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浙江宁波象山卷)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郑辉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浙江宁波象山卷)》由宁波市区县的县卷本组成,其目的是为了传承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卷包括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四大类,其中收录了当地劳动人民世代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展示了当地民风民俗,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本书对中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国家级收集和整理。本书对日益流失的民间传统文化的国家级抢救,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本书具有知识性、资料性、趣味性、启迪性,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寓意深刻、妙趣横生。

内容推荐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传统村落式样、建筑格局等在渐变中趋向消亡,生活在传统渔村、农村、山村的老一代也渐渐作古,依附在那一时代生活环境中产生的故事、传说失去了存在的环境。这使得对它的保护不仅是收集整理,也需要发展利用。在此背景下郑辉编著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浙江宁波象山卷)》,对打造海洋文化强县的象山来说,有着切实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目录

神话

 盘古出世

 盘古顶天

 兄妹成亲

 女娲捏泥人

 鱼的始祖神

 鱼为啥没有脚

 女娲降巨蟹

 鱼打底

 月亮上的神和凡人

传说

 四大传说

 牛郎织女下凡

 牛郎织女

 孟姜女怒沉东京城

 孟姜女计沉秦始皇

 孟姜女捋倒扎刺

 白蛇和许仙

 白蛇成仙

 下凡报恩

 假法海作乱

 祝英台打赌

 人物传说

 观音南韭山选佛地

 徐福筑蓬莱观

 八仙渡东海

 吕洞宾沉东京

 连点“三元”封魁星

 鱼师的传说

 张天师丧命

 成仙真难

 祝九娘修行

 妈祖娘娘

 如意娘娘

 赵五娘寻夫

 张铁口拆字

 罗隐的故事

 罗隐出世

 脱胎换骨

 麦面变蚂蟥

 蚊虫叮毛竹

 灰变蠓蝇丝

 茅草山出兰香

 应山脉

 诸葛亮得宝

 关老爷出世

 谢宝的传说

 朱元璋选娘娘

 气跑崇祯帝

 唐伯虎得神笔

 唐伯虎写招牌

 戚继光和敲梆岩

 戚继光造“海马”

 易千户的传说

 张苍水花岙岛抗清

 神医赖一帖

 火烧老鼠窝

 姜炳璋的才学

 钱尚书断指

 邵榜眼的传说

 赶考对对子

 我平你不平

 面君巧殿试

 扫帚星败家

 邵榜眼和十八指挥

 仲老爷判赔鸡案

 仲老爷审菩萨

 仲老爷禁烟酒

 张唯精与惜字亭的传说

 “贼王”杨启龙

 地方传说

 象山

 象山潜的由来

 丹城

 南田

 新桥

 海墩

 宋皇宫与宋皇城

 新罗岙

 松兰山的来历

 道人港的传说

 棋盘岩的传说

 猢狲铁链礁

 龙船塘

 大佛山的传说

 东门石老虎礁

 寡妇礁

 小康王撒沙成滩

 太极湾与神龟礁

 指纹岩

 花岙石林传说

 无字碑林的传说

 蒙顶山

 五狮山

 大珠山和小珠山

 抱儿石

 鸡鸣山

 乌龟山

 石牛坪的传说

 石浦百花洞

 稻桶岩

 手指岩

 衣橱岩

 捣臼洞

 铁礁和老鼠礁

 渔山五虎礁.

