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枫叶为谁红/新世纪海外华文女作家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加拿大)王海伦
出版社 鹭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枫叶为谁红》凝聚了作者王海伦28年移民生活的经验,书中塑造的人物大部分以温哥华华裔移民的真实故事为原型。

移民的沉重,不仅仅是因为一棵生命的树换了异乡的土壤,更是要经历一场灵魂的碎裂在烈火中重新熔铸的历程。女人,移民路上最艰苦的负重者,怀揣着爱情,承担着亲情,拥抱着友情。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飞蛾扑火般的爱情,决绝而博大的母性力量,都向我们证明了:生命的旅程就是把自己献给这个世界!

内容推荐

《枫叶为谁红》凝聚了作者王海伦28年移民生活的经验,书中塑造的人物大部分以温哥华华裔移民的真实故事为原型。

故事以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知识分子移民海外创业建家的故事为主线,真实地反映了为追求自由而来到西方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以及离开中国土壤 “拔根”的痛苦与无奈。

小说着重描述了生活在异国他乡的女性移民的心路历程:她们在生活失控时对命运的深思;失恋时对于爱情善变的领悟;在无奈时情爱被动式的体验;在移民后对新环境的无止境的认知及适应等等。 作者以女性的独特视角和审美意蕴,以贯通东、西方文化的普世价值,通过对华裔移民开拓新生活的过程及心态的描写,真实地展现了华裔移民第二代的曲折成长历程,也描绘了女性意识以及女性对婚姻爱情的感悟、体验,为读者提供了海外华人生存状态及侨居国的世态人情的独特文本。

目录

第一章

 1 寻梦无国界

 2 边境望海亭

 3 砍柴娃的山歌在美国

 4 “男子汗”挺难当的

 5 泣血的思念

 6 天使的另类含义

 7 举步维艰

 8 蓝色泪滴

 9 被魔咒的唐人街

 10 蹂躏VS伟大

 11 花草交响乐

 12 抹不去的疤痕

第二章

 13 共患难与“塑料袋”

 14 移民姿采

 15 绿树环绕

 16 风暴之后

 17 结婚VS皆昏

 18 小移民的苦恼

 19 一家一本难念的经

 20 温哥华怎么像农村

 21 败者的骄傲

 22 海外版桃园三结义

 23 停车场的种族大战

 24 女人还是这样好

第三章

 25 非宿命的命运

 26 宁死不回头的三文鱼

 27 凄美的无字猴歌

 28 变迁的故国热土

 29 情境爱

 30 男人的眼泪

 31 大麻啊大麻

 32 处处是陷阱

 33 第二故乡

 34 儿女是冤家

 35 皇家骑警的电话

 36 马克的自杀

 37 黑社会的龙卷风

第四章

 38 吉卜赛女人的占卜

 39 鸟巢的启示

 40 浮光跃金的小路

 41 生死一瞬间

 42 悬崖边该救谁

 43 已是陌路人

 44 进退维谷

 45 “地狱天使”的大麻田

 46 “我相信我能飞翔”

 47 奉献VS幸福的哲理

 48 何谓幸福

 变生活为梦幻,变梦幻为生活(后记

试读章节

上午十点,舟子默默地坐在“偷渡专家”卢源驾驶的车里,故作轻松地观赏着顺着海岸高速公路延伸的树林,那深红浅红粉红水红的枫叶,与深深浅浅的黄绿秋叶融在一起,将温哥华的秋色点缀得五彩斑斓。高速公路外侧的大海,不时有鱼儿跃出灰蓝色的水面。舟子凝望着跃水鱼儿在海面划出的银色弧线,脑子里一片空白。

汪舟子是怀着了解西方世界的强烈好奇心, 于一九八七年从北京来到加拿大留学的。尽管早已不是妙龄少女,而是有一对双胞胎儿子的离婚单身母亲,但温哥华大龄留学生多着呢,远不止她一个。况且,出国留学对她来说不过是个跳板,是移居北美的捷径。

