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花开的声音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黄青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花开的声音》是一部直面现实、题材较为新颖独特的作品。作者黄青以感同身受的介入姿态,将笔触集中在新建城市社区这方“小社会”,全方位书写基层的酸甜苦辣,且格调昂扬笔调温暖,赋予了作品严谨的党性意识和鲜明的群众立场。全书通过讲述菱湖市南湖区新建的新苑大型安置区,在组建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前后一年时间里,以郑彦鸿、程丽君为代表的社区党委一班人,面对安置居民来源复杂、利益诉求多样及小区安全隐患扎堆暴露的现状,迎难而上,白手起家,用自己的真诚和耐心,先后解决了基站建设纠纷、住户私占架空层和破墙开店、楼道乱堆放、私人幼儿园安全隐患等棘手问题,从而一举扭转被动局面,以及在此过程中,以王翠霞、汤建国、俞红梅等退休老党员为首的二级“楼栋党支部”书记们,态度积极,不惧繁难,在社区党委的感召和带领下,发挥各自专长,竭力为党委分忧、为群众解困,爱心帮扶社区困难家庭、着力调解社会矛盾纠纷等一系列感人故事,旨在阐明,只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内容推荐

黄青著的这本《花开的声音》是一部讲述党员、群众共建和谐社区的小说。菱湖市南湖新苑社区居委会从筹备到建设再到运作的过程中,该社区党组织根据社区居民特点,创新社区治理形式和管理方法,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党员的先锋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构建“邻里守望、冷暖相知”的和睦邻里关系,增强居民对社区和政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本书对于创新和推广基层社区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方法具有一定的价值和积极意义。

目录

奉献者的情怀

无悔人生的有力证言——我读《花开的声音》

正文

后记

试读章节

“拆迁的时候,为了让我们早点搬,拆迁公司当时答应的条件现在都不兑现,现在连拆迁公司的人都找不到了。”

“是啊,我的房子还少了5平方米,现在竟然找不到拆迁公司的人。”

“说话一点也不算数,本来规划好的健身场所,怎么看不到?尽是在糊弄我们。”

“还健身场所?你看路都没修好,一个坑连着一个坑的,前天晚上搬家时,天黑看不见,棉被掉在地上,又是泥又是水,晚上没法盖,我都冻感冒了。”

“是啊,这鬼路,晚上什么也看不见,我的电瓶车上次被小汽车撞上了,腿差点被撞断了。”

“这个鬼地方小偷真多,昨天下午我上楼拿东西,一眨眼的工夫,下来车子就被偷了。1500元的电动车只骑了一个星期。”

“我们搬到这里以后,没人给我们办事,原来的居委会说不住在户籍地了,办事要到现居住地,现居住地在哪?我们到哪里去找人办事?”

“叫我们迁户口,户口迁到哪里?我们怎么知道啊?”

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把陶副主任围堵在中间。陶副主任哪里能招架得住,显得筋疲力尽,说:“我是街道办事处的副主任,姓陶。我要把你们讲的这些问题都记下来。你们一个一个地来,慢慢说。关于提前交房,也是根据部分拆迁户的要求,说在外租房不方便,现在我们一边交房一边完善基础设施。我会把你们说的这些问题全部反映上去,政府会妥善地处理好这些问题,请大家放心。”

周洪涛走到群众跟前,说:“请大家放心,大家反映的问题,陶主任都记了下来,回去我们会妥善处理的。我们已经成立了南湖新苑小区的社区居委会,这位——”他指了指郑彦鸿,“郑彦鸿现在就是南湖新苑社区的书记,明天就在小区里开门办公,大家有什么事情向居委会反映,由居委会出面解决,或者帮助协调解决。”

郑彦鸿看了看对面的人,有些人还是他们柳叶村的村民。

“郑书记,你调来了?”认识郑彦鸿的村民问。

“是的,请大家放心吧,有什么事情大家直接找我,我们马上就在这开门办公了。今天大家就先回家吧。”

大家纷纷议论,有的人见郑彦鸿是熟人也不好再说什么了,便三三两两地陆续散开。

周洪涛打电话给物业公司,叫他们到居委会暂借的房屋处,把钥匙送过来。

郑彦鸿第一次走进小区,小区的楼房是崭新的,绿化带正在施工,有的树木由于高大,被周围撑起的木条做的架子保护着,为的是不让树木倾倒;指示牌、园区内的示意图标设计新颖,正在陆续安装中;道路还没有全部修好,已修好的路崭新平整,两边灰白的路牙子把黑色的沥青路映衬得更加凝重。道路的前端,坑坑洼洼,施工人员正在赶时间忙碌着。周洪涛和郑彦鸿走到一栋居民楼前停了下来,等着物业公司送来钥匙开门。一会儿,一个人急急地赶过来:

“周书记,刚才居民围堵领导,我劝了半天没劝住。”

周洪涛指着来人对郑彦鸿说:“这是物业公司的常经理。”又指着郑彦鸿对常经理说:“社区的郑书记。”

常经理伸出手递给郑彦鸿:“物业公司小常,常磊。”

