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泰戈尔诗选》收入了泰戈尔最有代表性的诗集。
《故事诗》是泰戈尔前期创作中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孟加拉文叙事诗集,在印度历来被视为泰戈尔留给人民的最好的精神遗产。泰戈尔写作本诗集时,正出于创作的旺盛期,也是爱国主义澎湃汹涌之时。
《吉檀迦利》,泰戈尔的代表作,二十世纪世界文坛影响最为广泛的一部诗集。191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这些诗是诗人从其同名的孟加拉诗集和另外几部孟加拉宗教抒情诗集选译而成的。“吉檀”是“歌”“歌曲”的意思,“迦利”是“双手合十”,代表敬仰之意。《吉檀迦利》的字面意义就是“献”,献给神的诗。这部诗集是用颂神的形式,以纷繁奇特的想象抒发诗人的真情实感,而贯串整部诗集的思想可用一个“爱”字来概括,所以它是一部爱的献歌。
《园丁集》是一部英文抒情诗集,初次出版在1913年,是泰戈尔前期创作阶段的诗歌作品。因此,不难发现,这部诗集中洋溢着青春的朝气。美国著名诗人庞德曾评论《园丁集》里的诗歌犹如“天上的星辰”。
泰戈尔,—位伟大的诗人,他用自己的诗歌与思想给予世人智慧与启迪。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泰戈尔的代表作,能够抚慰心灵的文字。
轻松的语句道出深沉的哲理,感受不朽文学作品带来的美的力量。
这本《泰戈尔诗选》收录了《故事诗》《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泰戈尔最有代表性的诗集。
【孩童之道】
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飞上天去。
他所以不离开我们,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爱把他的头倚在妈妈的胸间,他即使是一刻不见她,也是不行的。
孩子知道各式各样的聪明话,虽然世间的人很少『董得这些话的意义。
他所以永不想说,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学习从妈妈的嘴唇里说出来的话。那就是他所以看来这样天真的缘故。
孩子有成堆的黄金与珠子,但他到这个世界上来,却像一个乞丐。
他所以这样假装了来,并不是没有缘故。
这个可爱的小小的裸着身体的乞丐,所以假装着完全无助的样子,便是想要乞求妈妈的爱的财富。
孩子在纤小的新月的世界里,是一切束缚都没有的。
他所以放弃了他的自由,并不是没有缘故。
他知道有无穷的快乐藏在妈妈的心的小小一隅里,被妈妈亲爱的手臂所拥抱,其甜美远胜过自由。
孩子永不知道如何哭泣。他所住的是完全的乐土。
他所以要流泪,并不是没有缘故。
虽然他用了可爱的脸儿上的微笑,引逗得他妈妈的热切的心向着他,然而他缒因为细故而发的小小的哭声,却编成了怜与爱的双重约束的带子。
【不被注意的花饰】
啊,谁给那件小外衫染上颜色的,我的孩子,谁使你的温软的肢体穿上那件红的小外衫的?
你在早晨就跑出来到天井里玩儿,你,跑着就像摇摇欲跌似的。
但是谁给那件小外衫染上颜色的,我的孩子?
什么事叫你大笑起来的,我的小小的命芽儿?
妈妈站在门边,微笑地望着你。
她拍着她的双手,她的手镯叮当地响着,你手里拿着你的竹竿儿在跳舞,活像一个小小的牧童儿。 .
但是什么事叫你大笑起来的,我的小小的命芽儿?
喔,乞丐,你双手攀搂住妈妈的头颈,要乞讨些什么?
喔,贪得无厌的心,要我把整个世界从天上摘下来,像摘一个果子似的,把它放在你的一双小小的玫瑰色的手掌上么?
喔,乞丐,你要乞讨些什么?
