1 痛点一:品牌文化导致转型不成功
2.2 痛点二:夸大或排斥互联网思维
2.3 痛点三:产品创新思维停留于“工业4.0”前夕
2.4 痛点四:服务体系没有及时更新
2.5 痛点五:企业转型定位时找不到角度
2.6 痛点六:用原有商业模式做企业电商平台
2.7 痛点七:理不清电商生态链的资源
2.8 痛点八:产品形象与电商平台形象没有统一
2.9 痛点九:仍用传统方式做宣传推广
2.10 痛点十:为了营销而营销的阵旧方式
2.11 小结
第3章 小米品牌文化多元化
3.1 小清新风:解决企业产品创新与稳定的矛盾
3.1.1 小清新实例
3.1.2 时尚与企业的关系
3.2 用户体验:解决企业专注与多元化的矛盾
3.2.1 用户体验产品的概念
3.2.2 从小米的产品大全发现用户体验
3.2.3 用户体验、发烧友与粉丝文化
3.3 设计是利器:解决鼓励创新与严格纪律的矛盾
3.3.1 服务设计
3.3.2 无设计
3.3.3 参与式设计
3.3.4 用户体验设计
3.3.5 互动设计
3.4 自主文化:不仅管理人还管理产品定制之?
3.4.1 雷军的管理之道
3.4.2 刘德的管理之道
3.4.3 黎万强的管理之道
3.4.4 自主、人性与产品定制
3.5 制造业革命信仰:解决理想主义与务实主义的距离矛?
3.5.1 小米信仰 中国制造业更美好
3.5.2 信仰是企业管理文化的钥匙
3.6 互联网亚文化:解决专业与非专业的矛?
3.6.1 孩子气是互联网亚文化一大调味剂
3.6.2 孩子气有助于互联网创意文化
3.7 互联网创意文化:增加品牌多元化
3.7.1 小米的创意文化实例
3.7.2 移动互联网生活方式
3.8 小结
第4章 小米互联网思维的创新之处
4.1 小米互联网思维如何打造智能工厂为一大前例
4.2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一:口碑互动思维
4.3 互联思维的特点二:产品媒介思维
4.4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三:产品平台思维
4.5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四:产品简化思维
4.6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五:产品极致思维
4.7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六:产品迭代思维
4.8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七:产品跨界思维
4.9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八:产品社交思维
4.10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九:用户参与思维
4.11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十:用户社交思维
4.12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十一:用户媒介思维
4.13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十二:用户体验思维
4.14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十三:共享思维
4.15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十四:免费思维
4.16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十五:娱乐思维
4.17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十六:流量思维
4.18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十七:社会化思维
4.19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十八:转化思维
4.20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十九:打破定势思维
4.21 互联网思维的特点二十:数据思维
4.22 小结
第5章 小米产品微创新
5.1 风格定制与小米产品微创新的重要性
5.1.1 产品风格带来商机
5.1.2 小米手机自定义风格
5.1.3 小米手机自定义风格的优势
5.2 用户体验是商机,更是产品微创新的来源
5.3 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
5.4 小米论坛相当于苹果用户体验店
5.5 用户体验流程
5.6 小米如何重视用户体验流程的细节
5.7 用户参与下的隐性知识是小米产品灵感的来源
5.7.1 产品创新的DNA原理
5.7.2 理解用户体验下的隐性知识
5.8 理解用户体验下的隐性知识则是产品的创新来源
5.8.1 小米社区的微创新增强参与感
5.8.2 小米手机官网的微创新:企业网站电子商务化
5.9 粉丝文化、情景设计与微创新
5.10 小米产品微创新下的生态圈
5.10.1 软性产品与硬性产品的概念
5.10.2 3C产品、智能产品、移动产品等硬性产品的概念
5.10.3 小米有哪些软性产品
5.10.4 小米有哪些硬性产品
5.11 性价比也带来微创新
5.11.1 瞄准95%的用户需求
5.11.2 发明新的流水线
5.11.3 生产普通消费者也能买得起的产品
5.11.4 优势是没有先例
5.12 小米供应链也以用户为中心进行微创新
5.13 小结
第6章 小米三位一体及时更新传统服务
6.1 服务也需要设计
6.2 人机交互产品与服务设计
6.3 服务设计的研究内容
6.4 服务设计的流程
6.5 从参与感设计服务:小米服务体系微创新
6.6 小米服务体系的特性:快速响应
6.7 小结
第7章 小米定位的角度是为了连接一切
7.1 小米以崭新形象出现在互联网企业中
7.2 小米引领企业电子商务化
7.3 小米重新定义互联网企业
7.4 细节反映互联网手机这一品牌定位
7.5 互联网手机的角度是为了连接一切
7.6 小结
第8章 小米主要用信息内容运营做企业电商平台
8.1 平台思维正在带来全球企业的一场战略革命
8.2 阿里、腾讯等平台型企业早已成功赫然
8.3 阿里平台布局移动电商生态圈:小米平台来了
8.4 小米如何搭建智能手机平台生态圈
8.4.1 智能手机下的媒介行业变革与小米自媒体
8.4.2 智能手机下的电子商务行业变革与小米电子商务
8.4.3 智能手机下的金融行业变革与小米支付
8.4.4 智能手机下的软件行业变革与小米软件
8.4.5 智能手机下的生活变革与小米生活方式
8.5 小米如何加入中国移动电商平台阵?
