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读章节 一步一步走过昨天我的孩子气 宝妹比我小两岁,我三十二岁那年主持了她的婚礼,她整三十岁。 宝妹是我的师妹,法学院的高材生。我大三那年,她上大一,一头短发跟假小子似的,说话也像蹦豆似的快而密。 她参加过在人民大学举行的模拟法庭辩论赛,一举成名。 当我用这个成语祝贺她的时候,小妮子给我回短信:“新哥,我下辈子做男人再举吧。” 我当时是院学生会某一个部的部长,好大的一个“官”。 宝妹来应征,几个部长都看好她。在众多竞争者的围追堵截中,最终她“鹿死我手”,成为我们宣传部的一员猛将。 宝妹是天生做领导的命,我的三个所谓副部长慢慢成了她一个小干事屁股后面的小跟班。她也没有表现出对我的特别好感或者依赖,不过我也大三了。更想做甩手掌柜坐享其成,所以我们相安无事,我也乐得部里有这么一条鱼。 鲶鱼效应嘛。 毕业后,宝妹倒经常约我。 她说如果领导在任期间陪领导吃饭那叫图谋不轨,最多算偷情,卸任之后陪前任领导吃饭那叫感激知遇之恩,才是真爱。 我们最常约的吃饭地方是在学校附近的那家川菜馆。 那家川菜馆的酸菜鱼好吃极了,也算不上贵,38块钱一份,要俩米饭。40块钱吃一顿饭,我们的感受就是好吃极了。 她给我讲她交了人生第一个男朋友,是个很白净很高挑的师弟,有点像钟汉良,福建人,说话胡福不分,但是带出去很有面子。 跟王子手牵手,你自然就成了公主。 这个处女座的师弟极其爱干净,连袜子都要熨烫过才能穿,恨不能把宝妹用过的卫生巾都码整齐再扔掉,这哪里是风风火火的宝妹受得了的。 一脚踹掉。 没过一周,她的“男二号”出现了,据说是学校辩论队的队长,水瓶男。宝妹对自己急着找男友的理由是:一个人说话那叫单口相声,两个人说话才叫对口相声,她又不是马三立,一个人说不了。 水瓶男实在适合做朋友,做不了爱人,宝妹发现水瓶男辩论场上能言善辩私底下却一个屁都不肯放,实在是搞不清楚他到底活在辩论场上还是活在生活里。 又一脚踹掉。 两个月之后,她带了个天蝎座的男孩跟我吃饭,还是酸菜鱼,又多要了份软炸里脊。我见那男孩既不白净也不高挑,也不像是说相声的行家。 趁着那男孩儿去厕所,宝妹跟我说,刚认识一个月的,那方面功夫很是了得。 让我想到一个笑话。 媒人给女孩介绍相亲对象,女孩问有钱吗?媒人说没有。女孩问帅吗?媒人说不帅。女孩问他爸是李刚吗?媒人说不是。女孩问那他有啥?媒人说他是天蝎座。 女孩问:他在哪儿,我要见! “新哥,过去的男朋友我算是白找了。” “你这认识男朋友的速度也忒快了点,我有点晕。” “中国人说西方的男人太不严肃,结婚前就跟对方发生性关系,老外说中国男人太不严肃,关系还不够亲密就敢结婚。我认为,试婚是有必要的,因为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知道。加缪在《局外人》里还有一句话:我知道我在这世界上无处容身,但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宝妹拿出了辩论范儿。 我本来以为宝妹要集齐十二星座召唤神龙,可是在她找到第四个男朋友的时候,她停止了探索的脚步。 结婚那天,我主持。 主持了大大小小的婚礼得有一百场,结果我一上台就说错话了。 我说:“现场以及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 好不容易才圆了回来。我说认识宝妹有十二年的时间了,当时她还是 个小黄毛丫头,现在感觉自己的女儿要出嫁了。P2-4 后记 听说,睡不着的人都有故事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自己不过是一个透过话筒说话的人,是一个在镜头里表达所谓观点的人,是一个写点字慰藉自己的人。 慢慢地,我发现了意义。 有听友给我留言:因为你,我最终还是选择来到了济南这个城市,来的第一天,我就站在经十路18567号,往25楼看,我告诉自己这就是新、哥的声音传出的地方啊; 有一个颇为豪爽的大哥在公交站认出了我,说喜欢看我主持的《民生直通车》,非要我给他的双胞胎儿子写点鼓励的话。