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著的《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精)》分四部,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童年和少年时期、大学时期、毕业后在农村锻炼和工作的时期、回到北京读研究生和从事哲学研究工作的时期。当一个人回忆自己的生活时,往往受与透视相反的原理支配,他会发现,幼时再小的事也显得很大,近期再大的事也显得比较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周国平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周国平著的《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精)》分四部,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童年和少年时期、大学时期、毕业后在农村锻炼和工作的时期、回到北京读研究生和从事哲学研究工作的时期。当一个人回忆自己的生活时,往往受与透视相反的原理支配,他会发现,幼时再小的事也显得很大,近期再大的事也显得比较小。 内容推荐 在一定的意义上,这本《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精)》可以称作一个终有一死的人的心灵自传……一个人预先置身于墓中,从死出发来回顾自己的一生,他就会具备一种根本的诚实,因为这时他面对的是自己和上帝。人只有在面对他人时才需要掩饰或撒谎,自欺者所面对的也不是真正的自己,而是自己在他人面前扮演的角色。在写这本书时,作者周国平始终设想自己是站在全知全能的上帝面前,对于他自己的所作所为乃至最隐秘的心思,上帝全部知道,也全都能够理解,所以隐瞒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他对人性的了解已经足以使他在一定程度上跳出小我来看自己,坦然面对他的全部经历,甚至不羞于说出一般人眼中的隐私。 目录 再版序 序 我判决自己诚实 第一部 儿时记忆 第二部 北大岁月 第三部 农村十年 第四部 走在路上 试读章节 在我的印象中,毛家伯伯对孩子很严厉,不苟言笑,毛家叔叔却是喜欢孩子的,见了面笑逐颜开,兴致好时还会带我上街玩。他待人热心,不过,有一回他帮的忙却使我父亲不太高兴。那一天,我把脑袋伸进床头的铁栏杆里玩,退不出来了,毛家叔叔闻讯赶来,用锤子把一根栏杆敲掉。父亲下班回家,见状责备毛家叔叔太笨,说既然能伸进去,就一定能退出来,怎么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反正从此以后,我家的铁床就少了一根栏杆。 二毛家都多子女,现在我仍记得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大毛家的大公子叫彩庭,年龄比我们大许多,在我上小学时就结婚了。他相貌堂堂,拍过一张化装成梁山伯的戏照,使我在心中崇拜了好一阵。他的婚礼在一家酒店举行,摆了一二十桌,在当时算得场面盛大。母亲背着父亲送五元钱礼金,带我们去参加了婚礼,目的当然是为了让我们饱餐一顿。老式婚礼有许多繁文缛节,新郎新娘不断地被领到每个稍有瓜葛的长辈前鞠躬,虽然当时我是一个孩子,也已发现他们越来越不耐烦,脸色渐渐阴沉。婚礼的高潮是拜天地,当司仪高声宣布之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人们发现新郎新娘不知了去向。大厅里一阵骚动,最后好像是从厕所里把他们找了出来,新郎脸色铁青,勉强三鞠躬了事。大人们说,新郎是新式人,不喜欢这些老式礼节。可是,结婚后不久,这个新式人也和他的父辈一样经常毒打那个当小学校长的妻子了。大毛家的二女儿叫彩虹,比我大两岁,父亲常开玩笑说要给我们两人定亲,使得我们见面时都有点忸怩。后来她的姐姐彩霞死于脑炎,她就继承了姐姐的婚姻,成了她的姐夫的妻子,据说这是浦东农村的一种习俗。 小毛家很穷,家里有两个男孩和我年龄相近,便成了我小时经常的玩伴。彩云比我大两岁,喜欢偷家里的东西卖掉。有一回,家里让他去一个地方办事,他约我同去。乘车时,他拿出一张五元整票买车票,我感到奇怪,问他有零钱为什么不用。他说,把整票找开,就可以谎报车费而留给自己一些钱了。这种做法是我怎么也想不到的,使我惊讶了很久。彩蜚比我小两岁,身上脸上永远脏兮兮的,总是拖着鼻涕,不时用舌头舔进嘴里。他曾认真地把他的一个重要发现告诉我,说鼻涕的味道很鲜美。 侯家路这座老楼里也许发生过许多故事,可是年幼的我知道得不多。