8.5.1 第三方支付与中国移动电商阵局
8.5.2 阿里巴巴支付宝的发展
8.5.3 腾讯支付的发展
8.5.4 小米支付
8.5.5 小米C2B电商平台
8.6 小米如何进行信息内容运?
8.6.1 小米信息内容运营与信息革命的关系
8.6.2 小米信息内容运营与企业价值链的关系
8.6.3 小米从Web2.0做电商平台的信息内容运营
8.6.4 小米从Web2.0做智能产品信息内容运营
8.7 小米电商平台的意义
8.7.1 小米电商平台与小米产品价值链
8.7.2 小米电商平台与品牌多元化的关系
8.7.3 小米电商平台激发网络效应
8.8 小结
第9章 从定制做移动电商生态链的资源
9.1 小米的平台之道与苹果的平台之道的对比
9.2 小米品牌核心价值与苹果品牌核心价值的对比
9.2.1 苹果的品牌核心价值:极致的用户体验产品生态圈
9.2.2 小米品牌核心价值:可定制的移动电商生态圈
9.3 可定制的移动电商生态链与小米生活方式
9.4 可定制的移动电商生态链与APP增值服?
9.5 可定制的移动电商生态链与网站创新
9.6 可定制的移动电商生态链与粉丝文化
9.7 可定制的移动电商生态链与智慧地球
9.8 可定制的移动电商生态链与体验经济时代
9.9 可定制的移动电商生态链与制造业转型
9.10 红杉资本看中小米的赛道
9.11 小结
第10章 从用户体验整合产品与电商品牌形象
10.1 小米电商品牌策划
10.2 小米品牌形象基础部分
10.2.1 小米品牌精神层面
10.2.2 小米品牌行为规范
10.2.3 小米标志设计的奥妙之处
10.2.4 小米米兔与视觉营销
10.2.5 小米品牌命名与广告语的特点
10.3 小米从用户体验进行软硬件与网站形象力整合
10.3.1 从小米标志看小米产品视觉关系
10.3.2 小米品牌整合形象力:原生态为基本风格
10.3.3 小米从用户体验统一品牌形象
10.4 小米手机产品形象设计
10.4.1 小米手机的无设计理念
10.4.2 从小米定义手机产品形象设计系统
10.4.3 小米手机广告:成功应用网络广告与自媒体
10.5 小米官方网站与子网站设计风格
10.6 小米商城APP与小米移动电商的树立
10.7 小米手机官网新版与小米移动品牌策略
10.8 小米发布会与小米品牌设计理念
10.9 小米用户体验店与小米品牌整合的意义
10.10 小米平面广告突出个性定制
10.11 小结
第11章 产品口碑宣传为王
11.1 小米品牌形象代言人:CEO雷军
11.2 产品内容运营:让用户运营内容
11.3 新媒介特点:分众、精准、个性、交互、口碑、长尾
11.4 小米网站与产品内容整合:互联网手机本身就是互联网媒介
11.5 小米口碑中网络编辑的素养与价值
11.6 媒介口碑之一:小米社区运营
11.7 媒介口碑之二:小米主题活动与粉丝文化
11.8 媒介口碑之三:小米自媒体的强大
11.9 媒介口碑之四:小米米兔卡通的力量
11.10 媒介口碑之五:小米微信
11.11 媒介口碑之六:小米贴吧
11.12 从小米看电子商务与新媒体:融合后的媒体特点
11.13 小米媒体口碑的专业性:读者体验与场景营销
11.14 小米口碑销售颠覆传统厂商销售模式
11.15 小结
第12章 社会化的体验营销来临
12.1 社会化体验营销: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营销流程
12.2 小米社会化体验营销与苹果体验营销的对比
12.3 小米社会化体验营销与轻资产营销
12.4 小米社会化体验营销与互动营销
12.5 小米社会化体验营销与精准营销
12.6 小米社会化体验营销与微信营销
12.7 小米社会化体验营销与移动互联网整合营销
12.8 小米社会化体验营销与个性定制
12.8.1 个性化定制智能产品与服务
12.8.2 为客户量身定制互联网金融项目
12.9 小米社会化营销与中国互联网经济趋势
12.9.1 中国互联网品牌趋势
