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蓉创作的《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全面探讨了记忆的本质和价值,初步建立起完整的记忆研究系统,首次界定了“全球化记忆”的概念与类型,尝试以“启蒙记忆”和“创伤记忆”开启20世纪人类历史研究的新视角。同时,书中也对《顾颉刚日记》、帕慕克《纯真博物馆》和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进行了文本解读,尝试剖析和解答记忆的相关疑问,是国内社会记忆理论研究的开创性专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赵静蓉 |
出版社 | 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赵静蓉创作的《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全面探讨了记忆的本质和价值,初步建立起完整的记忆研究系统,首次界定了“全球化记忆”的概念与类型,尝试以“启蒙记忆”和“创伤记忆”开启20世纪人类历史研究的新视角。同时,书中也对《顾颉刚日记》、帕慕克《纯真博物馆》和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进行了文本解读,尝试剖析和解答记忆的相关疑问,是国内社会记忆理论研究的开创性专著。 内容推荐 在后现代理论的语境下,赵静蓉创作的《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试图以文化记忆为切人点,进入当代人的身份认同情境,并以之为路径探讨后现代精神。书中对记忆、记忆文本与真实的关联,记忆的伦理学向度和政治色彩,全球化记忆的生产,现代人的认同焦虑以及记忆之于身份认同的有效性与合法性等进行了理论建构,并作了具体的文本解读和案例分析:以顾颉刚为例,说明微观的“我”是如何界定自我,并与宏观历史形成互证的;以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为例,探讨记忆如何形成一个个体的身份,实现身份认同;以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为例,讨论记忆与身份认同的正负相关关系。 目录 导论 一、作为日常生活的记忆 二、关键词梳理:后现代理论、文化记忆、身份认同 三、流动的社会、记忆和身份 第一章:记忆、记忆文本及其与真实性的关联 一、记忆与符号叙事 二、历史的记忆化书写 三、记忆的边界与危机 第二章:记忆的伦理学与情感政治 一、创伤记忆的文化表征 二、中国记忆的伦理学向度 三、政治道德对记忆的规约及其现实路径 第三章:全球化的记忆生产 一、全球化的话语 二、记忆研究的复兴 三、启蒙与创伤:全球化记忆的两种类型 第四章:作为一种现代症候的认同焦虑 一、归属感的缺失:公域与私域间的区隔 二、“我是谁?”:微观的个体与永恒悬置的身份 三、含糊暧昧的“他者” 第五章:记忆之于身份认同的有效性与合法性:救赎抑或陷阱? 一、帕慕克的纯真博物馆 二、迷失于挪威的森林 三、生存焦虑与文化安全 结语:成为“我”:一项永不停止的身份规划和记忆工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