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国藩家风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姜志勇//孔珍珠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家训是家族成员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核心价值观则是贯穿于其中的“魂”。相对于繁复的家训来说,“魂”具有高度的浓缩度,是家族精神的提炼。姜志勇、孔珍珠著的《曾国藩家风》通过对曾国藩家族家训等资料的研究,从中提炼出了曾家的八个核心价值观:书、勤、和、俭、省、恕、敬、健,并对其一一进行了详细阐述,这八个核心价值观也是曾国藩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所在。当前,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家风家训在家庭建设、子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对传统社会的优秀家训越来越关注,曾国藩家族的做法可以为当今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内容推荐

在一段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身上,将他看透研深,再由此一人而去领悟全体”是领略博大精深之中国文化的入门方法。曾国藩无疑是这样的代表性人物,家法门风又是千万为人父为人子的读者们所关注所关涉的基本问题,姜志勇、孔珍珠著的《曾国藩家风》,可以说是这样一条文化理解、文化传承路线图的最好向导。

目录

曾国藩家风解读序

导 语 从乡村农家到名门望族

 ——曾国藩家族的奋斗与传承简史

 一、为什么关注曾国藩和他家族

 二、曾国藩家族奋斗传承的四大阶段

 三、曾国藩家族的特质与核心价值观

 四、对当代家族传承的八大启示

第一章 家风一:书

 一、曾氏家训首重读书

 二、读书四法与为学四事

 三、困知勉行的笨功夫

 四、学不可无良师益友

 五、因材施教和发掘兴趣

 六、练字养神和读书养气

 七、不当官与专精一业

第二章 家风二:勤

 一、人生哪有空闲的光阴

 二、勤能兴家聚业

 三、克勤小物与细节决定成败

 四、勤字功夫贵早起

 五、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

 六、勤之道有五:身、心、眼、手、口

第三章 家风三:和

 一、“和”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二、家和则福自生

 三、侍奉父母长辈要孝

 四、周济亲族与和睦乡邻

 五、家庭切忌语言暴力

 六、五种“和”的能力

第四章 家风四:俭

 一、俭是传统家训的核心内容

 二、曾国藩的俭朴生活

 三、爱惜物力,不失寒士家风

 四、极简主义生活方式

第五章 家风五:敬

 一、敬是古人的立身之道

 二、提升涵养须用敬

 三、做事敬慎无所苟

 四、主敬则身强体健

 五、要保持敬畏之心

 六、主静与主敬:古人修炼的两大路径

第六章 家风六:省

 一、盛时常做衰时想

 二、反省助推人生蜕变

 三、修身十二课

 四、修身五箴

 五、深刻反省戒骄戒傲

 六、求缺斋和无慢室

 七、悔字诀与硬字诀

 八、在自修处求强

第七章 家风七:恕

 一、孔子与儒家的恕道

 二、强恕而行 善莫大焉

 三、以恕教子培植家运

 四、宜从浑字上用些功夫

 五、恕与气量风度

 六、恕道与全球伦理金规则

第八章 家风八:健

 一、身体素质堪忧的曾家人

 二、养生八大要点

 三、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

 四、除牢骚抑郁养豁达冲融

 五、乐天知命顺应自然

 六、坦然面对生死

附录:

 《清史稿·曾国藩传》

 曾氏家族主要成员表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关心家族传承的人肯定会有一个疑问:什么样的家族才能传承久远?或者说。要如何教育子弟才能保证家族一直传承下去?中国有两千多年历史,期间出现了无数的家族,这些家族无一不想传承久远。在漫长的历史中,古人发现能让家族传承久远的不是财富和权力,而是读书及品德,“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历史上的权贵豪门大多过不了几代就灰飞烟灭,而书香门第、忠厚之家则家运绵长。在品德与读书中,读书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一个人光有忠厚的品德,却不读书,没有学习与创造能力,也是很难保住家族传承的,更不要谈发扬光大了。

从历史与现实来看,创业成功和读书多寡没有必然关系,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知识的农民,也可能通过努力拥有亿万家产,但要保住这份家产,并让子孙较好传承下去,则不能不读书,不能不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民国时期,九江奇人张静江的祖先以卖糕点为生,祖父通过经商、大办盐场,使得张家成为九江的第二大家族,到张静江时,张家已经成为全国有名的望族。早年,他曾求教好友,担任过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的翁同穌如何保证家族传承,翁同穌题写了一副知名对联: “世间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经典地归纳了中国古人的传家观念。在翁同穌的影响下,张静江将自己的五个女儿从小就送到法国学习,盖因他认为,未来中国的商人要想立于世界的潮头,不能不了解西洋文化,也不能不和西洋人打交道。

读书不但能增进知识、提高素养、陶冶情操、开阔心胸,而且是社会阶层流动的关键因素,社会底层的人通过读书进人中上层,中上层的人通过读书达到更高的层次和境界,反之,则可能掉落到次一层,甚至更低层。

