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复兴著的《音乐荡漾在城市的天空(肖复兴散文精选)》讲述了幸福和快乐真的不是抽象的概念,不是金钱的数字,不是身份的焦虑,而是平凡而具体生活中的感受。
作者喜欢捕捉转瞬即逝的那种状态,充满生动的表情和丰富的质感,而且情不自禁地泄露出彼此的人物关系,让人洞悉微妙而情趣盎然的心理谱线,觉得那才是真正的生活,而不是被粉饰或矫正的生活,不是小说或电视剧里夸张虚构的人物。
时间过得飞快,世事沧桑之中,变与不变,呈现出两极状态。变是需要的,没有变化,便没有成长,没有前进;不变也是需要的,尤其是在城市的建设伦理中,强调不变,就是强化那些恒定的有价值的东西,让人们无论离开它走多远,离开它时间有多长,再回来的时候,还能够亲切地找到回家的路。
肖复兴著的《音乐荡漾在城市的天空(肖复兴散文精选)》讲述了幸福和快乐真的不是抽象的概念,不是金钱的数字,不是身份的焦虑,而是平凡而具体生活中的感受。
作者喜欢捕捉转瞬即逝的那种状态,充满生动的表情和丰富的质感,而且情不自禁地泄露出彼此的人物关系,让人洞悉微妙而情趣盎然的心理谱线,觉得那才是真正的生活,而不是被粉饰或矫正的生活,不是小说或电视剧里夸张虚构的人物。
时间过得飞快,世事沧桑之中,变与不变,呈现出两极状态。变是需要的,没有变化,便没有成长,没有前进;不变也是需要的,尤其是在城市的建设伦理中,强调不变,就是强化那些恒定的有价值的东西,让人们无论离开它走多远,离开它时间有多长,再回来的时候,还能够亲切地找到回家的路。
音乐荡漾在城市的天空
来芝加哥,为了赶上它的音乐季。其实,只要是夏天来,一般的周三和周末,都能够听到它的音乐。今年称之为“芝加哥夏季之声”的音乐季,从6月12日到8月17日,为期两个多月。我听的这一场,演奏的是德沃夏克的《新大陆》,巧了,7年前来芝加哥,听的也是这支交响曲。
芝加哥的夏季音乐会,很有传统,自1935年开始,有着近80年的历史,一直都是在室外举办,人们免费欣赏。这在世界很多号称国际大都会的城市里,都是很少见的奇迹。捷克有“布拉格之春”,我国有“哈尔滨之夏”。遗憾的是我们北京,虽然新建成的国家大剧院有堂皇的音乐厅,也可以有钱请来世界顶级的交响乐团演奏美妙的音乐,但是,却没有举办这样免费供大众欣赏的室外音乐会的传统。在我的记忆里,只有“文革”期间,在天安门广场上,有过总政歌舞团大合唱《长征组歌》和殷承宗的钢琴《黄河》的演出。
今年芝加哥的音乐会,在格兰特公园旁边的千禧广场举行。7年前,来芝加哥时千禧广场便有了,名日千禧,可以知道是2000年新世纪到来时建成。但是,这个室外的音乐厅是这两年新建而成的。以往的夏季音乐会都是在格兰特公园举行。格兰特公园很轩豁,很漂亮,它一边紧临密歇根湖,一边紧靠市中心的交通要道密歇根大街,没有大门,没有围墙,和城市横竖相连,任人民免费出入。想想,真的要感谢百年前那场吞噬了整个芝加哥的大火之后重建这座城市的规划者,他们在紧靠城市中心的位置,建成了占地面积如此浩大的格兰特公园,而且,在公园最靠近中心区(Downtown)的位置预留下那么大的空间,建成了千禧广场,又在建千禧广场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开阔的室外音乐厅的蓝图。这在我们这里,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芝加哥的这个室外音乐厅,占地面积很大,大约能够容得下几千人,想想得有我们北京中山公园的露天音乐厅的四个大。没有座位,下面是草坪,人们可以席地而坐。上面有像恐龙一般的钢铁骨架,让音响和灯光有安身之地。有些遗憾的是,舞台的位置很低,稍微坐在后面一点的,便看不见舞台。好在是听音乐,不是来看歌剧的,况且,大多数人醉翁之意不在酒,边听边玩边野餐喝啤酒,每年的夏季音乐会,便成为大众当然的休闲活动。古典音乐,便不再像以往那样峨冠博带,正襟危坐。
演出晚上七点开始,我不到五点就来了,草坪上已经基本坐满了人,不少是全家倾巢而出,带着布单,带着折叠椅,带着婴儿车,带着吃的喝的,甚至连简易的车载冰箱都带来了。有了很好的免费音乐会,还要方便大众来参加,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个室外音乐厅不是建在市中心,而是建在郊外很远的地方,一般大众来听一场音乐会,就显得有些勉为其难。我想,这也是芝加哥夏季音乐会之所以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而且拥有这么多观众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我想,一座城市的文化品质和一种氛围,不仅是领导者和艺术家的创造,更是大众共同参与创造和时间积淀的结果。
见缝插针,我刚在拥挤的观众中间坐下,旁边的一位美国白人递给我一盒寿司,对我说他买得多了,吃不了,送给我吃。(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