40多岁的男人跟我说,小新,你是我的榜样; 我的第一本书《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上市后,海涛兄请老徐从出版社直接订了1000本,海涛兄说从文字里看到了我的秘密,徐强给我留言:“好久没有这么激动地看一本书了,期待有被朋友提及的一句话,哪怕是一个字。”对不住他,让他失望了; 二妮儿给我留言:看新哥的文字,其实每个人的故事都有相似的味道。听故事的人总能在说故事的人那里找寻到跟自己相似的温度,得到安慰,收获感动,也有了力量。 故事,是这个世界上最动人的力量吧。 有那么一段时间,各色颇有些意外的人物在我的电台节目里登场,坐在我对面跟我谈论非主流音乐的沈黎辉、笑着说“今天是两个小新上节目”的半老徐娘姜听、舞台上歪着脑袋沉静唱歌的周云篷、把她的新书双手捧到我面前的跳房子的田原、递纸巾给刚刚演出结束的“山谷里的居民”里的小娟,以及汪峰、许巍。 他们穿着各色的衣服,在不同的场合,对我不同表情地笑。 有人也曾经问过我,你跟哪个艺人关系很好啊?想想也觉得失败,居然没有交任何一个艺人朋友,不过是偶尔相逢之后的擦肩而过。 只是他们中的每一位都跟我说过他们曾经的彻夜无眠。 我听说,睡不着的人都有故事。 我喜欢《倚天屠龙记》里杨不悔身上的宿命感,喜欢听左撇子的万芳唱《孩子气》,喜欢凌晨在城市的街道上暴走,喜欢大冬天穿一件T恤加~羽绒服。 我不喜欢别人无端严肃地跟我说加油,不喜欢陪所谓的领导吃饭聊天套近乎,不喜欢交很有用却根本很无趣的朋友,不喜欢睡觉前洗热水澡。 也许我的喜欢有些莫名其妙,也许我的不喜欢是一种堂吉诃德式的可笑,可,这就是我。 认识了自己,才能更好地去了解和理解别人身上的故事。 相对于电台和电视节目,我对自己的文字并不是特别自信。但谢谢我书里所写到的故事里的主人公们,谢谢你们看过之后都夸我写得好。 我希望不管你是在什么样的年华,看到了我的文字,看到故事里的自己,都会是一件到八十岁想起来还会微笑的事情。 几年前,我买了一条狗狗公仔,给它起名字,征集来的结果有抱抱、小白、小新……最后定名为“肖二狗”,贱名好养活嘛。 后来总有人问我:二狗过得怎样。我回:很好,放心。 其实它过得似乎不够好,总是被我忽略,甚至现在完全被我扔到了杂物箱里。 不过,如果几年后,我做了爹,我会把属于我的小崽子擎在肩上,尽管我并不高大。 爸妈旁敲侧击地说早点结婚,远在威海的老头儿老太太也许永远听不懂儿子节目里的音乐,也未必理解我书里的文字,又或者,他们其实都懂,用他们年过半百的阅历探入那些音符和那些故事。 我的很多想法和行为他们都不理解,也许都未曾了解,但并不妨碍我们之间的爱。 那种爱,像冰糖葫芦表面的那一层糖,略嫌黏稠,也很甜。 谢谢我的听友们。 多少年之前,他们叫我“老大”,我也喜欢他们叫我“老大”,其实“老大”两个字背后是有责任的,所以后来怕被别人叫“老大”了。 我收到过六十多岁的老奶奶给我写来的信,也接到过四年级的小女生打来的热线,其实我们并不相识,但是他们都选择把自己的故事毫无保留地告诉我。 故事说出来了,心事放下了,我盼望着他们能够睡一个安稳的觉,更想在他们耳边说一句“晚安宝贝,盖好被子”。 特别谢谢杨肖,这本书里的文字是她最先看在眼里,并且觉得它们有价值的,尽管我有一段时间一直以为她本名就是“班昭”,甚至目前我的微信里她的备注上也是“班昭”。 每一首歌都有TA要去的地方: 每个适合熟睡的夜晚,我都在想你: 每个平淡流年的背后,都有一个心痛的故事。 我们的人生,总免不了一再天真。 希望这本书的某一段文字里,有你神往的风景。 我是小新,我说谢谢你。 目录 LOVE IS LIFE. 爱,是经过岁月洗礼的细水长流。 [ 枕一首歌 ] 《爱似流星》:爱似流星终惘然 [ 枕一首歌 ] 《你飞到城市的另一边》:我们都是自在如风的少年 [ 枕一首歌 ] 《爱像是昨天》:想想最后谁还会在谁身边 [ 枕一首歌 ] 《飘洋过海来看你》:我连见面时的呼吸,都曾反复练习 我很少拧巴着过日子 你为什么不跟你的粉丝谈恋爱 再想,再念,也只是擦肩 让时间说真话,所有值得的,正在路上。 