读书作为一种学习的过程,也是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重要培养途径,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后辈子弟是否具备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是家族事业能否持续兴旺的关键所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一个家族要想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无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能长久屹立,就必须不断通过读书来提高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实,对于读书的重要性,中国古人很早的时候就注意到,并提到了做人、成人的高度。儒家先秦重要典籍之一的《礼记。学记》记载: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即使是质地再好的玉,不经过细心雕琢,也成不了精美的器皿;人虽然是万物之灵,如果不懂得学习,也不会明白天地人间的道理,所以古代王者建立国家后,第一件事就是设置学校,教化百姓。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即使美味佳肴摆在前面,但如果不品尝,就不会知道其中的滋味;即使知道世间的天地大道,但如果不认真学习,也不会理解天地大道的真意。不会学习的人往往是自大的,而善于学习的人因为知道自己的不足,往往表现谦恭有礼,并会时常反省自身的不足,有强烈的上进心和进取精神。

中国古代另一部经典《三字经》也非常重视学习,认为进行学习和接受教育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不学习礼仪,就难以融人社会生活之中,而“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养育子女却不进行认真教育,是父母的责任,施行教育却没有严格要求,是老师的责任。《三字经》成书于宋代,因浅显易懂成为必读书,大凡读书人在幼年的时候都要在老师的督促下学习、背诵其中内容,很多家族都把其中内容吸纳到家训之中,用来教育子弟。

P2-3

序言

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被认为是古代完人典范。所谓立言,我想那些在戎马倥偬公务繁忙之中写下的家书,其价值和影响应该丝毫不会逊色于其他许多的诗文注疏吧。蔡锷所辑之《曾胡治兵语录》多出乎其间,蒋介石主持黄埔军校就用作教材,毛泽东在致友人书信中亦曾信手征引,甚至“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也隐约以之为参照。

有副著名对联“世上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曾家跻身百年旧家应无疑义,所以,姜志勇这本书解读演绎出的曾氏一家之所以勃兴之所以福祚绵长的基因密码显然值得我们今天好好学习领会参详。积德、读书过于概括抽象,作者的八字箴言:书、勤、和、俭、敬、省、恕、健,则具体得多,不仅便于理解,也便于落实遵行。

“书”当然是基础性的,它不仅意味着知识,也意味着意义和价值。儒家圣贤之书会告诉你人是从哪里来的,会到哪里去,如何才能确立并成为你自己。每一个文化的核心都是由关于这样一组问题的回答和论述组成。亨廷顿之所以把中国叫做儒教文明,就是因为历史上我们以儒家典籍中的这些教导作为自己的信条。与此相关的是“敬”,儒家敬天法祖崇圣,这个敬首先是敬天。曾国藩和本书都主要是从道德修养的涵养功夫和立身处世的敬慎态度来讲,遵循的是宋明理学的一般路径,不能说错,但我觉得有必要指出它的后面存在深刻的信仰意涵,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就是敬的源头和方向。本立而道生,指出这一点我认为很有必要。

接下来的问题也许就是,今天什么时代了,这些老古董老黄历还管用吗?

确实,城市化、信息化已经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图景,也必然带来观念价值上的变化,例如,养老社会化、教育公共化、知识传授“后喻化” (意思长辈需要向后辈学习新知识)导致家庭及其秩序在这方面功能的弱化,作为一种农耕文化的传统,儒家在近代以来的坎坷命运某种程度上正是这种现代性挑战的反映。这里涉及的问题很多,无法展开,但我们只要反向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问题实际并非那么简单绝对一一为什么正是在经济高速发展、世界日益全球化之时我们却突然意识到了文化和文明的问题呢?读经、国学热、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切的后面难道不是都存在一个儒学的关键词么?

生生之谓易,易是变易和不易的统一。就像电影一样,武器是变的,珍珠钻石鲜花是变的,但爱恨情仇却不变。与人心人性一样不变的,还有父母夫妻子女兄弟之情,它们不只是生命的外在关系,也是生命的内在构成。人是不曾特化的动物,正是在文化的滋养里丰富饱满并呈现出它的精彩。因为近代的落后挨打,我们曾丧失了对自己文化的信心,因为意识形态的扭曲偏执,我们曾以文化革命之名进行疯狂的文化自残。现在,社会渐回常态,人心人性开始复苏,在向外寻找百年之后,终于意识到“抛却自家无尽藏、沿街托钵效贫儿”是多么的荒唐可笑愚昧无知!

