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书店(民国趣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老书店编辑组编的《老书店(民国趣读)》是“民国趣读”系列丛书之一种。本书是追忆民国时期出版业之动态的文字集,作者皆为民国之大家,如章锡琛、胡愈之、陈子谷、章元善、章乃器、张恨水等,这些民国大家讲述了当时那些老书店、老书局、老书社、老刊物的相关动态及重要人物的故事。

内容推荐

老书店编辑组编的《老书店(民国趣读)》中章锡琛、胡愈之、陈子谷、章元善、章乃器、张恨水等大家讲述民国时期那些老书店、老书局、老书社、老刊物及其重要人物的故事……片段小文、三言两语,生动鲜活地再现了民国时期出版行业的那些逝去的过往。咀嚼这些富有特色和活力的文字,彼情彼景历历在目,那段旧时光也显得华丽而有光彩。

目录

第一辑

 老书店

 宋云彬:发时代新声

 宋云彬:进步『开明』

 宋云彬:出版两部大书

 宋云彬:『大书』《辞通》

 宋云彬:《二十五史》与《二十五史补编》

 宋云彬:抽版税发财

 宋云彬:《开明英文读本》的畅销

 冯和法:竞争者出现

 宋云彬:《爱的教育》

 宋云彬:惜哉!开明

 王大煜:进步文化的堡垒——生活书店

 胡愈之:结缘生活书店

 王大煜:生活书店与救国会

 王大煜:生活书店的人事制度

 王大煜:关心读者

 王大煜:从《生活周刊》到《生活日报》

 王大煜:生活书店开架售书

 王大煜:举办义卖,支援抗战

 王大煜:改善职工待遇

 魏晋:生活分店

 张启宗:黑名单变『明』

 王大煜:生活书店遭查封

 沈静芷:成立新知书店

 冯和法:辛苦办新知

 薛暮桥:出版《中国乡村建设批判》

 沈静芷:别具一格的《文化线》

 赵晓恩:香港新知

 赵晓恩:新知关门

 张嫂英:辛垦一二事

 萧作霖:拔提书店

 张企程:中国世界语书店

 陈子爷:短命的半岛书店

 冯和法:设『不二书店』

 李成俊:惠记书店

第二辑

 老书局

 贾平安:创办商务印书馆

 贾平安:教科书营业冠于全国

 贾平安:随书编写教授法

 陈廷缜:早期发展的奥秘

 黄警顽:商务的图书推广

 陈廷缜:推销的窍门

 曹冰严:影印善本古籍丛书

 曹冰严:创办公共图书馆

 曹冰严:东方图书馆

 曹冰严:任人唯贤

 卢天白:商务印书馆的稿酬制度

 卢天白:『新标准办法』的风波

 朱友伦:杭州分馆的运营

 万籁鸣:我在商务画插画

 朱蔚伯:改组编译所

 朱蔚伯:四角号码检字法

 顾祖荫:撤柜开架的创举

 董涤尘:在数学部当编辑

 胡愈之:由合资变民企

 邹修庵:也是文具店

 杨荫深:重编《高中国文课本》

 王云五:《万有文库》的缘起

 王石乓:《万有文库》的发行与预定

 朱蔚但:《百科全书》的破产

 朱蔚伯:功亏一篑的《丛书集成》

 陈廷缜:可取的经营管理方法

 陈廷缜:职工培训——学徒制

 陈廷缜:年功加给制薪酬

 王之恕、宣节带:京华印书局的全盛期

 王之恕、宣节带:拓银行业务

 王之恕、宣节带:京华难逃厄运

 章锡琛:中华书局诞生

 朱联保:早期中华书局责任人

 金寒英:欲编《辞海》

 章锡琛:『游击战』胜出

 朱联保:分馆分局

 朱联保:书局副业

 朱朗亭:选择分局经理的标准

 朱朗亭:杭州分局的运营

 豆稚乓:昆明分局的经营特点

 朱联保:改组公司

 俞鼎梅:从招考集资

 朱联保:创用标点符号

 邱仲和:出版有一手

 刘季康:初期推广活动

 朱联保:获得[亏召力]

 朱翊新:勉强生活

 刘廷枚:用赠:叩吸引读者

 刘季康:正常推广方式

 刘弘任:边陲设店

 翁稚棠:特色设店

 邱仲和:排辈论[字]

