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蒙田随笔(精译本)/国民阅读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蒙田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巴尔扎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司汤达对蒙田智慧交口称赞;歌德、席勒、拜伦、萨克雷、爱默生对蒙田推崇备至。

一部辉煌灿烂却经受磨炼的人生体会,一部写给那些依然相信人类尊严的人的永久之书!

《蒙田随笔》是16世纪法国文艺复兴后期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米歇尔·德·蒙田的代表作。它因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干世,被誉为“思想的宝库”。作品内容包罗万象,融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于一体,是16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

内容推荐

《蒙田随笔》是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之一。蒙田将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个人经验结合起来,观察和思考大干世界的芸芸众生,对人类许多共有的思想感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同时,他旁征博引了许多古希腊、古罗马作家的论述,形成了《蒙田随笔》独特的思想意境和艺术风格,“句句都是至理名言”,并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世界各国正直人的枕边书”。

目录

译者序/1

论殊途同归/1

论悲伤/4

情感驱使我们去追求自己的未来/7

当心中缺乏真实目标时,灵魂如何迁怒于假对象/13

被围的要塞司令必须出寨谈判/15

谈判时刻充满凶险/18

让意愿来决定我们的行动/20

论无所事事/21

论撒谎/22

论说话快与慢/27

论预兆/29

论坚定/32

论对懦夫行为的惩罚/34

几位使节的共同特点/36

论恐惧/39

论想象的力量/41

此得益,彼受损/50

论习惯及不要轻易改变一种已经根深蒂固的习俗/51

相同的建议产生不同的结果/65

论学究气/73

论友爱/77

论节制/89

神意不需深究/94

不惜一死来逃避逸乐/

命运以及理智常常相遇在一条道上/97

谈谈衣着习惯/100

论隐逸/103

论荣誉不可分享/114

论人与人的差别/116

谈论限制奢侈法/125

论睡眠/127

谈论判断的不确定性/129

谈论言过其实/134

论古人的节俭/137

谈论气味/138

论祈祷/140

论年龄/148

论人的行为变化无常/150

论饮酒/157

塞亚岛的风俗/160

公事明天再办/172

论良心/174

论身体力行/178

论书籍/187

论残忍/199

我们的思想如何自设障碍/213

我们的欲望会因困难而增大/214

论荣誉/218

论自命不凡/232

论否认说谎/261

论信仰自由/265

我们不可能享受纯正的东西/269

反对怠惰/272

驿站/275

采取恶劣的手段,实现良好的意图/276

论罗马的强盛/279

无病不要装病/280

怯懦是暴虐的根由/282

万事皆有自己适宜的时机/290

论勇敢/292

论发怒/298

论盖世英雄/304

论悔恨/309

论转移注意力/316

试读章节

01 论殊途同归

被激怒的人一旦有报复的机会,就会毫不留情地对付激怒他们的人,通常使他们息怒的办法是百依百顺,唤起同情和恻隐之心,但是采取与之完全相反的做法——以勇敢以及坚忍不拔面对,有时候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威尔士亲王爱德华曾经长时间统治过我们国家的吉因纳地区,他的声望以及财富都显赫一时。里摩日人以前严重地冒犯过他。当他用武力夺取里摩日城的时候,肆意地诛戮城民,一点也不为人民的哭救还有惊恐无主的妇女儿童的下跪求饶所动而停止屠杀,一直逼到城腹;直到他挺进城里目睹三位法国绅士孤立无援地抵抗他的胜利之师,他才命令属下罢手。他赞美以及敬重这种高贵的行为,怒火也渐渐平息。他饶恕里摩日全城的居民,正是从赦免这三位绅士开始的。

斯坎德培,也就是埃庇鲁斯的君王,曾经追赶一名麾下士兵,准备将其处死。士兵开始表现得十分谦恭,哀求王子饶了他的性命,但还不能够平息君王怒火,于是铤而走险,手里握着宝剑,等待着跟他拼杀。他的主人对属下的那一种果断决心立即心生敬意,怒气没有了,而且宽恕了他的罪过。没有见过王子的非凡力量和勇气的人,也许会把这个例子做另外的解释。

