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楼五百问(上中下)
分类
作者 王家惠
出版社 河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王家惠著的《红楼五百问(上中下)》填补了红学研究的一项空白,对广大红学研究者特别是对那些喜爱“红楼”却“读功”不足的普通读者来说,是一部难得的阅读参考书。

内容推荐

王家惠著的《红楼五百问(上中下)》从《红楼梦》的文本出发,把《红楼梦》限定在文学作品而不是其它诸如政治、历史小说之类,对小说阅读中遇到的种种疑问谜团,或者不同版本的释注诠解,以及小说中故事人物情节乃至细节的迷惑不通不解之处,提出置疑,边读边问,边问边答。该书填补了红学研究的一项空白,对广大红学研究者特别是对那些喜爱“红楼”却“读功”不足的普通读者来说,是一部难得的阅读参考书。

目录

第一问 《红楼梦》开头儿怎么多了一段 1

第二问 女娲娘娘到《红楼梦》中来做什么 3

第三问 补天为什么单单用石头 5

第四问 石头为何这般大 7

第五问 “一百单八钗”是否来自“一百单八将” 9

第六问 石头为什么会“悲号惭愧” 11

第七问 贾宝玉与孙悟空是不是一奶同胞 13

第八问 “楔子”是中华小说的“独立宣言”吗 15

第九问 甄士隐仅仅是“真事隐”吗 18

第十问 贾雨村是否娶了薛宝钗 20

第十一问 甄士隐与贾雨村在全书中起什么作用 22

第十二问 “神瑛侍者”与“石头”是一还是二 25

第十三问 “石头”如何变“神瑛” 28

第十四问 林黛玉家比贾家穷吗 31

第十五问 林黛玉有原型吗 33

第十六问 冷子兴如何演说荣国府 35

第十七问 贾雨村为什么开出一个人名单 38

第十八问 林黛玉是否太早熟了 41

第十九问 荣国府在南京还是在北京 43

第二十问 贾赦怎么住在偏院 45

第二十一问 对王熙凤,该恨还是该爱 48

第二十二问 锦绣文章如何做 51

第二十三问 《红楼梦》第四回是不是全书总纲 55

第二十四问 《红楼梦》是“康熙朝政治小说”吗 57

第二十五问 《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吗 59

第二十六问 《红楼梦》意在“欲望之解脱”吗 61

第二十七问 《红楼梦》是“家庭感化小说”吗 64

第二十八问 《红楼梦》是“情场忏悔”之书吗 66

第二十九问 《红楼梦》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吗 68

第三十问 薛蟠进京年龄到底有多大 70

第三十一问 薛宝钗比贾宝玉大几岁 72

第三十二问 薛宝钗进京“待选”指何事 74

第三十三问 警幻仙姑是中华爱情女神吗 77

第三十四问 真假有无为哪般 79

第三十五问 无边“孽海”几多深 82

第三十六问 “情天”有出处吗 85

第三十七问 “千红”缘何同“一哭” 88

第三十八问 “虎兕”还是“虎兔” 91

第三十九问 精明为何运偏消 94

第四十问 何谓“一从二令三人木” 97

第四十一问 《红楼梦曲子》为何不独咏薛宝钗 99

第四十二问 “意淫”是怎么回事 103

第四十三问 贾宝玉是西门庆的另一面吗 106

第四十四问 秦可卿勾引贾宝玉了吗 109

第四十五问 “兼美”为何这样难 111

第四十六问 袭人能否与宝玉偷情 114

第四十七问 是“老家”还是“老的” 116

第四十八问 是“跳蹋”“跳跶”还是“跳塔” 119

第四十九问 刘姥姥真是丰润人吗 122

第五十问 “淹蹇”怎能是“偃蹇” 124

第五十一问 香菱的年龄怎么小了 126

第五十二问 “日阳儿”还是“日头阳儿” 129

第五十三问 “秃歪剌”是什么意思 132

第五十四问 “冷香丸”有何妙用 134

第五十五问 为何让周瑞家的送宫花 137

第五十六问 焦大是奴隶还是奴才 140

第五十七问 宝钗怎么会穿“半新不旧”的衣服 143

第五十八问 贾宝玉的打扮怎么这么怪 146

第五十九问 “金抹额”与“攒珠勒子”是一种东西吗 148

第六十问 薛宝钗项上到底戴的是什么 150

第六十一问 “一个药”表示何意 153

第六十二问 “多早晚”是什么意思 155

第六十三问 “糟鹅掌”“酸笋鸡皮汤”是南方食物吗 157

第六十四问 宝玉为何撵李嬷嬷 159

第六十五问 宝玉的字写得咋样 161

第六十六问 “可着”怎么读 163

第六十七问 贾宝玉不读书就会“潦倒”吗 165

第六十八问 贾政是个好父亲吗 167

第六十九问 宝玉果真怕父亲吗 169

第七十问 “契弟”指的是什么 171

第七十一问 “奋起来”是什么意思 173

第七十二问 “打旋磨”就是“打转转”吗 175

第七十三问 “倘或”是古语还是土语 177

第七十四问 曹雪芹会犯语法错误吗 179

第七十五问 贾瑞病了多长时间 181

第七十六问 贾琏到哪儿去了 183

第七十七问 贾瑞的病与秦可卿的病为何如此相似 185

第七十八问 秦可卿是焦大骂死的吗 187

第七十九问 凤姐与谁有染呢 190

第八十问 贾瑞也是焦大骂死的吗 192

第八十一问 天香楼发生了什么事 194

第八十二问 天香楼的故事该不该删 197

第八十三问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意义何在 199

第八十四问 “要牌立刻”该不该改 202

第八十五问 “蹅看”还是“踏看” 204

第八十六问 “净”还是“就” 206

第八十七问 贾琏何时赴扬州 208

