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忌辰被列为全国性节日,全民为之年年纪念的文人,只有屈原。中国最早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也是屈原。
屈原的永恒历史地位,是由他伟大人格和不朽作品奠定的。
屈原生活在战国(前475一前221)时期。战国“七雄”一一秦、楚、齐、燕、韩、魏、赵,都在变法图强,彼此进行兼并战争,企图统一全国。秦孝公通过商鞅变法,成为第一强国。它的主要对手楚国,与之对抗争胜。当时的形势是“横则秦帝” (秦国采取远交近攻政策,横向联合远处东方的齐国以攻楚,就能称帝),“纵则楚王”(楚国纵向联合关东六国以抗秦,也可统一天下)。遗憾的是,楚怀王、楚顷襄王父子都是“亲小人、远贤臣”的昏君,尽管屈原忠心耿耿,屡屡进谏献策,不但未被采纳,反被贬谪流放。
当时的士人,往往采取“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的态度。所谓“楚材晋用”的事例,屡见不鲜。屈原却始终忠于祖国,眷恋故土,不忍离去(“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意思是禽鸟不论飞多远,因为思念旧巢,终会飞回。狐狸死时,一定要把头枕在它出生的土丘上。屈原以此比喻自己不忘根本,始终眷恋祖国故土)。屈原之所以坚守家国情怀,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信仰是崇高的,理想是美好的,故而坚定不移,至死不悔。正如他在《离骚》中所一再申说的: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节!
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楚辞通释》中说:“君子之进退生死,非一朝一夕之树立,惟极于死以为志,故可任性孤行也。”王夫之强调的是屈原以死明志的人生态度。屈原的人生是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在现实政治中要求推行善政,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真理,在精神世界里追求人格的完美。
屈原精神凸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他对君王(祖国的象征)忠心耿耿,对故土热爱留恋。对于生他养他的祖国和故土有浓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屈原追求完美的人格理想,执着于独立自主的价值观,珍惜自己心灵的纯洁,绝不因生存环境的艰难而蒙上灰尘;也不会唯唯诺诺,蝇营狗苟。在历史长河中,屈原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代代传承,成为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光辉旗帜;成为对抗强权,抨击假、恶、丑的精神力量。屈原的形象也定格于富有民族气节的爱国者和志高行洁、满怀孤愤的战士。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五日,屈原在汨罗江边闻知秦军已经攻下了楚国郢都,愤而投江白沉。迄至今日,每逢端午,汨罗江上都要举行盛大的龙舟竞赛,再现当时抢救屈原的情景。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抛进江中,又把雄黄酒倒进江水,药晕蛟龙,保护屈原。民间还有“五月五日午,屈原骑艾虎,手持菖蒲剑,驱魔归地府”之说。划龙舟,吃粽子,饮雄黄,熏艾叶,插菖蒲成为民俗.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P6-8
《史海人生》是继《追昔抚今》《青史如镜》之后又一本文史札记。这也是我养病养老生活的延续。
史学家傅斯年说:“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十分材料出十分货”。这本小书费时一年,主要用在寻找、积累、择取材料上。
取题“史海人生”,意在从浩如瀚海的古往今来的各色人等中,选取若干有意义的人生,以人物故事多侧面、多角度地诠释历史,避免概念化的枯燥叙述。全书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一主旋律,百题百篇,围绕主旋律,体现多样化。行文简短,少则数百字,至多千余字。叙事为主,间有议论,论从史出,点到即可,不展开.力求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相结合,雅俗共赏,读之易懂,有趣,有得。
此书蒙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袁启彤战友题辞、资深报人韩仁煦老友作序,福建社科院领导与老干科也予鼎力支持,特此一并致谢。
有五千年辉煌历史的中华民族,像大海一样伟大,一样坚强。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开拓、传承、充实、繁荣这史海,为此付出了劳动和智慧,甚至付出了生命,演绎了或激昂慷慨或悲愤凄凉或富有诗意哲理的多彩人生。啸马的新著《史海人生》从人生这一视角话说历史,是很有见地的。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也是文明的主人。五千年文明古国,可以从《史海人生》见到缩影。一篇篇短文,一首首精神文明的赞歌。“怒发冲冠”的亡国之痛,“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赤子之心,“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心中有民,狱中庭上的大义凛然,孤岛义士的崇高气节,“羊续悬鱼”的清廉自律,“将相和”的包容友善,济世救民的高尚医德……常人该有的道德操守他们都有,常人做不到的他们做到了.他们的人生令人肃然起敬,他们的故事催人泪下。他们践行的文明,启示后人把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在一起。
人生充满对立和矛盾。有岳飞也有秦桧; 有郑成功,也有洪承畴;有林则徐,也有和砷。啸马坚持辩证法,不回避反面人物。这印证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2013年以来,啸马耄耋抱病在四年中出了四本文史方面的书,包括《追昔抚今》 《历史的芬芳》 《青史如镜》和《史海人生》。这是他八十六年人生的部分记录。这些记录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温情和敬意”,也表达一种期待,寻觅关注历史意识的知音。历史意识,简单地讲就是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警示,和现实的奋斗结合起来,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做一个有担当的时代主人。
又是阳春三月,读新书,说历史,悟人生,不负春光。
啸马著的《史海人生》是作者八十六年人生的部分记录。这些记录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温情和敬意”,也表达一种期待,寻觅关注历史意识的知音。历史意识,简单地讲就是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牢记历史经验,牢记历史警示,和现实的奋斗结合起来,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做一个有担当的时代主人。
啸马著的《史海人生》是作者继《追昔抚今》《青史如镜》之后的又一本文史札记。作者从浩如瀚海的古往今来的各色人等中,选取若干有意义的人生,突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一主旋律。书稿围绕主旋律,体现多样化,行文简短,少则数百字,至多千余字。叙事为主,间有议论,论从史出,点到即可,不展开,力求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相结合,雅俗共赏,让读者读之易懂,有趣,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