康拉德三世在围困拜恩的盖尔弗公爵的时候,不管对方如何卑躬屈膝,都不同意继续让步,只准许和公爵一起被围困的绅士们的夫人携带自己的随身物品步行出城,以此来保全她们的贞节。然而那些具有崇高心灵的夫人,毅然背起丈夫和孩子,连同公爵出了城。她们勇敢的真情行为,使得康拉德皇帝顿生喜色,脸上挂着泪花,他与公爵的不共戴天之仇随之泯灭,从此以礼相待公爵和他的家族。

两种方法都非常吸引我,因为我有一个惊人的弱点,就是容易怜悯和宽容。我自己甚至认为,在同情人以及敬重人这两方面,我经常理所当然地倾向于前者;虽然斯多葛派的禁欲主义者们把那些恻隐之心当作一种罪过。他们主张救助受苦的人,而不是感动和分担痛苦。

我现在要说,以下的这些例子好像更有说服力,我们能够从中看出,当事者的灵魂在面对软硬两种不同态度的挑战时,是怎样不让分毫于前者,而且为后者所折服的。我们或许能够这样认为,由于同情而生怜悯之心,这是那些随和、宽厚以及柔弱气质的表现,妇人、孩童以及市井民众经常被这种情感所左右;但是无视眼泪和乞求,拜服于英勇无畏的神圣形象面前,这是强健的、不屈不挠的、热爱并崇尚男子气概的人的所为。但是对于那些不够豁达大度的人而言,惊诧以及赞佩也能够收到相同的效果。而且以底比斯人民为例:他们对重罪法庭指控那些任期届满但是不去职的将领,因此佩罗皮达在指控面前只是一味屈服。苦苦哀求,多方为自己辩护,到最后总算保全了性命;与之相反,伊巴密浓达最后居然走上了法庭,堂堂正正地讲述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且骄矜而又自负地指责了控告他的人,这让那些百姓改变原来的看法。他无意控制选举用的白球黑球,议会散会的时候,处处是对伊巴密浓达勇敢精神的颂扬声音。

老德尼斯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攻占了雷吉奥姆城,俘虏了那些与城共存亡的——一个将领中的菲通——那是一位特别了不起的正人君子。老德尼斯想狠狠地报复一下,以儆效尤。开始,他对菲通说他于前一天已经将他的儿子还有满门亲族投入水中淹死。菲通对此仅仅回答说,他们这一天的时间比自己过得快乐得多。接着,他命令人将菲通身上穿的衣服剥去,而且叫刽子手押着他沿着街道示众,一边用鞭子无情地残忍地抽打他,一边用恶言恶语咒骂他。然而菲通一直浑身勇气,不仅一点也不惧怕,反倒是面色十分镇静地大声说,他是为了光荣并且体面的事业,是为了不让自己的国家落入暴君之手而牺牲的。而且他威胁说,上天的惩罚将可能降到暴君的身上。老德尼斯从自己那些士兵的目光中所看到的,他们不仅没有被顽强的败兵之将所激怒,反而是对他们的统帅以及其胜利的蔑视,他们明显被菲通的超群的那种人格所打动,甚至到了反戈相向的地步,产生了一种从狱吏手中把菲通抢救出去的想法。因此他下命令停止酷刑折磨,偷偷地把菲通抛进海里淹死了。

确实,人是一种特别虚浮、矛盾和变化无常的东西,想要对人做出一种恒定不变以及整齐划一的评价并不是一件易事。譬如说庞培毅然赦免曾经令他特别愤怒的马梅尔丹城的所有居民,就是由于有一个叫泽农的市民自己愿意独自一个人承担关于公众的罪过,只求独自接受惩罚,不恳求其他。庞培十分赞赏泽农的那些崇高德行。关于苏拉手下败将佩鲁斯城主也使用过一样的办法希望解救全城,但是,他或者其他人都没有获得任何好处。

