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培根随笔全集/名家名译世界文学名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弗兰西斯·培根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被译成多种文字,畅销不衰。

影响人类思想400年的经典之作,黑格尔、罗素、雪莱等大师一致推崇。

1985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选为“人类有史以来的20种最佳书”之一,同年入选美国《优良读物指南》的推荐书目。

弗兰西斯·培根的《培根随笔全集》是世界文学史上伟大的散文作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字里行间闪烁智慧之光。

诗意美文呈现人生百态,隽语箴言蕴含生活哲理。

内容推荐

《培根随笔全集》是英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随笔集,是一些议论性质的短文,主要讲述培根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态度和想法。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伦理等许多方面,其中有《谈真理》《谈死亡》《谈美》等著名篇章,是培根文学方面的代表作,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蕴含着培根的思想精华。

目录

1.谈真理

2.谈死亡

3.谈宗教统一

4.谈报复

5.谈厄运

6.谈作假与掩饰

7.谈父母与子女

8.谈结婚与独身

9.谈嫉妒

lO.谈爱情

11.谈高位

12.谈胆大

13.谈善与性善

14.谈贵族

15.谈叛乱与骚动

16.谈无神论

17.谈迷信

18.谈旅游

19.谈君权

20.谈诤谏

21.谈拖延

22.谈狡猾

23.谈利己之道

24.谈革新

25.谈快捷

26.谈假聪明

27.谈友谊

28.谈花销

29.谈国家的真正强大

30.谈养生之道

31.谈猜疑

32.谈话语

33.谈殖民地

34.谈财富

35.谈预言

36.谈野心

37.谈假面剧与演武会

38.谈人的天性

39.谈习惯与教育

40.谈幸运

41.谈放债

42.谈青年与老年

43.谈美

44.谈残疾

45.谈建房

46.谈园林

47.谈协商

48.谈随从与朋友

49.谈求情办事者

50.谈学养

51.谈党派

52.谈礼貌

53.谈赞扬

54.谈虚荣

55.谈荣誉和名声

56.谈司法

57.谈愤怒

58.谈事变

试读章节

“真理为何物?”彼拉多戏言相问,但并不指望回答。

诚然,总有人喜欢朝三暮四,认定固守信仰无异于枷锁加身,所以无论行为思想均追求随心所欲。虽然此类哲人俱已往矣,但仍有巧舌如簧之士跟他们一脉相承,然而气血之刚烈已远逊于古人矣。

但人们依然偏爱虚假,究其原因不仅由于寻求真理得不辞艰辛,也不仅由于发现真理后反而使人的思想作茧自缚,而且还来源于人们的一种劣根性:嗜假成癖。晚期的希腊哲学流派中有一派人考察过这个问题,对人们为何喜欢虚假百思不得其解:如果说诗人弄虚以寻欢,商人作假为牟利,那一般人就只有为虚假而爱虚假了。个中缘由我也难以相告,也许真理恰如磊落的天光,所有假象、盛典在烛光下显得典雅堂皇,但经它一照。则难免穷形尽相。真理也许等价于一颗珍珠,只有在日光映照下才尽显璀璨,但却赶不上钻石、红玉,它们在光怪陆离中大放异彩。掺假总能增添乐趣。倘若从人的头脑里除去愚蠢的见解、媚悦的憧憬、错误的估价、自欺欺人的幻想之类的东西,那么所剩的只是一些卑微贫乏的意念,充斥着忧郁、恶意,甚至自己也感到厌恶,对此恐怕无可置疑吧?有位先哲尖刻地将诗歌称为“魔鬼之酒”,因为它填充人的想象,用的只不过是虚假的影子而已。然而有害的并不是掠过心田一晃而去的虚假,而是上文所说的沉积心底、安如磐石的虚假。

尽管这些东西浸透了人们堕落的思想感情,然而作为自身唯一仲裁者的真理却教导说:追求真理,是向它求爱求婚;认识真理,是与它相亲相依;相信真理,是用它尽兴尽欢,所以真理才是人性的至福至善。上帝创造天地万物的数日内,他最初的造物为感性之光,最后的造物是理性之光;尔后,他安息日的工作便是以其灵昭示众生。起初,他将光明吐向万物混沌的表面,继而又将光明吹入世人的面庞,如今他依然将光明向其选民的脸上喷射。有一位诗人给他那一派人增光不少,从而让该派不比别派逊色,他的话非常精辟:“伫立于岸边遥望舰船颠簸海面可谓乐事,据守在城堡凭窗俯视两军将士鏖战脚下亦属乐事;然任何快乐与登临真理之巅(一座雄视万象的高山,空气永远清新、宁静)俯瞰下面谷中的谬误、彷徨、迷雾和风雨相比,皆会黯然失色。”但观望此景须怀悲天悯人之心,切勿现顾盼自雄之态。当然,如若人心能动于仁爱,安于天意,围绕真理之轴旋转,那人间就无异于天堂了。

