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胡子的樱桃小丸子】
小累,16岁的徐小累坐在嘈杂的街头,看着前后左右走过的大学生,很是有些郁闷。因为她的东西没有人来买,一直都没有。这样下去,她的目标犹如飞上天空那样不靠谱。
她的郁闷只能够用手里的笔发泄。本来画的是樱桃小丸子,可爱的小女孩,结果,“唰唰”两笔,加了两条小胡子。哈哈,有胡子的樱桃小丸子,好搞笑。这样子逗自己开心,也确实比较无聊啊!
结果,就这样的作品,也有人欣赏了。
“喂,你这件涂鸦的T恤,蛮好玩的,我要了!多少钱一件?”问小累的,是一个穿白衬衫,挽着袖子的男生。这男生慢悠悠地走过来,心不在焉地问道。他的头发乱糟糟的,根本就是睡醒觉刚起来。可是,现在已经是晚上8点了。一个睡到晚上8点才醒来的男生,还真是牛啊!
没错,小累就是卖手工涂鸦衣服的。她选了大学附近的这条街道,经过漫长的等待,没想到信手乱搞了一下,终于迎来第一位客人。
“给你,25元!”
“你看起来不像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哦!是美术学院的吗?”那男生眨巴着眼睛问,他有着一双卓然不同的大眼睛。哼,大眼睛的男生不得了,一定是天生花心。买衣服就买衣服吧,多嘴,难道是想搭讪要我的电话吗?不好意思,本姑娘是好学生。
小累低头找钱,用生硬的语气回答:“我明年就是美术学院的学生,问那么多做什么,我又不会打折!”
“嗨,我就是想跟你说,我想要两件是不是可以便宜点儿?”
【大学的新生】
如果是要两件,那么就可以赚到50……徐小累在心里默默算了半分钟,进价是一件8块呢,加上自己的人力成本,还是划算的。“好吧,”小累把洁白的棉布T恤又掏出一件,问,“两件算你45块。你还想要什么图案的?”
“穿裙子的蜡笔小新!”这男生迅速地说,然后补充了一句,“对了,我叫李镇洲,是这所大学的大一新生哦!”
徐小累拿起画板垫底,把T恤铺开,回忆一下蜡笔小新的样子。哦哦,告诉我你的名字,我也不会用的。因为,用不上。蜡笔小新,就是那个色色的小男孩,不爱青椒爱美女的小家伙。穿裙子,哦,他本来就穿过草裙嘛,不过,哈哈,徐小累有更好的构思。草裙算什么,不如让他穿最有中国特色的女装。
主动告诉徐小累自己名字的男生,也就是李镇洲,不知道从哪里弄出来一个小板凳,居然坐在小累旁边,看她画画。
李镇洲问:“会不会褪色?”
“不会,丙烯颜料才不会!”徐小累头也不抬,在T恤胸口部位上面打草稿,描绘轮廓。这个男生怪怪的,小累忍不住开口:“你可以去旁边转转啊,喝杯奶茶啊什么的,回来我就画好了,你这样看着我压力好大,都画不出来了。”
“好吧!”男生李镇洲似乎依依不舍地站起来,离开。结果,他只离开了10米的距离,而且没多久又跑回来了。
“怎么不走远点儿嘛。”徐小累觉得好无奈。
“难道你没注意到,我在你10米远的地方摆摊吗?”
“啊?”徐小累转头,果然,10米远的地方,有一个摊,自己根本没留意那里。
“那你是在卖什么?”
“我在卖小玩具啊,已经卖出去10个了。”
“你生意好好哦。”徐小累不得不充满羡慕。她都守了快一晚上了,才有一个顾客。
“那你也是自己挣零花钱吗?”小累有点儿困了。快了。还差一点点就要收工了。
“不是,我家开大公司的啊,我在锻炼自己哦,我爸爸跟我要求的呢!”
哦,那他们的工作性质截然不同。不过,哪有人这样直接地告诉别人,自己家是开大公司的。
P4-6
陪伴我们慢慢成长(代跋)
林深之
于我而言,写师父这篇序真是难出了我写作生涯的新高度(恋无可恋脸),因为,作为他旗下的作者和徒弟之一,我有一万个胆子也不敢黑自己的师父啊(感觉背后冷风嗖嗖),其次论才华和资历我更是不敢对他的作品乱加点评(想死的话可以),再再然,无论说好说坏,对读者而言,也如皮毛,不痛不痒(反正我冒着生命危险写完你们也不会听),你们说难不难?
