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似乎不知道接下来该去哪儿了,像是在询问风,该去左边还是去右边。去车站方向的马路右边,聚集着一群头戴黄色或橘黄色鸡冠子的人。男人像要躲开那些人,又像是被什么拽着似的往行人稀少的方向迈开了脚步。真是天助我也。俊树决定,从背后夺下男人右手提着的塑料袋之后,就朝着位于下下个红绿灯的地铁站猛跑,去坐电车。
干这种事,精神太紧张的话会搞砸的。就像以前欺负同学那样去干就成。俊树这么告诫自己,盯着男人的后背,逐渐缩短了距离。系紧了提手的塑料袋也蛮像橄榄球的。俊树眼前浮现出了双手抓住塑料袋,用力抢夺的情景。正好对面驶过来一辆摩托车,他决定瞄准摩托车错身而过的时机。摩托车越来越近了。男人被摩托车吸引了注意力,忽视了背后。俊树就在摩托车驶过的瞬间,飞奔上去,夺走男人手里的塑料袋。
抢夺塑料袋成功后,俊树拼命跑起来。现在那个男人手里只剩下塑料袋的提手吧。
“喂,还给我。抓小偷。”
男人这四年来从没有大声喊叫过。他的声音沙哑,根本发不出声来,就像是自己跟自己说话。虽然他想要追赶,无奈腿抽了筋,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男人大口喘息着,伸直两条腿,两手支在身后,仰面朝天,恨恨地望着天空嘟哝道:
“原来是个幻觉啊。”
本以为自己吃了一顿告别以往的饯行饭呢,没想到却是这副惨相。那些钱原来只是让我饱眼福的幌子啊。因为我这个人生来就不配有钱吧。对我来说,转瞬之间的梦境就应该知足了吧?我简直是个大傻瓜,还真的相信有什么神。哪有什么神佛,早就死掉了。那些钱说不定是魔鬼的钱呢。果真如此的话,那些钱现在应该已经变成一堆枯叶了。对了,现在马上就变成枯叶才好呢。男人心里想。
抢钱的人将代替自己去花那笔钱。男人朝着抢钱的人跑远的方向望去,心里诅咒着:使用那笔钱的人会倒霉的。
跑出了很远之后,俊树放慢了脚步,混在乘坐地铁的人流中,走下了通往检票口的楼梯。他买了车票,走进检票口对面的厕所里,钻进了一个单间里。等呼吸平稳了之后,俊树打开了塑料袋,看见里面一卷报纸和蜂蜜柠檬奶糖。报纸里面果然如纯所说,夹着纸币呢。俊树看到这么多钱,忍不住发出一声“哇”的可鄙叫声。从心底涌出了笑容。随之产生了便意,他就脱下裤子,坐在了便器上。他甚至已经忘记了自己一兴奋就想大便的毛病。小时候值得高兴的事比现在多得多,因此他常常钻进厕所里,被家人嘲笑。运动会上自己得了赛跑第一名时,买彩票中了一万元时,在握手会上跟自己崇拜的偶像握手时,他都是这样。
俊树撅着屁股,盯着数十张福泽谕吉的脸,把它们分成两份,分别放进左右两边的口袋里。由于是奇数,给自己那份多一张,大便之后,才发现没有带手纸,他脑子里闪过拿万元票子擦屁股的念头,但立刻摇摇头,用夹纸币的报纸擦了屁股。把奶糖和破塑料袋扔进垃圾箱里,仔细洗了手,然后,潇洒地上了地铁。他觉得现在的自己,“潇洒”这个词是再贴切不过了。
第二站下了车,换乘『R,又坐了两站地,出了东口,朝着和纯会合的Mac走去。正坐在地下吧台前喝咖啡的纯,朝他扬了扬手,俊树朝纯竖起大拇指回应。
俊树顾忌着周围的人,压低声音报告“成了,成了”,一边催促纯摸自己胸前的两个兜。感受到了两个口袋里面的票子后,“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朋友啊。”纯一边跟他握手,一边低声笑着,憋得直咳嗽。纯从左边的口袋里拿出俊树的那份,对折之后,塞进俊树的牛仔裤口袋里。
P8-9
继2008年由韩国主办的“第一届韩日中东亚文学论坛”、2010年由日本主办的“第二届日中韩东亚文学论坛”之后,由中国主办的“第三届中韩日东亚文学论坛”即将于2012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为进一步增进三国文学作品的相互交流,促进文学交流方式的不断深化和作品互译的逐渐推进,我们邀请出席本届论坛的三国作家亲自挑选各自的作品,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三卷本中文版《第三届中韩日东亚文学论坛作品集》。