说着话,常磊打开了一楼的两个门,便把钥匙递给郑彦鸿。他们分别借用了两套房。这是两套暂时没安置出去的房子,每套房有80多平方米,三室一厅。社区用房还在建,等社区用房交付出来,根据社区功能进行装修后,他们才能搬进新的办公室。

周书记说:“这就是社区临时办公室,社工还有两天才能到,到了先把电话、网线安装到位,就能办公了。”

常磊说:“现在好多居民私占架空层,我们物业公司制止不了,还请政府多帮助我们。”

P4-5

序言

奉献者的情怀

谈正衡

我同黄青接触不多。春天里一次文化人聚会的饭局上,别人给我介绍说他刨出一部长篇小说,通过对一个社区党委书记的描写,全景式反映了社区工作状况,饱含了对居民的深情。我知道,这基本上归于主旋律范畴,并不好写,更难玩出什么潜隐性、先锋性的乾坤日月,但好在黄青本人就是一位社区党委书记,干的都是实事,而且看得出来内心十分虔诚。书记写书记,还能有比这更好的历练么?

题材耽美,多为时文。我在看过这部《花开的声音》初稿后,给出了一些修改建议,随后就去北京了。盛夏归来,他的书稿已定型,再三提出给写个序,被我婉谢。因自己手头一部签约书《江南节气旧时衣》催逼得紧,三个月内交稿,每天雷打不动敲出三二千字,实在分不开身。两日前一晚,一文友出版诗集,我们又一次聚会谋面。他告诉我书出在即,已经是三校了,序文的位置仍给我留着……这回没得再推了,只好从命一当然,我从内心也是喜欢这个题材写作的。

这年头,电视频道越来越多,网上风景越来越出彩,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挑战大脑。作为一场文字厮磨,这部小说的着力点在哪,又是如何让情节对场景进行渗透的?没有豪言壮语,只有踏实的脚步一串串,只有分忧解难、创先争优执着为百姓办事的信念溢于字里行间……较之于那些以精彩故事内容见长的小说,我更关注这些基础的叙事元素,更看重此书题材开掘上的独创性。拔开文字的芳草,下面的路径绝对都是头绪繁复、沟壑纵横,从而将一些细节不断坐实。尤其是叙事方式和叙述语言,可以说是再平实不过了,质朴、简约,不枝不蔓。由此而见,作者综合素质相当不错,已具能修成正果的功力。

南湖新苑社区是涉农街道下面的一个安置小区。小区中,有老城区的居民、失地农民和企业下岗人员,困难人群较多,是一个经常发生矛盾的地方。以社区党委书记郑彦鸿为代表的社区工作者团队,善于倾听居民群众的呼声,不断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办理好各项公益、公共事务,努力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为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而输送着生命的养料,绽放着生命的华彩。

但是小说不是工作日志,不是先进人物事迹档案,小说主要是写人物命运的。作为小说的程式化叙事,《花开的声音》所试图观照的,是普通人的生存诉求及其背后的世道人心,是当下生活的一段截屏。作者通过一系列的矛盾和人物关系的设置,在这种并不多见的社区题材写作上,突破惯常的视域寻找新的叙事资源,比如拆违、安置、调解、物业、维修、治理等非常情境,以及原来生活秩序被改变后的心态与应对。在实际工作中,黄青自己就是经常破题和解局的人,而且看得出来还是做了大量的前期文案工作,这使得这部作品看上去非常真实、丰满而又扎实。

写了主干,也写分枝,以事务环绕人物,让人物形象在事务中丰满,并对人物进行多方面关系设置,以及对情感状态准确拿捏,在相当程度上貌似有了向经典小说人物靠拢的艺术魅力。这是典型的以事带人的写法,而且实情就是如此,上面的政策和措施,最后都要靠社区居委会干部去落实,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千条线都要过一个针眼”。这种对社会、他人与自我的新的关系确立,也是符合主流文学价值观的。我以为,把人事都摆弄好了,设局再精巧一点,作者可以凭借这一题材的优势,进入长篇小说专业研究的视野。

《花开的声音》所铺陈的网状化的叙事场景,可以看作是中国当下社会具体而微的一个缩影。但笔触还可以往深处去,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巨大转型,城市与乡村、现代与传统、生存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处在变动游离中……但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副作用是什么,如何对社会的精神状况进行分类、辨析?文学在其中做得实在不多。如果以冰冷的城市单元楼群作为越来越人工化、组织化、制度化的现代社会的象征,这是否就是抹杀精神向度的一种暴力?比如,小区居民中有很大一批进入“无土时代”生存模式的农民——现在称为“业主”,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毁绿种菜,或者在阳台上用花盆栽点水稻麦子,其实仅仅是对已不复存在的人际交往以及象征着生命与精神的土地的一种怀念……那么,如何对交织其间的各类矛盾和利害关系进行梳理,对社会、对人性进行剥析,这考验着一个作家的思想洞察力与戏剧冲突的设计能力,否则,作品的诱惑与趣味将大大减低。