扔下国内体面的日子和一对年幼的双胞胎儿子,跑到加拿大来“洋插队”自找苦吃还不够,现在居然坐在“偷渡专家”的车里,去离温哥华一个多小时车程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和平门边境,勘察从加拿大偷越美国的途径,莫说外人,就连她本人,也觉得很疯狂,很不对劲儿。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刚出国的人对劲儿的有几个?不管你在国内曾多么成功,多么有名气,来到资本主义的西方世界,你不过是白丁一个,没人知道你是谁。洋鬼子们只知道你张口连三岁洋娃娃能说的英语都讲不利落,对当地社会国情的了解连弱智残障人都不如。单为这个,你的知识文化、工作经验、处世哲学,包括价值观就全都泡汤了。你愤愤不平、失落沮丧又无可奈何,但因此你也就自由了,卸去了所有的包袱,敢做在国内连想都不敢想的事儿了!

虽然舟子对移民出国信心十足,但出国的三大禁忌,还是令她有所畏惧:学中文的不能出国,出国后在外语世界里等于没有了专业,很难找到像样的工作;人到中年不能出国,因家庭和经济负担太重,很难重打锣鼓另开张;身体不好不能出国,因没有健康身体,无法适应异乡艰苦的拼搏。

这三大忌她犯了两忌。她是学中国文学的,英语几乎忘光;她已三十多岁,只凭身体好不怕吃苦能蹦多远?每想到这些,在兴奋激动的感情洪流下,犹豫不安的暗流开始滋生,她很担心自己一心要谱写的出国进行曲,在序曲中就掺入了失败的弦音。

如果留在国内,轻车熟路,只需听上司的话,加上自己的能力、人缘和运气,就可以按固定的轨道扶摇直上,似乎一切都在预见中。而出国就像瞎子摸着路走,是高山是大海是悬崖,完全看不见。意外的因素太多,最终是坠入悬崖还是屹立山巅,真的很难说。

但正是这样,海外生活才更具刺激性和可塑性。“轻车熟路”使生活变得千篇一律,那近乎静止的生活是一种无形的枷锁,很容易令人为贪图安逸舒适而放弃理想和创新。

对那种套中人的生活方式,舟子早已厌倦。她渴望被抛进变幻无常,需努力拼搏的风暴中;她愿意和柳星共度艰难困苦, 白手起家;她不屑在单位争夺徒有四壁的单元房,而憧憬建筑充满情爱的温馨的窝。为此,她决定义无反顾地出国寻梦。

出国寻梦的决心是春天下的,秋天舟子就含泪告别了父母和年幼的双胞胎儿子小龙、小虎,满怀“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豪情,喉头酸酸地飞到了温哥华。

和舅妈一起来接机的白发苍苍的外婆见到舟子时,脸上笑成一朵菊花,嘴里不停地夸第一次谋面的外孙女“好靓好靓”,同时不停用手帕抹去眼角的泪花,刻意不提对多年不见的女儿光环的深切思念。在舅妈开车回家的路上,外婆一直拉住舟子的手不放, 生怕她会突然问蒸发了似的。

舟子一直不知道加拿大有自己的舅舅和外婆。海外关系在中国的历汝政治运动中,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中,是反革命和内奸的标志。父鹰亲将外祖父一家旅居海外的事,多年来封锁得很严。直至八十年代初国开放,舅舅寻亲来到北京,舟子才知道原来自己也有如今人人羡慕的海外关系。P2-3

序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自台港澳文学延展出来的“海外华文文学”开始进入大陆学界的研究视野。而所谓海外华文文学,指的是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用汉语创作的文学。文学作品的创作者,集中于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群体之中。换言之,这一朵开放在异域的汉语言文学之花,实际上是移民现象的文化附着物、精神副产品。

