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草木滋味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周华诚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江南饮食文化的别样呈现。近百篇质朴灵动的文章写草木,写果蔬,写饮食,亦从饮食文化中折射地方文化、风土人情,颇有意味,有明清小品文之特质。

手绘插图简约而有意境,画面温暖而明亮,且有童趣,为本书增色不少。

每一种似曾相识的草木,都有令人沉醉的滋味;每一种令人沉醉的滋味,都指引着回归故乡的方向。周华诚著的《草木滋味》以质朴灵动的文字、烂漫唯美的手绘插图,将光阴里的小旅行、故乡远去的耕作与生活、厨下的小事以及丝瓜架下的浮生半日一一呈现,充满田园景象与烟火气息,引人向往。

内容推荐

周华诚著的《草木滋味》是一本充满着自然与故乡气息的作品,分为草木生、南方书、流浪帖、烟火集、灶下语等五辑,共90余篇小散文,分别从儿时的野果、美食、趣事等多方面描述了记忆中的江南风物。

书中文字多着眼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细节,字字句句,平和温暖,但笔触里饱蘸对生活的挚爱与温情,又有着灵动的风致,能带给人宁静。书中插画简约而有意境,画面温暖而明亮,且有童趣,为本书增色不少。

目录

辑一 草木生

 南方的野果

 叫人忘记尘世凡俗的事

 垂丝海棠,野草莓及阿拉伯婆婆纳

 枳椇

 木槿

 梨花

 菜心而已

 茄子

 丝瓜

 紫云英

 桑

 蒴果

辑二 南方书

 青蛳

 溪鱼

 油榨里

 棕鱼

 地耳

 端木煎

 紫苏的紫,紫苏的苏

 瓜果书

 地稔

 苦笋

 去燕子河

 八个瓜

 虫子比人更懂得一枚果子的甜

 蒲菜汤

 水边木子美

 桑葚

 蕨叶、杨梅与酒

辑三 流浪帖

 梅花都开好了,会玩的人沏一盏暗香汤

 霸王花

 鸭头帖

 白兰花

 傍林鲜

 被一枝百合挡住去路

 苹果与梨与“花姑娘”是平等的

 槐花与小娘儿脚

 米的花样

 欢喜如麻

 面汤

 软儿梨

 湖中风味

 武昌鱼

 西施舌

 藕簪

 吃枇杷不吐葡萄皮

 黄皮的事,让黄皮做主

 折耳根

 羊肉沙米面

 泥鳅

 海肠,海蚯蚓

 吮吸百香果的一刹那

 玫瑰之,桂花之,糖之

 粢毛肉圆上的春天

 米面层与泥鳅汤

 腊八

 女萝

 羊杂碎与饵块

 树莓

辑四 烟火集

 蓑衣饼

 油条及葱包桧

 关于松丝汤包的一切

 油墩儿

 两碗面

 雪媚娘

 馄饨

 我是开豆腐店的

 猫耳朵

 小笼

 生煎包子

 桂花糖藕及西湖藕粉

辑五 灶下语

 碗中花

 不厌其烦,方为喜欢

 美味之毒

 苦瓜红

 美女姜

 三点钟的蟹

 我柜子上的干松枝,落了很多松花粉

 乡下的果子

 丝瓜壳的绿

 秋葵之一

 秋葵之二

 秋葵之三

 秋葵之四

 芋艿

 煨小录:冬日事迹之一

 甜夜录:冬日事迹之二

 枕草录:冬日事迹之三

 温酒录:冬日事迹之四

故乡的香(代后记)

试读章节

南方的野果

南方,其实是一个心理上的词语。就像雨水、河流、省份、村庄一样,它是一个大概。是高速公路在前方延伸至消失了的地方,是一路驱车直到天黑了的地方。

但野果,又具体又精确。它是有名有姓的小学同学,是忘了姓名在路上碰到一笑却就相识的那人,是有缥缈云雾的山间清幽的水声,是蛙鸣——石蛙鸣。青蛙呱呱叫,石蛙咚咚响。石蛙夜半擂鼓,架子鼓下用脚踩的低音大鼓:咚,咚,咚;或是:杠,杠,杠。石蛙脚有吸盘,百米瀑布冲刷而下,悬壁湿滑有青苔,燕雀飞不过,石蛙闲庭信步,也无风雨也无晴。石蛙脚下有神功,能飞檐走壁;又有蛤蟆功,肚大如鼓,能作鼓响。

