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坛的这些作家们,实在是让人着迷。他们有太多的故事,太多的传奇。随便从中请出一个人来,如果你想研究他,那都是可以让你花去大半生甚至一生的时间,你都会乐在其中的。
杨里昂、彭国梁著的《另类的快意(民国文坛奇男子)》的编撰视角独特:以民国人写民国人,在沈从文、丰子恺等人的笔下,读者可读到坠机罹难的徐志摩、作为教师的李叔同、郁达夫在南洋小岛上的最后的流亡岁月
杨里昂:中国作协会员,原长沙市文联副主席、长沙市作协主席、《新创作》杂志主编。已出版:《中国新诗史话》《燕泥》《诗海潮音》《望麓园随笔》《中学生变奏曲》等诗文集十余部。
彭国梁: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原《创作》杂志主编。现为长沙市文联专业作家。已出版:《感激从前》《长沙沙沙水无沙》《民国名人在长沙》《书虫日记》等诗文集三十多部。
民国时期的文人极富个性,真可谓五彩纷呈。《另类的快意:民国文坛奇男子》从众多的文人中选出十余个极具个性、有滋有味、有故事的文人,并由其同时代文人撰写,内容涉及作品评价、生活轶事、生平回忆,等等,从各个侧面勾勒出民国著名文人的风采,可谓别开生面。杨里昂、彭国梁著的《另类的快意(民国文坛奇男子)》涉及的人物有章太炎、辜鸿铭、吴稚晖、徐志摩、郁达夫、废名、周作人、沈从文等。
那时,好像有那么一阵风,凡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学术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等等,都是好的,都是让人怀念的。其实,历史都是带血的,无论穿越晦暗而泥泞的小道,或高歌猛进、气贯长虹地前行,都难免不带血腥,但大体上,总是迂回着向前的。这也许是其本质,否则人类社会又怎么能从猿类分化出来,并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对民国解读是否存在矫枉过正,暂且不论。我们要做的,只是呈现那时的日常生活,从衣食住行到交友或劳作,点点滴滴,类而聚之。简言之,就是从民国看民国、民国人写民国。编选时,尽可能有当代人的视角,并融入当代人的思考和关怀。
我想把一个新闻告诉给他,徐志摩死了,就是那个给青年人以蓬蓬勃勃生气的徐志摩死了。我要找寻这样一个人说说话,一个没有,一个没有。——沈从文《三年前的十一月二十二日》
这样艺术全才,人总以为是个风流蕴藉的人。谁知他性情孤僻,律己极严,在外和朋友交际的事,从来没有,狷介得和白鹤一样。——夏丏尊《李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