12.9.2 小米团队源自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精英
12.10 小米模式复制到全球的要点
12.11 小结
第13章 探寻小米生活方式下的明天
13.1 苹果改变世界的根本是平台战略
13.1.1 苹果移动操作系统的平台特点为封闭
13.1.2 苹果平台战略与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争
13.1.3 苹果平台战略第四步:码农改变世界
13.1.4 小米、谷歌与苹果平台成各行业移动终端应用
13.2 小米移动操作系统的平台特点不只是开放
13.2.1 小米强调MIUI操作系统个性定制功能
13.2.2 小米生态圈深深扎根于生活方式,强调参与
13.2.3 小米移动互联网平台,强调开放
13.2.4 小米社会化体验营销,将成就移动互联O2O模式
13.3 小米互联网手机想成为连接一切的入口
13.3.1 微信、QQ、腾讯微博可能将是腾讯的移动入口
13.3.2 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也想成为移动入口
13.3.3 智能手机将是小米的移动互联网入口
13.4 小米随传统行业互联网+跨界发展而发展
13.4.1 小米对房地产等行业互联网变革的深远意义
13.4.2 小米C2B对跨界、多元化发展的深远意义
13.5 小米加入移动互?
13.5.1 小米移动互联O2O模式探寻
13.5.2 小米从MIUI操作系统着手移动互联O2O平台
13.5.3 小米从平台抢购功能着手移动互联支付与O2O闭环
13.5.4 小米从自媒体着手移动互联O2O碎片化管理
13.5.5 小米从生活场景着手移动互联O2O终端体验
13.5.6 小米从人着手移动互联O2O销售渠道
13.5.7 小米从定制着手移动互联O2O下的传统行业变革之道
13.6 小结
社区文化的“互联网+”
当我们谈论“互联网+”的时候,到底在谈论什么?它不应只是风口的那头猪,更应该是能为实体经济和真实社区带来新火花的导火索。
栾玲以小米公司和小米产品为案例,系统完整地为互联网人和传统行业从业者解构了小米文化背后的互联网精神,提供了可供实操的借鉴价值。她从设计的专业立场,融会易经哲思为小米品牌做了一次阶段性的复盘,在社区文化建设领域也给出了有说服力的建议。
一是,社区的格调,是你的用户群特质的综合。房产商可以通过地理位置、户型、价格等因素,人为聚集具备相似特质的社区居民。社区的格调,是一开始的社区定位就决定了的,且难以轻易改变的。比如良渚文化村这个大社区,以及各个楼盘为单位的小社区,它们有着良渚文化村统一的“追求更美好生活”的格调,也因为各自的价格和细分人群定位,他们又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格调。
二是,社区文化得以繁荣的基础只有一个:社区居民的参与感。当社区设施和社区活动,是来自于社区居民自身的需求、创意、付出、享受成果的时候,其长远性和使用频繁度就更容易得到保证。相反,那些以开发商、物业公司为全程掌控的项目,基本上吃力不讨好。
三是,社区发展不能期望一蹴而就,相反过程中的微创新和小迭代更能得到社区居民的青睐和信任。这种逐步完善、慢慢成长的过程,正是社区的可爱之处:只要持续耕耘,花儿会静静开放。
花儿静静开放的结果虽然很美,但其中的耕耘是冷暖自知,相信栾玲的这本新书能给传统行业带来一次非常有益的参考。最美小镇的社区文化运营案例
在中国杭州的西北角,有一个被叫作“中国最美小镇”的良渚文化村,它不仅是因为地处国家AAAA级景区的空气清新和风景优美而获称“最美”,更是因为它的一系列“村民发起、村民参与”的社区文化而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最美”。
