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文亦舞(舞在当下)》是作者慕羽近五年观察、评论舞蹈主题文章编选结集,其中包括舞蹈散文、舞蹈评论,主既有发表在。,既有在《舞蹈》、《艺术评论》、《中国艺术报》、《文艺报》等专业文艺类报刊发表的学者舞评,也有在《新京报》、《杭州都市快报》、《MING明日风尚》、等大众媒体发表的大众化舞评。作者力图以专业的视角向对现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和表现进行阐释,并借以向更多观众传递舞蹈艺术的审美性及其对整个文化生态的美学思考。
作者慕羽创作的《亦文亦舞(舞在当下)》是对历史的回顾,更多是对现实的感悟,是一种“现在进行时”的分享。作者慕羽常年活跃于体制内外。除了日常教学研究工作之外,2008年至今,她开始在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举办普及讲座;2012年至2014年,曾举办过“青年舞蹈家系列对话录”。每次“对话录”,她希望深入浅出地为观众们引介中国新锐的青年舞蹈家,推荐他们的作品,尤其是即将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的作品。她10年来写作的百余篇舞评涉及中外不同舞种的舞蹈创作,既有传统的回眸,更有当代的表达。近年,慕羽还跨出学术界,尝试向公共媒体延伸,并开始写作自己的舞评专栏。
本书是节选慕羽欧美游学生活归来后,在各类媒体上发表的书写“国际性”身体语言的文字,涉及芭蕾、现代舞等,主要分析在京上演的国内外舞者的部分作品,以“全球在地化”的视野深入浅出地介绍当今中国的舞蹈艺术生态发展。除了业内人士外,慕羽还希望能与注重精神生活品位、关心当代表演艺术脉动的文艺新青年对话交流。
自序
分享快乐
引言
为谁写作:体验全媒体时代的美国舞评
纽约归来:从“东西二分”到“全球在地化”
1 舞剧·回眸看当下
引言
品味古典芭蕾依然是一种社交
圣诞、新年为什么要看舞剧《胡桃夹子》?
古典芭蕾的世界“基因”与当代活力
《小美人鱼》:人鱼合一,取消对立
看小白们、小青们和许仙们如何“爱过”
致爱情:当代舞剧的“跨界”与“混搭”
《夜宴》:一场精神救赎
欣赏“精神分析”的舞剧《尼金斯基》,你准备好了吗?
《春之祭》的百年祭礼:身体语言的致敬和反思
2 舞蹈·舞蹈剧场·空间
引言
解读美国流行文化符号:多面的迈克尔·杰克逊
82岁世界级舞蹈大师带团免费公演
亲身感悟3D皮娜·鲍什
《JJ的噪音》见证库尔伯格芭蕾舞团新面向
丹麦舞蹈剧场《舞我至极》:突破舞蹈的方式和意图
剧场空间的对比与对话
“阿维尼翁的味道”
《上升之路》:尊重生命守护尊严
我眼中的沈伟:在纽约街头自由起舞
墙上行走的舞蹈
所有表演需要站着抬头看
3 华人·舞蹈剧场一身份意识
引言
中国的舞蹈剧场:“生活舞蹈工作室”先声夺人
本真随性的现代舞家桑巴
用身体丈量当代艺术的精神l
岁月的“沉淀”与当下的“偶然”
在芭蕾舞团创作现代舞:思想再开放,行为也是有顾忌的!
颜荷:极致“水语”
从剧场空间的真假孕妇说起
陶身体剧场“数位系列”:隐匿身份突出身体
全球化背景下的华人舞者
短暂却绚烂的生命篇章
中国现代舞新解:“中国现在舞”和“在中国做现代舞”
引言
现代舞是自发的
一位具有悲悯情怀的现代舞人——王玫
现代舞“观演关系”需来一次“重置”
来自金星的你和你们
现代舞,“稍息”还是“立正”?
把握中国现代舞的机遇
后记
从“肢体舞蹈”到“非肢体舞蹈”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