第八十八问 王熙凤是体制内的“铁娘子”吗 211

第八十九问 秦钟与宝玉谁是真情种 214

第九十问 “铁槛寺”与“馒头庵”是生死极限吗 216

第九十一问 “着”字该不该删 219

第九十二问 秦钟遗言是否与人物相符 221

第九十三问 秦钟是贾宝玉的参照系吗 223

第九十四问 曹雪芹轻视可卿姊弟吗 225

第九十五问 秦氏一门是贾府的袖珍版吗 227

第九十六问 贾琏长什么样儿 230

第九十七问 王熙凤如何降伏贾琏 232

第九十八问 “割聘”还是“聘请” 235

第九十九问 历史上有后妃省亲制度吗 238

第一○○问 曹雪芹是借省亲事写南巡吗 240

第一○一问 甄真贾假皆曹家吗 242

第一○二问 “大观园”即南京“随园”吗 245

第一○三问 大观园即南京江宁织造署之西花园吗 247

第一○四问 大观园即北京恭王府吗 249

第一○五问 大观园可南可北吗 251

第一○六问 大观园有多大 254

第一○七问 大观园的正门是否临街 256

第一○八问 大观园的后门是否临街 258

第一○九问 大观园有几个角门 260

第一一○问 大观园中轴线上是水面还是甬路 262

第一一一问  题对额是贾宝玉与父亲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吗 264

第一一二问 清溪缘何名沁芳 267

第一一三问 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吗 269

第一一四问 “是人”还是“世人” 271

第一一五问 曹雪芹怎么这样写美人 273

第一一六问 元春省亲时年龄有多大 276

第一一七问 脂砚怎么这样怪 278

第一一八问 钗、黛之间区别何在 280

第一一九问 沉香拐杖、伽楠念珠是何物 282

第一二○问 糖蒸酥酪是何物 284

第一二一问 怡红院里哪来的风干栗子 286

第一二二问 豆腐皮包子怎么做 289

第一二三问 袭人是千古良婢吗 291

第一二四问 何谓“情不情” 294

第一二五问 贾宝玉曾经“雪夜围破毡”吗 297

第一二六问 贾宝玉摒弃永恒吗 300

第一二七问 贾宝玉是男人的叛逆吗 303

第一二八问 贾宝玉是男性解放的先驱吗 305

第一二九问 静日为何玉生香 308

第一三○问 李嬷乃荣府之女焦大吗 311

第一三一问 林黛玉快人快语吗 313

第一三二问 袭人是如何出嫁的 315

第一三三问 史湘云出场为何如此突兀  317

第一三四问 是“高台摆”还是“高台盘” 319

第一三五问 何谓“垫踹窝” 321

第一三六问 咬舌儿能咬出“厄”音吗 323

第一三七问 “不敢则声”是何义 325

第一三八问 袭人因何又下规箴 327

第一三九问 史湘云是“近中近”吗 330

第一四○问 贾宝玉有“情极之毒”吗 333

第一四一问 平儿为谁做屏障 336

第一四二问 “和女人料近些”是什么意思 338

第一四三问 薛宝钗有可能正月二十一过生日吗 340

第一四四问 宝玉一生为谁忙 343

第一四五问 薛宝钗很阴险吗 345

第一四六问 贾母属意薛宝钗吗 348

第一四七问 贾宝玉的思想基础是什么 351

第一四八问 谁是“猴子” 354

第一四九问 畸笏叟是谁 356

第一五○问 “拐孤”是何意 358

第一五一问 贾政很无奈吗 360

第一五二问 贾宝玉因何烦恼 362

第一五三问 花与水是大观园的主体意象吗 364

第一五四问 “闲愁”为何改“闲情” 366

第一五五问 王熙凤是如何揽权的 368

第一五六问 落魄王孙看贾芸吗 371

第一五七问 “倒扁儿”怎能是“倒揣” 373

第一五八问 “干净”是生出来的吗 375

第一五九问 贾宝玉如何“情不情” 377

第一六○问 赵姨娘为何如此狠毒 379

第一六一问 为何不能轻视贾环 381

第一六二问 是谁将宝黛之恋公之于众的 383

第一六三问 “背心”源自何时 385

第一六四问 贾宝玉为何说“轻薄话” 387

第一六五问 为何让薛蟠请客 389

第一六六问 鲟鱼什么样儿 392

第一六七问 林妹妹为何哭了两次 395

第一六八问 不接榫处何其多 398

第一六九问 在滴翠亭,是彩蝶戏杨妃吗 401

第一七○问 红、芸恋是大观园唯一的范例吗 403

第一七一问 相煎何太急 406

第一七二问 这是他气的吗 409

第一七三问 葬花词“似谶成真”吗 411

第一七四问 葬花词有所本吗 414

第一七五问 唐寅诗亦有所本吗 416

第一七六问 “得济”就是“得了大帮助”吗 419

第一七七问 贾宝玉与林黛玉是一样悲伤两样情吗 422

第一七八问 贾宝玉的胆子怎么大了 425

第一七九问 薛宝钗爱不爱贾宝玉 427

第一八○问 袭人如何嫁了蒋玉菡 430

第一八一问 蒋玉菡是干什么的 432

第一八二问 宝、黛成婚又如何 435

第一八三问 凤姐儿到底有几个女儿 438

第一八四问 宝、黛冲突导致贾母的最初觉醒吗 440

第一八五问 林黛玉莫非疯了 442

第一八六问 贾母是怎样一个人 445

第一八七问 难道神笔靠天成吗 447

第一八八问 “较证”是“较真儿”吗 449

第一八九问 宝钗一怒意何如 451

第一九○问 王夫人该不该打金钏儿 454

第一九一问 “得了已”还是“得了意” 456

第一九二问 晴雯为何撕扇 458

第一九三问 金麒麟是又一个金玉良缘吗 460

第一九四问 林黛玉为何喜散不喜聚 463

第一九五问 贾宝玉如何爱物 466

第一九六问 细说阴阳为哪般 468

第一九七问 虎符“系背”还是“系臂” 471