可如同师父在自己的文章中所说,序言无非就是他人夸和自夸。那我想,既然都是夸,我就索性夸点实际的,聊聊(爆料)他比较生活化的一面。
说沈老师有内涵、文字好、才气佳的人很多,但由于是自由职业,除了合作编辑,真正与他共事的人很少。作为长期要向他学习请教的人,好像有很多人觉得,能够跟他交流一定很精彩很有趣,但其实恰恰截然相反,在认识不多不少的这两年里,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人,说话言简意赅,说完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想要再找他,必须把微博、微信、QQ都留一遍言。
老师是一个吃货,经常事说到一半就回复过来说,等我吃完饭再说。
有一次遇到一个非常缠人的编辑,我问他该如何婉拒,他说,就说吃完饭再聊。就是这么一句话,我的耳朵清静了(怎么感觉哪儿不对劲)。
他养猫、旅行,寻美食写故事,用心理学搭悬疑,一年出好几本书,目标清晰,说一不二。记得刚合作那会儿,我什么也不懂,为了磨炼我这个新人,他布置了很多任务给我,我看看文档,非常诚恳地告诉他,这本杂志退过我很多稿,那本杂志我连试都不敢试,他很淡定(不容置疑)地告诉我,攻下它。
就这样,那段日子我疯狂写稿码字,最后成功把那些杂志写在了自己简历里。不得不说,老师确实深知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想起第一次为新书跑活动,紧张得半死的我,用手机问他有没有经验分享,他只回复了我四个字——随便讲讲。
就是如此简单粗暴的一句话,让我一半紧张都消掉。
说他简单的原因是,他确实不会用太多复杂的道理绕你,就像他的每篇作品一样,道理清晰却又深邃,文字浅白却又深情。有时候。偶然读他的文章被惊艳到时,我才会恍然大悟,哦,原来老师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一面。
可以说,他把自己最好的最用心的那面,都留在了自己的文章里。对人生,他是辞简而理博,对生活,他可以笑对酒中影,唯独对文字,他是骑驴玩漂移,巧妙得狠。
有他的文字陪伴,是成长的福气,你不会寂寞。
你的青春,我的年少
沈嘉柯
这些年陆陆续续写过一些故事,有的打动了别人,有的打动了自己;这些年也勤勤恳恳出过一些书,有的上了畅销排行榜,有的上了全国性的好书推荐;这些年也忙过一些事,有的成功,有的搁浅,岁月一直在走,人变得越来越忙,有时豁然停下,想起最舒心的状态,竟已离自己如此遥远。
我至今怀念的还是学生时代,在对未来无限遐想的日子里,骑着单车挥汗淋漓,只为吃一家老字号的酥饼;也曾去报废书摊买成捆的旧书,酷夏里像得到了最神秘的珍宝;更曾见过母亲因路过港口而未能一睹香港繁荣的遗憾,那时心中默默升起的希冀,至今想起既矫情又可爱。
也想起在恋爱季节的大学里,一边抱怨食堂饭难吃,一边默默吞下一整盘蛋炒饭,抱着法律书曾跟室友斗文,激发了斗志的同时,也迎来了自己人生创作的第一个喷井期。那段目子,上遍社科和专业类的知名杂志,一夜间成为法律系的谈资。那种舒适畅快的创作和无边无际的能量,其实才最是令人心醉。
后来,我写了很多校园故事,以年轻的女孩男孩们为主角,基本都收录在了这本书中。
其实青春年少谁都有过,只是难免会有众多事后想起,都想不通当初为什么会如此执着,可如果时光能倒回去,我却知道,自己一定还是同样的反应和感受,如同不论看几遍《大话西游》,都还是会为孙悟空和紫霞仙子的结局唏嘘。我曾经在微博上说过,许多人都说现在的自己已经长成了当初最讨厌的那类人,可你凭什么认为,那时的你就不令人讨厌呢?
我自认最安分守己,年少读书上学,无不良记录,无私斗群殴,更无逃课逆师,生活一直循规蹈矩,可我也自认最离经叛道,我工作过,又辞职,做了最无保障的自由职业者,买了房子又出租,拿稿费旅行,带家人去香港,全国各地跑讲座,折腾不休。
一转眼书出了快三十本,讲座有百来场,偶然回母校做活动路过食堂,吃了一顿寻常的炒饭,却忽然才发现,这世上所有的岁月,就属青春别样美好。
有一次,我去一所大学做讲座,有个学生问我,为什么要加入文学社,对学生有什么用。我想了想,好像真没什么明显的作用。我们写诗,赞美年华,抒发爱情,都是离实际用处很遥远的行为。
我只记得,那年那天的冬夜,我代表一个诗歌社团参加省里的比赛,拿了特等奖。寒夜落雪,我们一群人为了庆祝得奖,去吃火锅,一路说说唱唱,很快乐。
许多年后,回忆起来,我觉得很美好。这正是无用之用。看起来没什么实际利益和用处。但不经历,人就不会长大成熟。青春里的许多经历,不管是爱情,生活,还是学业,其实是要在多年后才显现意义。
这是成长,也是必经,终有一天你也会懂。
暖男大叔沈嘉柯十年磨一剑,首次与“意林”编辑部合作,完成个人青春文学收官之作《别来无恙我的小初恋》。走过青春,我们用力爱过,狠狠恨过,完整得到过,彻底失去过。踩在青春的尾巴上,是否需要一场盛大的仪式,检阅自己的过往?背对青春,是否需要一本只给自己的总结,跟过去挥手告别?二十余篇作品,有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有作者完成的小说故事,有青春萌动的暗恋,也有爱情的炙热追逐,沈嘉柯用最真诚的笔调追逐少年的梦想,同时也还原沈嘉柯文字中最精致的青春文学。
只有这本书才能完整诠释“沈”氏青春文学。只有这本由沈嘉柯著的《别来无恙我的小初恋》才能真正诠释“意”式暖味青春。《意林》最受欢迎的青春励志作者,互动性最强暖男大叔沈嘉柯青春文学收官之作。作者修改,重写长达一年的煎熬。四名资深编辑全程跟进制作,不舍昼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