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盲聋女作家和演讲者,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曾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被誉为人类意志力的伟大偶像。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青少彩插版无障碍阅读)》是海伦·凯勒最著名的一篇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视光明,关爱人生、关爱他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青少彩插版无障碍阅读)/青少年成长必读丛书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
作者 | (美国)海伦·凯勒 |
出版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海伦·凯勒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盲聋女作家和演讲者,她凭借坚强的意志考入哈佛大学的拉德克里夫学院,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大学教育的盲聋人,曾被授予“总统自由奖章”,被誉为人类意志力的伟大偶像。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青少彩插版无障碍阅读)》是海伦·凯勒最著名的一篇散文代表作,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视光明,关爱人生、关爱他人。 内容推荐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详细记录了海伦·凯勒的成长经历和莎莉文老师的教育生涯。 本书第一部分记录了海伦的生活经历。海伦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她的生活从此陷入了黑暗的深渊。海伦六岁的时候,莎莉文老师走进了她的生活,给她的人生带来了光明与希望。在莎莉文老师的引领下,海伦学会了阅读,并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爱。求学生涯中,海伦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挑战,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以及她自己的努力下,她实现了自己的心愿——进入哈佛大学。大学期间,海伦在老师和同学的陪伴下,度过了精彩纷呈的青春岁月。毕业之后,海伦为盲人事业贡献心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可以说,如果没有莎莉文老师,海伦就无法取得巨大的成就。因此,本书第二部分详写了莎莉文老师的一生。莎莉文老师的命运也是非常坎坷的。她自幼患有严重的眼疾,而且从小失去家人的关爱。但她自强不息,顽强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为自己争取到了上学的机会,并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于柏金斯盲人学校。 本书最后部分,作者还展开想象,描述了自己如果拥有三天光明后的情景,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目录 第一部分 童年剪影 第一章 生命最初的时光 第二章 记忆里的童年 第三章 寻找光明与希望 第四章 叩-向知识的大门 (一)启蒙老师的到来 (二)亲近大自然 (三)这不是“爱”吗? 第五章 波士顿之行 第六章 山间的日子 第二部分 求学岁月 第一章 学会说话 第二章 畅游知识的海洋 第三章 离开剑桥中学 第四章 入学 第五章 思想的乌托邦 第六章 课余生活 第七章 美好的大学回忆 第三部分 迈入新生活 第一章 毕业之后 (一)农舍和史波林先生 (二)莎莉文老师结婚了 第二章 难忘马克·吐温 第三章 挑战自我 第四章 演讲之行 第五章 怀念贝尔博士 第六章 演出经历 (一)拍摄电影 (二)剧院生涯 第七章 慈母去世 第八章 献身盲人事业 第九章 走出黑暗与寂静 第四部分 再塑生命的人 第一章 家庭不幸 (一)祸不单行 (二)无家可归 第二章 贫民救济院 第三章 渴望上学 第四章 第二个机会 第五章 玷辱校誉 第六章 青春集锦 第七章 步入教育事业 (一)来到小镇 (二)小暴君 (三)早餐大战 第八章 特殊的教育 (一)单独训练 (二)水的启发 (三)卡片秘密 第九章 春风化雨,诲人不倦 (一)融入生活 (二)坚定信念 (三)默默奉献 第五部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试读章节 “我觉得你所能接触的世界太小了,真可怜!”