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伊·萨杰著的《被遗忘的士兵(一个德国士兵的苏德战争回忆录)(精)》一书记述了一个普通德国士兵在1942年至1945年德国与苏联空前惨烈战争中的真实个人见闻,书中痛彻心灵的战争记忆,让读完此书的任何人都永远不会忘记它。
本书一直被美国海军陆战队、美国陆军与参谋学院列为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荐阅读图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被遗忘的士兵(一个德国士兵的苏德战争回忆录)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
作者 | (法)盖伊·萨杰 |
出版社 | 新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盖伊·萨杰著的《被遗忘的士兵(一个德国士兵的苏德战争回忆录)(精)》一书记述了一个普通德国士兵在1942年至1945年德国与苏联空前惨烈战争中的真实个人见闻,书中痛彻心灵的战争记忆,让读完此书的任何人都永远不会忘记它。 本书一直被美国海军陆战队、美国陆军与参谋学院列为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荐阅读图书。 内容推荐 《被遗忘的士兵(一个德国士兵的苏德战争回忆录)(精)》是一名普通德国士兵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讲述了作者盖伊·萨杰在1942年至1945年德国与苏联惨烈战争中的真实个人经历,语言朴实生动,因而极具震撼力。 盖伊并不是一个信奉纳粹主义的狂热分子,但历史的洪流不由分说地将年轻幼稚的他推向了人类相互疯狂残杀的战场。他参加了德国与苏联的几乎所有重要战役,包括斯大林格勒会战、明斯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第聂伯河会战,以及德国本土的防御战,他的回忆侧重描述这些战役的细节和士兵在残酷战场上的心理感受,深刻反映了战争对人眭的摧残。 《纽约时报》评价说:“读完此书的任何人都永远不会忘记它。”许多读者认为此书是“最震撼人心的战争回忆录”。本书一直被美国海军陆战队、美国陆军指挥与参谋学院列为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荐阅读图书。 目录 译者序 作者自序 前言 第一部 俄国(1942年秋) 第一章 向斯大林格勒前进 明斯克 基辅 战火的洗礼 哈尔科夫 第二章 前线 沃罗涅日以南 顿河 第三章 到后方 从顿河到哈尔科夫 第一个春天 第一次撤退 顿涅茨战役 第二部 大德意志师(1943年春至1943年夏) 第四章 休假 柏林葆拉 第五章 精锐师里的训练 齐步走!向前进! 第六章 别尔戈罗德 第三部 撤退(1943年秋) 第七章 新的前线 第八章 科诺托普的突围 第九章 跨过第聂伯河 第四部 向西部的行军(1943年冬至1944年夏) 第十章 上帝与我们同在 第十一章 被取消的休假 游击队 第十二章 红军坦克 第聂伯河第二道防线 第十三章 第三次撤退 游击队 1943年圣诞节 伯普鲁维斯卡的包围 第十四章 回到波兰 第十五章 回到乌克兰 最后的春天 魏斯雷德少校的死 大逃亡 第五部 结局(1944年秋至1945年春) 第十六章 从波兰到东普鲁士 人民冲锋队入侵 第十七章 美迈尔战役 第十八章 最后的磨难 皮洛 卡尔堡 但泽 哥滕哈芬——我们的最后一战 第十九章 最后的西部前线 海拉 丹麦 基尔 英国人 战俘 后记 回家 译后札记 试读章节 我们旁边的这列火车似乎已经永远地停在了这里。要是这列火车不走,我们在车站的日子会更好过一些。为让自己活动一下冻僵的腿脚,我爬到停在我身边车厢的窗IZl向里望去。车厢里没有装什么牲口,整个列车满载的是武器和弹药。 此时我们在车站里已经等了4个小时,大家也被冻得浑身发僵了。天色渐渐暗淡,气温也跌了下来。为了打发时间,我们再一次开始吃自己的干粮。夜色变得更暗了,但车站一点也没有冷清下来,夜色中仍旧是穿梭不停的军列。劳斯看起来有些受不住了。他把帽子拉下来盖住耳朵,将衣领竖了起来,并走来走去好让自己感觉暖和一点。我和几个从切姆尼兹来的朋友组成了一个互助小组,这个小组一直伴随着我们很长时间。小组的成员有:林森、奥林海姆和霍尔斯,这三个德国出生的人法语说得和我的德语一样烂;小组里还有摩万,他是从阿尔萨斯来的;还有奥地利人乌特贝克,他有一头像意大利舞蹈家一般乌黑而卷曲的头发,乌特贝克不久后离开了我们的小组;当然最后还有我,一个法德混血儿。后来,除了乌特贝克,小组里的所有人都渐渐掌握了用德语和法语两种语言彼此进行交流,而乌特贝克却总是令人心烦地不停地哼唱着意大利民谣。对于听惯了瓦格纳的德国人而言.这些单调的意大利小调实在是难以令人恭维。 霍尔斯有一块带着夜光显示的手表,表上的时间告诉我们已经八点半了。我们确信部队登车出发的时刻马上就要到来了,上面不会让我们在站台上过夜的。