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下大地
赤日当空的正午时分,在路过村头的茶店喝上一杯茶。印度的红茶浓酽,时而泛着一种让人联想死的、甘美的陶醉。
甜、香、味……无论哪一样,都与缠绵悱恻的萦耳不忘的印度电影主题歌的梦寐朦胧相似。
那里,若再加上从树荫下散地掠过、带来树芽芬芳的一阵微风,人的五感被打开,正是要迷失在桃源境了。
开水煮出的大叶子印度红茶,呈
“浑浊的褐色”,有时与咖啡不分。这个颜色,甚至让人揣度……莫非学西方传入的阿拉伯风咖啡的色调。
褐色的液体中,加入大量热乎乎、黏稠、神圣的牛奶白色。通过添加亦献于林迦的白色甘露液,印度红茶不仅口味,连颜色也浓得不甘示弱。
有时替代牛奶,添加酸橙或肉桂。印度人喜欢香料。据说那个咖喱菜品,也是芳香优先的。或许是在夜半的黑暗中嗅觉功能敏锐起来的、感觉生活丰度的体现?
白光耀眼、傍晚染红天边的太阳刚落山,街市上便腾起汗臭,迎来喧呶的时刻。我有过多次体验,晚会时分,白天昏睡的嗅觉和听觉快速醒来,开始完全复苏。
无论自然还是生物,包括人的万物万类散发气息。以气息确认相互的存在。
印度的红茶,其色泽中,这个呶呶不休的环境怕是被全盘投映、浸透进来。与琥珀色透亮的欧洲红茶位相迥异的、厚重存在感蓄含其中。
某日,我在远离城市的村落一隅,让卷起沙尘的风吹拂着喝一杯茶。感觉热腾腾经过干渴的喉咙,传遍全身的褐色液体的质量,同时对六成半是水分的人体的不可思议产生了悬想。
就在要喝第二口时,突然一个奇怪的感觉划过大脑。接着的瞬间,不觉大惊失色。
我发现,印度红茶的颜色,与覆盖周围微尘的颜色、即干涸的沙土色一个样!褐色的大地,褐色的肤色,褐色的饮品……
我,正是吞大地本身的颜色!
人在自然中,发现三大色系。矿物质的大地茶褐色,活的植物绿色,以及天的蓝色。这第三个颜色,毫无疑问即水的颜色。
水色不固定。水,变成液体、气体、固体的三态循环于天地之间,不断幻变,由蓝色而成流动的透明色。
另一种颜色,是动物们的体色。但它们大多在快速移动,以周围环境的颜色为保护色,积极地融入环境之中。
有水的地方,就有植物们的繁育。在印度,巨大的树木包容一切生命。树释放充分新鲜的氧气,营造凉爽的树荫。树木周围是息足的场、小宇宙。
使绿茵茵的植物活色生香的,是一年一度的花期和红叶的变色。
从绿色向多色瞬间变化。但是,细想这个变幻的持续,只有几天,最长个把月。然而人们却凭着瞬间绽放的花色,而不是叶子的绿色记忆这些植物。这时,不知何故鲜红的花瓣易于留下印象,成为众多花的颜色的代表。
不知你是否有过调和粗糙油画颜料的经验。
过去,油画颜料还只有六色的时代,我们经常在绿色颜料中掺入适量的红色,调出茶褐色。绿和红,两种颜色的减色混合变茶色。叶子与花瓣,植物与火的融合。
绿与红的混合,产生大地的颜色。
红,还是日出、日落嬗变的颜色。生命物的颜色混搭,不久变成甚至拥抱自己的死的大地本色。
在印度,主食咖喱饭也存在于丰穰的褐色中。这里也潜藏着以红花为主的植物颜色,以及培育该植物变食材的、作为热源的太阳与火的红色。
印度人席地而坐,用手抓混合了生命根源的像褐色大地的浓缩食物。经过排泄将同样的颜色友善地回馈大地。
被置于生命循环轮回核心的茶褐色,越想越觉得……其自然的戮力形成涡旋,被凝聚成印度红茶。
《家庭画报》特选(付界文化社,1982年7月)
P283-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