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文明是在“多元一体”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延续性文明。将学术视野聚焦于黄土文明孕育下的山西省介休市有多重意义,不仅是实践人类学从社区研究走向区域研究的转向,而且在探索“复杂文明社会”的研究范式,同时将介休作为“实验地”的研究所形成的经验有可能对国际人类学界做出重要贡献。基于此,周大鸣、郭永平编著的《延续的文明(山西介休的历史透视)》从黄土文明的形成、介休范例的定位,介休的古典建筑文化传统、介休的宗教文化等方面对介休“长时段”的历史进行了展示。在此基础上,采取“深描”的方式,对“介休三村”(洪山村、北贾村、大靳村)的历史变迁过程进行了透视。开展“黄土文明·介休范例”研究的时候需要将族群关系、宗教信仰、文化网络等方面连接起来,达到对区域社会的整体性了解与文明类型的理解。本书是中国本土人类学家对中华本土文化的一个探索。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黄土文明也因此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起源和发展的重要源头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与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构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不曾中断,其中必然蕴含着诸多仍然有待发现的深刻社会规律,以及民族文化特殊性等复杂因素的诸多潜在影响。任何试图以黄土文明为分析框架的文化研究,都必然涉及一个长时段的社会史分析过程,必须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和各种分析资料。周大鸣、郭永平编著的《延续的文明(山西介休的历史透视)》只能从庞大的范畴中选取某些特定的对象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加以有针对性的研究,才有可能更加有效地切入研究主题。“黄土文明·介休范例”正是这样一项立足黄土高原地方社会史研究的大型综合课题。介休作为黄土高原一座典型的中小型城市,拥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曾经是众多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地,具备农牧业生产、商品贸易、交通运输等多种复杂的社会组织机能,以及与之相应的高度发达的社会文化体系。也正因如此,总课题包含了若干子课题,分别从历史、民族、地理和文化遗产四个角度展开专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