有一个人与我在前面举的例子截然不同,他就是最大胆,对战败者十分宽容的亚历山大。他历尽千辛万苦攻克了加沙城,遇到了守城将领贝蒂斯。在围城的过程当中,他就听说过贝蒂斯的英勇精神。

在这场攻城战中,他亲身证实了这个人具有骁勇善战的非凡品质。当他的部队到处逃散的时候,仅仅剩下他一人,而且武器毁坏、遍体伤口鲜血外涌,他依旧只身奋战于从那些四面八方围攻他的马其顿士兵当中。亚历山大深感为胜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除了其他的高昂代价之外,他自己还有两处受伤。他因此十分愤怒地对自己的敌人说:“贝蒂斯,你一定不得好死,你将要受到为战俘设置的各种各样的酷刑。”

面对威胁的时候,贝蒂斯不仅神色镇定自若,甚至显示出傲慢无礼的神态,沉默不语。眼看对方高傲而且又顽固地沉默,亚历山大心里想道:“他曾经屈膝过吗?他曾经求饶过吗?我非要打破你的沉默不可,即使掏不出你的话,也至少要使你痛苦呻吟。”因此他的愤恨一下子变成了盛怒,下命令刺穿贝蒂斯的脚踵,并且将他绑在一辆战车上,使他肢体分裂,贝蒂斯活活地被拉死了。

或许是因为亚历山大对勇敢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因此就不放在眼里了?所以把它看轻了抑或是他过于看重自己的勇敢,却无法忍受别人表现出同样的勇气,一看到就生嫉妒怨恨之心?或者是由于天生的急躁冲动使他没有办法容纳对手?确实,假如他能够紧勒怒火的缰绳,那么应该相信,其实他在夺取以及劫掠底比斯城的时候早就已经这么做了。P1-3

序言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以博学著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曾先后担任波尔多市法官、议员和市长,与法兰西国王亨利三世等人交往甚密。他一生抨击教会与封建制度,批判经院哲学,反对灵魂不朽,主张认识自我、亲历事实、追求真理。他的作品是十六世纪各种思潮和各种知识经过分析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美称。

其散文对弗兰西斯·培根、莎士比亚以及法国的一些先进思想家、文学家与戏剧家影响颇大。《蒙田随笔》是作者的思想记录,涉及了生活的各个层面,诸如友谊、爱情、教育、善恶、生死、信仰等。作者旁征博引,观点独特,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性和高度的思想独立性。书中语言平易通畅,不加雕饰,在法国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开创了随笔式作品之先河。它用古法文写成,又引用了希腊、意大利等国的语言,以及大量拉丁语,读者可以从中真实地窥见蒙田的思想、风格及他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民情。蒙田在文中论述的有些观点也许未必十分正确,但读者可以从随笔的总体上吸收他的思想和艺术精华,并收到启智怡情的功效。

细细读来,你便觉得蒙田是个很有先见的人,他的很多观点都很现代,很有哲理性。学者孙甘露说:就理性、知识加诸凡尘琐事而言,今日报刊随笔、网志博客,均发端于蒙田,他以虔诚之心思考入性,为后世开启现代之门,其丰赡深邃,令后来者尽享其荫庇。如在论对孩子的教育中,蒙田提到对孩子,对学生不要用情绪指挥说话,-不要发火和冲动,如果惩罚是给孩子治病,我们怎么会容忍医生对他的病人发火?如果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掌握别人的观点,那就不再是别人的观点,转而是自己的了。跟在别人后头的人其实什么也没做,他会一无所获,甚至可以说他什么也不想获得。唯有理解力看得清、听得见,它利用一切,支配一切,影响和君临一切,其他一切都耳聋眼瞎,没有灵魂。