第一九八问 “当家理事”还是“理纪” 473

第一九九问 史湘云多大就相亲了 475

第二○○问 “能着”是何意 478

第二○一问 大观园怎么热得这样快 480

第二○二问 薛宝钗很阴毒吗 482

第二○三问 贾宝玉该不该打 484

第二○四问 贾宝玉不该打吗 487

第二○五问 贾宝玉与蒋玉菡的关系发展的快吗 490

第二○六问 “来兴儿”是谁 493

第二○七问 贾宝玉说南方话吗 495

第二○八问 贾政为何含泪 497

第二○九问 是诗还是文 500

第二一○问 薛宝钗是首次表露爱意吗 502

第二一一问 “要些吃的顽的”何以害怕贾政 505

第二一二问 林黛玉是投水而亡的吗 508

第二一三问 贾宝玉也死了吗 511

第二一四问 花袭人是奸诈小人吗 513

第二一五问 薛宝钗是女中君子吗 516

第二一六问 “你不该早来和我说”是什么意思 519

第二一七问 玻璃制品是进口货吗 522

第二一八问 酸梅汤是怎么做的 527

第二一九问 木樨清露、玫瑰清露为何人所贡 529

第二二○问 林黛玉最大的心病是什么 532

第二二一问 薛蟠是一个规矩孩子吗 535

第二二二问 薛宝钗暗度陈仓吗 538

第二二三问 贾宝玉是如何体贴女儿的 541

第二二四问 贾政何以有“门生” 544

第二二五问 邢夫人曾否看望贾宝玉 547

第二二六问 莲叶羹的原型是疙瘩汤吗 549

第二二七问 贾宝玉厌弃政治吗 552

第二二八问 女儿眼泪值几何 555

第二二九问 黛优钗劣意若何 558

第二三○问 贾宝玉悟到了什么 561

第二三一问 薛宝钗绣鸳鸯有意还是无意 564

第二三二问 “绣鸳鸯”是袭人的有意安排吗 567

第二三三问 王夫人是怒目金刚吗 570

第二三四问 龄官是真正的奴隶吗 573

第二三五问 李嬷嬷怎么又上班了 576

第二三六问 “识足”还是“知足” 579

第二三七问 薛宝钗是在讥讽林黛玉、贾宝玉吗 581

第二三八问 何处是蓝田 584

第二三九问 八月底为何“天气暑热” 587

第二四○问 秋季能吃到鲜荔枝吗 590

第二四一问 史湘云经常旅游吗 592

第二四二问 “奈那难人”是什么意思 595

第二四三问 桂花糖蒸新栗粉糕怎么做 597

第二四四问 北方何来南方物 599

第二四五问 “多着些姜醋”还是“多倒些姜醋” 602

第二四六问 贾府平时喝什么酒 605

第二四七问 林黛玉在悄悄长大吗 610

第二四八问 薛宝钗讽刺了谁 613

第二四九问 吃螃蟹为何“自己掰着吃香甜” 616

第二五○问 王熙凤是如何敛财的 619

第二五一问 巧姐儿巧在何处 622

第二五二问 贾宝玉有少女崇拜情结吗 624

第二五三问 刘姥姥账码儿不清吗 627

第二五四问 “店道”是什么道 630

第二五五问 “菱粉糕”和“鸡油卷儿”是怎么做的 633

第二五六问 贾母是“生活美学家”吗 635

第二五七问 贾府怎么会有颜鲁公的对联 638

第二五八问 “官用的”和“能干”是什么意思 641

第二五九问 千古一笑有渊源吗 643

第二六○问 薛宝钗为何不笑 646

第二六一问 鸳鸯是如何行事的 649

第二六二问 “茄鲊”不是茄子做的吗 652

第二六三问 螃蟹馅饺子产于何方 654

第二六四问 何谓“ 瓟斝”“杏犀” 657

第二六五问 为什么让刘姥姥到怡红院睡觉 660

第二六六问 “撞客”是怎么回事 663

第二六七问 “玉田米”还是“御田米” 666

第二六八问 刘姥姥有没有原型 669

第二六九问 刘姥姥是仰视视角吗 672

第二七○问 刘姥姥是全书结构的枢纽吗 675

第二七一问 刘姥姥是贾宝玉的写照吗 677

第二七二问 刘姥姥反映了曹雪芹的平等观吗 680

第二七三问 林黛玉误入“软烟罗”吗 682

第二七四问 黛“轻”钗“伪”,情意反真吗 685

第二七五问 “画”大观园还是“写”大观园 688

第二七六问 “轻淳”还是“轻浮” 691

第二七七问 又是一处“硬伤”吗 693

第二七八问 “捉弄人”还是“捉弄人家” 695

第二七九问 贾母是“生存艺术家”吗 697

第二八○问 怎一个人情了得 700

第二八一问 过生日宣告了王熙凤的没落吗 703

第二八二问 王熙凤是投水而亡吗 705

第二八三问 贾宝玉没有阶级意识吗 708

第二八四问 贾琏是贾宝玉的陪衬人吗 711

第二八五问 大观园是锦绣地狱吗 714

第二八六问 “瓠子”岂能是“葫芦” 717

第二八七问 “待东”还是“作东” 720

第二八八问 玉簪花棒怎能盛香粉 723

第二八九问 大观园中各人的月例钱是多少 725

第二九○问 一两黄金、白银值多少钱 729

第二九一问 贾宝玉到底在不在场 732

第二九二问 林黛玉怎么忽然大了 735

第二九三问 钗、黛原本无冲突吗 737

第二九四问 薛宝钗保护林黛玉吗 739

第二九五问 林黛玉归属何处 741

第二九六问 薛宝钗婉讽林黛玉吗 744

第二九七问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写照吗 747

第二九八问 鸳鸯为何抗婚 750

第二九九问 为什么说贾赦与鸳鸯是阶级斗争 753

第三○○问 王熙凤如何应对三个婆婆 755

第三○一问 贾探春首次露峥嵘吗 758

第三○二问 贾母缘何移怒王夫人 761

第三○三问 卷子怎么能烧糊 764

第三○四问 “相”字该不该删 766

第三○五问 邢夫人被“罚站”了吗 769

第三○六问 何谓“特犯不犯” 772

第三○七问 假如鲁智深打薛蟠该当如何 775

第三○八问 “限”还是“远限”  780