风高兴地带走了你踝铃的叮当。
太阳微笑着,望着你的打扮。
当你睡在你妈妈的臂弯里时,天空在上面望着你,而早晨蹑手蹑脚地走到你的床跟前,吻着你的双眼。 风高兴地带走了你踝铃的叮当。
仙乡里的梦婆飞过朦胧的天空,向你飞来。
在你妈妈的心头上,那世界母亲,正和你坐在一块儿。
他,向星星奏乐的人,正拿着他的横笛,站在你的窗边。
仙乡里的梦婆飞过朦胧的天空,向你飞来。
【睡眠者】
谁从孩子的眼里把睡眠偷了去呢?我一定要知道。
妈妈把她的水罐挟在腰间,走到近村汲水去了。
这是正午的时候。孩子们游戏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池中的鸭子沉默无声。
牧童躺在榕树的阴下睡着了。
白鹤庄重而安静地立在檬果树边的泥泽里。
就在这个时候,偷睡眠者跑来从孩子的两眼里捉住睡眠,便飞去了。
当妈妈回来时,她看见孩子四肢着地地在屋里爬着。
谁从孩子的眼里把睡眠偷了去呢?我一定要知道。我一定要找到她,把她锁起来。
我一定要向那个黑洞里张望,在这个洞里,有一道小泉从圆的和有皱纹的石上滴下来。
我一定要到醉花林中的沉寂的树影里搜寻,在这林中,鸽子在它们住的地方咕咕地叫着,仙女的脚环在繁星满天的静夜里叮当地响着。
我要在黄昏时,向静静的萧萧的竹林里窥望,在这林中,萤火虫闪闪地耗费它们的光明,只要遇见一个人,我便要问他:“谁能告诉我偷睡眠者住在什么地方?”
谁从孩子的眼里把睡眠偷了去呢?我一定要知道。
只要我能捉住她,怕不会给她一顿好教训!
我要闯入她的巢穴,看她把所有偷来的睡眠藏在什么地方。
我要把它都夺来,带回家去。
我要把她的双翼缚得紧紧的,把她放在河边,然后叫她拿一根芦苇在灯心草和睡莲间钓鱼为戏。
黄昏,街上已经收了市,村里的孩子们都坐在妈妈的膝上时,夜鸟便会讥笑地在她耳边说:
“你现在还想偷谁的睡眠呢?”
P134-136
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很多杰出的人物在青少年时代都酷爱读书,以书为友,以读书为乐。毛泽东曾经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更是书中的精品。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为了让中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国家教育部先后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对原有《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语文课外读物的具体篇目做了较大的调整,并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要求加强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在读书的过程中,让他们的心灵获得智慧雨露的滋润,从而能够健康成长。我们出版的《阳光阅读》丛书就是根据“新课标”对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规定,携手国内中小学语文教育专家精心打造的,是提高中小学生阅读水平的典范之作。
在选择篇目时,我们遵循了以下几项原则:
经典性 名著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与文明成果的标志,往往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巨大的艺术魅力。本丛书所选的百部中外名著,大都是经过历史的长河淘洗过的经典作品,能为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精神基础,为他们提供精神营养,使他们终生受益。
权威性所选的百部中外名著,全部来自“新课标”指定必读书目和教育专家的课外推荐书目,这些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小学生的人生之路。
课内外的衔接和互补 在选择书目时,我们还注意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与互补。如课内选了《林黛玉进贾府》,丛书中便收入了《红楼梦》,并在阅读指南部分专门对《红楼梦》全书做了详细的介绍,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而所选的《大卫·科波菲尔》等作品,则兼顾了阅读的视野,有利于丰富青少年的阅读结构。
兼顾体裁和题材的多样性 中小学生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精神营养,无论文史哲专著还是文学著作,都应该广泛涉猎。同时还要兼顾古今中外,不仅要读一定数量的文学名著,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还要读名人传记、历史故事和科普著作,高中阶段还要读一些哲学著作和艺术理论著作。在本丛书中,《论语通译》属于文化经典著作,《谈美书简》属于文艺理论和美学的范畴,另外还有莎士比亚的戏剧。小说也兼顾了古今中外,《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是中国古典小说,巴金的《家》属现当代小说,外国小说有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复活》等。
在内容的编写上,每本书增加了简明实用的“阅读指南”和“感悟思考”。
阅读指南 通过对作品全面的介绍,让孩子在阅读时更轻松。如《巴黎圣母院》的导读就介绍了作者雨果的生平、主要作品和创作风格。如在《家》的导读中就介绍了觉慧、觉新等主要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性格特征,分析了小说的艺术结构。通过这些导读,我们希望一方面能为广大青少年打开一扇认识和了解名著的大门,激起他们热爱名著、阅读名著的兴趣,另一方面,能为他们欣赏和阅读名著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感悟思考 丛书中经过精心编写的感悟思考题有的侧重于思想内涵的理解,有的侧重于艺术表现方法的探究,有的侧重于结合现实,深入理解名著的文化意义。孩子带着问题去阅读,通过独立思考,在读完全书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阅读名著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相信,《阳光阅读》丛书一定能够成为中小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中小学生家庭的必备藏书。
《阳光阅读》丛书编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