在提到培养交往能力时,蒙田认为,沉默和谦逊有利于同人交往。听到别人胡言乱语,不要怒形于色,因为听到不合自己趣味的东西就面有愠色,是不礼貌和令人讨厌的行为。要教育孩子注意自身修养,自己拒绝做的事,别人做了也无须责怪,不必同习俗格格不入。

他认为,坚持或者否认错误是庸人的品质,这在越卑贱的人身上越明显。要把学问当作生活的准则,而非炫耀的目标。要善于听从自己,服从自己的原则。

蒙田还很重视看待事物的方法,他说,一个忙忙碌碌的富人要比单纯的穷人更可怜,富裕和贫穷完全取决于个人的看法,财富、光荣、健康也许不像拥有者所说的那样美好和快乐,是好是坏全凭自己的感觉。对自己感觉满意的人才会高兴,而不取决于别人是不是对你满意。也许这样的人生是向合情合理的普通样板看齐的人生,但这样的人生有序而无憾,所以即使无奇迹,但也不荒唐。

随笔内容庞杂、包罗万象,融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于一体,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作者对自我的书写和表达。在蒙田的作品中,作者除了对日常生活、传统习俗、人生哲理无所不谈外,还对自己做了大量的描写与剖析。他为了让大家了解他的为人和个性,他要描述自己,把他简单、自然和平凡的生存方式,他的弱点和天然本相,在书中活生生地表现出来。《论无所事事》便讲述他对悠游自在的休闲生活的看法;《论哲学即是学死》通过大量的旁征博引,讲述了他自己的人生哲学;而著名的《热爱生命》则表达了他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独特思考。这些作品不仅使人读来有亲切之感,而且增加了作品的文学趣味。

其次是作者对古代作家及著作的阅读心得和由此而来的思想感情。如《论隐逸》,他就通过阅读和征引古代诗人贺拉斯、维琪尔、柏尔斯、鲁克烈斯等人的诗歌,阐明了人之隐逸的真正目的和正当途径。

另外便是作者所理解的现实世界。如《新旧世界》一文,描述了他对美洲大陆土著民族的认识和理解,真诚地讴歌了他们勤劳智慧的品格,并且深刻地批判了殖民主义对他们的无耻掠夺和欺骗。

蒙田对人性世态有一种怀疑主义的好奇心和极具个人色彩的洞察力,他或许会让正在丧失怀疑精神与好奇心的我们感到陌生,但他那些黄钟大吕般的文章,会让人禁不住击节拍案并深深叹服。本书的散文成为最富亲切感的文体,作者书写时几乎不必考虑词语或文辞的张扬,不用防备文采文风对心灵的自然流露的掩盖,真实从此成为散文的根本特征。

对现代人来说,他们很少能像接受和尊敬蒙田那样去对待一个作家。《蒙田随笔》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自此以后,他的作品就再也没有绝版过。到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书面语言都可以读到它。房龙说:大臣们的演讲和政治哲学家的论文极少受人欢迎,但蒙田的书却在智慧之士的名义下被聚在一起的文明人阅读、翻译和讨论,并且持续三百多年之久。要知道,人们是绝不会购买或者传阅一本“官方”作品的。原因何在?毫无疑问是因为书中处处是思想的博弈,智慧的结晶。德利尔说:蒙田善于像哲人那样讲话,像朋友那样谈心。他对人生的特殊敏锐力,记录了自己在智力上和精神上的发展历程,为后代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孟德斯鸠说:在大多数作品中,我看到了写书的人,而在这一本书中,我却看到了一个思想者。

蒙田以智者的眼光,在作品中考察大千世界的众生相,反思探索人与人生,肯定人的价值和欲望,充满了人性自由、科学知识的人文思想。作品行文恣肆汪洋,语言平易流畅,旁征博引,鉴古知今,读来令人畅快淋漓、受益终身。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7: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