作品集分为中国卷、韩国卷、日本卷,每卷分别收录了中国、韩国、日本各11位作家的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等各类作品。中国卷中的作家,包括莫言、张炜、李敬泽、韩作荣、尤凤伟、金仁顺、素素、阿乙这些读者熟悉的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也有熟悉韩国、日本文学的小说家金勋,翻译家许金龙。韩国卷、日本卷中的韩国、日本作家,均为两国当代文坛极为活跃的实力派作家,其中半数左右的作家、作品,是首次在中国面世。在这些作家中,既有评论家崔元植、小说家岛田雅彦这样的韩国、日本文坛代表性的领军人物,也有金爱烂、绵矢莉莎、朝吹真理子这样的“80后”青年女作家,她们和作品集中的“40后”“50后”“60后”“70后”的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共同亮相,形成了一个连贯而紧密的“45678”。也许数字本身是枯燥的,但数字所包容的内涵往往丰富而深远。这当中,女作家的作品占了不小的比重,日本卷更是占到了一半以上。相信这些正值创作高峰期,作品具有不同特质的“中青年”作家的精选之作,会满足读者的期待。相信三卷本作品集的面世,能够成为整体展示三国当代文学的绚丽橱窗,并能帮助中国读者获得了解、认识自己的邻国——韩国、日本当代文学的一个新视角。
作为读者,我本人除了欣赏三国资深作家的成熟之作,亦从三卷作品集中的一些篇章里嗅到了新的文学气息。比如近年广受关注的中国青年作家阿乙的小说,以极为克制的情感和“残忍”的耐心叙述,表现被忽略的小人物无声的哀恸。比如韩国作家李承雨、金仁淑,和日本女作家朝吹真理子、绵矢莉莎的作品中弥漫出的现代人孤独的焦虑和理性的恍惚几乎是不谋而合。“旧的人和日子已然斩断,而新生活的入境门票却还没有争到”。但毕竟,焦虑本身就是不妥协啊。当我读到日本“70后”青年作家平野启一郎描写受到父母忽略的小哥儿俩偷着远行海边的小说时,我被作家看似单纯实则锐利的语言所打动,这是能够让人疼痛的小说,还让人想起遥远的契诃夫。我亦被韩国“80后”女作家金爱烂的小说所吸引。她以幽默、机智、有趣的语言向我们铺陈开生活的辛酸、温美和外省青年“平躺在城市的地下”的奋斗历程。那“写实的、巨大的、露骨的音调”会使人自然地想起今天的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无数年轻人生存、奋斗的心路历程。而金爱烂的出众在于她并未陷入一己的自我哀怨,她让人发出含着泪光的笑,唤起人有希望的自尊。
三国作家作品集是6年来中韩日作家不间断的文学交流的见证,同时我也期待读者在作品集中听见东亚文学的声音。回顾往昔,亚洲的历史充满伤痕,但亚洲今天的文学正充满活力且胸襟开阔地面对世界。虽然中韩日三国的当代文学尚不能涵盖整个亚洲的文学品貌,却毫无疑问地呈现着为整个人类积攒文化财富的清新气象。
我和我的文学同行们,正在倾听通过文学呼唤世界的文明和进步,祈望人类心心相印的美丽声音。这也是东亚文学论坛的宗旨之一吧。
是为序。
2012年9月3日
第三届中韩日东亚文学论坛中国组委会编的《第三届中韩日东亚文学论坛作品集(共3册)》分为中国卷、韩国卷、日本卷,每卷分别收录了中国、韩国、日本各11位作家的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等各类作品。中国卷中的作家,包括莫言、张炜、李敬泽、韩作荣、尤凤伟、金仁顺、素素、阿乙这些读者熟悉的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也有熟悉韩国、日本文学的小说家金勋,翻译家许金龙。韩国卷、日本卷中的韩国、日本作家,均为两国当代文坛极为活跃的实力派作家,其中半数左右的作家、作品,是首次在中国面世。在这些作家中,既有评论家崔元植、小说家岛田雅彦这样的韩国、日本文坛代表性的领军人物,也有金爱烂、绵矢莉莎、朝吹真理子这样的“80后”青年女作家,她们和作品集中的“40后”“50后”“60后”“70后”的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共同亮相,形成了一个连贯而紧密的“45678”。
第三届中韩日东亚文学论坛中国组委会编的这套《第三届中韩日东亚文学论坛作品集(共3册)》是6年来中韩日作家不间断的文学交流的见证。内含散文和小说两类文学作品。虽然中韩日三国的当代文学尚不能涵盖整个亚洲的文学品貌,却毫无疑问地呈现着为整个人类积攒文化财富的清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