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年8月21日,拿破仑任命比戈·普勒阿默那、包塔利斯、特朗舍和马勒维尔四位民法专家,组成法典编纂委员会,还规定委员必须在11月内完成民法起草。委员会4人平均年龄都在60岁以上,均为经验丰富、注重实用的法律实务家。由于大革命的影响,当时正是一个自由发挥并最大限度施展才能的时机。事实证明确实如此,起草委员会仅用了4个月就完成了该草案。但是,草案在法案评审委员会遭到了共和主义者的反对,认为民法典草案只不过是“对罗马法奴隶般的模仿和枯燥无味的编集物”。面对如此境况,拿破仑展现了其作为一个军事家和政治家的魄力和手腕。他首先宣称,法国“不能以形而上学来进行统治”,并利用自己绝对的权力将评审委员会的法定人数减少一半,将所有持敌视立场的委员全部清洗出局。一年以后,草案在没有任何异议的情况下获得通过。
在《法国民法典》的起草过程中,拿破仑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有资料表明,在参政院审议起草委员会的草案的102次会议中,拿破仑至少在57次会议上作为主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正如法学家索雷尔所指出的,在参政院的所有人中,“就一针见血点出问题要害的能力、观点的恰如其分以及辩论的有力而言,他是无与伦比的”。在许多次会议上,这位当时年仅34岁的国家元首,经常打断一些繁琐无益的枝节争执,通过明晰简洁的提问将讨论带回到实际而具体的问题之中。对于法典的重心与风格,拿破仑多次强调,立法的重心应当是生活现实,而不是一些琐碎的法律枝节和生涩的法律概念。这导致许多民法典的起草人在选择每一个词句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扪心自问:这样的表达是否经得起拿破仑这样不懂法律的精明的外行人的批评?由于拿破仑的影响,《法国民法典》在风格与语言表述方面,既生动明确又浅显易懂。
当然,拿破仑在《法国民法典》的实体内容上,也留下了鲜明的印记。比如在民法典的价值取向上,拿破仑“对于坚固的父权结构家庭制度的拥护是坚定的和有说服力的”,这种思想在《法国民法典》中有明显的体现。更为突出的是,在《法国民法典》中,有些法律规定只能通过他的个人原因才能够得到合理解释。比如,当拿破仑在1802年的全民公决中获得终身执政职位和指定继承人的权力后,由于他当时的婚姻未能生育,另行结婚或者收养,无疑是其获得继位者的必然选择。因此,拿破仑才强烈支持合意离婚和收养制度。
1804年3月21日,《法国民法典》最后经立法院一致通过后正式公布。为了纪念法典的正式颁布,立法院决定在议会厅建立一尊拿破仑的白色大理石雕像。雕像揭幕仪式的日子定在拿破仑正式加冕称帝之后。那天,立法议会大厦热闹非凡,各亲王公主、国家机构主要代表、外交使团、元帅大臣们盛装聚集在大厅里,等候着那庄严的时刻。当皇帝、皇后出现在大厅的时候,全场起立,隔壁厅内的合唱团唱起了格吕克的著名歌曲:“多么迷人啊!多么雄伟壮丽!……”全场欢声雷动,掌声四起。在议长的提议下,缪拉元帅和马塞纳元帅揭去覆盖在雕像上的薄纱,所有人的视线都落在皇帝的雕像上:他头戴桂冠,桂冠上间隔有几片栎树叶和橄榄树叶。一片寂静之后,人群中又爆发一阵阵欢呼声。接着,德沃布朗发表了一篇颂扬备至的演说。他说:“先生们,你们以表示钦佩和感激的行为来庆祝民法典的制定:你们为光辉的君王竖立这尊塑像。君主坚定不移的意志使这部伟大的法典得以臻善,他的无边的智慧向人类体制中这崇高的组成部分投来最明亮的光辉。昔日的第一执政,今日法国人的皇帝,他跻身于法律的圣殿中,头戴这象征胜利的桂冠,无数的胜利预示他必将戴上皇冠,穿上人类最崇高最庄严的皇袍。无疑,在这庄严的日子里,面对各位亲王和国家要臣,面对帝国指定的这位乐于造福而不负这崇高职位的可敬的人,在我们希望跟全体法国人民同庆荣耀的节日里,请诸位允许我暂时提高纤弱的嗓音,提醒诸位回顾一下拿破仑是以何等不朽的行动为自己开创了这充满实力和光荣的伟大事业的。如果说颂词会腐蚀意志薄弱者的话,那么对伟人们来说,赞语却是他们的食粮。英雄们的丰功伟绩是他们向祖国作下的承诺。回顾这些功绩,就等于告诉他们,人民期待着他们的伟大思想、崇高感情和光荣业绩。人民无限地敬仰他,深深地感激他……”面对这一切,拿破仑欣然接受了。
的确,拿破仑对这部倾注了心血的民法典是极为珍惜且引以为荣的。这首先表现在他禁止对法典进行任何形式的解释。而且,在拿破仑的戎马生涯中,《法国民法典》也常常紧随于军旗之后,被拿破仑作为“革命的法典”强行施加于被征服地,企图通过法典统一整个欧洲。即便当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后,他仍依旧不无自豪地宣称:“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四十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
在1804年公布时,这部法典的正式名称是《法兰西人的民法典》。1807年9月3日,法国法律又赋予它《拿破仑法典》的尊称。1815年,随着拿破仑的最终失败了,复辟的波旁王朝后取缔了《拿破仑法典》的尊号,恢复其《法国民法典》的名称,但这部民法典却保留下来。1852年,拿破仑的侄子拿破仑三世登上当法国皇帝宝座后,再次恢复了《拿破仑法典》的名称。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拿破仑三世也当了俘虏。从此以后,这部民法典又被习惯称为《法国民法典》。虽然几经更名,但这部民法典的体例框架和基本内容却延续下来了。
P236-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