又过了一个小时左右,连队有几个人拿出了睡袋,他们将睡袋尽量避开潮湿处,放在凸出的地面上:还有几个人甚至睡到了正停靠着火车的铁轨中间。 我们的军士长靠坐在一堆士兵的行李上点燃了一根烟。他看起来非常疲惫。我们无法想象这样的一个晚上要在外面露宿,而且看起来我们不可能被留在车站上。我们认为出发的哨音马上就要响起来,然后那几个没有耐心等待的白痴们将会狼狈不堪地收拾起他们的睡袋集合。但结果是:如果我们效仿他们的话,我们将会是明智地补充两个小时的睡眠——因为两个小时后,我们仍旧坐在铁轨路基冰冷的石子上。天气正变得越来越冷,星星点点的小雨也开始下了起来。军士长正忙着用车站上的行李为他自己搭建一个临时的露营棚。当他用防水布将自己的露营棚盖上时,他完全不用担心天气的变化了——真是个老狐狸! 而我们现在也不得不为自己找到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我们不能离开自己的武器太远,但我们还是把步枪留在原来集放的地方。由于步枪的枪口朝上,落下来的雨肯定要流到枪管里,这如果被上面知道了,一定有我们好看的。到了现在,车站上最好的露营的地方都已经被占掉了,我们唯一可以去的地方就是睡到旁边列车车厢下面的铁轨间。我们曾经想到这列货车的车厢里去睡,但所有的车厢都被粗铁线锁了起来。我们满腹牢骚地抱怨着爬到了车厢下的铁轨间躺下。雨水仍旧顺着风从我们的两侧刮了进来,这让我们实在是愤怒之极了。但到了以后的日子,那时的“愤怒”实在让我感到好笑…… 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为自己在雨中找到了某种程度的“露营地”。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睡在露天,我无法合上自己的眼皮超过15分钟。我所能记住的就是长时间地呆呆地盯着我头上的火车车厢底巨大的横轴。在疲惫中,我总觉得我头上方的横轴在转动,好像火车就要启动一样。我会突然完全醒过来发现什么也没有发生,然后我就又回到了似睡非睡的状态,然后又会下意识地惊醒过来。天刚蒙蒙亮时,我们离开了这个临时的“宿营地”,大家浑身又酸又麻,看起来活像一帮刚被掘出的僵尸一样。 早晨8点钟,我们集合准备登车。霍尔斯好几次说我们可能会在前面的某个古堡里过下一夜。那时我们谁也不知道在战争中军队的生活是怎样的。虽然这是我们第一次在野外露宿,但谁也没有料到我们将要度过许许多多比这晚要糟糕许多倍的夜晚。 P22-23 序言 《被遗忘的士兵》一书记述了一个普通德国士兵在1942年至1945年德国与苏联空前惨烈战争中的真实个人见闻。作者盖伊·萨杰(化名)是出生在法国阿尔萨斯地区的德法混血后裔(阿尔萨斯在一战后被法国占领),他父亲是法国人,母亲是德国人。盖伊于1942年17岁时应征入伍,担任苏德前线上的一名年轻的运输兵,1943年他转入了东部前线德国陆军最精锐的部队——大德意志师,并参加了与苏军的几乎所有重要会战,其中包括斯大林格勒(现称伏尔加格勒,为保持历史原貌,本书仍译为斯大林格勒)会战、明斯克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第聂伯河会战一直到德国国内的防御战役等。 该书以流畅的第一人称文笔,讲述了作者在这3年人类历史空前残酷屠戮中的个人见闻,文字描述生动、翔实,深刻刻画了作者的感受和经历。该书内容极其朴实而又深具震撼,作者的回忆跨越了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对此类风格书籍的拘囿和辖制,深刻反映了普通个体生命在人类历史残酷舞台上的无足轻重。作者并不是一个信奉纳粹主义的狂热分子,但历史的洪流不由分说地将年轻幼稚的他推向了人类相互疯狂残杀的各个战场。该书于1967年在美国首次发行,2005年再版。《纽约时报》对此书评为:“读完此书的任何人都永远不会忘记它。”在许多的书评中,大量读者称此书为“最震撼人心的战争回忆录”。 与其说此书是一本战争回忆录,不如说这是一本讲述个体生命在人类残酷历史中命运和地位的回忆与思考。该书也是一个普通的个体生命对于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拷问,这个拷问超越了时空和疆域,让我们读完此书的所有人都将掩卷长思。同时作为一本讲述战败国士兵经历的回忆录,此书将是中国国内第一部介绍普通德国士兵在二战中经历的历史记录。普通士兵的视线将提供给读者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屠戮,让读者对于战争、人性和人类历史都有一个更加深刻和客观的领悟。任何讴歌战争和对于战争有着天真幻想的人,他们在读完此书后应该都会变得清醒许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和死伤最为惨烈的战争。当时的德国领导人阿道夫·希特勒在建立欧洲新秩序和消灭共产主义的旗帜下发动了这场世界大战。这场波及全球的大屠杀夺去了近一亿人的生命,无数的家园被战火毁于一旦。这场人类历史最血腥的篇章之一在许多的二战回忆录或历史传记中都被详细地描述了。