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为什么
寻找曾经暗恋的女生
一日,我接到一通电话,来电者春鹏,是我以前的学生。我们做师徒时,他年方二八,而今二十八,自然,电话内容与课本无关。“我想咨询点情感问题。”他说。
原来,春鹏做了一个梦。
梦中,他邂逅了高中时暗恋三年的女生。
女生叫小艾,穿粉红百褶裙,站在窗台上,正拿一块抹布往玻璃上擦,她的身边还有个女孩,但面目模糊。春鹏路过她们,小艾一如既往没注意到他,可面目模糊的那位却喊:“春鹏,再不说就晚了啊!”
下一个场景是校门口。
“我一定等了她很久,以至于梦中,她都换了一身衣服,”隔着话筒,我听出春鹏的黯然,“是校服。”
小艾终于出现在春鹏面前,他鼓起勇气说:“嗨!小艾,我们认识一下吧!”小艾没有拒绝,但很快被刚才的同伴拉走,她们似乎赶着去做什么,小艾拧身、回头,留下一句话:“何春鹏,再见啊!”
春鹏醒来,眼角有泪。
他身在济南,一家酒店的标准间。
醒来前的最后一幕如此真实,真实到十年前确实发生过:填报完高考志愿,春鹏守在合肥九十九中的门口等小艾,小艾穿着校服走来,他向她示好、表示想进一步交往,可小艾被同学拽走,临走时,小艾喊了春鹏的名字,也是唯一一次;她说“再见”,可此后,他们再也没见。
回到酒店标准间。
春鹏觉得胸闷,他打开窗户透气,回想又回想,回想到高中三年,早操从未缺勤,只为转体运动时,小艾的眼神正好能碰触到他的;他好好学习,就为了在学校红榜上有自己的名字,小艾能看见;他们上学、放学同坐一路公交车,却几乎没说过话,他最爱做的事就是在公交车上默默凝视小艾的侧影,小艾习惯将头发别在耳后,她的耳根雪白,耳垂如贝壳……
春鹏越发透不过气了。
“老师,我忽然恨起自己的懦弱,恨十年前,为什么碰到喜欢的女孩不敢去追,好不容易去表白,受点挫就完全放弃……我甚至连她考上哪所大学都没敢打听。”
“那么,你想问我的是……”听完春鹏的梦,除了怅然,我不知还能做什么。
“我该去找她吗?”
“你能找到她吗?”
“找到了,她会不会觉得我唐突、滑稽?”
春鹏似乎不担心“找”本身,更担心梦中情人对他的观感。他更透露遗憾的核心——其实,他感觉小艾也喜欢他,但“毕竟十年了”。是啊,十年了。用港剧腔说,人生有几个十年? 可是十年,你都没有忘记一个人,她还会人梦;梦回,还会让你透不过气,透不过气不是因为结束,而是因为从未开始……且春鹏强调他后来的两任女朋友都像小艾。
我想了想,鼓励他:“去找吧,就当完成一个心愿,或者说,解开一个心结。”
春鹏满意地挂断电话,我看,他需要的只是我帮他说出心声。
几天后,他报告进展。
他联系上几个同学,包括隔壁班即小艾班的班长。他旁敲侧击,有无人和小艾有联系,他的司马昭之心如此明显,人们的反应是:“春鹏,你不是暗恋小艾吧”“你的反应也太慢了吧”“先请客,再帮忙”,小艾班的班长倒是爽快,“有,见面详谈。”
几个月后,春鹏向我提起那场“详谈”。
他欣欣然赴约,觥筹交错问,拽拽班长的衣襟,“那个,小艾的电话?”班长慢条斯理从西裤口袋摸出手机、翻阅通讯录,咕噜咕噜报出一串号码,春鹏起码让班长重复了三遍才确定无误:然后,他谎称去洗手间,在走廊拨通那串号码,他忐忑地喊了一声:“是艾明明吗?”话筒的另一端传来一阵哄笑——他被班长捉弄了,班长只是把自己的另一个手机号给了春鹏。
还好,不算颗粒无收。
通过班长,春鹏弄清楚了小艾后来上的哪所大学,学的什么专业,最后一次出现在同学中是什么时候。一度,春鹏总泡在豆瓣的武汉大学小组,他发了提问帖,“谁有××级审计专业艾明明的消息?”他用真名注册的ID。P13-17
后记
你的爱情,在什么年份
当你翻到这儿,前面的故事一定都读完了,那么,我们就聊聊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我曾经看过一个数据,无论在微博、微信还是图书领域,女性最关注的话题都是情感。即便她们知道爱情不是生活的唯一,即便她们清楚某段爱情未必能有结果,即便她们了解自己爱上的并不一定是恰当的人,即便她们明白一切关于爱情的真理,她们依旧会在爱的时候不管不顾,依旧在关注的时候倾尽全力。
这,就是爱情的邪魅狷狂,古往今来都是这样。
爱情在不同年份是什么模样?