从神学和哲学真理转向为人处世的真诚,即便那些并不按真理办事的人也会承认,做事光明正大乃人性之荣光,弄虚作假犹如金币和银币中的合金,它可以扩大金银的流通,但却贬损了它们的价值。这些迂曲拐弯的行径犹如蛇行,蛇不用脚走,而靠肚爬,行状甚为卑劣。人若被发现有阳奉阴违、背信弃义之嫌,那可是无以复加的奇耻大辱;蒙田在探讨谎言为何可耻可恶时说得真好:“仔细想来,说人撒谎就等于说他蔑视上帝,惧怕凡人。因为谎言是直面上帝而逃避凡人的。”有人预言:基督再来时,他在世上将难遇诚信。因此谎言是吁请上帝审判人类的最后钟声。此言对于虚伪和背信的劣迹真可谓描述得再高明不过了。(P1-3)

序言

培根在《谈诤谏》一文中写道:“多读书是有好处的,尤其是读那些在公众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人写的书。”您现在拿在手里的恰好就是这么一本书。我们先谈谈培根在人生舞台上扮演过哪些重要角色,然后再说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弗兰西斯·培根,1561年生于一个官宦之家,父亲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母亲是文艺复兴时代一个博学多才的贵族妇女,而她的妹夫就是伊丽莎白的重臣伯利勋爵。有这种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再加上才华出众,培根自然就有出入宫廷的机会。早在孩提时代,培根就被伊丽莎白称为“朕的小掌玺大臣”。雄心勃勃的培根自然期望得到一条谋取功名利禄的捷径。他12岁时就上了剑桥大学,但小小年纪,对大学的教育体制和当时主宰学术研究的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十分反感。两年以后,他跟随英国驻法大使到巴黎去学习统计学和外交。又过了两年,父亲突然病故。培根只好回到伦敦。因为不是长子,没有继承到多少遗产。便只好投靠权势很大的姨父,可是伯利勋爵却妒忌培根的才华,根本不想帮培根的忙。培根只好自谋出路,开始学习法律。1582年培根开业当律师,很快声名大振。他才气过人,著书立说,名气很大,23岁时就当上了议员,并极力想博得女王的青睐,但成效不显著。后来,培根与女王的年轻宠臣埃塞克斯伯爵交上了朋友。埃塞克斯伯爵曾几度向女王推荐培根担任要职,但均未成功。伯爵觉得过意不去,便将自己在特威克纳姆的价值两千英镑的田产赠予培根。后来埃塞克斯兵败爱尔兰,而且不顾女王的指令,擅自返回伦敦,于是被女王下令拘留。埃塞克斯获释后,培根并没有与他断绝交往。不久,埃塞克斯策划推翻女王,事情泄露后又遭逮捕。这时候,培根作为女王的高级法律顾问,经过调查,起草了一份报告,认定埃塞克斯犯了叛国罪。最后埃塞克斯被处死。培根作为埃塞克斯的朋友,看起来完全与埃塞克斯划清了界线,可算是一名“识时务”的“俊杰”。不过培根的这种做法颇遭人们的非议,后来他振振有词地替自己辩解了一番。培根在这一案件中没有受到株连,但也没有立功受奖而受到女王的提拔。

伊丽莎白于1603年驾崩,苏格兰王詹姆斯继位。这对于培根可以说是时来运转了。1613年他被任命为首席检察官;1617年当上了掌玺大臣;1618年又成为大法官,而且多次接受贵族封号。1603年他受封为爵士,1618年受封为维鲁兰男爵,162卜1621年受封为圣阿尔班子爵。正当培根春风得意、青云直上之时,1621年因卷入一起受贿案遭到了议会的弹劾。培根无法否认自己的罪状,随后受到如下判决:交纳4万英镑罚金,监禁在伦敦塔以候王命,削去一切官职,等等。不过最后还是被从宽发落,仅仅被监禁了4天,罚金基本上免除,只是削官为民了事。