第三○九问 富人的孩子也早当家吗 783

第三一○问 贾家究竟欠了多少人命 786

第三一一问 贾雨村何时做了京官 789

第三一二问 窗上玻璃来自何处 792

第三一三问 “野鸡瓜齑”是“腌制冷菜”吗 795

第三一四问 “靠色”是什么色 797

第三一五问 野趣如何变雅趣 800

第三一六问 赵姨娘与全体女儿为敌吗 802

第三一七问 雪里春信报谁知 805

第三一八问 为何两次猜谜都出现“猴子” 808

第三一九问 薛宝琴是怎样一个谜 814

第三二○问 史湘云究竟和谁一起过 817

第三二一问 “鸦没雀静”怎样读 820

第三二二问 袭人的待遇为何如此之高 823

第三二三问 薛宝钗因何“胶柱鼓瑟” 826

第三二四问 贾宝玉怎么会宽纵女奴 828

第三二五问 为何拉来一个胡庸医 831

第三二六问 “停床”与“渥”是怎么回事 834

第三二七问 王熙凤也有善良的一面吗 836

第三二八问 贾宝玉是中国第一个“知识分子”吗 839

第三二九问 平儿所用是何情 843

第三三○问 曹雪芹如何“尺水兴波” 846

第三三一问 麝月是袭人第二吗 848

第三三二问 女儿何处是故乡 851

第三三三问 雀金呢如何织成 854

第三三四问 钻沙为何物 857

第三三五问 黑山村在丰润吗 860

第三三六问 “御田胭脂米”是丰润特产吗 864

第三三七问 “北静王”的原型是“怡贤亲王”吗 877

第三三八问 薛宝琴能否进入贾氏宗祠 880

第三三九问 石头去哪儿了 882

第三四○问 “天地纸马”作何用 885

第三四一问 “饯花神”于古无征吗 888

第三四二问 贾母所用眼镜是“老花镜”吗 891

第三四三问 “鬼头”孩子是什么孩子 894

第三四四问 贾母因何冷淡袭人 896

第三四五问 史太君剑指何方 899

第三四六问 谁喝了“猴儿尿” 902

第三四七问 王熙凤的笑话为何如此没意思 905

第三四八问 秋纹告诉了我们什么 908

第三四九问 鼓书艺人何以称“先生” 912

第三五○问 “滴滴溚溚的孙子”是怎么回事 915

第三五一问 “沤子”是什么 918

第三五二问 “杏仁茶”是何物 921

第三五三问 “这会子”还是“这孩子” 923

第三五四问 王熙凤是英雄末路吗 926

第三五五问 贾探春可以算作脱颖而出吗 929

第三五六问 贾探春是如何树立“权威”的 932

第三五七问 平儿如何当“助理” 935

第三五八问 赵姨娘何以“到三不着两” 938

第三五九问 王熙凤怎么会如此算账 941

第三六○问 “熬油”是怎么回事 944

第三六一问 “挽不过来”是什么意思 947

第三六二问 贾探春为什么要实行改革 950

第三六三问 贾探春的改革究竟有多大意义 953

第三六四问 贾探春面临怎样的环境 956

第三六五问 薛宝钗是如何做思想工作的 960

第三六六问 薛宝钗如何避嫌 965

第三六七问 李纨是改革的受害者吗 968

第三六八问 甄、贾宝玉哪个更“真” 971

第三六九问 甄、贾宝玉都是假的吗 974

第三七○问 “茶卤”是“浓酽的茶汁”吗 977

第三七一问 “却又来”是何意 979

第三七二问 贾宝玉心止何处 982

第三七三问 贾宝玉不是正常人吗 985

第三七四问 紫鹃是林黛玉唯一的闺阁知己吗 988

第三七五问 林黛玉最大的危险是什么 991

第三七六问 邢岫烟是绮罗丛中的贫家女吗 994

第三七七问 是薛宝钗玉成宝、黛的吗 997

第三七八问 薛姨妈意欲何为 1000

第三七九问 何谓“四角俱全” 1003

第三八○问 “就”字怎样解 1006

第三八一问 何种文笔堪传神 1009

第三八二问 贾宝玉如何护花 1014

第三八三问 贾宝玉为何盛赞同性恋 1017

第三八四问 钟表坠子为何过“半日”才坏 1035

第三八五问 春燕姨妈打春燕是改革与体制的冲突吗 1038

第三八六问 是姨妈还是姑妈 1041

第三八七问 梨香院在大观园外吗 1044

第三八八问 林黛玉因何做薛姨妈的义女 1047

第三八九问 “交过”源自满语吗 1050

第三九○问 “姑娘们那不是行好积德”怎么读 1052

第三九一问 老婆子是贾宝玉的天敌吗 1055

第三九二问 赵姨娘是小人文化的总代表吗 1058

第三九三问 小戏子大闹赵姨娘是大观园女奴的集体造反吗 1061

第三九四问 “蹾摔”是“摔手顿足”吗 1064

第三九五问 “叨登”是什么意思 1067

第三九六问 细针密线岂天成 1070

第三九七问 贾宝玉整天在忙什么 1073

第三九八问 公正公平是平儿吗 1076

第三九九问 关系重重是贾府特色吗 1079

第四○○问 大观园厨房是如何经营的 1082

第四○一问 大观园厨房烧什么 1085

第四○二问 何谓“送粥米” 1088

第四○三问 春天怎么就“纳凉” 1091

第四○四问 什么是“听哈” 1094

第四○五问 如何理解“憨湘云醉卧芍药茵” 1097

第四○六问 香菱为贾宝玉脱裙子了吗 1100

第四○七问 亲如姊妹是钗、黛吗 1103

第四○八问 “希罕”之意是“喜欢”吗 1106

第四○九问 “得不了”是“恨不得”吗 1109

第四一○问 何谓“不合群儿” 1112

第四一一问 薛宝钗最后也死了吗 1115

第四一二问 贾宝玉确曾流放岭南吗 1118

第四一三问 谁逼死了薛宝钗 1121

第四一四问 “土馒头”之后是什么 1124

第四一五问 贾宝玉因何“颂圣” 1128

第四一六问 “王妃”还是“皇妃” 1131

第四一七问 贾敬入城治丧何以是“格外恩旨” 1134