 刘弘任:《千字课本》

 朱联保:日伪下杀手

 朱翊新:最好的时机

 朱联保:出版长篇通俗小说

 朱联保:创用新词『连环图画』

 朱联:陈嘉庚与世界书局

 朱联保:教科书的送审內幕

 朱联保:不为;亙兀折腰

 朱联保:朱生豪的稿酬

 谷馨山、赵树芬:接任泰东

 谷馨山、赵树芬:出版转移

 谷馨山、赵树芬:不弃政治往来

 谷馨山、赵树芬:创造社的第一个据点

 谷馨山、赵树芬:出版国故

 谷馨山、赵树芬:假公济『泰东』

 谷馨山、赵树芬:随『时』而动

 谷馨山、赵树芬:只愿遂民意

 谷馨山、赵树芬:自树一帜

 谷馨山、赵树芬:赵公陨落

 冯和法:合作办书局

 冯和法:从[三个一]开始

 冯和法:初办黎明

 冯和法:初到黎明

 冯和法:《经济学季刊》

 冯和法:包办『黎明』

 冯和法:黎明一期刊

 冯和法:真正负责人

 冯和法:『独裁]一面

 冯和法:难定方针

 冯和法:在文学方面的一贯性

 冯和法:农书出版

 冯和法:《中国农村》应运而生

 冯和法:《中国农村》脱离『黎明』

 冯和法:黎明『后台』

 冯和法:各取所需

 冯和法:在粵书局

 冯和法:又看到希望

 冯和法:再次白手起家

 冯和法:变成文具店

 冯和法:名存实亡

 冯和法:出版大学课本

 冯和法:转移广州

 博荣恩:命名正中

 黎孑遗:正中之谜

 傅荣恩:文化『特务』任务

 黎孑遗:抗战以前的正中书局

 黎孑遗:『七联处』的成立

 黎孑遗:生财之道

 刘寒英:国定本的产生

 刘寒英:反对七联的风潮

 黎孑遗:正中西迁

 黎孑遗:正中瓦解

 萧佳霖:中国文化书局

 张超济:敌伪的『新民』

 张超济:疟狗本质

 张超济:成立『学用品部』

 张超济:茶毒思想的书馆

 范予遂:应急的『民力』

 江文汉:青军协会书局

第三辑

 老书社

 李小峰:难被认可

 李小峰:印些像样书

 李小峰:《新潮》的推销员

 李小峰:推广新文化

 李小峰:竭力服务

 李小峰:《吶喊》新气象

 李小峰:革新出书

 李小峰:社址被销

 陈铭枢:角茏混杂

 陈铭枢:『神州』大变身

 陈铭枢:『神州』滞销

 陈铭枢:『南自南,北自北』

 陈铭枢:论战巧借『力』

 陈铭枢:『神州』难见天日

 陈子谷:东流『诗歌』

 卢耀武:秘密『编译社』

 赵晓恩:文化阵地

 赵晓恩:『文化城』

 赵晓尽:人事的变动

 赵晓恩:出版的复活

 赵晓恩:重印刊物

 刘文辉:作文化斗争

 屠思聪:《一览图》始末

 屠思聪:地图出版无望

第四辑

 老刊物

 孙孟晋:强学会刊物

 朱蔚伯:《东方杂志》

 冯和法:始创《文摘》

 冯和法:尽心竭力

 冯和法:独立『复旦』外

 冯和法:继续《文摘》

 冯和法:保《文摘》本质

 汪松年:全国最新报

 陈铭德、邓季惺:《新民报》简介

 陈铭德、邓季惺:进步爱国

 陈铭德、邓季惺:《新民》丛书

 章元善:《合作讯》历程

 蔡端:《一般》

 秦柳方:《救亡日报》在桂林

 郑逸梅:《红杂志》

 郑逸梅:富丽《红玫瑰》

 秦柳方:救国会的《中国农村》

 孙玉蓉、王爱英:复古的《学衡》

 赵晓恩:《文化杂志》

 李梅甫:昭平皈问世

 胡愈之:《新生》的新生

 胡愈之:形势教育

 薛暮桥:白区的战果

 冯和法:论战革命

 冯和法:曲折前行

 冯和法:增设板块

 冯和法:《中国农村》遭查禁

 尚丁:孤立反动杂志

 胡愈之:汉奸报纸

 胡愈之:南洋『小』刊物

 胡愈之:《风下》由来

 胡愈之:引导爱国

 胡愈之:紧跟时局

 张楚琨:《南侨日报》

 张楚琨:华侨纽带

 胡愈之:南洋喉占

 陈子谷:国内的帮助

 陈子谷:创办《质文》

 方仲伯:《申报》的拓展

第五辑

 教科书与工具书

 曹冰严:三日售罄的《最新教科书》

 顾树森:『特种教科书』

 顾树森:『国定教科书』

 朱联保:『新』教科书

 刘廷枚:编译《福尔摩斯探案大全集》

 章锡琛:举足轻重教科书

 金寒英:定出版原则

 金寒英:『披沙拣金』

 金寒英:待时而售

 金寒英:《辞海》款式

 金寒英:例证来源

 金寒英:《辞海》的诸多『关于』

 金寒英:更具生命力

 金寒英:『小品登堂』

 金寒英:引书加篇名

 金寒英:未完成之事

 许世玮:《怎样学习国语和国文》

第六辑

