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总是善于找到自己的强项
在日常生活中,总有许多人渴望自己能够走出困境,获得成功,但又苦于找不到出路。因此身心疲惫,失望至极,甚至对自己的人生都索然无味;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人就是准备再来一次,结果还是陷入失败的怪圈中。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呢? 换句话说,这种现象是不是很奇怪? 显然,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并非一种怪圈。拿破仑·希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由于我们的大脑限制了我们的手脚,因此我们掌握不了出奇制胜的方法。”这就是说,我们在日夜渴望自己成功的同时,实际上对自己知之甚少,常以为自己做的,就是对自己最好的想法。
宽泛地讲,我们的错误正在于: 不了解自己的强项是什么? 常常过高或过低地估计自己的能力,本来有能力做成的事,结果因犹豫不决而错失时机;本来无能力做成的事,结果因求胜心切而贸然出击。这都是因为看不清、看不准自己到底“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在实际生活中,这种人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为数不少,因此太多的抱怨是没有用的,关键还是要清醒地面对自己,找准自己的强项,并依靠自己的强项去获得成功。
显而易见,一个没有自己强项的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羡慕别人;而一个找不准自己强项的人,又只能盲目行动。这两者都是可悲的。究其本质而言,每个人都有能力,但表现出来的,并不一定是最强的能力。
什么是最强的能力? 就是你轻松自如、游刃有余地表现出自我的潜在本领,能够体现你的最大值。你在自己的强项上奠基人生,成功的概率就会很高;你在自己的弱项上与别人较量,只能把成功的果实拱手让给别人。假如在自己的强项上失败,人生的遗憾就不会太多,因为你应尽到了自己最大的能力。相反,你会留下更多的遗憾。当然,没有遗憾的人生,是没有的;但是一生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强项,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走进自己的心灵
每个人都想成功,每个人都想拥有更好的性格或者个性。可事实是有人成功,也总是有人失败;有人能从失败中崛起,最终走向成功,有人却自成功中堕落,深陷失败深渊;有人拥有近乎完美的性格,有人却孤僻、暴躁、自卑、懒惰、怯懦抑或贪婪等等,缺陷重重。
亲爱的朋友,看看我们身边的芸芸众生,是否每天都在上演着成功或失败的人间悲喜剧呢? 而所有的成功或失败,机遇固然重要,可根源却是在我们自身———我们的心灵,或者说是性格。
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说过: “人的心灵是一座幽暗的森林。”幽暗的森林包罗万象,深不可测,像迷宫又像深渊,令人难以看到其真面目。可是我们又必须走进自己的心灵,去认识自己。想想看,我们每个人都想要做好自己,做个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事业上都成功的自己,可是如果我们不认识自己,又如何去做好自己呢? 我们都想、都要继续向前走,但如果我们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又怎么知道前方在哪里?
我们每个人都会成功,但是在发掘自己巨大潜力的前提下,你可能会具有巨大成功而又快乐的一生;你也可能在苟延残喘、无所事事地捱过每一天;你可能正在不适合的工作上死撑;你也可能正在和一个不适合的爱人每天都吵得不可开交;你可能没有朋友知己,表面虽然活得不亦乐乎,实际内心不得不承受着孤独与寂寞;你也可能正在错误地管理着你的下属,泯灭他们的个性与生产力……一生就这样胡乱地过去,这是天底下最可惜的浪费!
日本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 “青年在不能确认自己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活动和实践,只能是一种逃避和消遣。从这个意义上说,青年必须首先从正视和分析此时此地的我开始。”所谓“确认自己”,就是走进自己的心灵深处,剖析自己的性格,找出长处与缺陷。
青年人开始走向独立生活,自我意识大大地增强了,但常常表现出某些偏见,我们平时经常听人说:
“我对自己最清楚!”?
“难道我对自己还不了解吗?”
其实,讲这些话的人中间某些人对自己并未真正地了解,对自己的性格、才貌、学识、成绩、贡献以及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等等,要么估计得过高,要么估计得过低。对自己估计过高的人,往往自尊心过强,懂得自尊本来是一种可贵的性格品质,它能激发人的进取精神,自觉维护应有的荣誉和人格。但是,自尊心太强,则会有害身心健康。这种人往往以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总是看不起别人,目中无人,以为自己处处比别人强,一旦别人超过自己就不高兴,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别人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感到不快,因而环境适应能力较差,易出现心情沮丧、牢骚满腹而导致身心疾病。试问如果他不能走进自己的心灵,找出这自尊自大的性格症结,继而克服之,又怎么会尝得到幸福的滋味和成功的快乐?
对自己估计过低的人,却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久之形成了自卑的性格。谦虚谨慎、虚怀若谷本是一种美德,承认自己知识少的人,往往是勤奋好学、有真才实学的聪明人。然而,事事处处都觉得自己不行,也是一种极其有害的性格。例如,在身体上嫌自己长得太矮、太胖或太瘦,怀疑自己的健康,担心患癌症;在学习上甘居中下游,缺乏进取精神;在事业上缺乏信心,无所作为;在人际交往中有一种惭愧、羞怯、畏缩、低人一等的感觉。这种有自卑性格的人对外界的反应十分敏感,容易接受消极的暗示,稍受到挫折就会心灰意懒,甚至产生厌世轻生的念头,对身心健康危害极大。敢于走进自己的心灵,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是个体认识世界的组成部分。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