仕途无望以后,培根只好回家继续他的学术研究。1626年年初,他想实验一下冷冻防腐的可能性,便杀了一只鸡,把雪填进鸡肚子,结果不幸自己受了风寒,不久离开了人世。

培根尽管热衷于做官,但他的志向远远不只在这一个方面。他想给不幸的爱尔兰带来和平安定;他想简化英国法律;他想改革教会;他想研究自然;他要建立一种新的哲学。要达到这些目的,他除了利用做官的地位和权势外,还一直用著书立说来推行他的各种主张。由于他亲自经历了宦海的浮沉,阅历丰富,眼界开阔,思想敏锐,因而他写出的东西能够力透纸背,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1597年,培根的《随笔集》出版了,虽只有10篇短文,但影响很大,以后他反复修改增订,于1612年和1625年先后出了两个增订本,最后一个版本收入随笔58篇。

欧美的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首创的。蒙田于1580#出版了一本题名为Essais(随笔)的集子,文笔轻松自然,亲切随和。培根是第一位英文随笔作家,他的随笔论述的题目有跟蒙田相近的,但写法迥然不同。在随后的数百年里,按蒙田的路子写随笔的大有人在,但很少有人能用培根的手法写随笔。那么,培根的随笔到底有些什么特点呢?

翻开培根的《随笔集》,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文章短小。58篇随笔中,很多都不超过千字,个别最长的也只有5千多字。培根的同时代人莎士比亚在《哈姆莱特》一剧中借波洛涅斯之口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乏味的枝叶、肤浅的花饰。”培根自己也在《谈快捷》一文中说:

……

培根的著作远远不止这几种,但由于本书未收,这里不再一一介绍。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中对培根是这样评价的:“他拥有高度的阅历,‘丰富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他把这种智慧用在一切对象中最有趣的那个对象,即通常所谓的人世上。在我们看来,这是培根的特色。他对人的研究要比对物的研究多得多;他研究哲学家的错误要比研究哲学的错误多得多。事实上,他并不喜爱抽象的推理。’抽象推理这种属于哲学思考的东西,我们在他那里很少见到。‘他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要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来当作格言。”

子日:“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论语·宪问》)公元前5世纪的中国哲人的话完全适用于公元十六七世纪的英国哲学家。培根可以说是个有言无德的人。他在文章中宣扬节俭,但他的生活却极为阔绰。他当大法官时,光伦敦私宅里的仆人就数以百计,而且个个自以为是,连培根的母亲也对此口出怨言。他主张廉洁,但结果自己受贿丢官,弄得身败名裂。他的治国处世的观点,大有中国法家的气息,注重“法,,“术’,“势”,提倡利己主义。这也许是文艺复兴时期很多人的共同思想观点吧。

培根的《随笔集》副标题为《道德与国事谏议》,它们都是一些我们中国人所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说教。国事变化日新月异,不仅对于我们,就是对于现在的英国人,培根四百年前针对当时宗教信仰、国计民生的献策已失去了时效。我们不妨把它们看作大英帝国开始崛起时的思想背景的一部分,从中汲取合理的成分。相比之下,道德却稳定得多。古今中外,不管什么宗教,何种信仰,对杀人放火、贪赃枉法甚至铺张奢靡从来没有正面宣扬,尽管任何社会这些现象都或多或少存在。虽然有人戏言“诚实是愚蠢的代名词”,但从来没有什么党纪国法号召人们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同志、对亲友阳奉阴违。所以培根关于修身齐家的议论更具有现实意义。培根身为贵族重臣,他似乎心目中没有平民百姓。因此,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培根规划的那种楼堂园林无异于空中楼阁,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谈学养》,好像也是在向他那种阶层的人说话,如:“有些书可以请人代读,再看看人家做的摘要。”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看这里的哪些文章该“浅尝辄止”,哪些该“囫囵吞下”,哪些该“咀嚼消化”。“请人代读”不是普通读者办得到的。好在这些文章都不长,思想敏锐、见解独到的青年读者无疑该知道如何对待,才能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此外,培根的有些观念不尽正确,甚至是错误的,如《谈无神论》中的一些观点。还有一些说法,因为在当时缺乏社会科学等方面的正确认识,也存在谬误。尚望读者去认真辨别。

书评(媒体评论)

他的文字有一种有没而庄严的韵律,给情感以动人的美感,他的论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雪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2: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