南方山中有石蛙,所以有野果。或这样说:南方山中有野果,所以有石蛙。或这样说:山中有野果,有石蛙,也有南方。随你的便。

野果有多少呢,有一百种。至少有。小学同学四五十,叫得出名的也就两三个,三四个。二十几个失联,十几个失踪,好几个失眠,还有一个失望……都找不见了。野果呢,失约,失密,失传,失魂落魄,失你个大头鬼,就此从生命里消失了,就好像你从来没来过一样。你在大街上找个人问问,你见过地稔吗?见过乌胖子吗?没有一个人理你的,个神经病。

地稔低调地趴在山坡上,静静地变成了紫红色。“山坡上走来一个小阿妹,啊也也也也俏模样,引来了对面山坡上一个砍柴郎,啊也也也也砍柴郎。”砍柴郎识得好些野果,地稔、板栗、果公泡、山楂、茶泡、乌胖子、牛卵训子、乌桃、苦槠……他比石蛙知道得多一些。但石蛙并不这样认为。石蛙的门前有蛇把守,石蛙很无聊。瀑布漱玉飞云如梦似幻,石蛙蹲悬于绝壁湿境,冷眼旁观这一切。山外酷夏,这瀑布中清冷,石蛙不热,冷眼观之。这臆断也主观了,石蛙其实不冷也不热,不冷不热遂为高手。

乌胖子是不是蓝莓?蓝是蓝的,蓝到某个界限就是紫,紫稀释到一个程度就是蓝,蓝再稀释就是白。以往纯蓝墨水不够用了,兑水写字,很好看,又不够用了再兑水,更好看。最后写出来的字就像白云落在白纸上。作文交上去,民办老师读了批个100分,那真是一篇好作文。纸上全是瀑布烟云,略有些潮湿而已,仔细听,尚有石蛙杠杠声。

乌胖子是不是板栗?那一定不是了:乌胖子光滑细嫩,摩挲之,很舒服。摩挲两个字也很舒服,感觉光滑。板栗不行。板栗如同刺猬,两颗成熟后的板栗在枝头是孤独的,它们注定无法相爱。靠近即伤害。刺猬脱下了尖刺外衣,拥抱取暖,那是童话。结局是冻死了。板栗老之将至,卸下毛刺,脱颖而出,啪,落到地上。另一根枝头另一个板栗,啪,也从壳中掉落,落于土地,裹挟污泥的两颗板栗终于挤挨在一起。  再坚硬的东西也会发芽,奇了怪了。可好歹它是种子。板栗会发芽,苦槠也会发芽。苦槠其实不算野果。呸,苦槠就是野果,只是它不属于水果。呸,山野中有哪样野果属于水果,地稔、板栗、果公泡、山楂、茶泡、乌胖子、牛卵训子、乌桃、苦槠,都不是水果。水果是招安的野果,这样说就对了。可是苦槠,这样说吧,它刚采的时候不能吃,虽然它跟板栗一样坚硬,可苦槠是圆锥形尖尖的,能做苦槠豆腐。跟苦槠背道而驰的是果公泡,六月的娇羞果实,柔软得让人不敢碰它。苦槠那么尖硬,果公泡那么圆软。春天的时候,花儿被流水挡住了去路,于是变成了野草莓。春天是一个居心叵测的季节,什么东西被挡住了去路,都会静静地变成野草莓:两只蝴蝶、狐狸、蜜蜂,或者是想念——有个人站在山坡上想念一个姑娘,于是他静静地变成了野草莓。所以野草莓,也就是果公泡,它是那样柔软,以至于每一个果粒里面都是汁水,轻轻一碰就会进裂出来。P2-5

序言

那时候天天读张恨水。他的小说散文,比同辈作家的读得入心。相隔多年,《山窗小品》依稀如昨夜梦境,樊家树、金燕西仿佛多年旧友。

读周华诚这本书,勾起了读张恨水的回忆。张先生一套三册的《金粉世家》有回目说得好,“若不经心清谈销永日”,这话可以拿来一用——若不经心是周华诚的文风,清谈是周华诚的笔调,销永日则是我的感觉。