 民国出版之大人物

 贾平安: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夏瑞芳

 曹冰严:兢兢业业的张菊生先生

 郑贞文:王云五的『前半生』

 郑贞文:胡适的推荐

 章锡琛:错误的决策

 章锡琛:世界书局创始人

 刘廷枚:沈知方巧妙募金

 杨耀健:叶圣陶与开明书店

 郑贞文:高梦旦悉心印古书

 吴觉农:《新女性》执笔人

 冯和法:多才多艺的伍蠡甫

 冯和法:荐我去书局

 冯和法:独力难支

 胡愈之:介绍欧洲状况

 徐安如:胡愈之的指不

 章锡琛:林亚泉主编《东方》

 冯和法:黎明书局的总经理

 章乃器:独创《新评论》

 方仲伯:传播马列读物

 方仲伯:李公朴的主张

 张恨水:《春明外史》的版权

 张恨水:《金粉世家》的遗憾

 张恨水:无力圆梦

 冯和法:月刊改旬刊

 冯和法:无力回天

 冯和法:与孙寒冰的争论

 冯和法:坚定信念

 冯和法:一个怪现象

 杨凡:蒲风作《六月流火》

 杨凡:在外不折腰

 王石凡:古典文学总编辑谢无量

 任是军:柳乃夫英勇牺牲

 秦柳方:教育家俞庆棠

 冯和法:黎明董事长

 冯和法:为黎明出力的人

 冯和法:『抠门』的徐毓源

 金寒英:『鸟尽弓藏』

 水世铮:雷洁琼护『生活』

 魏广洲:送书遇名师

 张启宗:『救国』在救国

 杨慎之:《救亡》停刊了

第七辑

 民国书业之大事件

 宋云彬:开明书店跟世界书局的争讼

 陈煦:新生事件的始末

 宋云彬:八大书局』

 宋云彬:『书业托拉斯』

 谢天培:『正中』『拔提』由来

 张企程:办书店,售『世界语』

 张汉文:书局略谈

 高思庭:国民党两书局

 张启宗:二户』略述

 谭光:办书局

 李梅甫:书店的创建

 朱联保:同行的微妙

 刘季康:无序的竞争

 黎孑遗:争夺出皈霸权

 郑贞文:自立门户

 翁稚棠:打破垄断

 章锡琛:联手『治』世界

 刘季康:八家公议』

 吴研因:三联升七联

 刘寒英:关于『七联处』

 朱联保:承印比例

 吴研因:『联』多粥少

 吴研因:三分教材天下

 朱联保:『死里逃生』

 朱联保:抵制『出版法』

 冯和法:寻找出版商

 冯和法:双向选择

 朱联保:世界书局的笔墨官司

 冯和法:并肩作战

 曾扩情:书店与谍报

 袁英林:CC的出版

 赵澍:为反共服务

 刘恭:混淆视听

 吴范寰:被迫迁让

 覃异之:『开明气象』

 魏晋:暴露真面目

 覃异之:逮捕书店人口贝

 魏晋:据理不后退

 阎宝航:舆论反击

 章乃器:《救亡》遭迫害

 黄敬斋:捣毁书店

 刘恭:南温泉『生意』

 韩海容:以教育之名

 朱联保:出版难行

 戴鹏天:反动文化措施

 戴鹏天:设层层关卡

 朱联保:难过的1941

 朱翊新:一落千丈

 方仲伯:民主在滇

 方仲伯:改『量才』之名

 谷馨山、赵树芬:赵南公被罚

 赵晓恩:转移工作重心

 姜椿芳:另辟阵地

 李梅甫:迂回战斗式

 谢天培:『温柔』的『围剿』

 谢天培:『文化同剿』破产

 周新民:暴徒的袭击

 陈文荣:白色笼罩下

 胡愈之:维华侨团结

 吴研因:教材之战

 谢天培:暴力『文化围剿』

 江文汉:『甘地』在中国

 冯和法:无缘《译文》

 陈小翠、范烟桥、周瘦鹃:宦游游记

 千家驹:批判乡村理论

 章念驰:出版《家书》

 徐安如:进入《民主日报》

 冯和法:病中依旧想《文摘》

 冯和法:深入人心

 吴研因:尽情拉拢

 朱联保:书局练习生

 胡子婴:『聚餐』生活

 戴鹏天:『新书介绍』

 任是罕:青记一支队

 冯和法:一条文化街

 冯和法:聚会约稿

 陈铭德、邓季惺:恫吓学生

 姜椿芳:译《列宁》

 傅益光:《人生观之论战》

 张企程:世界语的《世界》

 张启宗:不惧威胁

 胡愈之:胡王勾结

试读章节

宋云彬:发时代新声

1926年8月间,在上海宝山路宝山里60号,一块“开明书店”的牌子挂起来了。

除了章锡琛兄弟外,担任编校等工作的有赵景深、钱君匈、王蔼史(女)和索非等。钱君匈是个美术家,每种书的封面都由他设计,因此开明出版的书有一种独特风格。后来别家书店也渐渐注意到封面设计,但开明确是开风气之先的。索非是个无政府主义者,思想不健康,但年轻力壮,干劲十足。他除了看稿、校稿,还要跑印刷厂,有时候还帮助做饭。