我是一个喜欢鼓掌的人 [ 枕一首歌 ] 《我愿意》:你愿意吗? [ 枕一首歌 ] 《春泥》:让我们取名叫做珍惜 [ 枕一首歌 ] 《当爱已成往事》: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 [ 枕一首歌 ] 《蓝莲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对未来的向往 [ 枕一首歌 ] 《掌声响起》:我的眼泪忍不住掉下来 做个梦也好嘛 每段路,都花香满径 你以为结束的这一程,只是刚刚开始 我为什么要做一档夜间节目 说说跟主持有关的事儿 [ 枕一首歌 ] 《阿宗三件事》:我是一个瓦斯行老板之子 [ 枕一首歌 ] 《十年》:还好,我们还有陈奕迅 [ 枕一首歌 ] 《北京一夜》:太怪,还是太真实? [ 枕一首歌 ] 《勇气》:给我一个眼神的肯定 [ 枕一首歌 ] 《生如夏花》:献给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 但愿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 我从未敢想象过现在的自己 我不愿让等待变成一种遗憾 花开成海,你要不要来? [ 枕一首歌 ] 《女人和小孩》:谁才是那个小孩子? [ 枕一首歌 ] 《朋友别哭》:回不到的从前 [ 枕一首歌 ] 《驿》:我站在车站静止的画面 [ 枕一首歌 ] 《城里的月光》:美静,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剩下的,是记忆,过往, 和你不经意的习惯。 [ 枕一首歌 ] 《原来我们都是爱着的》:一锅热腾腾的咸稀饭是人间最美味 [ 枕一首歌 ] 《离歌》:一次告别,天上就会有颗星又熄灭 [ 枕一首歌 ] 《七月》:那一年的寒风中,你化了很浓的妆 [ 枕一首歌 ] 《别人都说我们会分开》:关上房门,才知道心不忍 你好,我愿意跟你交朋友 让我休息一下,你们接着说吧 总有一种恨,哭着哭着就笑了 [ 枕一首歌 ] 《消失的光年》:每个人是每个人的过客,每个人是每个人的思念 [ 枕一首歌 ] 《外婆》:我失落,是因为看到外婆失落而失落 [ 枕一首歌 ] 《酒干倘卖无》:父亲,你是安静的 谁不曾有过一段浪荡人生 [ 枕一首歌 ] [ 睡前一首歌 ] 《漩涡》:来沉没在我的深处吧 后记 送给儿子:泥土里,总会开出花来 序言 向温暖的人靠近,你才有力量更幸福 第一次给别人的书写序。 还好,是给小新写,荣幸之余,压力荡然无存。 因为在我的认知里,体贴周到的小新,是从来不给人压力的——他不挑剔,不矫情,不装,不嗔,也因此,给他的书写序,自然可以轻松随意。信手拈来,这恰是我最喜欢的状态。 我跟小新认识并没有太久。 大约只有四五年的时间吧。 认识之前,我们是见过的,我早耳闻本地音乐电台有知名主持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刻,以低沉的嗓音和出众的音乐品味“蛊惑”着许多人难以入睡的耳朵,他是主持人,我是不那么忠实的听众;又或者,我们也曾经在某些发布会的现场“相遇”过,他是主持人,我是受邀媒体人…… 这世界有许许多多类似的关系吧,互相知道彼此的名字,偶尔在相同的场合里打过照面,点头微笑,挥手作别。 这个人,就像是一个符号,一张海报,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却未想过有一天会走进彼此的生活,会成为朋友。 谁会关心马路两旁的墙面上张贴的海报呢?哪怕是它再漂亮,再光鲜,哪怕走过它身边的时候你忍不住莞尔一笑,可是,谁又会把这莞尔一笑当成有温度的真情实意呢? 但是,小新会。 真正认识小新,是因为一件小事儿。 某个工作日,我在办公楼下的门禁处埋头翻包,满头大汗却依然找不到出入证。站岗的小武警认真负责,仰着白嫩嫩的脸:“找不到要去开条儿。否则不能进!” 我一边暗骂自己丢三落四,一边尴尬地在旁边匆忙走过的人的注视下继续翻包…… “她是我们的同事,我是可以作证的。”一个声音在旁边响起来,我扭头看,是小新。 是我见过但并不那么熟悉的小新。他似要出门办事,经过门口时瞧见我这么狼狈,忍不住想帮我一把。 他;中我笑笑,继续向小武警“求情”:“她就是忘了带,真的是在这栋楼里工作……” 他态度太过诚恳,小武警有点不知所措,反而轮到我不好意思了,忙不迭说:“我还是去开条儿吧,小新你快去忙吧。”彼时他已经不仅是电台主持人,还在电视台主持节目了。 他向我挥手作别,我带着感动与温暖,去开条儿了。 