据世界海外华人研究会(Overseas Chinese C0nfederation)2000年的统计数据,海外的华人华侨有3400万之众,侨居于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华人移民的原籍、身份以及移出的动机、方式、目的都有很大的改变。新一代移民大多在国内接受过完整的教育,总体的人文素养比较好。不同于老一辈纯粹受外力逼迫而离家去国,这一代人多半是主动选择了移民的道路,携带着自幼被中华文化熏陶的印记,漂洋过海,前去追寻那起初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很明确的梦想。

然后,他们在无依无靠无基础的异域天空下,锲而不舍,磨砖成镜,用自己的天赋、学识、智慧和毅力开创新生活,打造新家园。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对异质文化观念不断认知不断适应,对自身文化传统不断回望不断反思,同时叉从不同角度对二者的优劣异同不断对比不断探求。无论是否功成名就,是否志得意满,这一代人有意识的个人奋斗经验,都因此染上了浓重的东西方文化相交错、相印证、相融合的底色。

他们当中的一些人,选择用永远的母语来表述现实生活场景当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腕底最贴心的汉字来描画身边的众生相,将移民的生活形态带入了华文文学的文本世界,成为这个群体的代言人。这些作者置身于跨文化围城之内的书写,通过对具体个案的艺术加工,裹挟着深入血脉的“原乡”记忆与纷繁复杂的“异乡”体验,展示出这个群体的精神气质、价值判断与文化品格,标注出自身的属同时也属于时代的特殊记忆,为汉语言文学的本土样态提供了一个风情迥异的参照。

在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圈里,女性作家占压倒性多数。她们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总体水平。随着国内学界对海外华文文学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投入该领域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海外女作家们的创作实力、表现及潜能,或多或少地引起了学界的区别观照,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的限制,目前国内图书市场上的文本尚不足以体现她们整体性的创作成果与风貌。

当今世界,中华文化对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海外华文文学正处在汉语言文学与国际文坛接轨的前沿。为进一步促进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繁荣,同时满足国内学界在该领域的文本需求,以《海外华文文学史》、《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等系列图书享誉海内外的鹭江出版社,由笪林华社长总策划,开始了“新世纪海外华文女作家”丛书的创编工作。

海外华文女作家的群体很大,丛书的海外编委在尽量考虑地域分布的前提下,以定居海外,并在新世纪这十多年来笔耕不辍的女性作者为主要选择对象,推荐她们质量比较好的作品。诸位作者的背景、经历、际遇和目前的创作状态各不相同,文风各异,经过国内专家编委和出版社的联袂推荐、审阅,最终确定了丛书的书目,力图集中展示新世纪海外华文女作家所构建的独特的文学风景。希望借由这套丛书的出版,激励海外女作家们在高涨的创作激情之外,更主动更积极地去寻求去承担她们在世界文化版图上的文学使命,同时向国内学界成序列地呈现海外女性文学现阶段的格局,以推动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良性互动的局面。通过双向互证,双向互补,共同促进汉语言文学超越地域、超越国别、超越种族的繁荣与发展。

江岚

2015年7月3日于鹭江出版社

后记

这本书断断续续写了十几年才最终完成。为什么?主要是觉得在还没有找到解答困惑自己人生难题的答案时,不忍将这本描述华裔,特别是女性移民和孩子们在东、西文化夹缝中曲折成长的故事奉献给读者。

感谢鹭江出版社出版海外华文女作家丛书的非营利决定,促使我顿悟人生的困惑此起彼伏,答案或选择也永远不止一个。

不论如何,我认为文学可以创造奇迹。阅读可以变生活为梦想,而梦想经过不言弃的努力,可以变为现实生活,即“dream comes true,,。

在我的人生低谷,婚姻第二次失败,儿子们处于青少年反叛期,感觉像被困于异国孤岛之时,书中的文字打破了时空的藩篱,给我快乐,给我启迪,给我指引。小说中人性的爱和深藏的英雄主义,也就是“行善",令我感激涕零。人性的阴暗凶残,令我在震撼、厌恶的同时,淡化了愤世嫉俗,陡长了宽容理解,最终抚平了心中的伤痕。

