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是世界经典文学名著,著名文化学者、散文家余秋雨先生作序推荐,严格甄选权威版本,名家翻译,力求奉献给读者最原汁原味的名著。长期以来,被翻译成各国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受到了各国儿童的欢迎和喜爱。将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的魅力发挥到极致,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滋养着他们的心灵。考虑到小读者的年龄特点,编者为所有作品都配上了注音以及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大都出自优秀的儿童文学插图画家,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领略原著的风貌。透过这些作品,小读者不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还能感染到人类最高尚的情感和最珍贵的品质,这些必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
由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巅峰杰作。故事起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终于三国归晋,描绘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代,再现了群雄逐鹿、斗智斗勇的精彩瞬间。书中刻画了众多历史人物,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关羽等经典人物,千百年来家喻户晓;桃园三结义、煮酒论英雄、过五关斩六将、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等经典故事迄今被传为美谈。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爆发了黄巾起义。汉灵帝急命各地加强防守,并派大将前去征讨。幽州太守刘焉知道黄巾军快到幽州了,担心自己兵少,就出榜招募士兵。榜文在涿县张贴时,引来了无数人观看。
人群中有一位青年,是汉朝皇室远支,名叫刘备,字玄德,二十八岁。刘备家境不好,靠贩卖草鞋、草席为生,赡养年迈的母亲。他性情宽厚温和,喜欢结交天下豪杰,与公孙瓒等人是至交好友。
看着文告,刘备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忽然,背后有人大声说:“大丈夫不为国家出力,叹什么气呀?”
刘备回头一看,只见一人身高八尺,黑脸大胡子。那人自我介绍说叫张飞,字翼德,做卖酒、杀猪的生意,但他不甘心,想为国家建功立业。刘备也述说了自己的身世一和家境,并说只恨.自己力不从心。张飞说:“我家有些田产,我们可以一同招募当地的有识之士,共成大事。”两人志向相投,便来到附近一家酒馆畅饮,继续商谈。
二人正谈得高兴,看见一个大汉推着一辆车在店门口停下。这人身高九尺,胸前长须飘飘,脸色像红枣一样。刘备见他相貌不凡,便邀他一起喝酒。那人说自己叫关羽,字云长,见了榜文,专门来参军。三人志趣相投,酒后一起到张飞庄上商议大事,并决定结为生死兄弟。第二天,三人跪地结拜,刘备为大哥,关羽是二弟,张飞是三弟。一切都准备好之后,三人便带领五百多个壮士投奔了刘焉。
从此,刘备、关羽、张飞率兵四处征战,围剿黄巾军。没过几个月,各地的黄巾军起义被平息了。朝廷论功行赏,大家有的升官,有的发财。而立下战功的刘备三兄弟,因为朝中无人,没有得到应有的赏赐,刘备只被任命为安喜县县尉。
刘备上任不满四个月,郡里派了一名督邮来安喜县巡查。督邮见刘备不肯贿赂他,便藉县吏叫去,让他诬告刘备残害百姓。
那天张飞喝了几杯酒,骑马从馆驿前经过,见五六十个老人在馆驿前痛哭,便上前询问。老人们道:“督邮陷害刘公,我们是来求措的。看门人不扛我们进去,还打我桐。”张飞气得两眼圆睁,闯进驿馆,将督邮从房中揪出,一路拖到县衙前。张飞将督邮绑在拴马桩上.折下柳条就抽,一连打断好几十根柳条。
刘备听见门前喧闹,急忙去看,见是督邮被打,忙命张飞住手。关羽在旁边劝道:“兄长建了许多大功,却只做了小小县尉,还受这督邮侮辱。此处不是久留之地,不如杀了督邮,另图大计。”刘备觉得有理,就取来大印,挂在督邮的脖子上,道:“你残害百姓,本当杀你。今日暂且饶你性命,望你好自为之。”说罢,他带着关羽、张飞往代州投奔刘恢去了。
P(1-5)
中外很多杰出的长者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一致公认,在年轻的时候多读一些世界文学名著,是构建健全人格基础的一条捷径。
这是因为,世界文学名著是岁月和空间的凝炼,集中了智者对于人性和自然的最高感悟。阅读它们,能够使青少年摆脱平庸和狭隘,发现自己居然能获取那么伟大的精神依托,于是也就在眼前展现出了更为精彩的人生可能。
同时,世界文学名著又是一种珍贵的美学成果,亲近它们也就能领会美的无限魅力。美是一种超越功利、抑制物欲的圣洁理想,有幸在青少年时期充分接受过美的人,不管今后从事什么专业,大多会毕生散发出美的因子,长久地保持对于丑陋和恶俗的防范。一个人的高雅素质,便与此有关。
然而,话虽这么说,这件事又面临着很多风险。例如,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课程分量本已不轻,又少不了各种少年或是青春的游戏,真正留给课余阅读的时间并不很多。这一点点时间,还极有可能被流行风潮和任性癖好所席卷。他们吞嚼了大量无聊的东西,不幸成了信息爆炸的牺牲品。
为此,我总是一次次焦急地劝阻学生们,不要陷入滥读的泥淖。我告诉他们:“当你占有了一本书,这本书也占有了你。书有高下优劣,而你的生命不可重复。”我又说:“你们的花苑还非常娇嫩,真不该让那么多野马来纵横践踏。”不少学生们相信了我,但又都眼巴巴地向我提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读一些什么书?”
这确实是广大学者、教师和一切年长读书人都应该承担的一个使命。为学生们选书,也就是为历史选择未来,为后代选择尊严。
这套“世界经典文学名著宝库”,正是这种努力的一项成果。丛书在精选的书目上花了不少功夫,然后又由一批浸润文学已久的作者进行缩写。这种缩写,既要忠实于原著,又要以浅显简洁的形态让广大青少年学生能够轻松地阅读,快乐地品赏。有的学生读了这套丛书后发现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其中哪几部,可以再进一步去寻找原著。因此,它们也就成了进一步深入的桥梁。
除了青少年读者之外,很多成年人也会喜欢这样的丛书。他们在年轻时也可能陷入过盲目滥读的泥淖,也可能穿越过无书可读的旱地,因此需要补课。即使在年轻时曾经读得不错的那些人,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丛书来进行轻快的重温。由此,我可以想象两代人或三代人之间一种有趣的文学集结。家长和子女在同一个屋顶下围绕着相同的作品获得了共同的人文话语,实在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特此推荐。
余秋雨
二〇一六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