但是,这些描述绝大多数都是从战胜国的角度撰写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历史是胜利者写成的。如果这样的话,那历史一定充满了种种人为的误解。其实作为那些战败国的士兵,他们也是这场人类悲剧里的一分子,许多人并不是愿意打仗,而是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了这场人类空前的自相残杀之中。 有人说,战争的根源是骄傲与仇恨。就如阿道夫·希特勒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人民对于带来深重民族耻辱的凡尔赛和约的痛恨,挑动德国民众的狂热民族主义和复仇心理,最终把德国人民推入了战争的深渊。对于战争的失败者,历史通常只会忠实地接受和记录胜利者们加给失败者们一切的罪责和指控。但在我看来,如果我们还是以一种简单的思维模式对待任何战争的失败者,而不去反思那些导致人类自相残杀的根源的话,那类似的悲剧一定还会在人类未来的历史中再次重演的。 当然,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和认识的局限,作者看问题的角度与观点会有一些不尽客观、正确之处,相信中国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能够批判、辨别。 译者 2008年12月于昆明 后记 沿着作者盖伊的回忆,我们仿佛回到了上个世纪那场人类自相残杀的血腥与绝望之中。当读到盖伊在俄罗斯冰原的记述时,我们似乎可以感到凛冽的寒气从纸面间迎面袭来。在二战结束半个多世纪后,我们今天依旧在谴责这场空前的战争。我常常想,这场战争中有最后的胜利者吗?也许表面上是有的,但从人类自身的角度而言,恐怕并没有什么胜利者。 作为发动一次世界大战的国家,德国在一战战败后受到了英、法、美等战胜国的严厉惩罚。除了苛刻而巨额的赔款外,德国八分之一的国土被割让给了波兰、捷克、立陶宛等邻国。正是因为这些毁灭德国经济的惩罚性措施,德国成了德意志民族复兴主义狂热势力的温床。窘迫的生活和复仇的烈火成为一战后普通德国人生活的主旋律。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德国人选择了疯狂鼓吹德意志民族优越论的阿道夫·希特勒作为自己的领袖。希特勒上台后的经济政策在短短几年彻底扭转了德国一片凋零的经济面貌,普通德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德国迅速崛起成为欧洲经济和军事上的强国,这些经济上“奇迹般的”变化让德国人民认定希特勒是复兴德意志民族的“伟大领袖”,而希特勒所提倡的国家社会主义(即纳粹主义)和反犹政策自然也成了当时绝大多数德国人拥护和支持的国家政策。随着国家实力的强盛,在复仇和雪耻的旗帜下,德国终于发动了侵略波兰的战争。随即德国也对英国和法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全面爆发了。 我们常常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结束60多年了,现在是时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和反思这场战争留给我们的遗产了。我衷心地希望读者通过这部书能够更深地思索人性和人类的历史,而不是简单化地将历史划分为黑白两个部分。实际上,只要有合适的诱因,在德国人身上发生的事情完全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民族身上,德国的经历无非再次暴露了人类在处理自身矛盾上一而再、再而三的愚蠢和自负。正如我在前言中所提到了,如果我们还是将德国的问题看作是某个主义的作祟,而不是我们人性弱点可怕力量的释放的话,那类似的事件一定还会在人类不远的未来重演的。 欧洲在经历了二战地狱般的屠戮后,人们终于意识到了民族主义是一把可怕的双刃剑——它既可以调动人的骄傲和自尊,也可以驱使人在这些情感的控制下走向疯狂的毁灭。实际上,欧洲若干个世纪周而复始的民族仇恨也是人类历史的一个缩影——血腥和暴力总是时刻可以找到方便的通行证,只要这个通行证上盖着国家或民族利益的印章。二战后欧盟的诞生和迅速发展就是欧洲各国领导人在二战无数尸骨之上的领悟。欧盟的使命就是淡化和最终融和欧洲盘根错节的历史与民族关系。今天,德国和法国这两个几个世纪以来不共戴天的仇敌终于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成为推动一体化的发动机。从太空里俯瞰这个脆弱而美丽的蓝色星球,所有的国家之间实际上并没有本质的疆界,但为什么属于同类的人类族群又要为了自己的所谓文化差异性或利益多寡而争斗无休呢?也许有一天当人类不再固执和执着于自己可笑的“独特”和骄傲时,也许当人们愿意学会用宽容和原谅来回报往目的伤害与仇恨时,战争才最终会从我们的生命中离去。 华钢2007年7月于云南昆明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