 望娘湾

 玉鱼山

 龙鼻水

 宝剑水

 墙头的秦始皇庙

 骂天周公庙

 光棍庙

 天下第二寺

 义牛坟

 九顷山下石人和石马

 风俗传说

 三月三走沙滩

 清明上坟插纸幡

 四月初八牛生日

 牛生日的传说

 端午挂菖蒲

 象山西乡夏至习俗

 蝈蜢将军

 六月廿三勿挑脚水

 八月十六“中秋节”的来历

 一日为啥吃三餐

 勿吃隔夜蛋

 新娘子的马桶

 围腰

 鱼骨鸟

 灵牌的由来

 下秧插桃枝

 教牛耕地在清早

 船头要画大眼睛

 船眼睛的来历

 钉船眼的传说

 三代勿吃笋独篾吊千斤

 柏吉兴笑

 万箩丘的故事

 做梦想吃绿豆芽

 有眼勿识泰山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勿管三七二十一

 人心节节高

 完蛋

 早稻麦馃他无份,晒死龙王

 不同情

 茅山菩萨显外村

 栋梁披红抛馒头

 天牛与茅屋的故事

 动物传说

 花白牛的由来

 狗与黄鼠狼

 狗呒角

 牛眼和鹅眼

 牛和草是咋来的

 鸭和鹅

 猫老虎鱼老虎

 老虎怕“漏”

 麻雀吃谷

 杨梅鸟

 砻糠麦馃鸟

 笃煞鸟

 特产传说

 象贝母的来历

 珠山白毛尖

 鱼丸、鱼糍面

 象山龙头(鱼考)

 “鱼鲞”的来历

 糊辣羹·穿心饼

 萝卜团

 酒做倒作了当醋

 盐的由来

 砖头滴卤

故事

 生活故事

 牛皮裁缝拜帅

 无根之土医皇病

 “童先生”联课医病

 长工的眼睛

 东楼西楼八角楼

 试女儿

 没有石子饿死老子

 摇钱树

 只要心肠好

 小和尚与猎人

 货郎救媳妇

 “饭”归原主

 绝技三招

 自讨没趣

 我嫁看牛郎

 大水先生吞猪蹄

 补铜匠的武功与秘籍

 “五福亭”

 瞎子吃鱼

 鱼目混珠的故事

 长工和土地爷

 新媳妇巧做鲥鱼

 机智人物故事

 梅花姑娘戏知县

 卖柴佬智戏先生

 郑开清巧戏相爷

 是树勿卖

 冯喜的故事

 六月穿棉袄

 好花插牛屙竹簪救人命

 鹅卵石

 龙没角

 无鸡鸭也可

 粳米饭团当屙

 爹娘做的出门被

 争老女

 岩头上点鸭蛋

 梨树饭撬石米一把

 聪明的长工

 讲“响”