开明的业务发展很快,不到一年光景,60号这一幢兼作住宅、宿舍、编辑所、发行所的房子,已经不够展布了,又租了隔壁64号的房子。编校方面也添了人,如王燕棠、汪曼之(女)和陈云裳(女)(她后来改名陈英,新中国成立后在科学院工作过)等。出书的方向也渐渐有所改变,关于妇女问题的书少出了,文学书和青少年读物增多了,还出版了几种属于数、理、化方面的中学教科书。此外,丰子恺、钱君勾等搞的不少种歌谱,在靡靡之音普遍流行的当时,起了整风作用。而章锡琛设计的《活叶文选》受到学校教师和广大读者的欢迎。 《新女性》杂志后来就停刊了。立达学会同人夏丐尊、刘叔琴、方光焘、刘熏宇等编辑的定期刊物《一般》由开明出版。

《开明旧事一一我所知道的开明书店》

宋云彬:进步“开明”

开明书店,它的资本最多的时候也不过30万元,远比不上商务、中华,出版物的数量也不多。但是,由于它的服务对象明确,对出版物质量的重视,更由于在政治上没有被国民党反动派所利用,始终坚持中间偏左的立场,所以它在当时被公认为是一家比较进步的书店,在六家大书店当中,一般人都把它跟商务、中华看作鼎足而三的。固然,讲到进步性,开明又远比不上生活书店,但生活书店的性质究竟跟开明有所不同,不必强拉在一起作比较。

开明创立于五四运动以后,它的产生,完全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没有五四运动就不会有人提出妇女问题来讨论,那么开明书店的创办人章锡琛先生,就不会因为谈新性道德和办《新女性》杂志而被商务印书馆解职,他将一辈子在商务当个编辑;而同时在五四以前,像开明这样的新型书店根本办不起来,即使办起来了,也不可能发展,更不可能长期存在。现在开明早巳跟青年出版社合并,“开明书店”这块牌子不存在丁。

《开明旧事一一我所知道的开明书店》

宋云彬:出版两部大书

据开明书店自己的统计,从1928年到1949年,先后共出书刊一千四五百种。从销数方面讲,教科书当然最大。教科书以外,当以文学书、自然科学书和语文书销路最广。到了后期,开明为了配合它的大书店的身份,也出了几部大书,有两部大书我想来谈一谈,一部是《辞通》,一部是《二十五史补编》。

《开明旧事一一我所知道的开明书店》

宋云彬:“大书” 《辞通》

1934年,开明出版朱起凤先生的《辞通》,是当时出版界的一件人事。朱先生竭毕生精力,写成这样一部大书一一24卷,300万字,总想早日出版,供学术界研究批评。但各大书店都不敢贸然承印,主要是因为部头大,生僻字多,排印成本高,销路无把握,怕亏本。唯独开明书店的几位先生敢冒这个险,毅然担任下来,这在当时出版界中确乎是一件大事。

《开明旧事一一我所知道的开明书店》

宋云彬:《二十五史》与《二十五史补编》

1934年,开明出版《二十五史》。所谓二十五史,就是二十四史之外加上柯劭态的《新元史》。他们将殿版二十四史《新元史》(用退耕堂刊本)九页并成一面,每面三栏,摄影制锌版,字体缩到新五号字那样大小,全书7900多面,报纸大16开本,匀装做九册。预约每部20多元。出版后大受读者欢迎。接着开明又出版了《二十五史补编》。历代史书中,表谱书志未必齐备;那原有这些门类的若干史,又往往因为当时作者的疏忽以及后世传刻的错误,引起读者的憾惜。后来的史学家弥补这种缺’IS,,做了许多工作。《二十五史补编》的编纂和校勘工作,由王伯祥先生主持,周振甫、卢芷芬两位当助理。在确定目录以前,伯祥跟国内的史学家、目录学家通信商榷。在排校过程中,伯祥从初校到最后清样都过目。伯祥现在是70岁以上的老人了;但那时候他还不满50岁,精神旺盛,学术研究的兴趣很浓,工作积极陸也高,所以能在两年内编校出这样一部大书来。

《开明旧事一一我所知道的开明书店》

P3-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6: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