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戴艳娟著的《中日产业及贸易结构的比较研究》是关于中日产业结构比较研究的一部学术性专著。作者研究方法独特,通过编制中日可比价格的投入产出表,利用中日名义和可比投入产出表对中日的产业结构、贸易结构、价格结构以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比较,并根据这些数据作出了科学的阐释,提出了可供同行借鉴和参考的观点和方法。书稿分为五大部分:首先是编制中国投入产出序列表,以新的数据和新的方法推算了中日购买力平价;利用新的投入产出的skyline分析方法对中国的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中日各个产业和贸易结构的不同,对日本的产业结果和贸易结构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和中国进行了比较;通过中日可比投入产出表去分析中日各产业的价格差异,并对两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对中日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比较;对中日分部门价格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进行时间序列或者国际比较时,实际物量的比较是非常重要的。由戴艳娟著的《中日产业及贸易结构的比较研究》通过编制分行业价格平减指数及中习购买力平价,将名义价格的投入产出表转换为可比价格表,用于中日产业结构的研究,实现了中日产业实际物量的比较。书中采用的skyline方法是利用投入产出表研究产业结构的基本方法之一。该方法通过测算包括中间投入的各产业生产额占比及自给率,绘制成skyline图型,可直观反映一国的产业结构状况。
序
绪论
第一章 中国投入产出序列表的编制
一、引言
二、价格平减指数的推算方法及相关研究
(一)投入产出表中各行业价格平减指数的推算方法
(二)中国已有投入产出序列表的编制
三、价格平减指数的推算
(一)中国的GDP指数和物价指数的推算方法
(二)对应中国投入产出表的各部门价格平减指数的编制
四、中国投入产出序列表的编制
(一)部门合并
(二)转换可比价格投人产出表
小结:推算成果及存在问题
第二章 中日1995年购买力平价的推算
一、引言
二、中日购买力平价推算的研究概况
(一)中美购买力平价的研究概况
(二)为转换中日可比投入产出表推算中日购买力平价
三、中日购买力平价的推算
(一)1995年76个产业部门的中日购买力平价的推算
(二)1985年、1990年、1995年和2000年29个部门中日购买力平价的推算
四、1995年可比价格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一)编制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二)将非竞争进口型投入产出表转换为可比投入产出表
小结:本章推算的成果与存在问题
第三章 中国产业结构及贸易结构的变化——基于skyline分析方法
一、引言
二、skyline分析方法的优点及研究概况
(一)skyline分析方法的优点
(二)skyline分析的研究概况
三、利用名义价格与可比价格投入产出表的不同意义
四、中国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的变化
(一)基于中国名义价格投入产出表绘制的skyline图
(二)实际价格与名义价格的产业及贸易结构比较
(三)中国贸易及产业结构的变化及政策背景
小结:分析结果及存在问题
第四章 日本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的变化及中日比较——基于skyline分析方法
一、引言
二、利用资料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研究概况
(一)利用资料的注意事项
(二)相关研究概况
三、日本的产业及贸易结构
(一)编制日本29部门的1985—1990—1995—2000年投入产出序列表
(二)日本产业与贸易结构
四、中日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比较
(一)中日产业结构的比较
(二)中日贸易结构的比较
(三)中日产业和贸易结构引起的中日贸易扩张
小结:分析结果及存在问题
第五章 中日各产业价格差异的原因分析——基于中日投入产出序列表
一、引言
二、研究概况
(一)泉·藤川的美日成本结构比较模型
(二)江崎、伊藤、王、板仓的中日价格竞争力的比较
(三)藤川、泉、李的中日价格差异的原因分析
三、中日价格差异的原因分析
(一)中日价格差
(二)分析模型
(三)依据新模型进行中日价格差异的原因分解
四、通过中日投资及贸易状况验证中日价格差异分析的结果
(一)日本对中国直接投资状况分析
(二)中日贸易状况分析
结论
第六章 各章的结论及未来的课题
一、各章成果的总结
二、今后的课题
参考文献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