 傅青主治病巧用药

 黄鞋匠传奇

 “麦粒”破案

 养鱼人智斗鱼鹰

 知府与渔姑

 谁是放屁者

 精怪故事

 不死的张屠夫

 河水鬼修城隍

 智擒白羊精

 画猫除妖

 黄道士见鬼影

 龙女嫁渔郎

 嫁蛇郎

 问山老

 长工龙

 穷懒胚和蟾宝贝

 三送银子

 谷龙

 财神和谷神

 金麻雀

 恶宝和善宝

 两兄弟

 蛇义

 公冶长知鸟语

 景生与鲛童

 “祥发三鱼”的传说

 太阳·月亮·天狗

 出骨弹鱼的故事

 瑞龙神钟

 螺女的传说

 十兄弟与金猴子

 望夫亭

 鱼篓

 鱼化龙的传说

 铜瓦门外钓金钥匙

 鱼类故事

 箬鳎做媒赚嘴掴

 虾蛄弹拜堂

 鳓鱼得刺

 气死河豚鱼

 黄鱼头上嵌石子

 吃脚手的章鱼

 鱼拜祖

 黄鳝告状

 黄鳝打洞

 神火烧蟹

 宁弃二十亩稻不丢鲵鱼脑

 乌贼的由来

 鲎的传说

 带鱼与白底船

 钓带的故事

 “柴木废”鱼的来由

 唐文宗食蛤

 大禹伏(鱼专)的故事

 鲨鱼断案

 蝤蛑蟹当作夹脚鬼

 嗾的故事

 长着大胡子的小虾

 弯腰的虾儿

 海带的传说

 蟹为何横着走

 黄鱼头里嵌白玉

 笑话

 讲大话

 撤乱话

 接大话柄

 木废造船

 蚀了一把毛

 十兄弟

 长年客的切话

 切话骂先生

 学官话丧命

 只见萝卜不见肉

 三人比岁大

 吃饭拉线

 怕老婆

 打喷嚏

试读章节

女娲捏泥人

采录:史奇山干部大学

盘古将天地分开了,那时节地上还没有人。开始时天时常要漏,女娲一个人到东补天、到西补天,很忙。补到后来天也补好了,不漏了,她没事情做,一个人觉得很心焦,便拿着烂泥捏着玩,七捏八捏,捏出了一些烂泥人。她捏出了兴趣,拼命捏,烂泥人摆了一片又一片,女娲闭着双眼打了个瞌睡,一阵风吹来,烂泥人活了、长大了,变成男的女的,活蹦乱跳,女娲也很开心。从此这世界上有人了。

因为人是烂泥做的,所以现在人在洗澡时一搓便会搓出一条条泥来,这次搓干净了下次洗时还是会有。象山人一代代传落来就是介讲:人是女娲用烂泥做的,身上有洗不完的烂泥。

鱼的始祖神

采录:德章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善良的女神叫女娲,她是造鱼的始祖神。据说她蛇躯人身,是个很能干的神。女娲想让世界上热闹一些,于是开始造人。开始用泥土捏人,后来感到捏得太慢了,她就用根绳子蘸着泥汤到处甩,绳子甩到哪里,泥点就撒到哪里,哪里就马上出现了人和动物。这样,地上和江河里都有动物开始在爬行。当时还没有大海,江河里爬行的动物就是鱼。所以说,鱼是女娲造出来的。

女娲造出来的第一批鱼都是一样皮肤,一样颜色,没有鳞也没有鳍,却有四条腿。它们能在江河里爬行,能在地上奔跑,却不会在水中游泳。

刚巧,世界上发生了一场灾害性战争,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打起来了。共工人面蛇身,一脑袋红头发,祝融人面兽身,乘着两条龙。一个兴风作浪,一个烈火熏天,把世界上弄得一塌糊涂。尤其是水神共工,打了败仗不服气,一头撞倒了不周山,把擎天柱撞断了一根,把天空撞了一个大洞,还把东南角地皮也撞得往下陷。俗话说“水往低处流”,大地上原来是平的。现在可不平了,西北角高,东南角低,江河里的水都往东南方向流,流呀流呀,流到一个大深坑,叫“归墟”的地方,积起来。世界上从此出现了一片汪洋,于是就有了大海。

女娲觉得这场战争给大地上的人和动物带来了深重灾难。她很同情,开始到处寻找五彩石,架起火来烧炼,用它们来补天,费了很多日子,才把夭上的大洞补好。可是,还不行。因为天地之间是靠四根天柱支撑着,现在一根天柱撞断了,另外三根也受到了损坏。万一有个意外,天再坍下来,人和动物都会被压死。再说,一根柱子断了,天经常处于危险的摇晃和倾斜之中,人和动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女娲心里也不好受啊!女娲开始想办法,想用另外四根柱子把天空重新稳住。

这一天,她看见路上行走的豺、狼、虎、豹,得到了启发。她想用动物的四条粗腿化作四根顶天柱。于是,她去同豺、狼、虎、豹商量。

女娲说:“现在天撞断了一根撑天柱,有随时坍下来的危险,你们觉得怎么样?”

它们说:“好害怕啊!求女娲娘娘救救我们。”

女娲说:“我为这件事想了好几天,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

它们说:“什么办法?”

女娲说:“如果谁肯把四条腿献出来,我有办法把它们化成四根擎天柱,让大家过着安心的日子。不知你们愿意吗?”