在其余房客中,李家妈妈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穿过毛家用做车间的客厅,角落边有一扇门,门内就住着和蔼可亲的李家妈妈。她是一个漂亮的广东女人,弯弯的眼睛,薄薄的嘴唇,常常笑容可掬,露出雪白整齐的牙齿。她也爱打扮,总是描着眉涂着口红,这在新社会是很忌讳的。她的丈夫是一个比她年长得多的老先生,戴一副金丝眼镜,留着八字胡,听说是国民党的一个遗老,在一天夜里突然死了。李家妈妈没有孩子,非常喜欢我,有一回把我请到她房里,不知怎么款待我才好,最后是给我煮了一碗甜面条。也许出于对她的身世的猜疑,母亲不太赞成我们和她往来,可是我却不由自主地被她的妩媚笑容所吸引。我记得的另一个特别房客是一个单身男人,住在一楼的一间没有光线的小屋里。他也不是本地人,和谁都不来往,平时没有人注意他。有一天,他突然上吊了,楼里的居民为此议论了好些天。有一个小孩看见了现场,向我描述死者那一根拖出的长舌头。从此以后,上楼梯经过那间小屋门口时,我就会感到一阵恐怖。 小学五年级时,我家迁居了,侯家路的屋子由我的三舅和外婆续住。迁居后,因为我和姐姐仍读原来的学校,为了方便上学,我俩就和外婆一起继续住在侯家路,只在周末去新居与父母团聚。外婆很疼爱我们,天天给我们煮鸡血豆腐汤,问我们好不好吃。开始我挺爱吃,后来就腻了,但为了让她高兴,就总是回答好吃。她真的很高兴,屡次告诉母亲,说我最喜欢吃鸡血豆腐汤。结果,我吃了一年鸡血豆腐汤。小学毕业后,我也离开了侯家路。几年前,在房产开发的热潮中,上海老城的那些旧街旧屋被全部拆毁,世上不再有侯家路,也不再有那间藏着我的童年记忆的亭子间了。 P10-11 序言 我的书一向是很安静地走向读者的,唯有这一本似乎是一个例外。初版之时,始则招来了媒体的一阵喧哗,继而又给我惹来了一场官司。它本来也是一本安静的书,却因为围绕着它的噪音而不得安宁了。四年半后的今天,这些噪音皆已沉寂,我把它重新出版,相信它可以在一种于它合宜的氛围中与读者见面了。 本书初版之时,一位朋友对我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是:这本书出晚了。第二句是:这本书出早了。我懂他的意思。严肃地反思自己的经历,原是早该有人来做的一件事。然而,在这个娱乐化的时代,人们不能容忍严肃,非把严肃化为娱乐不可,如果做不到,就干脆把戏侮严肃当作一种娱乐。好在媒体是不会在某一个话题上长久停留的,它必须不断制造新的热闹方可生存,从而使任何目标物都不会被纠缠得太久。 至于因本书引起的那场官司,既然对方败诉,我就不说什么了。虽然这场官司使所涉及的事情真相更清楚也更具体了,但是,鉴于本书的记述基本准确,且不是重点内容,我决定既不做修改,也不做补充。排除了节外生枝的干扰,对本书的阅读会更加纯粹。 我的经历实在是很平凡的,如果本书中的确有一些对于读者有价值的东西,那肯定不是这些经历,而是我对这些经历的态度。我自己认为,我基本上做到了两点。一是尽可能地诚实,正视自己的任何经历,包括不愉快的经历,把经历当做人生的宝贵财富。二是尽可能地超脱,从自己的经历中跳出来,站在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看它们,把自己当做认识人性的标本。我相信,无论谁只要用这样既诚实又超脱的眼光看自己,一切外部经历都可以转化成心灵的财富,一切隐私都可以还原成普遍的人性现象。 作为中国社会近几十年巨大变迁的亲历者,我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对不同时期的时代实景也做了比较详尽的描述。其中,第二部《北大岁月》描述了文革前和文革中的思想文化专制,第三部《农村十年》描述了文革后期的中国农村,第四部《走在路上》描述了改革初期的解冻。我只写我看到的实景以及与之关联的个人命运和心境,不用今天的理论去规范它们,或许另有一种价值吧。 我对本书不尽满意,我的不满集中在第四部,这一部的叙事节奏与前三部很不合拍,显得跳跃、断裂、繁简失衡。这也是我的好几位朋友的感觉。这一部肯定是要重写的,不过不是现在,今后适当的时候,我也许会把它独立出来,专写一本叙述一九七八年后生活和心灵历程的书。 本书初版于二〇〇四年七月,与长江文艺出版社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合同。合同期满一年多了,市场上已难觅正版本,盗版本则到处可遇,还有各种盗编的《周国平作品集》(我从未出过这个名称的书)必把本书收进去,可知它仍颇受读者的欢迎。现在,我把此书交给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既是为了满足读者的需要,但愿也能对盗版起一点遏制作用。 周国平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