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金兰作为业余作家,在几十年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与此同时,她用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伏案写作,圆了初中时代萌生的“作家梦”。
《向忠魂致敬(金兰散文小说选)》收录了于金兰的游历记述、短篇小说、往事回忆等文学作品。分为“永不消逝的灵魂”、“一枝一叶总关情”、“爱是不能忘记的”三部分。
《向忠魂致敬(金兰散文小说选)》是由作者于金兰的36篇文章组成的个人文集。内容大致分三部分;往事回顾;游历记述;短篇小说。书稿整体为记叙性文体,偶有借物咏情、托物言志。语言简练、平实。作者出身于四十年代初,又经历过系统教育,通篇都体现出那一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带有一个时代的明显痕迹。
长白山魂
从记事的时候起,我就知道自己有个叔叔,他总是不回家,但他为家带来的恐怖却化做一个可怕的影子,深深地印在我稚弱的心灵上。
那年夏天,太阳火辣辣的。我挖满一筐野菜,浑身汗臭,浸在门前的河沟子里不肯出来。邻居家的铁蛋哥惊慌地跑来喊我,说带洋刀的日本人在杀我妈妈。
我一头闯进家门,见重病的妈妈头枕在炕沿上,日本鬼子正用闪着寒光的刀背在她脖子上来回锯着。我哭喊着扑上去,被鬼子一脚踢到门槛上。翻译复述着鬼子的话:“太君说,限你三天交出‘共党’,交不出,杀全家!”鬼子从妈妈的脖子上抽下刀,转向我,吼着:“统统的!”翻译打着手势,领着鬼子出门了。我站起身,刚要去看妈妈,忽听院子里几声狗的惨叫,我跑去看时,忠诚的“财财”已倒在血泊中了。鬼子们仰天大笑,挥舞着带血的刺刀扬长而去。
邻居家的婶子大娘们心惊胆战地登门看望妈妈。妈妈无力地睁开泪眼安慰大家:“我不要紧,鬼子用刀背吓唬我。”她停了一下,揩掉泪水像是发布公告:“我家老二去哪里了,家里真是不知道。”她紧紧握住我的手,向大家说:“三天限期……可家里总得留条根啊,咱们相处一场,求你们把这孩子送走吧。”
当天夜里,我被送到一个很远的村子里,不敢出大气,不敢有灯光。我心里什么也不想,只记着临别时妈妈嘱咐的话:“长大报仇!”
到了第三天,是鬼子杀我全家的期限。暴风雨席卷了整个山村,人们都惊恐地守在家里。我不知道这里离家多远,也不知道家在什么方向。照顾我的是个远亲,他们总是狠狠地警告我不要出门,不要见外人。我想家,日夜不宁,看着雷鸣电闪的天空,想到家人在鬼子的大刀下鲜血横流,就不顾一切地冲出屋门,在风雨中狂奔。面对重重叠叠、混沌迷茫的山峦,我痛不欲生地呼喊妈妈、爷爷、爹爹……
傍晚,雨停了。夕阳挂在西山的树梢上,一片殷红。我认定那是亲人的血,是妈妈留给我报仇的证据。我也隐隐埋怨叔叔,想象着叔叔是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当“共党”?“共党”是干啥的?一连串的疑问环绕着我飘荡无靠的心。
秋天来了。一个圆月朗朗的夜晚,我被一双温暖的手抚摩着从梦中醒来,是妈妈坐在我身边。她脸上挂着泪珠,悲喜交集地一遍又一遍说:“鬼子没来得及杀我们,他们自己就完蛋了。孩子,妈接你回家。”
我家坐落在村公所后身的山冈上,从院子里可以清楚地看见日本鬼子仓皇逃窜的景况。村子里的男孩子们结队到公路上向鬼子和他们的妻小投石头、泼污水,鬼子们头也不敢回地只是躲避着。我的心痛快极了,复仇之火猛烈燃烧,勇敢地加入到男孩子们的队伍中,机敏地从鬼子堆里寻找那个要杀我全家的人。铁蛋哥知道我的心思,大声告诉我:“那坏蛋死了。”
妈妈的病好了,人也显得漂亮了,我从来没有见过她这样美,就像一轮洁净而迷人的月亮。她说叔叔快回来了,我睁大眼睛问:“叔叔是‘共党’吗?‘共党’是什么人?”
“是好人,是他们把鬼子打跑了!”
“叔叔存哪里?”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