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权如何深植于宪法,成为一种“道德”?
宪法如何护佑人权,使权利获得“新生”?
同性婚姻问题、妇女堕胎问题、死刑施用问题——诸般人权热议如何经由宪法之运作形成底线共识?
迈克尔·佩里教授在《权利的新生(美国宪法中的人权)》上篇展示了二战以来人权如何发展为全球性道德的“国际化”过程,以及在此背景下,如何理解美国宪法中的人权基本规范。在本书下篇,迈克尔·佩里教授特别讨论了广受公众关注的几项基本权利,如免受酷刑(包括死刑)的权利、道德平等权、宗教与道德自由、同性婚姻及堕胎问题等,在当代美国社会中的变迁与发展。
作者对上述问题的理解,代表了美国温和派知识分子对于宪法及人权的典型看法。
迈克尔·佩里对人权理论与实践有长达三十多年的潜心研究,《权利的新生(美国宪法中的人权)》是其最新力作,篇幅精短,深入浅出地融汇了其对人权理论的核心观点。作者认为,二战以来的现代世界兴起了一种以前从未有过的全球性道德,即,全球性政治道德。他将此种道德称为“人权的道德”,认为有一些获得国际社会公认的人权深植于美国宪法中,而这些已成为美国宪法基石的人权同时也构成了“美国宪法的道德”。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谈到了人权如何发展为全球性道德的“国际化”过程,以及究竟我们应该如何来理解人权。下篇转入美国宪法道德,特别关注了植根于美国宪法中的几项基本权利,作者以他一贯的简洁平实风格对这些广受美国公众关注、日益成为全球共同问题、同时也是中国社会正在或即将面对的基本权利问题进行了逐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