长篇小说《曾国藩》的作者唐浩明在《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序中说,“在一段时间内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身上,将他看透研深,再由此一人而去领悟全体”是领略博大精深之中国文化的入门方法。曾国藩无疑是这样的代表性人物,家法门风又是千万为人父为人子的读者们所关注所关涉的基本问题,姜志勇的这本书,可以说是这样一条文化理解、文化传承路线图的最好向导。

诚则灵!找就能找到,让我们就此出发。

是为序。

后记

曾国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名人,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在立德、立功、立言上皆有大成就的两个人之一,也是传统社会修身齐家的典范。近年来,随着曾国藩热的兴起,曾国藩的家族也越来越为世人所关注。曾国藩家族和历史上的其他大家族相比,有三个明显的特点:人才多、家风好、传承久。

曾家发源于湖南的一个普通山村家庭,在曾国藩爷爷曾玉屏时,这个家庭的十几代人都靠务农而生,且几百年没有出过一个秀才,但在曾玉屏的努力下,迅速发展和崛起,儿子曾麟书考上了秀才,结束了家族几百年没有秀才的历史,孙子曾国藩考中了进士,此后的一百多年间一直都是名门望族。

总结曾国藩家族的奋斗和传承历史,我们发现,曾家注重对子弟的教育,宽和包容,尊重兴趣;注重建立家训,培养良好家风,并能因时而变,不因循守旧;在家族传承上,相对于权力、财富等传承,更注重精神传承与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并把核心价值观贯彻到了修身、治家、做事、交友、理政等各方面,可以说一以贯之。

家训是家族成员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核心价值观则是贯穿于其中的“魂”。相对于繁复的家训来说,“魂”具有高度的浓缩度,是家族精神的提炼。本书通过对曾国藩家族家训等资料的研究,从中提炼出了曾家的八个核心价值观:书、勤、和、俭、敬、省、恕、健,并对其一一进行了详细阐述,这八个核心价值观也是曾国藩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所在。

当前,家风家训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且已经超出了家庭建设的范畴,成为事关执政党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这一背景下,曾国藩家族的家风家训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我对曾国藩的关注始于读研期间,他的《家书》和《日记》购买过多个版本,其中重要部分早巳熟读多遍,为了撰写好本书,又对他的《家书》《日记》《书札》《诗文》《奏稿》等主要著作进行了认真研读。本书初稿完成后,我在北京的一些社区开了《曾国藩家族的家教家风》公益课程,讲授了书中的部分章节,效果非常好,听众们也提出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如何与现实的家风建设结合方面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在授课的基础上,我对本书进行了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这样一种章节体例及内容安排。

本书宇数不多,但我感觉,已经把曾国藩家族家风家教的核心部分阐述清楚了,读者朋友通过阅读本书,就能对曾国藩家族的家教家风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当然,家教家风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是需要实践的学问,我撰写这本书的出发点,也不只是为了向读者介绍曾国藩家族的家教家风,而是希望通过这本书,能激发读者对古人教子齐家智慧的兴趣,并自觉实践它,自觉吸纳古人智慧来建设好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心灵港湾。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的理论知识大相径庭,讲究知行合一,相信读者朋友通过实践后,对于曾国藩家族家教家风及核心价值观的卓越之处自会有一番切身体会!对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自会有一番亲身感悟!

为了更好弘扬儒家生民文化,传播传统家国理念,2016年,我创办了生民书院及网站,大陆新儒家陈明教授、秋风教授欣然接受担任网站的学术顾问,特别是陈明教授,在百忙之中还抽出时间来为本书撰写序言,他们这种无私的精神让我感动,在这里要向两位师长表示诚挚的感谢。

研究儒学以来,结识了很多师友,例如,大陆新儒家康晓光教授,清华大学方朝晖教授,人民大学彭永捷教授、温海明教授、韩星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瑞昌教授,儒家网总编任重先生,儒教网主编王达三先生,大同思想网创始人枕戈先生,“全球未来论坛”微信群主徐治道先生,江右弘道书院山长弘毅先生,台湾《鹅湖》月刊编辑魏美玲女士,还有很多师友,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受到了很多砥砺,在此要对所有相识相行相砺的师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书在出版过程中,得到了新华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尤其是王婷女士,对本书的顺利出版提供了很多帮助,在此表示真诚的谢意!

最后,要感谢我们的父母,他们这一代人因为时代的原因,并没有接受太多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传统家风也不是很了解,但用爱心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让我们从小就懂得勤奋、和谐、爱和宽容,这就是朴实的家风!也是最需要我们传承的家风!

姜志勇

书评(媒体评论)

当前,中国大陆兴起了一股家风热,历史上知名家族的家风家训不断被挖掘出来重新解读,但好的作品却难以见到,本书弥补了这种不足。作者认为曾国藩家族长盛不衰的奥秘在于价值观的传承,并提炼了曾氏家族的八大核心价值观,观点新颖,语言精练,值得一读!

——享誉华人世界的著名学者、思想家和教育家,台湾南华大学、

佛光大学创校校长 龚鹏程

作者既是儒学研究者,也是推广者,本书的部分章节已经在北京的社区公开讲授,反响良好。在内容的书写上,驾轻就熟、精练细致,全书不厚,但十分耐读,是值得一看的好书。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彭富春

古人视“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三者皆备,漫漫历史中寥寥几人而已,曾国藩是其中之一。曾氏家族以优良家风为传家之宝,长盛不衰。书中总结八字家风,足可为后世取法。

——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彭永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0:2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