近来觉得读文章无非是一个情,心情;写文章无非也是一个情,闲情。古人说倚马可就,天下文章却是书案上来得多,马背间作出的少。华诚让我给这本书写序。翻翻书稿,翻出好心情,翻出好闲情,更翻出世情,翻出人情。

周华诚的文字是浅的,这种浅是浅草,浅水,浅得轻盈,浅得坦荡。文字一浅,文风也就淡了,由淡入简,因简出情,以情生姿,仿佛湿地看水草。我刚从江苏泗洪回来,湿地水草之美,兹兹在念。

文章浅显明白,通畅如水,是另一种出神入化。

周华诚的文字浅白得汪洋一片,从容处有唐人写经体的味道,得了《灵飞经》的静气。文章安静了才好看,安静一是心性,一是修炼。文章说到底还是对心性的修炼。

周华诚的艺术生活与生活艺术里接通了江南的民间气息。我喜欢这种洋溢着生活气息的风雅,偶尔庭中望月,偶尔倚窗闲话,偶尔凭栏临风,左顾右盼,文字的鲜味缓缓弥漫。按照我如今的理解,所谓美文,无非世俗生活的美好记录罢了。

这本书里,有不少论食谈吃的文章。周华诚除介绍和议论吃之外,其间有自己的抒情。他将生活艺术化,即用艺术的观点来审视平凡的日子,像周作人《雨天的书》中所云: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美地生活。不同的是周作人的文字涩,如茶,周华诚的文字甘,如藕。周华诚说他的老家在山区,小时候很少见到藕。但他的文字却有藕断丝连之美。

两节藕切开,摆放刀板上,藕丝相连,历历在焉。有人把藕丝称为藕肠,是说藕丝之柔。藕丝轻柔,可谓柔肠。周华诚的文字过去读过一些,总觉得其文法轻柔处如藕丝,其文之况味如藕块,甘脆爽口。

汪曾祺说好文章结构原则是“随便”,林斤澜反对,修改为“苦心经营的随便”。周华诚写作有这种随便,举重若轻的挥洒处处独显匠心,是心中有丘壑使然。

这本书中,收录的大抵是小品文。周华诚的小品文里有日本随笔笔法。见情见性的挥洒有一种敏感的小心翼翼,这小心翼翼是心性是禀赋也是态度。写文章小心翼翼了好,读了熨帖,比胆大妄为让人放心。

周华诚的名字或可为作文诀:周到,华章,诚恳。周到诚恳才有华章,古人说修辞立其诚。

著书稻粱谋,修辞立其诚。

与华诚共勉。是为《如藕书》。  是为序。

二〇一六年立夏前,合肥,上九楼

后记

故乡的香

盛一瓶:春夜十一时,雨中柚花的香。

家乡的柚花开了。暗夜里推窗,便被柚花的香包围,那是一种销魂蚀骨的记忆。此生需要体验一下的,你。樱花七日,柚花一旬,很快花落香消,然而那柚花的记忆如同青春,再不能在时光里磨灭。在雨夜里,闻到那样的柚花香气,是湿香,是情窦初开,为柚花上品。晴,则烈,是酒后情酽,不问世事。新近得一书,《香乘》,煌煌香典,读一日书,不如在柚树林里坐半天,花落满肩,暗香盈袖。

柚花是怎么样的?未开,如水滴紧紧抱合。开,则毫无保留地袒露。柚花是什么星座?这样坦率无遗,向春天毫不保留交代一切。柚为胡柚,其花五瓣,肉质,略重,样子温柔而淳朴。

柚花开过就落了。落一地,也不可惜。

夏目漱石曾把“我爱你”译成“今夜月色真好”,那时以为自己看懂了,无非是东方男人的含蓄之类。而柚花开时,特别想告诉一个人,那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其实与柚花已无关。大概在六七年前,我给某编辑寄稿,随手提到一句,这里柚花开了。

雨后柚花,那是一种坦然之香。

再盛一瓶:夏日清晨八时,田野上空的稻花香。

去年始,我在乡下老家,与父亲一起种三亩水稻田。从春到秋。每一回,我从省城回去,干些农活,或在田边枯坐,写种田笔记,看虫与鸟在稻田上空飞来飞去。

2014年8月24日清晨8时。我到水稻田边,拍了几张照片,当时也没觉得怎样的好,就扔在那儿,没去理它。现在翻开,又觉得心要飞走了。

照片有:芦荟上的水珠,清晨的丝瓜花(与野草长在一处),树干上的一只鸣蝉,电线上站着一只鸟(过了很久也没有飞走),绿色的豇豆攀爬在竹竿上(开出紫色的花)。

想起一首诗:“秋来凫雁下方塘,系马朝台步夕阳。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特别喜欢那一句——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

