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一、政府公信力:一种至关重要的社会关系存在
二、政府公信力:在抽象与具体之间
(一)政府公信力与政府诚信、政府信用、政府信任
(二)政府公信力与政府能力、满意度、动员力
(三)政府公信力评价的主要维度
(四)社会转型发展中政府公信力遭遇的挑战
三、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回应型政治:政府公信力生成的实践路径
一、回应与“回应型政治”的运行范式
(一)“回应”的学术内涵
(二)“回应型政治”的运行范式
二、回应型政治有效运行的支点
(一)责任政府
(二)责任社会
(三)社会资源
(四)决策平台
三、当代中国政府回应的环境与动力
(一)政府回应的环境
(二)政府回应的动力
四、政府的被动回应与主动回应
(一)被动回应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二)主动回应及其实践中隐含的不足
五、推进回应型政治有效运行的实践原则
(一)确立管理客体中心主义原则
(二)寻求“强政府”与“强社会”之间的相对平衡
(三)构建有效的回应机制
(四)在公共物品供给上作出正确的时序选择
第三章 人民性:政府公信力主体的价值依归
一、政治管理的界说
二、人民性:我国政府行政的价值依归
(一)政府人民性的内涵及其主要表现
(二)人民在改革发展实践中的主体作用
三、政府管理的环境变化与政府职能转变
(一)政府管理的体制选择
(二)公共需求的“马斯洛效应”——“强政府”的现实依据
(三)从经济服务到社会公共服务——我国政府职能的跃迁
四、构建服务型政府——一场深刻的政治管理变革
(一)公共服务社会化
(二)公共财政民主化
(三)公共服务职位开放化
(四)公共服务法治化
二、网络民意:一种崭新的民意表达方式
(一)草根民众挑战政治精英的话语主导
(二)网络互动促进民意表达深度
(三)公民权益表达拓展民意表达宽度
(四)网民情绪宣泄推助民意表达强度
三、政府回应网络民意实践中面临的挑战
(一)在价值判断层面
(二)在技术运用层面
(三)在制度施行层面
(四)在应对能力层面
四、增强政府回应民意的有效性
(一)提升对政府回应民意的价值认知
(二)有效甄别、融合网络民意
(三)发挥网络平台的政府回应功能
(四)推进政府回应与体制内的制度对接
(五)增强大数据时代公共决策的包容性
第五章 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跨越“塔西佗陷阱”
一、群体性事件:社会矛盾的集结式爆发
(一)群体性事件的表象与实质
(二)群体性事件爆发的社会背景
(三)群体性事件发生机制的理论诠释及其启示
二、PX项目事件:社会利益矛盾的典型形态
(一)PX项目事件的缘起及其特征
(二)地方政府何以成为环境利益矛盾的焦点
(三)地方重大工程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制度运行中的困境
三、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一)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增强公共决策的透明度
(二)重视风险感知,推动应急管理转向综合风险治理
(三)强化利益一风险平衡思维,有效协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四)注重科学决策,完善重大工程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制度
第六章 约束权力者的偏好:政府公信力的内生逻辑
一、偏好转换及其心理基础
(一)公共政治生活中的“偏好”与“偏好转换”
(二)偏好转换的心理基础
二、权力者的偏好:何以成为一个问题
(一)权力者偏好的代表性
(二)权力者的理性自负倾向
(三)权力者偏好与公共政策选择
(四)地方政府偏好的特质
三、有效约束权力者的偏好
(一)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二)发挥公共舆论的“民主场域”作用
(三)践行协商民主的治理方式
(四)弘扬公民参与的价值
(五)治国者必先受制于法
第七章 构建社会诚信:利益制度约束下的理性选择
一、诚信:社会生活的必要准则
二、诚信行为与制度约束
(一)诚信行为:利益制度约束下的理性选择
(二)诚信的利益约束制度演进
三、政府诚信的社会影响
(一)政府诚信与国家体系的运行
(二)政府诚信的独特性
(三)政府官员德行的社会效应
四、我国社会转型中的政府诚信问题
(一)信息公开步履维艰
(二)差别化对待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三)地方政府行政职权缺乏边界约束
(四)行政不作为
(五)政策措施变动频繁
(六)权力寻租现象蔓延
五、构建社会诚信的制度约束机制
(一)健全社会行为主体的信誉制度
(二)完善公共权力运行的问责制度
(三)强化公共舆论的监督作用
(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政府行政的程序正义
第八章 增进反腐败的政治功能: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支撑
一、腐败的本质与反腐败的政治属性
(一)腐败的本质
(二)反腐败的政治属性及其评判的三个基本维度
二、转型期我国权力腐败的生成机理
(一)权力的“内部性”倾向
(二)权力市场化
(三)审批腐败——行政权力的设租与寻租
(四)“窝案”——嵌入式的腐败同盟
(五)公款消费——一种“美其名曰”的特权腐败
(六)经济腐败与政治腐败相互交织
三、我国政府反腐败的实践特色
(一)执政党的有效领导——反腐败的政治资源
(二)标本兼治——反腐败的行动策略
(三)减少行政审批——挤压权力寻租的空间
(四)推行权力清单——促进政府行政公开透明
四、增进反腐败的政治功能有待深化认识的几大关系
(一)廉洁政府与民主政治
(二)政府与市场
(三)“晒权”与“治权”
(四)反腐败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五)优化政治内生态与政治外生态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