第四一八问 “蠢你”还是“村你” 1136

第四一九问 “折”字是何意 1139

第四二○问 “瓢坎”语涉淫秽吗 1142

第四二一问 林黛玉的思想在深化吗 1145

第四二二问 天气怎么又热起来了 1148

第四二三问 尤二姐荷包里装的都是什么 1151

第四二四问 为何要待“百日”方可“扶柩回籍” 1154

第四二五问 “折祭银”还是“打祭银” 1157

第四二六问 “是不是的”何意 1160

第四二七问 “多姑娘儿”到底是谁媳妇 1163

第四二八问 “贴烧饼”是什么意思 1167

第四二九问 “杂面”是绿豆渣子做的吗 1170

第四三○问 “意意思思”是什么意思 1172

第四三一问 何谓“现世宝” 1175

第四三二问 是贾宝玉害死尤三姐的吗 1178

第四三三问 哪个本子更真实可信 1181

第四三四问 曹雪芹如何写全景 1184

第四三五问 曹雪芹如何写近景 1187

第四三六问 袭人到凤姐处干什么来了 1190

第四三七问 凤姐如何“讯家童” 1193

第四三八问 曹雪芹如何用笔 1196

第四三九问 “五美吟”是为二尤故事做引吗 1199

第四四○问 “诗礼簪缨”之下是什么 1202

第四四一问 平儿是“借剑杀人”吗 1205

第四四二问 平儿为何“借剑杀人” 1208

第四四三问 “借剑杀人”是否影响平儿形象 1211

第四四四问 王熙凤是权力崇拜狂吗 1214

第四四五问 王熙凤不这样做又该如何 1217

第四四六问 天悬地隔两“二爷”吗 1220

第四四七问 二尤究竟死于谁人之手 1223

第四四八问 尤老娘当真死了吗 1226

第四四九问 尤老娘可能死吗 1229

第四五○问 尤二姐葬于何处 1232

第四五一问 “巴拉眼睛”还是“疤瘌流星” 1235

第四五二问 何谓“一声杜宇春归尽” 1238

第四五三问 薛宝钗因何唱高调 1242

第四五四问 青云何处待宝钗 1246

第四五五问 薛宝琴当属何册 1250

第四五六问 贾府女人都是小脚吗 1253

第四五七问 香菱也是小脚吗 1257

第四五八问 “抹胸”岂能是“兜肚” 1260

第四五九问 王熙凤四面楚歌吗 1263

第四六○问 贾宝玉是寄生虫吗 1266

第四六一问 贾兰为何没有露面 1269

第四六二问 贾政何时回的家 1273

第四六三问 不接榫处为何如此之多 1276

第四六四问 何谓“宾住了” 1279

第四六五问 贾府已是穷途末路了吗 1282

第四六六问 王熙凤放账已经公开化了吗 1285

第四六七问 来旺是全书关键人物吗 1288

第四六八问 尤二姐死于何时 1291

第四六九问 “过意不去”是什么意思 1294

第四七○问 贾母是如何理家的 1297

第四七一问 “绣春囊”是何物 1300

第四七二问 贾迎春是死于懦弱吗 1304

第四七三问 贾探春因何挺身而出 1307

第四七四问 王夫人为何抄检大观园 1310

第四七五问 邢夫人剑指何方 1313

第四七六问 王熙凤为何要做“好好先生” 1316

第四七七问 王熙凤是反败为胜吗 1318

第四七八问 远见卓识数探春吗 1321

第四七九问 贾惜春是柔弱还是刚强 1324

第四八○问 贾府关系几多重 1327

第四八一问 “异兆悲音”做何解 1330

第四八二问 长房与二房的矛盾公开化了吗 1332

第四八三问 傻大舅的诉苦意味着什么 1336

第四八四问 贾琮是有还是无 1339

第四八五问 尤氏为何不入“十二钗”正册 1341

第四八六问 薛宝钗是急流勇退吗 1344

第四八七问 贾母为谁上香 1347

第四八八问 “吃了东西再来”如何解释 1350

第四八九问 何谓“打么番” 1354

第四九○问 史太君内外交困吗 1356

第四九一问 月夜联诗是三个畸零人的聚会吗 1359

第四九二问 司棋是第一个牺牲者吗 1363

第四九三问 痴情女奴数晴雯吗 1366

第四九四问 晴雯是死于袭人之手吗 1370

第四九五问 佛门亦非清净地吗 1373

第四九六问 贾宝玉“不负责任”吗 1376

第四九七问 王夫人一箭三雕吗 1379

第四九八问 彩云因何重新“上岗” 1382

第四九九问 “灯姑娘”“多姑娘儿”是什么意思 1385

第五○○问 贾敬死两年了吗 1388

第五○一问 是王夫人向贾母发动进攻的吗 1391

第五○二问 贾探春究竟嫁给了谁 1395

第五○三问 林四娘故事命义何在 1398

第五○四问 林四娘事与丰润曹氏有关联吗 1401

第五○五问 曹雪芹是在重申创作手法吗 1404

第五○六问 贾政因何“其言也善” 1407

第五○七问 何谓“面茶” 1410

第五○八问 “打紧”是什么意思 1413

第五○九问 林黛玉是被谗而死吗 1416

第五一○问 北京能有桂花园吗 1420

第五一一问 《红楼梦》原本到底有多少回 1423

后记

试读章节

甄士隐白日做梦,遇见一僧一道携了石头变成的美玉到警幻仙子处挂号,他们讲述了一段“木石姻缘”。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仙草,有一位神瑛侍者时常用甘露去浇灌它,使它久延时日,终于化成一个女形。后来神瑛侍者凡心偶炽,要到人间去走一回,这绛珠仙子便也要跟了去,说是他这甘露之恩很是难报,只好把一生的泪水还了他,也算一种报恩之举。这一个还泪的故事极其美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可说首创。绛珠仙子到了人间就是林黛玉,这没有疑问。那么神瑛侍者是谁?是贾宝玉?如果是贾宝玉,那块石头又是怎么回事?石头与“神瑛侍者”是一个什么关系?