人在都市,读来尤有稻花香。

偶见朋友圈中,大伙在转一条消息。说,一位画画的朋友,在终南山上找了个破败的房子,整修整修,住进去了。看云,看山。看风生,听水起。日子悠闲极了。转发的人真多。看得出来,都是城市人在转。居然可以这样活——他们都这么想。

后来我想,人跟大自然接触多了,是不是就不太会焦虑?赤脚走在田野上,人是不是就不会抑郁?

山东画报出版社的徐老师,看见我照片上父亲写的字。那是父亲写在打稻机、风车上的字。“去浮存实”“五谷丰登”“周全仔一九八六年办”。她看了就很喜欢,想要几个字去。

父亲是个农民,握惯锄柄的手,平时很少拿毛笔。仅有的几个字,往往是落在农具上,纯出于实用。既有人求字,父亲喜出望外,拙手秃笔认认真真地写了“村径绕山松叶暗,野门临水稻花香”两行,给徐老师寄去。不几天,居然又收到徐老师回赠的日照春茶两包。父亲甚是开心。

我现在想来,八月清晨,田野上空蜻蜓飞舞,稻花的香在薄薄的雾气中飘散,那是一种多么恬静的香。

又盛一瓶:秋天晨间,井下五尺,泉水香。

秋天在乡下小住,在袅袅的炊烟里醒来。乡下老家,依然是用木柴煮粥,白色的炊烟,凝在蓝色的天空里,大米粥的清香,凝在清凉的空气里。我住在小楼上,依然可以听见母亲早起在灶间煮粥的声响,可以闻出炊烟的属性——是用于透的松木煮的,还是用刚砍不久的毛竹,还是橘子树枝:橘子树枝尽管已然干透,燃烧时依然会发散出芬芳的气息;而毛竹燃烧时吱呀作响,有风摇曳的感觉;松木燃烧时比较沉稳,还有松脂在火焰里滴落。

灶上的米粥在缓慢地冒泡,母亲会走到井边打水。井里咕咚一声,是一只铁皮桶落入水中,铁皮桶上拴着一根长绳,落入水中的铁皮桶已经灌了半桶,这时母亲便提着绳子,把铁皮桶拎出水面,继而顺手一顿,水桶跌到水面以下,继而顺手一提,水桶便满满地载了水,一下两下三下,水桶被拎到井沿上来。溢出的水花,从桶里一路跌回到井里。一路水花的跌落,因为高度的不同,使得回声亦有不同。

村庄远处的溪流,秋水已瘦,婉婉约约。而屋边水井,井下五尺,泉水仍从石壁上涓涓地涌出。其水清甜。水面之上的香,是一种平淡之香。

还盛一瓶:冬日黄昏,腊梅枝上,雪花香。

雪是悄然停住的。一切都如画了,黑是黑,白是白,静止不动。突然一只松鼠从林间窜出,以蓬松大支的尾巴做平衡伞与推进器,从柚子树上飞快地跃至板栗树的枝梢。板栗树上的积雪受到鼓舞,欣然坠枝,这一枝积雪的坠落在山谷问轰然作响,甚至惊醒了在一山之隔的远处洞穴中熟睡的穿山甲。

腊梅是黄色的,掩在白雪下,静静悄悄地释放着清香。我用一个瓶子靠近梅枝,不是盛取梅香,只为盛取那雪香。梅瓣上的雪扫落,可以煎茶,梅瓣上的雪不扫落,则可以入画。人的是国画。国画上题几句诗,头一句是“墙角数枝梅”,末一句是“为有暗香来”。

我有这样一些瓶瓶罐罐,一个人轻手轻脚,去盛取各时各处的香。再把这样一些瓶瓶罐罐密封,打包,做成一个套装。我要把它送给你。告诉你,这便是我的故乡。常山。此生需要体验一下的呢,你。你闻一闻,你就懂得了我;你闻一闻,兴许就醉在我的故乡了。

此外,我若要远行,我也打包带上这样的一套香——此香专治:思乡之疾。

2015年6月18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4:5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