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晓风残月(柳永传)(精)/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简雪庵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说历史是一笔糊涂账,未免以偏概全。但历史的确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糊涂账,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当这些糊涂账糊涂得越久,也就越应了《红楼梦》中那两句话:“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假的竟然变成了真的,而真的反倒没有人相信了。即如本传传主、宋代词坛启山林手柳永,他的出身本末、仕履行实就被弄糊涂了将近千年。从宋人开始,就说他因写浮艳之词而得罪仁宗,吏部不敢改官,终官屯田员外郎,蹉跎终生。又说他甘与妓女为伍,终老无子,死后没有人殡殓,由众名妓出资才得安葬。如此等等,这些近乎戏说的传奇故事,一代一代地流播下去,却没有人去问个究竟。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文化界戏说历史的风起云涌,柳永也成了戏说对象,戏说的内容大体上不出宋人的窠臼,也给柳永研究带来了不必要的混乱。但历史又好像在有意和人捉迷藏,将那些真实的资料,撒胡椒面似的散落在群籍之间,等待着耐心而又有心的人去发现,剥开重重迷雾,露出庐山真面。本传就是要揭开历史的烟尘为柳永蒙上的层层迷雾,还读者一个真柳永、活柳永。

千余年前,在秀色可餐的福建崇安县五夫里,出了一位令后世刮目相看的宋词启山林手柳永。他的远祖可追溯到晚唐时的柳奥,只做到建州长史的小官,这说明柳家的起根发苗,只是个小小的官吏家庭罢了。奥生诞,诞生琼,琼生祚,祚生瞪,此四世无考。瞪生崇,字子高,为柳永之祖,曾被辟为沙县丞,因厌乱世民不聊生,辞归,终生为布衣,称处士而已。崇曾两娶,原配夫人生宜、宣,续弦夫人生寘、宏、寀、察。宜字无疑,乃柳永之父,南唐时官至监察御史,入宋后降职知雷泽等地。宜之胞弟宣,亦由南唐入宋,降职为天平军节度推官。宜之异母弟除寀外,寘、宏、察入宋后皆中进士。宜生三复、三接、三变(柳永),皆进士出身。三复子嗣无考。三接生淇,三变生涗,亦皆进士出身。涗生彦辅,柳永之孙,为江湖术士。

柳永(987—1060?)初名三变,字景庄,后因病更名永,字耆卿。在族中大排行老七,世称柳七郎。为什么排行老七呢?因柳宜五位弟弟的子嗣无传,无以确知,只好存疑。

从上述可以看出,柳家入宋后可谓进士满门,这当然是崇安柳氏的荣耀,但是除了柳永之外,都默默无闻,这不仅是因为他们官位没有超过柳永,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在文学上几乎留下了一片空白(当然并不排除他们有一些诗文传世)。为官者闻名于当世,为文者闻名于后世,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正像后来的杨万里说的:“自古诗人太瘦生,可怜辛苦选虚名。诗家杂压君知么?压尽三公况九卿。”这儿还须对“杂压”略作解释:封建社会官员朝觐皇帝时,文臣由宰相压班(按:站在最前面。),武臣由枢密使压班,文武混同称“杂压”。“压尽三公况九卿”,就是说诗人与文学家对后世的贡献,可以压倒所有的文武官员的。这是杨万里对诗人与文学家的评价,柳永是当得起这个评价的。

为尊重历史真实,本传随他的名字的改变而改变,即前称柳三变,后称柳永。此外,凡涉及传主有关家世、生平行实以及柳词评价有争议处,则仿效古人惯例,邀约异史氏与词痴子诘问、辩驳期间,以明所以,力避行文之沉闷与单调。又撰附录一《柳永有关事迹考辨》,供读者参考。

遍检宋人野史笔记所记有关柳永事迹者,虽正误参杂,犹有不少记载。但涉及其少年事迹者,唯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八说他“少有俊才,尤精乐章”八字而已。这八字记载,尽管可与柳永的侄子柳淇后来为柳永所写的《墓志铭》(残文)中所说的“叔父讳永,博学善属文,尤精于音律”可互相印证,但还是语焉不详。所以关于柳永少年事迹,我们只能根据柳永之父柳宜的仕履行实以及柳词的纪实性,来作一个大体的判断与记述。

柳三变生于哪一年?至今尚无定论。唐圭璋先生断其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虽所据资料有误,但大体不差,若提前或推后也只是一二年而已,否则与其父及其子年龄对不上茬儿了,所以凡提到柳三变生年,均以唐断为准。他生在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市),四至六岁时与母亲在故乡崇安生活了两年,后来又回到汴京。他的少年时期,是在任城、崇安、汴京度过的。P1-2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以严谨考证、合理想象与老到的文学笔法,展现柳永曲折坎坷的人生历程,真实生动地塑造了这个既是浪漫风流才子又是勤政爱民好官的形象,并且准确充分地评析了他对宋词艺术发展的巨大贡献。文史专家 陶文鹏