在写这篇短文之前,我一直以为神瑛侍者就是石头,石头就是贾宝玉,三者是统一的。可是这回仔细读这一段,尤其是读《周汝昌汇校红楼梦》,大吃一惊,发觉不对了,神瑛侍者并不是石头,石头也不是贾宝玉,这三者的关系亟待理清。

一僧一道说得明白,那神瑛侍者住在西方灵河岸边,石头被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待的地方不同。再者,是神瑛侍者凡心偶炽,要到人间走一回,惹得绛珠仙子也要陪着去还泪, “因此之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一僧一道是想趁着那些风流冤家尚未投入人世,把那块石头也“夹带”进去经历经历。看,这神瑛侍者与石头明明是两个物事。那么神瑛侍者到了人世变成谁呢?周汝昌先生认为他变成了那个“甄宝玉”,而绛珠仙子幻化成的林黛玉却把“假宝玉”当成了“真宝玉”。还了一生的眼泪,却原来认错对象,这个悲剧意味可就更大了。这个说法最为奇警,可谓深得曹雪芹文心。

但是也可以有另外一种理解,那神瑛侍者到了人世还是变成“贾宝玉”,绛珠仙子还泪没有认错对象。甚至那神瑛侍者同时幻化成真、假两个宝玉也在情理之中。甄宝玉这个人物在前八十回中没有出色表现,甚至可有可无,把他去掉完全无碍小说大局。后三十回中他是否会有出奇表现?因为原稿迷失,我们无从悬揣,只能就前八十回说事。曹雪芹设计甄宝玉这个人物,意在说明佛家《心经》所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不异假,假不异真。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无不异有,有不异无。他在开头设计了甄士隐与贾雨村这两个人物就意在说明这个道理。后面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贾天祥正照风月鉴”中,贾瑞照的那一个“风月宝鉴”也是一边是美丽的风姐儿,一边是一副骷髅,也是这个意思。须知佛家讲“色即是空”,不是说色的后面还有一个空,空的外面还有一个色,而是“当体即空”,空与色是一回事,不能打成两截。那么假(贾)与真(甄)也是一回事,无与有也是一回事,我想书的最后那甄宝玉也会和贾宝玉一样是殊途同归的,就像甄士隐与贾雨村最后也殊途同归。

那么石头呢?石头干什么去了?细读书稿,原来石头没有变成人,它只变成了贾宝玉项下那一块玉,他是陪着贾宝玉在富贵繁华中走一回。在书中许多事件中,它只是一个亲见亲闻者,却不是一个亲自去做的人。它是旁观者,后来成为故事的讲述者,他与主人公贾宝玉是分离的,用现代科技来比喻,它是贾宝玉戴在项下的一个摄像头。在全书当中,它偶尔还要站出来,以石头的身份说几句话。比如第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鲸卿得趣馒头庵”中,贾宝玉撞破了秦钟与智能的好事,对秦钟说:“等一会儿睡下,再细细地算账。”这下面有几句话:“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账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创。”这就是石头在说话,脂砚在此处也指明这是“石之未见真切”。还有在第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贾元春归省庆元宵”中,在细写元春探亲进了大门,“说不尽的太平气象,富贵风流”之后,忽然插进这样一段话:“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僧、跛道二人携来至此,又安得能见这般世面?本该作一篇灯月赋、省亲颂,以志今日之事,但又恐入了别书的俗套。按此时之景,即作一赋一赞,也不能形容得尽其妙,即不做赋赞其豪华富丽,观者诸公亦可想而知矣。所以到是省了这工夫纸墨,且说正紧的为是。”这又是石头在说话了,《红楼梦》早期抄本中一个很重要的本子己卯本在这一段话下面有脂砚批日: “自此时以下皆石头之语,真是千奇百怪之文。”由此我们可以很明确地看出,书中贾宝玉是贾宝玉,石头是石头,贾宝玉是神瑛侍者所化,是主角,石头是贾宝玉项下那一枚“形如雀卵”的美玉,是配角。僧人说把石头“夹带于中”,是夹带到这里了。P25-26

序言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王家惠的《(红楼)五百问》付梓,令我记起了曾读过的这两句诗。天才诗人李贺用这样的诗句赞扬他的老师,我借用李贺的诗句表达对家惠的推崇。特别是“笔补造化天无功”一句尤为贴切。曹雪芹的《红楼梦》问世后,对它的评论研究,从脂砚斋就开始了。二百年来,林林总总、形形色色的“红学”研究纷至沓来,以至于形成了一门独特的学科。但是,红学研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难免枝蔓旁生,舛误种种,穿凿附会,演绎索隐,甚至把红学研究政治化、庸俗化。六年前,王家惠向我谈起,他想挥去眼前的云遮雾罩,只从《红楼梦》的文本出发,把《红楼梦》限定在文学作品而不是其他诸如政治、历史之类,不是从《红楼梦》中走出去,而是回到《红楼梦》中来,对小说阅读中遇到的种种疑问谜团,或者不同版本的诠释注解,以及小说中故事人物情节乃至细节的迷惑不通不解之处,提出质疑,边读边问,边问边答,他给自己想的题目叫“红楼百问”。当时我还在报纸副刊编辑的岗位,与他多有合作,这一次又是一拍即合,并相互约定:一定坚持从文本到文本的原则。我们还约定,从约定的时间开始,每周一问,连载刊发。君子一言,从2008年开始,至今六年有余,王家惠谨守诺言,笔耕不辍。而且不是百问,而是五百一十一问,洋洋洒洒一百余万言,在红学研究领域另辟蹊径,别开生面。

在我国,很早就有了“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的调侃。一部小说,在历史上,不仅仅是文学史上,有如此影响的大概绝无仅有。但是,就一部小说、一部文学作品来说,由于它的作者自身原因,由于它成书的年代和历史背景,由于我们知道和不知道的种种原因,局限与不足总是难免的。也就是说,它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还有它的诠注者们,也难免失之纰漏、遗憾,乃至舛误。就比如一座华丽的大厦,从远处看,从整体看,可能完美,但是走近了,或者走进去,总会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当然,前提是,正如这座大厦值得我们走进去欣赏一样,这部小说的魅力与价值足以征服我们,让我们坐下来,静下心来,一遍一遍地读,爱不释手地读,饶有兴趣地读,追根究底地读。我想,这也正是王家惠写作《(红楼)五百问》的原因与目的。