是《诗经》中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是《楚辞》里的“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是汉乐府里的“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是唐诗里的“在天愿作比翼乌,在地愿为连理枝”;
是宋词里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是元曲里的“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是明朝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也是清代的“一生一世一双人,
半醉半醒半浮生”,还是民国的“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仿佛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爱情在不同女人心里又是什么模样?
是卓文君的“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是刘兰芝的“君当作盘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盘石无转移”:
是鱼玄机的“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是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是朱淑真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也是赵慈的“侧卧玉床清梦觉,风吹修竹上帘旌”,或者林徽因的“那一晚你和我分定了方向,两人各认取个生活的模样”。
我一直很好奇,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女人心里,爱情究竟是什么模样。
很偶然的一天,我遇到古井集团负责人,这家企业是我记者的职业生涯中第一个采访对象,所以格外亲切随意。我们聊起和女人似乎关联度不大的白酒行业,我意外听说,除了商务交际用酒,婚庆用酒是酒类最大的使用场合,可是,这么重要的时刻、这么重要的情绪表达道具好像和女人没多大关系,甚至也并没有关注在婚礼这个最幸福的时候,女人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开玩笑:“你们不觉得人生最关键的时候,喝什么应该女人说了算吗?你们不想了解,女人对爱情的看法和对婚姻的感受吗?’’几个男人出乎意料地赞同,他们知道妍妍和我做了这么一个女性主义公众号“灵魂有香气的女子”:“那就委托你们问问大家,她们心里的爱情和婚姻是什么模样。”
于是,有了这样一次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冠名的“爱的年份”征文活动。我们想了解,60、70、80、90这些不同年代的女性,最打动她们的爱情故事;我们想了解像美酒一样醇香的5年、8年、16年、26年,处于不同爱情阶段的女性,她们对于各自情感的认知。
于是,2015年8月16日,这场微信领域第一次关于女性情感的征文活动正式开始了。
从那天起,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爱情”话题的热度,几乎每一天,都有大量新邮件涌进我们的投稿邮箱,编辑每天都在接受新稿件,阅读、归类、记录。
甚至,有很多很棒的稿件,因为篇幅限制,没有办法编辑到这本书里,让我特别遗憾,于是承诺作者,一定在公众号里发布,让更多人分享优质文章。
对于作者,我们兼顾年龄、性别、职业、文字的性情等综合要素,希望从各个角度折射爱情的样子。
对于活动,我们联合了十点读书、慈怀读书会、水木文摘、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淘漉文化五家大号一起发布,并邀请几位号主共同做评委,以不同视角,选择打动人心的文字。
10月31日,活动正式收尾。
我们期望这是目前颜值最高的爱情读本,为此设计了5套封面,分别请来当当、京东、亚马逊图书负责人,书店资深管理员等业内专家,和我们的编辑团队一起,遴选出最满意的封面。
图片、文字、行间距,每一个细节,我们都力所能及地用心。
于是,这本书,才能和你见面。
感谢我们的合作伙伴古井贡酒年份原浆,感谢我们的出版方悦读纪,感谢每一位参与的香蜜。爱情的答案很长,需要我们用一生去酝酿。
李筱懿
2015年11月15日
2006年,我上高一,无论如何也听不懂立体几何课,明明是个扇面,为什么老师非说那叫圆锥体?
于是,某个下午的立体几何课,我逃学了,跑去市中心新华书店,排几十人的长队,等着喜欢的女作家给我签名新书。
那个作家叫王丽萍,如今是著名编剧,当年她是安徽日报副刊部的一位编辑,电台兼职嘉宾,艺名“东方”。她那本薄薄的散文集,叫《我曾用心爱着你》。
现在回想起来,我挺早熟,那么早就开始研究情感问题了。是真研究,利用一切听不懂的理科课,埋头写各种玛丽苏小说,我就是我自己的早因为严重偏科,成绩一直玩杂技,好容易爬进大学的门,最安慰的是读了中文系。是的,从那本散文集开始,我的梦想就是读中文系,和王丽萍一样写情感故事。
大学时代开始于1999年,那时网络论坛刚兴起。同宿舍姐妹在校内BBS上谈恋爱,我老鄙视了。直到20015,中学时代好友的纸质信件越来越少,我被迫去了网吧,知道这世上还有个东西叫OICQ,开始了我的网民生涯。
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原来网络论坛那么好玩,里面有好多有才华的人。特别是西祠胡同里有个“王小波门下走狗”,几乎个个都是大神。不夸张地说,当年混论坛的精英的确比今天多。也符合达尔文进化论,能开风气之先的,总是那些有见识有胆魄的人。
大学毕业,正逢都市报大发展,幸运进入《安徽日报》旗下一家都市报做周刊记者。虽然那时王丽萍已作为特殊人才移居上海,但走在单位大院里,我总觉得和偶像离得还挺近。
更神奇的是,我负责的栏目就是情感,和当年“东方”干的活一样。我给自己取了个玛丽苏的笔名叫“风举荷”,全采编大厅就我的电话最忙,总有人打电话来:“请问风记者在吗?”