2014年9月28日,筹备近一年的村民书房正式开放。从我以热心村民身份发起筹建村民书房算起,等待并不算漫长,这里面的整个故事,都是互联网思维在实体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一个典型应用案例。
从一开始发起筹建村民书房的初衷,是要在这个以“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人群为主体的社区里,拥有一间属于村民自己的图书馆。在整个筹建过程中,不仅有村民的热心参与,也有了开发商的商业配套部门,也有了社区商家的参与,最终成了整个社区的共同参与。大部分的书籍,向村民征集捐赠,社区里的各个小区开展了捐赠数量的每日PK;社区商家和小区物业,都成为了捐书点,村民可以将书籍就近放到那里;社会机构也充满热情地为村民书房捐赠书籍,包括杭州图书馆、浙江大学、开发商;开发商提供了原来的售楼中心,作为村民书房的新址。对于收到的赠书,我们又在良渚文化村邀请了在各领域有发言权的村民,来进行图书的挑选。最终,村民图书馆完成了13568本书的受捐量。
在村民书房的后期运营方面,我们成立了志愿者队伍,每天都会有志愿者村民在村民书房负责图书借阅、现场管理。更难能可贵的是,以
“书”的文化精神来启发阅读者的自觉,让村民书房真正成了村民自家的书房,去爱护它,去利用它。
村民书房,并不是良渚文化村的新鲜事。在村民书房之前,村民自发形成的村民公约,以“我们乐于”“我们提倡”这样的表述方式,将美好生活的守则形成了最美小镇的村民公约。其中一条是“我们在指定位置停放车辆,不跨线,不压线,且车头朝向规定方向,停车即熄火”,当村民看到其他村民没有做到的时候,会去提醒他;当有朋友来村里做客的时候,作为主人也会提醒朋友停车的注意事项。并没有什么上级部门去要求村民遵守规则,而是村民完全自发地参与、遵守、宣传,让最美小镇形成了对美好生活风气的自觉追求。
还有村民日、村民市集、邻居节、村民食堂等,更多的发起和参与主体都是村民,村民的“参与感”是良渚文化村之所以成为中国社区文化榜样的重要原因。
通过栾玲这本书,我们将发现“参与感”不仅仅是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进行跨界融合下的企业模式的一个知识点。
栾玲编著的《谁拥有未来(小米互联网思维PK传统行业思维)》以小米公司的CEO雷军所概括的互联网思维为基准,深入解读互联网思维的特点,以此重构企业价值链,在工业革命4.0来临之际,层层解决传统企业模式转型所面对的痛点,深析小米C2B模式。
小米联合创始人之一黎万强在分享小米成功要诀时极其强调参与感,本书不仅言之,还阐述小米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做品牌文化、做产品微创新、变革手机企业、展开智能手机平台战略、做可定制的移动电商生态系统、打造移动电商品牌形象、创造自媒体口碑、做社会化体验营销,并从小米操作系统如何脱颖而出、小米进军移动互联网入口、移动互联020等方面去看小米的发展历程及明天,深度解析小米成功之源,更详实全面地诠释小米企业的成功元素。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重构企业价值链(生产链、人才链与销售链)的途径之一是从自身的网站入手进行企业转型与产品模式的更新。
本书潜伏一条思路:小米整体品牌运营流程,被视为典型的“互联网+”概念下的品牌模式。
栾玲编著的《谁拥有未来(小米互联网思维PK传统行业思维)》阐述小米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做品牌文化、做产品微创新、变革手机企业、展开智能手机平台战略、做可定制的移动电商生态系统、打造移动电商品牌形象、创造自媒体口碑、做社会化体验营销,并从小米操作系统如何脱颖而出、小米进军移动互联网入口、移动互联O2O等方面去看小米明天,深度解析小米成功之源,更详实全面诠释小米企业的成功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