豺、狼、虎、豹一听,忙把头缩进去,连连后退说:“不行!不行!没有腿叫我们怎么行路啊!”边说边躲进树林里去了。

女娲很不开心,但还是继续往前走,在江河与大海交界处遇见了牛、马、羊、鱼。女娲问它们愿不愿意把腿献出来支撑天空,牛、马、羊都不乐意,边说边逃开了。只有鱼一声不响地愣在那里,好像在想什么心事。

女娲说:“鱼,我刚才的话,你听清楚了没有?”

鱼说:“我听清楚了。娘娘虽然用五彩石补好了天上的窟窿,但天空断了一根擎天柱,另外三根也受了损伤,如果不想办法,确实很危险呀!”

女娲说:“这么说,你愿意把腿献出来了?”

鱼说:“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那只能如此了。看着眼前大家这么艰难地过日子,还是砍断我的腿,让我难过一阵子吧!”说着,鱼伸开了四条腿。

女娲看着,内心很感动。为了让大地上的人和动物消除坍天的危险,女娲为鱼动了手术。她把鱼的四条腿割下来分立在大地上的东南西北四只角,嘘了一口气,喊了声“变!”四条腿瞬时长高了,变粗了,鱼腿越长越高,越长越粗,一会儿工夫变成了四条擎天大柱,把天重新牢牢地顶住了。大地上的人和动物一片欢腾。

这时,鱼却痛得昏迷过去了。因为献腿时,鱼流出来的血很多很多。为此,直到现在鱼被剖开时,里面的鱼血很少。至于鱼腿为什么变成了鱼鳍?这是因为女娲用自己的手帕把割腿后的鱼尾巴包扎起来,打成了个结子,日后就成了鱼鳍。

不过,女娲很同情鱼,觉得它们应该得到补偿。为此,她抱着鱼放在江河里游一回,江河里就有了许多鱼;她又抱着鱼放到大海里去,从此大海里也有了许多鱼。她又把许多鱼召集到身边,觉得鱼的颜色皮肤太单调了,应该丰富一些。女娲把补天时遗留下来的五彩石的颜色,都分别涂在鱼的身上,这就有了五颜六色的鱼。因为海里的黄鱼是第一个游到女娲身边的,它得到了特别珍贵的馈赠:女娲把补天时遗留下来的两颗女娲石嵌入了它的脸颊,黄鱼从此成了石首鱼。这两块脸颊石也就成了珍贵的药物。  女娲还在有些鱼的身上用石刀划了一条条好看的花纹,日后就成了斑斑鱼鳞。因为海里和江河湖泊中的鱼实在太多了,女娲划也划不过来,对于后来迟来的鱼,她也就不再划花纹了。从此,鱼就有了有鳞鱼与无鳞鱼的区别。P5-7

序言

人类不能没有故事(序一)

罗杨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后记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浙江宁波·象山卷》是根据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2008年《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编纂、出版细则》和《关于加强(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县卷本)编纂、出版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进行编纂。

本书所选录的作品,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一是1989年版,由当时象山县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朱一峰主编、朱永林副主编的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象山县故事、歌谣、谚语卷》;二是由近些年民间文学爱好者重新收集整理的作品;三是内部报刊《渔文化》《象山渔乡民间故事集》等资料;四是《宁波非物质文化大观·象山卷》。

编辑中,对具体文章篇目,做过多次较大的撤换、增删。本集中凡文章未注明收集年月的,绝大多数为本次收集的作品,本次所收集整理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中,所拥有的书面语言要略多于20世纪80年代所收集篇目。因此,在保持收集整理原貌基础上,对于文章中过于书面化,甚至普通话味浓的字句做了适度调整,敬请理解。

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得到了兄弟单位的鼎力相助,为能顺利完成编纂任务奠定了基础,也得到了一批爱好民间故事收集、整理同志的援手,予以了中肯的建议,并无保留地赐予多年来收集整理的民间文学作品。因此,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2014年12月

(作者系原象山县文联主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4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