宋人王灼在其《碧鸡漫志·卷二》中引诗评价柳永:“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作者以生动的文笔、扎实的考证、缜密的思辨,为我们铺开了一幅绚丽多彩的长卷,让历来争议颇多的柳永在画卷上尽展其卓越才华。而我们,也得以在这幅长卷上识其人、识其史、识其词,尽享阅读的愉悦。文学专家 程步涛

后记

是苏轼将我吸引到宋代文学研究的道儿上来的,没承想却在柳永身上花的时间最多。这次写柳永,是将近三十年来柳永研究的集成与终结,也是必然中遇到的偶然。我的学术生涯到了该“打烊”的时候了,《柳永别传》就是“打烊”之前计划修订的著作之一。恰在这个当口,“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编委会委员兼文史组专家何西来君,听说我写柳永有年,便决然鹗荐。谁知当此书写成之时,他却遽归道山,今又恰值清明,愿将此书奉献泉台,略表对这位早相知却不相识的朋友的感念!

但这次写柳永却与以往不同,它是文学传记,要求真实性与文学性的统一,必须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准则,不仅要求真,而且要求活。坦诚地说,要写出真柳永,我不用花更多的精力,只须调动我以往的研究成果就行了;而要写出活柳永,却等于第二次创作,对我来说还是个尝试。

尽管是尝试,却未敢浅尝辄止。恰恰相反,倒是全身心投入的。仅耗费时日竟是写学术著作的数倍,三年三易其稿,小改更不计其数。至于梦寐以求的甘苦,是久耕纸田的人都深知的。连汤显祖写《牡丹亭》写到“赏春香还是你当年旧罗裙”时,跑到柴房里抱头痛哭的感情,我在写到柳永为结发妻送葬时,也体味到了。

感情归感情,写作之初却是要理性思考、通盘考虑的。首先是将柳永放在宋代的政治生态、社会生态与文化生态中去,让他在那个坏境中活动。也将读者引领到那个坏境中,去观察体味柳永的立身行事及其词作的内容与韵昧。我总觉得当代文化界的柳永热热得过了头,热到六七十度甚至八九十度,企图像凤凰涅粜一样,让柳永在烈火中重生。其实那是心造的当代的新柳永,只不过与宋代的柳永重名重姓罢了。宋代的柳永已经被热死了、烧焦了,实在到了应该大声疾呼“回归历史”的时候了。

当然,“回归历史”并不是回归到宋人对柳永的评价与记载上去,而是在众多记载中辨伪存真,用现代精神去审视,重新为柳永在历史上与文学史上定位。在我看来,柳永就是忠君爱民、勤政倔强的循吏与少隽不羁、倜傥风流的才子,二者又在民胞物与中统一起来,并在宋代的文化氛围中,成为宋词的开山手,为宋词开创了一个新天地。

要让这样一个柳永活起来,就必须在真实记载中,去寻找引爆柳永性格与立身行事的火花。“大事不虚”,也要进入艺术创作,因为学术著作重视的是结论,而文学传记重视的是过程。譬如柳永的应试与改官,不能仅满足于何年改官,改为何官,必须有人物描写与对话,有人物的心理活动。让读者在听你讲故事中,亲自看到这“第一次跳龙门”与“第二次跳龙门”有什么区别,为什么“第二次跳龙门”比“第一次跳龙门”还难。但l因为现在距宋代已经相当遥远了,谁也没有经过这两次“跳龙门”,尤其是年轻读者,难免有一种时代的隔膜,还是看不懂甚至不相信。这时候,就需要用资料来说话了,但又不能单摆资料,而是将这些资料变成讲故事的方式,让读者去听,力避托尔斯泰式的说教。即使“小事不拘”也应该如此。如余杭巡视、陵台除暴、姑苏筑堤、成都建学、华阴锄恶,凡此等等,都有历史事实依据,均可稽查。