做任何一件事,尤其是大事,开始迈出的第一步都是艰难的。因为第一步不仅是选择、决心,还包含了能力和准备。《红楼梦》是一部经典巨著,千古奇书、天才之作。从古到今,从专家学者到平民百姓,喜爱它、研读它的人集众如云。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目的取向,《红楼梦》就像一个人见人爱的美女,早已没有神秘可言。在这样的背景下简取一个选题,不啻自取其难。王家惠的勇气和信心显然来自扎实的准备。在远没有成为红学专家的少年时代,王家惠首先成了“红迷”。家藏的丰富和开放的读书环境,给了他最初的“红蕴”。及至他后来的曹雪芹家世研究和电视连续剧《曹雪芹》的创作,在大师云集的红学研究中,他以独领一家之言的成就跻身其间。应该说, 《(红楼)五百问》问得首先是他自己,是他自己在研读《红楼梦》时的疑问和不解。他在回答读者的同时也在回答着自己。六年多的时间,世事纷杂,琐事搅扰,在我的想象中,王家惠沉浸在“千山乌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奇绝意境中,令人敬佩。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红楼)五百问》的问世,其震动与影响尚难估量,但其填补了红学研究的一项空白,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特别是对那些喜爱“红楼”却“读功”不足的普通读者来说,是一部难得的阅读参考书。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许多红楼读者的手边,都少不了这部《(红楼)五百问》。释疑解惑的同时,知识与学问也在丰富增长着。当然,对一些研究者来说,许多课题或诠注,也不得不重新审视定夺了。

这里,我还想说一下《唐山劳动日报》副刊以及它的编辑们。且不说《唐山劳动日报》副刊有史以来第一次为一位作者开辟专栏六年之久,连载近三百期,六年多来,人事更迭,岗位轮换,负责“红楼百问”这个专栏的每一位责任编辑,都慎始敬终,埋头做事,不计得失,可以毫不惭愧地说,《(红楼)五百问》得以成功问世,这些编辑与它的作者同样功不可没。他们和作者一样,共同承载了一份责任与坚持,还有始终在幕后的劳作与汗水。任何一座大厦,都是从第一块基石垒起。当大厦以华丽的身姿傲视天宇的时候,对这座大厦的第一块基石和它的垒砌者的礼拜,同样令人动怀。

衷心祝贺家惠又作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作者为《唐山劳动日报》副刊部原主任)

后记

当我写完最后一句话,原本应该欢欣鼓舞,如释重负。可是这种感觉却一点儿也没有,反而很沮丧。这种沮丧来得很突然,也很顽固,如雾霾充塞胸臆,挥之不去。我不相信这一百多万字还有些微用处,怀疑说的这许多都是废话。因之,当欲写作这一篇《后记》的时候,竟然踌躇一天不能动笔。

《红楼梦》太伟大,如巍巍高山,而我辈的文字,则如一粒微尘。在这部高山仰止的伟大著作面前,说任何一句话都属多余,只能彰显自己的平庸愚钝。可是我毕竟不自量力地说了这许多话,如今要把这些话总结一下,归纳出几条来,竟然一片茫然,不知道从何说起,不知道应该怎样说,甚至不知道自己曾经说过什么。可是书稿写完了,终归也应该说几句话。于是只好鼓足余勇,来为这本书做—个收束。

关于《红楼梦》的主旨,也就是说它究竟写了什么,究竟想告诉人们什么,历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说来,旧红学家喜欢将它与宫廷政治挂钩,新红学家喜欢将它与作者家世挂钩,但作者家世也离不开政治。因此这两派红学表面看壁垒森严,实际上目标一致,都把眼睛盯住了政治。中国是政治国度,政治一直处于社会生活的中心位置,一切为政治服务似乎天经地义。我们的红学家也受这种思维影响,以为只有将这部小说与政治挂钩,才能证明它的重要,它的伟大。实则恰恰相反,我把《红楼梦》从头读到尾,也没有感觉到它哪里与政治有关系。当然,书中贾府是公侯之家,不可能不与政治有牵连,但也仅是牵连而已,作者早已经把宫廷政治这些东西放在了极悠远的背景,他所关注的是“情”,所谓“大旨谈情”,这在书的开篇第一章中就点出来,可是我们的学者们往往忘记,偏要向别处去寻旨趣。

若是谈“情”,这本书就会“小”么,就会变成泛滥成灾的“言情小说”?我说非也。此“情”非彼“情”,此情大则充塞宇宙,小则入乎人心,无内无外,无始无终,弥漫空间与时间。这个“情”比之宫廷、政治,大到无法比拟。

中国传统社会与西方社会截然不同。西方社会是以商品等价交换为基础的契约社会,所重在人人所应有的天然权利。中国传统社会却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社会,所重在人人所应具的天然“权力”。父对子,夫对妇,君对臣,都具有天赋的绝对权力,不容侵犯。与此相对应的则是责任。中国社会以家族为基础,家族当中强调“孝道”,对父母要“孝”,对兄长要“悌”,这种孝悌是天然责任,没有道理好讲,没有是非曲直,所谓“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甚至在法律面前也要“父为子隐,子为父隐”。造成“人情大于王法”。

由此推而广之,则君主就好比父亲,民众就好比儿子,对君主要像对待父亲那样“孝”,叫作“忠”,官长就好比哥哥,对待官长要像对待哥哥那样“悌”,叫作“恭”。所谓“事亲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一语道尽这种社会的奥秘。家庭当中子孙父子有天然血缘序列,社会当中也以权力大小形成天然序列。于是一种权力社会便告形成。在权力社会中,每一个人都依权力大小处于一定层级,上一层级管下一层级,这就叫作等级制。西方的社会层级是以金钱划分,中国的社会层级是以权力划分。西方人都想多挣钱以提高社会层级,中国人却是想获得更大权力以向更高层级攀爬。西方人有“金钱拜物教”,中国人却是“权力拜物教”。

中国长期以来是农耕社会,家庭是基本生产单位。在家庭生产当中,男子下田,女子做饭纺绩,形成天然分工。长此以往,则形成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格局。既然社会生产、社会交往都由男子承担,那么“男尊女卑”便也形成。所谓“宗法社会”,就是通过确立男性血缘关系进而确立男性的财产、权力继承关系,女人只是生育子女的工具,男性在诸多社会事务、家庭事务中有发言权,女性则没有。于是便形成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男性话语系统”,女性是沉默的群体。

因此,若要概括中国传统社会,说它以宗法制为基础,以权力崇拜为核心,以等级社会为标志,以男性话语为主流意识形态,当可得其大概。在这种社会形态中,一个男人的终身职任,就是一则固守现有社会层级,二则向上个社会层级攀爬。“恨人有,笑人无”,是典型的固守心态;而“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则是普遍的向上攀爬的向往。固守则排斥竞争,攀爬则不择手段。因为在传统中国社会,一个人能否进入上一层级,往往与个人能力无关,大多决定于上一层级掌权者的个人喜好,于是揣摩逢迎,奔走竞进,排挤他人,互相倾轧等等恶俗相伴而生,最终形成一种“势利人情”。应该说“势利人情”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典型标志。曹雪芹就把中国传统社会概括为“势利人情”的社会。他在本书第一回开宗明义,写道: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日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阊门外有个十里街,街内有个仁清巷,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