我相信“人的行为动机只有两种,要么出于爱,要么出于恐惧"(《与神对话》)。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我们乐于为婚姻爱情付出和牺牲,可结果却大多以失败告终。到底是什么令源于爱情的婚姻,最终变成“非亲密关系”甚至离异呢?这曾使我困惑万分。阅读令我茅塞顿开,原来“付出感”给对方带来的内疚,是亲密感情的杀手。“而女人越感觉到婚姻中的危机,就会越付出,然而越付出,婚姻危机越大”(李密)。这样的付出就变质为“恐惧",而非“爱"了。、如果觉得自己是在付出和牺牲,如父母抱怨为孩子付出了一辈子,实际上传达出的信息却是——“我不爱你”。这于“爱情至上”的女性们的想法和行为,是多么可怕的南辕北辙!

受母亲影响,我自幼崇尚女权主义。在西方生活多年后才领悟到,女性因要生育哺养孩子,总是要比男性辛苦,这是自然界赋予母性的职能。女性的独立和解放,不是去竞争与男性的绝对平等,而是永远不放弃对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自我。

最后想跟读者分享的是,在我几乎一生寻找爱情却连连失败,最终准备放弃之时,好友张翎从多伦多打来电话,告诫不要功亏一篑。没想到之后真的遇见了梦想的人生伴侣DR.LARRY W.WATERMAN。他是位资深心理医生,职业和人品居然与我在这本书中创作的理想男人如出一辙,令人不禁浑身发毛,不可思议!他的解释是,根据心理学的科研成果,“1"he more clearly you can see your dream,the greater theprobability you will achieve it.(你对自己的梦想看得越清楚,实现它的概率就愈大)”。这也就是“宇宙吸引定律”(Law ofAttraction),几十个国家对这一科研理论的追踪实验结果,成功率皆高于百分之八十!幸运如我,在“耳顺”之年,梦幻变成了生活!  总之,不论生活多么艰难曲折,千万不要放弃梦幻。正如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南美洲作家略萨所说:“当小说、戏剧或文章致力于探讨当下问题并提出更好的选择时,它们能够改变历史的走向。即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也存在着希望,哪怕仅仅为了阅读、为了幻想故事,我们也应该努力活下去。"

书评(媒体评论)

张翎(著名华文女作家)

风很大,水很深,那个叫舟子的女人离了家园,看不清去路,她只知道一脚深一脚浅地砥砺向前。其实她并不真明白目的地到底在哪里,也并不真懂得什么样的男人能做行路的伴侣,她只是简单而固执地找着自己的路。王海伦笔下的那个女人以及她身上那份永不言弃的坚持让我动容。舟子兴许是作者本人,兴许是读者,也兴许是行在路上的每一个女人——谁敢说她身上没有我们的影子,哪怕一鳞半爪?

陈瑞林(美国著名华文文学评论家)

移民的沉重,不仅仅是因为一棵生命的树换了异乡的土壤,更是要经历一场灵魂的碎裂在烈火中重新熔铸的历程。女人,移民路上最艰苦的负重者,怀揣着爱情,承担着亲情,拥抱着友情。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飞蛾扑火般的爱情,决绝而博大的母性力量,都向我们证明了:生命的旅程就是把自己献给这个世界!枫叶为谁而红?为那些走过风霜的强者而红。

方向真(文学评论家)

当一个女人的欲望与梦想无法栖息在自己的家园时,她的出走——精神或肉体,都是一次无法遏制的夏娃事件。诺亚方舟喻示着人类的失去、迷茫、寻觅、一切从头开始,自我放逐的舟子完成了她困难重重的迁徙。但文本之外,君看一叶舟,仍颠簸于怀山襄陵之滔滔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1: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