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华、陈振艳编著的《国际汉语教师非言语行为与规范》作为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际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和研究领域,可以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理论中找到理论渊源与学理支持。本书的理论基础包括:语言学与符号学理论、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理论、教师教学行为和有效教学理论、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与传播学理论等。本书通过为期五年的、对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60位会话课教师的实况录像,不仅记录下对外汉语课堂上出现较多、具有典型性和认识模糊性的教师非言语交际行为,还针对教师课堂体态行为、服饰仪表形象、副言语和环境语的种种表现,设计了调查问卷。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及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第三节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四节 概念的界定与国际汉语教师“非言语行为”体系建构
第五节 研究设计和价值意义
第二章 国际汉语教师课堂“体态语”的功能与得体性研究
第一节 “体态语”的界定与分类
第二节 国际汉语教师“体态语”的类型功能与观察量表的编制
第三节 国内高校汉语教师课堂教学“体态语”观察与分析
第四节 中美名校优秀汉语教师课堂“体态语”的特点与量化分析
第五节 国内高校汉语教师课堂“体态语”的作用与得体性调查
第三章 国际汉语教师的“服饰仪表语”及其得体性研究
第一节 “服饰仪表语”研究背景与概念界定及分类
第二节 国际汉语教师(包括志愿者)“服饰仪表语”案例分析
第三节 高校熟手和新手汉语教师课堂“服饰仪表语”表现分析
第四节 国内高校汉语教师“服饰仪表语”得体性调查
第四章 国际汉语教师课堂“副语言”适度性与量化研究
第一节 “副语言”概念的厘定与分类
第二节 国际汉语教师课堂“副语言”的功能与表现
第三节 中美高校优秀汉语教师的课堂“副语言”量化研究
第四节 国内高校汉语教师课堂“副语言”适度性的调查分析
第五章 国际汉语教师课堂“时空环境语”的有效利用研究
第一节 “时空环境语”的命名及分类
第二节 “普北班”优秀教师课堂话语互动“时间比率”研究
第三节 “空间语”及其利用
第四节 教室“环境语”及其利用
第五节 国内高校汉语教师的课堂“时空环境语”利用调查研究
第六章 国际汉语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规范”研究
第一节 国际汉语教师“非言语行为规范”的理论构建
第二节 美国高校汉语教师“非言语行为规范”与培训
第三节 国际汉语教师课堂“非言语行为规范”制定
第七章 结语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三节 研究中存在的局限和不足
第四节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美六位优秀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录音文字转写
附录2 国际汉语教师的服饰仪表语与课堂教学调查表(英文版)
附录3 国际汉语教师的课堂非言语行为调查表(英文版)
附录4 国际汉语教师的课堂非言语行为调查表(教师问卷)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