在语言的运用上,也有一个“回归历史”的问题。这个“回归”,不是“回归”到“之乎者也”中去,而是要有历史的质感。其实在宋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交流中,已经不是满口“之乎者也”了,而是宋代式的口语化,只要翻翻《朱子语类》就可略知一二,那是朱熹的弟子将他与门人之间的问答记录下来的,成书过程和《论语》相同。可到了官场或其他场合就不同了,尤其是人物语言,君臣之间、朋友之间、父子之间、丈夫与妻妾之间,要让读者看了的确是宋代人在说话,而不是现代人。这些在人物的相互称呼上,尤显出其特色,如“官家…‘罪臣”“微臣”“贱妾”“奴家”等等,所以宁肯加上必要的注释,而不去“你”“我”“他”地乱用。总之,是要回归到宋代的语境中去,让读者去领略宋人的谈吐风情。在描写语言上,力求诗的简约、隽永与韵味,绝不做大块文章,剥夺读者的想象空间。至于作者的叙述语言,则崇尚并努力学习巴尔扎克与曹雪芹式的“笨拙”,绝不与人物争席。 如上诸端,是我尽力在追求的,至于究竟是破茧成蝶,还是破蛹成虫,不得而知,只好让读者评头品足了。不然,我是不是还像那个寿陵少年,学国步未成,反落得个匍匐而归的下场,那就只好贻笑大方了。若笑之亦不足,则覆瓿或掷之可也。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有两位甘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朋友,一位是这套丛书、文史组专家、我的老友陶文鹏君,另一位是我早已闻其名至今却不相识的文学组作家程步涛君。他们耗费了不少时日阅读全稿,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至于本书责编袁艺方女士,则花的精力尤多。在此一并致谢!

简雪庵2014年11月初稿,2015中秋前夕二稿

2016年清明日结稿于西北大学蜗居轩

目录

前言?

引言

第一章 少年时期(987—1000)

第二章 婚娶、远游与发妻之死(1001—1005)

第三章 浪漫岁月与科场挫折(上)(1006—1019)

第四章 浪漫岁月与科场挫折(下)(1020—1033)

第五章 登科与选人仕履(1034—1037)

第六章 改官与仕宦的顶峰(1038—1042)

第七章 久沉下僚的悲剧(上)(1042—1045)

第八章 久沉下僚的悲剧(下)(1045—1056)

第九章 最后的岁月及其归宿

尾声

附录一 柳永有关事迹考辨

附录二 柳永年表

附录三 参考文献

书后

序言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涌现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巨匠,他们如璀璨的群星,闪耀着思想和智慧的光芒。系统和本正地记录他们的人生轨迹与文化成就,无疑是一件十分有必要的事。为此,中国作家协会于2012年初作出决定,用五年左右时间,集中文学界和文化界的精兵强将,创作出版《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大型丛书。这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文化出版工程,它对形象化地诠释和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公民的历史文化普及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这项原创的纪实体文学工程,预计出版120部左右。编委会与各方专家反复会商,遴选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120余位历史文化名人。在作者选择上,我们采取专家推荐、主动约请及社会选拔的方式,选择有文史功底、有创作实绩并有较大社会影响,能胜任繁重的实地采访、文献查阅及长篇创作任务,擅长传记文学创作的作家。创作的总体要求是,必须在尊重史实基础上进行文学艺术创作,力求生动传神,追求本质的真实,塑造出饱满的人物形象,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反对戏说、颠覆和凭空捏造,严禁抄袭;作家对传主要有客观的价值判断和对人物精神概括与提升的独到心得,要有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新传水平应当高于已有同一人物的传记作品。

为了保证丛书的高品质,我们聘请了学有专长、卓有成就的史学和文学专家,对书稿的文史真伪、价值取向、人物刻画和文学表现等方面总体把关,并建立了严格的论证机制,从传主的选择、作者的认定、写作大纲论证、书稿专项审定直至编辑、出版等,层层论证把关,力图使丛书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从而达到传承中华文明和弘扬杰出文化人物精神之目的。丛书的封面设计,以中国历史长河为概念,取层层历史文化积淀与源远流长的宏大意象,采用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与雅致温润的色条进行表达,意蕴深厚,庄重大气。内文的版式设计也尽可能做到精致、别具美感。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这百位文化名人就是杰出代表。他们的灿烂人生就是中华文明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思想智慧、精神气脉深深融入我们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代代相袭的中华魂魄。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定成为我们再出发的精神动力。

感谢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及专家们,更要感谢作者们呕心沥血的创作。由于该丛书工程浩大,人数众多,时间绵延较长,疏漏在所难免,期待各界有识之±提出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我们会努力做得更好。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丛书编委会

2013年11月

内容推荐

在《晓风残月(柳永传)(精)》里,作者简雪庵考辩古今,梳理柳永的事迹行实;引证古典,寻觅柳永感情生活的痕迹。作者大量查阅宋代史料,遍览正史、稗钞、刊集,将柳永的事迹与宋代官制典章制度紧密联系,特别是将柳永不同时期的词作贯穿始终,不仅使读者清晰地看到柳永的生命轨迹,也真切地显现了柳永的情感经历。

编辑推荐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 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晓风残月(柳永传)(精)》里,作者简雪庵考辩古今,梳理柳永的事迹行实;引证古典,寻觅柳永感情生活的痕迹。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6: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