这件事过去许久了,也许小新根本不记得了,我却仍然能非常清晰地 记得当时的氛围,记得那是一个阳光并不灿烂的上午,记得当时空气的湿度,我们每个人的表情,记得有一个点头之交的人停下匆忙的脚步,为你停留片刻,对我而言,这是一种值得感激的善意。 从此,这个人轻盈地跳进了我的生活,成了我的朋友。 再见就成了朋友。 相处得久一点,了解得多一些,才发现他是个有趣的人。 有很好的音乐品味,有洞悉人心的细腻思维,有拿捏得当的文字,有随时准备为朋友做点什么的小心思……在我们相处的几年时间里,小新好像从未跟我说过什么大事情,我们讨论的都是一些小事儿,好玩的事儿。 譬如,我知道他喜欢音乐,就邀请他给我所在的杂志写专栏,千把字的文章,每周一篇,他居然写得视角独具。以至于后来我颇为自得,自认为在写作这件事上,我称得上他“半个伯乐”。 譬如,我们的朋友“菜馍双全”回济南宣传新书,小新忙完工作穿越大半个城市,赶过来与神交已久的朋友见面,绝口不提自己多辛苦,饭还没吃完又要赶着去工作; 譬如,我偶尔提过一次:一位四岁的小朋友对上电视有一种“执着”。他居然就记在心头,让我用手机给小朋友录视频,他细心安排在相关环节里播出,以至于过了许久,小朋友依然乐呵呵地说:“小新叔叔说我比他还厉害!” 譬如,他跟我说他在这本书里写到的故事,其实不是故事,而都是真实的人,真实的事情,只是隐去了很多细节怕给人添麻烦; 偶尔我会想,为什么跟小新相处会那么随意、自在? 直到那天,我们约了吃饭,刚坐下,他就扭头在自己包里掏啊掏啊。掏出一包东西递给我,略有点羞涩地说:“这礼物有点俗,但是,是我妈妈从老家带来的。” 那是一包海参。 我没有半句客气就接了过来,因为我知道他的真挚与诚意。 他就是这样的小新啊,怀揣着巨大的热情与真诚,与人交往,写文章,当主持人,他本来可以做一个璀璨耀眼的明星,以骄傲的姿态贴在海报上任凭人们仰望、羡慕,可是他却以自己的方式走了下来,成为我们生活中一个美好的所在。他是一个勤奋的专栏作者,一个有“温度”的电台主持人,一个令人如沐春风的电视主持人。 我很喜欢这样的小新。 每个适合熟睡的夜晚,我都在想你,是因为这世界太匆忙,太喧嚣,太嘈杂,我们唯有向温暖的人靠近一些,才能汲取更多力量向幸福进发啊; 每个适合熟睡的夜晚,我都在想你,小新以微小的切入口,以自己的方式去观察世界,聆听思想,体察情绪,还总是带来思考与感悟; 每个适合熟睡的夜晚,我都在想你,许多事情在小新这里举重若轻,抽丝剥茧,哪怕是再波澜壮阔,到最后也只是一个个方块字累积起来的温暖与伤感。 谢谢小新,因为他写下的这本书里的所有文字,都有一个同样的名字——“温暖”。 内容推荐 晚上十点,你是在静静地温习功课,憧憬着每一个有可能发生美好故事的明天,还是选择某个电台,听着一首熟悉的老歌; 你是在面对安静的手机,思念那个曾经的号码,还是钻进被窝里,跟着一本不太流行的小说一起流浪; 你是在昏黄的路灯下,看着自己的身影越拉越长,还是在俗套的电视情节里,回忆自己的感伤; 你是在看着她熟睡的脸,忍不住亲吻,还是在写字楼里,加班到头昏眼晕…… 听说每个在夜晚难以入睡的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故事。 想一个人,道珍重;枕一首歌,说晚安。 小新编著的《每个适合熟睡的夜晚我都在想你》这是一本有关音乐以及音乐背后的故事的书,又是一本贴近生活与现实,包含了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价值观的书,内容真实,性感真挚。 编辑推荐 蔡康永、李健、周迅、林俊杰、张杰、何润东、姜育恒、卢思浩、叶萱、宁远、小木头等音乐人、作家联袂推荐,读者热推的读书类自媒体平台“十点读书”推荐一本枕边必不可少的暖心疗伤书。 《每个适合熟睡的夜晚我都在想你》收录了经典歌曲的歌词以及歌曲背后的故事,诸如《十年》 《勇气》 《生如夏花》 《蓝莲花》 《北京一夜》……以及歌手陈奕迅、梁静茹、朴树、许巍、陈升……一段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励志暖心,触动每个人的内心。作者小新文笔老道,情感温柔,非常值得一读,尤其适合枕边夜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