做了6年的情感栏目,听了上千个真实的情感故事,渐渐找不到新鲜感。
开始转读更艰涩的文史哲书籍,并喜欢上经济学。最迷的是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认真做了读书笔记;之后把他的《跌荡一百年》也通读。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上这位财经作家,就是觉得他的文字搭建了一个场景,比我之前了解的世界,更理性,更宽宏,却同样有着人性的温度。
大概是他的书训练了我的理性思维,2014年,有幸和朋友一起,为古井集团写一套企业定制书。那是一个浩大的写作工程,在寻找改革开放30年资料时,我从吴老师的书里扒拉了好多数据和细节。当时有点做贼心虚,生怕被蓝狮子发现,找我要版权费。
那一年,我供职十多年的都市报和整个行业一起迎来寒冬。一面内心有些风雨飘摇,一面总觉得自己还是个文字的信徒。
再难的时候,只要到了图书馆,在一排排书架中找到一本心仪的书,气息就能调整平稳。再烦的时刻,只要打开电脑的WORD文档,总有办法让自己沉重的肉身,稍微轻盈那么一点点。
所以还是要写啊。不仅要写,还要写给更多的人看。
2014年,微信公众号已不算个新事物,但也不是老事物,被十多年的朋友李筱懿生拉硬拽着,一起开设了“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公众号。
名字真够长的,是因为我懒,建议直接用了她当年的畅销书书名。
写什么呢?每天都得更新,这可是体力活,必须从自己拿手的起步,那就写情感,写故事,哪个熟女没一肚子人间百态啊。
现在都记不得那一年的辛苦了,但有几件有趣的事很难忘。
有一天,筱懿对我说:“我们要给古井做个提案,为他们婚嫁系列用酒做新媒体推广的尝试。”古井是她进入媒体行业后的第一位大客户,因为上本企业书的写作,我对这个品牌也非常熟悉,几轮策划案下来,项目推进异常顺利,于是,有了这次古井贡酒“爱的年份”中国首届微信爱情故事征文活动。
又过了几个月,她对我说:“咱去趟杭州吧。”我说:“干吗?”“你难道不想见一下你的偶像吴老师?”
啊?!!
那个下午,是我本年度最紧张的时刻。和吴老师开完会拍合影,我的气场巨猥琐,临告别时还交代了上一本书抄他资料的事(现在想想多不合适)。
几个月后,我们的公众号,成了蓝狮子宝宝。
上个月,我和筱懿一起去上海出差,有缘见到路金波先生。我第一句话是:“很高兴见到我的偶像李寻欢。”他愣了一下,呵,的确是太久远的往事。可是,他的确是我当年在西祠胡同非常喜欢的一位写手啊。
是的,你看,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认识的人,没有白喜欢的偶像。曾经的经历,都会为未来埋下暗线,最后形成一个闭环。命运,其实有章可循。
掰指头算算,我居然已经从业十三年了。现在我又变回高一时那个小女生,每天充满激情地编辑采写各种情感文章。
60、70、80、90,不同年代的你,拥有的爱情故事不同;5年、8年、16年、26年,不同爱龄的你,对感情浓度的认知不同;你的爱情在什么年份?李筱懿、陶妍妍编著的《爱的年份》这是一本收录不同年份的爱情故事书,故事里描述了29种爱情的模样,每一个故事都戳中当下年轻男女的痛点,易引起共鸣。每篇都针对当下男女恋爱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恋爱观。它让我们面对爱时无惧,怀疑爱时坚定,在爱里学会爱。
中国极具影响力的女性主义公众号“灵魂有香气的女子”首本暖心定制书。畅销书作家李筱懿、陶妍妍主编主创,收录林特特、韩松落、鲁瑾、李月亮、闫红、慕容素衣、晚睡、艾小羊、芝麻、蓑依、李荷西等27位知名作家的原创作品,共同讲述一个等待爱情和生活自然成熟的故事。
读完《爱的年份》,会有被爱的感觉。不管你是单身中、恋爱中、婚姻中,你一直在被爱,只是可能被你忽略,书中的29个故事,唤醒你爱的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