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集刊。本集刊继承华人社会心理学者百年以来的传统,以“研究和认识生活在中国文化中的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现和揭示民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的相互建构过程及特性,最终服务社会,贡献人类”为目的,发表有关华人、华人社会、华人文化的社会心理学原创性研究成果,以展示华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多重视角及最新进展。
杨宜音主编的《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1辑)》为第11辑内容。
研究和认识生活在中国文化中的人们的社会心理,发现和揭示民族文化和社会心理相互建构的过程及其特性,最终服务社会、贡献人类,这正是华人社会心理学者百年来孜孜以求的目标。《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继承了这一传统,发表有关华人、华人社会、华人文化的社会心理学原创性研究成果,以展示华人社会心理学的多重视角及最新进展。
心理测量从来就不仅仅是一系列数学模型与算法,它的所有历程都将与文化发生“纠缠”。由于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殊异,在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时,更需要使用心理测量这一工具。去探索并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杨宜音主编的《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第11辑)》是对近年来我国关于文化心理与测量议题的一次检阅、展示与总结。所收论文涉及的领域较广,从道家人格的测量,到中国人心理障碍的文化意义阐释;从中国人思维方式与特点的剖析,到中国社会腐败现象的研究;从中国人集体主义特点的评估,到中国人阶层意识的解剖;从对中国文化心理的测量与解析,到关于对中国文化心理测量的理论与方法的宏论,可谓精彩纷呈。
心理测量与文化:回顾与反思(卷首语)
中国人心理症状的诠释:多限制特征假说
道家人格量表题项版的编制与反思
中国人整体思维方式量表的编制与确认
中华文化背景中的审辩式思维能力测量
基于客观指标的中国人集体主义量表
城乡居民阶层意识的归属与偏移:以甘肃省为例
跨界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内容及其测量
跨文化心理测量:文化变量的多样性与互动关系
正义动机研究的测量偏差问题:关于中国人世道正义观(公正世界信念)的元分析
文化视角下的腐败心理研究:概念、指标和测量
《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