长篇是有尊严的,它积累了许多约定的艺术默契,最为要紧的,就是气机顺畅的人物的完整性,叙事方向的惟一性。主要人物的命运,是小说向前的惟一动力。而任何注释性的、强行加入的观念和意志,即使再高明强大,也将无法在流逝的时间中长存。

真正说来,这部《花开的声音》在写作上还只是一次浅介入,就像社区居委会职能应向深层次转化,社区已不单单是党和政府与群众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更是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主要载体一样,文学的功能和价值,不能只体现在对工作状态和对现代社区管理工作繁文缛节的叙述上,更要对社会深层的东西进行透视与解剖。特别是郑彦鸿这个人物,他不单工作勤勉,有强烈的责任心与正义感,内心深处更要具有韧性与爆发力的温情、爱与希望,并经常纠结于如何将诗意付之于生活与实践……通过他,把我们这个社会的某一有代表性群体,或一种亚文化存在揭示出来,大家一同演绎人与命运的纠缠,在平淡的叙事中始终让人感到琐屑背后的力量,一种人算不如天算的悲悯。

任何一种管理与服务,都要体现公平、正义、人道。管理是制度,关爱和奉献才是情怀。在这个世界里,有爱有恨,有衣食住行,有恶有善,有机关算尽、尔虞我诈,当然,更有作为小说基调的质朴、善良与温情。从主题上讲,长篇小说在本质上已告别了所谓“大历史”的宏大叙事,从过去到现在,从感觉到理性,从散漫到规划……这是社会的转型,生活方式的转型,更是价值指向、美学趣味直至长篇文体的转型。

每一本书,都为读者预埋了一段秘不可宣的旅程,只等你打开它,感受深浅因人而异。诚如萨丰所说:“一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内省力,才能在书中观照自我。”

读一读这部《花开的声音》,看看你有多少收获吧。

后记

两年前,春节放假期间的某一天,我在翻看自己工作日志的时候,重温了社区工作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一番感慨之后,忽然有了强烈的冲动:想把平时记录的事情通过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一天,我开始整理我的素材,构思、设计小说的框架,并郑重地写下了小说的题目:花开的声音,漫长的写作之旅从此开启。这期间,因为工作繁忙,写作受到了影响,但我始终坚持创作。在历时两年零两个月,小说于今年4月——春意盎然、草长莺飞的花开的季节里终于完成。

合上书稿,小说中的王翠霞、汤建国、俞红梅、陈书琴、高明生等退休老同志,始终在我的脑海中闪现,仿佛他们此时正活跃在小区里:也许正在帮助小区里需要帮助的困难户;也许正行走在来社区的路上,和我交谈着他们各自的工作;也许正在楼栋党支部倾听、记录居民的诉求,为居民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

我庆幸自己在工作中遇到了这些热心人,是他们一直帮助着我、感动着我、激励着我,也正是他们的付出,成了社区管理、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更成为鼓舞社区工作者努力前行的精神动力。

说实在的,在社区工作的这么些年,和马塘街道洪桥社区的同事们一路走来,经历了很多事情,也有了很多感触。我们工作的社区是安置小区,困难人群相对多一些,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困境,如果没有人伸把手,他们会感到孤立无助、悲观绝望。这些年,我深深地体会到,社区工作者或者说基层干部一定要具备两种品质:一是情怀,二是担当。情怀是一种温度,是一种内在的素养,更是一种态度,要能设身处地理解群众,要懂得感恩,真真切切地把他们的冷暖放在心上。担当是外在的表现,更是一种高度的自觉性和执行力,就是相信并按照自己所相信的道理去做事,给群众以安全、温暖、信心和力量。

我不敢说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因为我只是将工作中的琐事用自己的视角和感悟表现出来,一则是因为一直以来对文学的挚爱,坚持写作多年,渐渐已成为一种习惯,二来也是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留下一点印记。在成书之前和楼栋党支部工作当中,我得到马塘街道主要领导的关心支持。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平同志十分重视楼栋党支部阵地建设和制度建设,街道办事处主任朱基洪同志在分管期间亲自参与、指导楼栋党支部建设,对于楼栋党支部常态化、制度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楼栋党支部建设也得到弋江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领导的关心支持。成书之前,弋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芜湖市作协副主席姚祥同志,芜湖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知名作家谈正衡先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给了我很多帮助。在我的一再请求下,谈正衡、姚祥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本书作序,这是对我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本书也得到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李莉莉,市作协原副主席、资深作家郎澜,市作协副主席吴黎明,市作协副主席董金义,市文联组联部主任、市作协秘书长林征宇,弋江区文化馆馆长李贞家,马塘街道文明办韩莉等老师、同志们的关心、帮助。对于领导、老师、同志们的关心厚爱,在此一并深表敬意和感谢。

我说写作这本书是给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留下一个印记,这不仅仅是对过去的这段经历有一个记录,一种感悟,也是对未来的一个期许,像社区退休的热心老同志一样,做一个善良、温情、进取、真实、纯粹的人。

作者

2016年6月于芜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5: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