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学苑草木集》为作者郭扬回首四分之一世纪以来在职教学苑中探索耕耘的学术历程,就个人成果而言虽未能创造出多么美妙珍稀的奇葩异卉,但其间曾用自己的点滴心血默默栽种下的那些平凡草木,集聚起来依旧可为中国特色的现代职教体系之花开得更加茁壮鲜艳而提供衬托与支撑。
1.0版 而立篇——从课程领域起步
1.01 黄炎培教育评价思想初探
1.02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论探微
1.D3 试论技工教育课程模式的发展规律
1.04 关于技工学校课程改革问题的对话
1.05 关于职教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
1.06 寻找职教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侣
1.07 论职教法规的实施及其监督保障
1.08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念探析
1.09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新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定位
1.10 借鉴“双元制”模式的试点实验综合报告
(外一篇)译文:“一体化培训”——“双元制”的一种新模式
1.11 德国T类人才的培养途径对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
(外一篇)译文:一个女毕业生眼里的职业学院
1.12 合理选择职业的两个基本前提
(外一篇)德国国脚之“职业阵容”
1.13 实验研究——提高职教研究水平的策略
1.14 论地方政府在职教管理中的统筹投资和统筹补偿行为
1.15 优化职教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原则
1.16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研究
1.17 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1.侣论高等职业教育的入学标准
1.19 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策略
1.20 普职沟通、中高衔接模式之比较研究
2.0版 不惑篇——向决策咨询拓展
2.01 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综合化趋势
2.02 德国职教新教学法在我国中职学校中的应用
(外一篇)译文:中德两国高等职业教育比较
2.03 关于我国发展技术本科的策略研究
2.04 教育“立交桥”:从分离式走向互通式
2.05 国际上几种普职互通模式及其比较借鉴
2.06 从“优势区位”理论看上海职业教育现代化
2.07 “外圆内方”: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结构特征
(外一篇)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实践研究
2.08 “职业道德风险”与新时期职业道德教育的环境特征
2.09 “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外一篇)五大思路、八项对策——中国职教发展战略机遇期的战略选择
2.10 我国高职教育十年发展的成就与经验
2.11 “职业教育”=“VocaIionalEdtjcation”?
2.12 关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及对策思考
2.13 高职院校评估如何从“水平评估”转向“工作评估”
2.14 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构建与思考
2.15 高技能人才培养:“规范”与“创新”之辨
2.16 近年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七大转变
2.17 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导向
2.18 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非凡成就和经验
2.19 职业院校应建设成为校企合作办学的管理平台
2.20 在终身学习体系中把握现代职业教育特征
(外一篇)“名家视线”专栏导读:孟广平的职教科研观
3.0版 天命篇——为体系建设助力
3.01 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
3.02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政策思考
3.03 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与背景
3.04 区域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思考和各地努力程度分析
3.05 推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的国际性普遍规律
3.06 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综合评析
3.07 忆念职教研究的楷模严雪怡先生
3.08 职业院校专任教师的角色转换:从“演员”到“导演兼演员”
3.09 建立国家职业教育质量年报制度的实践探索
3.10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制度政策发展探析
(外一篇)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概览与历程
3.11 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和运行管理质量监控与绩效评价的思考
(外一篇)产教融合的有效载体——实训基地项目推进教学改革的调研
3.12 世界银行项目调研引发的思考:探究我国职教课改现状
3.13 温家宝职教论述对确立高职教育质量观的启迪
3.14 “示范”为什么就是“做给人看的”?
3.15 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模式比较和启示
3.16 职业教育经费保障的机制建设与政策安排
3.17 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世界水平”目标之我见
3.18 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政策需求与制度建设
3.19 构建管办评分离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3.20 现代职教体系:优化项层设计需强化科研引领
(外一篇)上海职教科研高地建设新思考
附:坚持“三个导向”建设“职教智库”
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