此处有脂批日:十里者,势利也;仁清者,人情也;葫芦者,糊涂也。作者在这里是说世上之人在势利人情中头出头没,没有止息,实在糊涂得很。

在势利人情社会中,真情汩没,物欲横流,道德沦丧,人心浇漓。曹雪芹对此表示了最大程度的愤恨,因之揭出“天然真情”来与之对抗。在男性社会,男性话语当中,已经统是“势利人情”的地盘, “天然真情”已经消失殆尽。于是曹雪芹把目光转向那些深闺之中天真烂漫的少女,他认为唯有她们尚能葆有一分未被男性社会污染的天然真情,于是他把笔锋对准她们,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少女形象。这些女儿再不是男性的附庸,她们以独立的人格,独自的面貌出现,她们有自己的爱恨情仇,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言说内容和言说方式。她们在书中构建了一个独立的、与男性话语系统相对立的“女性话语系统”。

女性话语虽然早在《诗经》中就已出现,但一直非常微弱,难成气候,而且随着封建统治一天天巩固,儒家学说日见强大,这种女性话语则日见式微,终至销声匿迹。直到《红楼梦》出现,这种女性话语才以完整的形态,鲜活的内容,以石破天惊之势横空出世,震惊世人。男性话语是以权力为核心,以建功立业,立身扬名为归趋,以理性为特色。女性话语则与之相反,它以对于俗世事功的疏离为特征,以情为核心,以感性为特色。它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与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活理念、生活策略。

……

第四十九回贾宝玉因为急待去芦雪广作诗,来不及等那新鲜鹿肉做上来, “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爪齑,忙忙的咽完了”。这个“野鸡爪齑”,通行本作“野鸡瓜齑”。在脂评诸本中,庚辰本作“野鸡瓜齑”,列藏本作“野鸡爪齑”,其他各本有作“野鸡爪子”的,有作“野鸡瓜子”的,还有作“野鸡爪儿”的,周校本取的是列藏本的文字,通行本取的是庚辰本的文字。我觉还是作“野鸡瓜齑”为对,其他各本文字皆因不明这个“瓜齑”为何物,而乱改一气。对于这个“野鸡瓜齑”,通行本没有加注,周校本加了注: “爪齑,乃腌制冷菜类。”《红楼梦大辞典》则有较为详尽的注释:

野鸡瓜齑(49·682·10)瓜齑,是江南一种腌制小菜。《养小录·瓜齑》:‘生菜瓜随瓣切开,去瓤,入百沸汤焯过。每斤用盐五两,擦腌过。豆豉末半斤,醋半斤,面酱半斤,马芹、川椒、干姜、陈皮、甘草、茴香各半两,芜荑二两,共末,拌瓜入瓮按实。冷处放半月后熟。瓜色如琥珀,味香美。’野鸡瓜齑疑是野鸡瓜子配瓜齑。《童氏食规》: ‘野鸡瓜,去皮骨,切丁,配酱瓜、冬笋、瓜仁、生姜各丁,菜油、甜酱或加大椒炒。’

按照这个注释,则这一道“野鸡瓜齑”是热炒菜,并非“腌制冷菜”,与周校本的注释相抵牾。

实则这是一道很特殊的菜,热炒而冷食,是丰润传统家常小菜。具体做法是,先将猪皮加葱姜蒜花椒等煮烂,再将黄豆涨发成豆芽,花生米涨发后去掉红衣,松蘑涨发洗净。将猪皮、松蘑切成小丁,再将红咸菜、白菜帮、胡萝卜、豆腐丝或者五香豆腐干等切成小丁,将这些东西与肉皮松蘑下热油锅同炒,烹入料酒、酱油,倒入煮肉皮的白汤,烧开后放入黄豆芽、花生米,稍微炖一下,熟后盛进盆中,待凉后就凝固成一坨,吃时是用勺子挖出一坨来放进碗盘之中。这是一道冬令小菜,下酒送粥最是极好,可是其他季节因为不易保存,故而一般不做它。所谓野鸡瓜齑,就是将野鸡丁温油滑熟后放进去即可。若是再讲究一些,还可以加进一些玉兰片,口感更好。

这一道菜只有丰润叫作“瓜齑”,与丰润毗邻的遵化也有,但是叫作“豆芽酱”,不称瓜齑。北京也有,亦是称为“豆芽酱”。我们看书中写贾宝玉吃这个菜恰是在冬季大雪纷飞之时,而且是就着茶泡饭吃的,那么他吃的正是丰润之“瓜齑”当无疑义。如今在丰润一些以家常菜为特色的饭店里,还能见到这个菜,丰润人家更是几乎家家会做。

以上这种例子,在《红楼梦》中所在多有,俯拾即是,我在书中已经一一揭橥,读者可自去翻检。这种现象告诉我们,曹雪芹或者书的原始作者曾经长期在丰润生活,对于丰润的山川风物、风土人情、方言俗语、饮食习惯等方面非常熟悉。

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想就此论定曹雪芹即是丰润人。我只是想说,这是一个有待讨论的问题,应该让大家深入探讨,展开争论,以求得一个符合历史事实的结论。绝不能把这个问题设为禁区,视如禁脔,谁说一句话,就群起而攻之,那不利于学术的正常开展。

写完这个后记,那种沮丧仍未能消除。我只能说,我尽力了。虽然很可能尽力说了些废话,但在伟大的《红楼梦》面前,在伟大的曹雪芹面前,谁又能说出几句中肯的话?谁又能一窥庐山真面目?想至此,便有些释然。我期待读者及专家们的指教与批评。

感谢河北教育出版社给了我出版这本书的机会,感谢这本书的责任编辑郝建国先生、蒋海燕、霍雅楠女士所做的诸多工作。我亦做过编辑,深知编辑工作的甘苦,故特在文尾郑重致谢,以示惺惺相惜之意。

作者

2014年7月12日于湮阳笑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2: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