常有不了解的人对我表示同情。可是只有我自己心里明白,我结交了多少朋友,阅读了多少书,游览过多少地方。 每天清晨,我都会让莎莉文老师或汤姆斯小姐为我读早报。她们先念标题,然后我挑那些感兴趣的部分请她们细读。杂志也是一样,总是由她们念给我听,平均每个月我大概要读七至八种杂志。此外,我还经常阅读盲文杂志,因为那上面多半会转载一些普通杂志上的好文章。 有些人亲自写盲文信函给我,另一些人则请会盲文的人代写,因此我常常可以享受到从指尖传来的友情。对我而言,我确实喜欢读盲文,因为这到底是由自己直接去感受,而且印象也更深刻。 在许多关心我的朋友中,威廉·苏夫人是最为热心的人之一。 苏夫人赞助过许许多多的慈善团体,只要是与我有关的团体,她捐的钱总是特别多。当我们的想法不一致时,她总会对我说:“虽然我们的观点不同,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友情啊!”她自始至终都非常爱护我。 佛兰克·克勃特是我大学时代的同窗好友,他在25年前创立了克勃特出版社,曾出版我的传记作品《我的生活》一书。现在,我打算出续集,佛兰克仍像过去那样支持我。 1912年的冬天,《青鸟》一书的作者梅多林克夫人到连杉来,她态度和善,个性活泼,我们一见如故。她回到法国后还寄卡片给我,她在卡片上亲笔写着:“为发现青鸟的少女祈求幸福。” 到连杉的名人还真不少,其中之一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诗人泰戈尔先生,这位诗人长得非常高大,蓬松的头发与胡子都连成了一片。我很喜欢泰戈尔的诗集,并被他那种博爱的精神深深地打动。能够认识他真是我最大的荣幸。 艺术家们似乎对我特别厚爱,像艾连塔利和约瑟·杰佛逊等优秀演员还特地为我表演了他们的绝活,他们让我以手指去“观看”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我兴奋得屏住了呼吸,唯恐遗漏任何细节。歌唱家卡罗素、夏列亚宾等也允许我把手放在他们的唇上去“听”他们的美妙歌声。当我摸着钢琴,感受戈德斯基奏出肖邦的小夜曲时,我深深地沉醉了,恍如置身于热带海岛上。 有时候,我把手放在收音机的共鸣板上“听”音乐节目。我觉得竖琴、钢琴、小提琴的声音都非常美妙。不过,对于目前正开始流行的爵士音乐我却兴趣不大,那种爆炸性的响声让我感到害怕。 我还曾受邀拜访过发明大王汤姆斯·爱迪生先生,他给人的第一印象相当严肃。据他的夫人告诉我,爱迪生先生常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通宵工作,当他实验进行到一半时,最讨厌人家去打扰,甚至连吃饭都忘了。 爱迪生先生要我把手放在唱机上,然后热切地问我听懂没有,可惜我实在听不懂。为了不使爱迪生先生失望,我试着把当时头上戴着的草帽靠近唱机,使声音在草帽上更集中,但仍然无法了解。 一起进餐时,爱迪生先生对我说:“你听不见任何声音也有好处。至少比较容易集中心思,不受外界的干扰,像这样活在不被打扰的世界里。不是很好吗?” 我回答他:“如果我是一位像你这样了不起的发明家,我希望能够发明一种助听器。” 后来,我在内布达斯加演讲后,遇到了汽车大王福特先生。 福特先生亲自带领我们到工厂里去参观,并且以谦和的态度向我们讲述他成功的经历:“开始的时候,我的打算是要生产一种连贫困的农民都可以买得起的汽车,几经研究试验后,我对汽车就越来越内行了……其实,有好构想的人很多,只是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去活用,因此有也就等于没有了。” 在参观过福特先生的汽车工厂以后,我不禁有一个感想:如果把这个世界视为像福特工厂一般来管理,是否会更有效率呢?那时,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缩短工作时间,并拿到更高的报酬呢? 在那次拜见福特先生10年之后,福特先生在一次盲人大会中捐了一大笔钱,他说他的工厂里雇用了73位盲人,他之所以雇用他们,并非为了怜悯,而是因为他们在工作上表现得相当优异。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真有一种说不出的高兴。 最近,我常独坐书房中沉思:“如果当初郝博士不曾设计出这套教育盲聋者的方法,那我的这一生将变成什么样呢?” 据说在郝博士想到要教育萝拉时,当时的法律上还明文规定着:盲聋者视同白痴。 莎莉文老师在柏金斯盲校时与萝拉同寝室,所以对她的事很清楚,而第一个教莎莉文老师手语的,就是萝拉。 当莎莉文老师告诉萝拉,她将前往亚拉巴马州去教一位又盲又哑又聋的女孩时,萝拉很高兴,同时嘱咐她:“不要使这个孩子养成太骄纵的个性,不能因为她有残缺就凡事顺着她,那样会使她变得很任性。” 临走时,盲校中的那些女孩子一起托莎莉文老师带给我一个洋娃娃,洋娃娃所穿的衣服就是萝拉亲手做的。我就是靠这个洋娃娃而学到“DOLL”这个字的。 我刚到柏金斯盲校时,莎莉文老师头一个带我去见的人就是萝拉。当时萝拉正在房中编织,由于很久没有见到莎莉文老师,因此她非常惊喜,并热情地迎接了我们。P95-9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