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2017年版)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胡平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景德镇是一座具有国际影响的伟大城市,科技史家李约瑟称其为“世界上最早的一座工业城市”。而且今天仍然充满生机。一千多年来靠一个产业维持一座城市,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景德镇精美的陶瓷曾惊艳世界,把中国文化传向四面八方,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式。胡平著的《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2017年版)》以报告文学的形式,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通过对当代景德镇市民百姓、知识分子、专业人士等广泛采访,形成语言场、思维场,再经作家的深度创作,浓墨重彩地抒写出一个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现实感的鲜活景德镇。

内容推荐

胡平著的《瓷上中国--China与两个china(2017年版)》能让读者深入了解陶瓷对中囤文化、人类丈明的重大影响与巨大贡献。这方陶瓷的母亲地——景德镇千年窑火不灭的历程,尤其是近三十年,其不甘于沉沦,重寻元气的丰沛与雄阔,吸引青春的创造与飞扬,已然是全球化时代下文化与艺术重新纰合、人性与自由深度开拓的一块“飞地”。景德镇正有意无意地走出一条涵盖人文理想、艺术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独特的区域性社会发展模式。

目录

2017年版序

2014年版序

第一章 与这方水土神交之时

 1.瓷在中国的命运

 2.曾记否,撞大运的时刻

 3.“重来又是三年”

第二章 中国人灵魂的底色

 4.镶嵌在帝国皇冠上的钻石

 5.瓷,权力美学的重镇

 6.瓷不是道具,我们才是道具

第三章 地下与地上的历史

 7.堆在碎瓷片上的城市

 8.低仿高仿的浮世绘

 9.一个最合适的形容词:伟大

第四章 最早的全球化商品

 10.走得最苦、最远的城市

 11.西方忘记的“不发达”往事

第五章 “猝死”与危机

 12.一个无名的万人大冢

 13.“把桩师”的倒下

 14.用上树来考核鸭子,下水来考核猴子

第六章 你若盛开,蝴蝶自来

 15.“有诗和远方”的人

 16.“有天下午,花开见佛”

第七章 “披石”,“花煮”,“烟戏”

 17.千年古城的觉醒

 18.三宝瓷谷,三宝论坛

 19.由“守成”而“破局”

 20.大瓷商的期许

第八章 守夜人书写者

 21.唐草里的铜锣之声

 22.“误入藕花深处”

 23.江西,你为什么不歌唱?

第九章 说给全球听的中国故事

 24.“景漂”,另一向度“移民”

 25.仍需走在开放的路上

后记

试读章节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北平故宫博物院接到指令,将文物装箱南迁。经过反复斟酌,1932年秋,故宫人开始进行文物的挑选和打包。选“南迁品”花了几个月,最终选定的珍品包括书画近9000幅,瓷器2.7万余件,铜器、铜镜、铜印2600余件,还有《四库全书》等各种文献。一般瓷盘会被五六个叠放捆绑,先以棉花裹住外侧,再用纸包起来,最后用绳子绑紧,才能装进长1尺、宽50公分、深50公分的特制木箱里。又经过反复的落地试验,确认无误后,才在箱子外面打上当时政府和北平故宫博物院的封条,封条上记载着封存的日期。

从挑选“南迁品”,到如此耗时费力地包装完成,故宫人共花了近一年时间。可称中华文化瑰宝的这13427箱故宫文物,被迫从1933年秋运离北平,先至南京,后至西南,分南、中、北三路,辗转流离,跨越两万里,先后历经14年光阴,暴土狼烟,风浴雨泼,盗骚匪扰,其惨状近乎“半人半鬼”,“曳尾涂中”。重返故都时再次清点,几乎无一损毁、遗失,翻开一层层棉花、纸张,那些高贵瓷器的器型完好,光泽依旧,无不彪炳着八年抗战的内涵——所有的舍生忘死,所有的惊天动地,所有的颠沛流离,所有的青灯黄卷,所有的忍饥受冻,大抵都在一个极衰弱、极混乱之中国的舞台上,上演着一个大悲壮、大不朽之中国。

景德镇自身,几次遭到毁灭性破坏,最为刻骨铭心的,一是在太平天国时期(185l一1864年),“太平军从四面冲进城里,杀死了这里三分之二的居民,还带走了漂亮的女人和15岁到16岁的年轻人。从此这个地方衰落下去,以前据说有100万人口,现在只有20万,其中8000是有劳动能力的(男人、女人、孩子都算上)。”([德]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著、李希等译《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再是在1939年。包括省会南昌在内的江西大部沦陷,日军离景德镇弹指之遥,飞机来袭却成家常便饭。窑囱很是集中的戴家弄、西瓜洲等地,还有昌江上的码头,是日机轰炸的重点,有时一天来几次,炸弹扔完后,再一阵阵猛烈的机关枪扫射,大量窑口、民居被夷为平地,许多平民死于非命。在家里的躲在结实的八仙桌下,地上垫块地毯,好坐几个人。没法躲的,多是在河边洗衣物的女人,顿时附近就是一摊血水。地方政权瘫痪,外地有家的工匠都撤了,本地的也多疏散到周边乡间。“国难…‘逃难”中,谁还买卖、带上瓷器?抗战后期,随太平洋战争的扩大,江西境内中日战事减少,景德镇有了难得的苟安,陶瓷生产才得以恢复。当时不到30岁的王锡良,在别人家搭了一个画桌,开始接小生意。同是中国陶艺大师的张松茂,那时六七岁,父母开起一家包括画工在内的瓷器店,张松茂由此走上艺术生涯……

瓷,在频频的政治运动如失控的火车一样狂啸于国中也不行。

只看几位德艺流馨人物当时的命运:

1966年“五一六”通知一下,本地即抛出“三家村”景德镇分店,四个“店伙计”里有时年35岁、任职于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的周国桢,艺术瓷厂以画虎出名的美术师毕渊明。周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半生清白,查不出问题,便一路上溯,终在1955年的迎春作品《爆竹一声》中发现案情:其人物“一个手盖着耳朵,一个手拿着爆竹,他这么着,你是不是要炸死共产党?”毕的作品,亦成为“罪证”,若画的老虎向东,即是“想吃掉红太阳”;向西则为“心念西方,崇洋迷外”。挂牌子、批斗、交代、“牛棚”的煎熬总算过去,毕被派到工地做苦力,直到1972年的某天,正大汗透全身推着窑砖,突被叫回厂做瓷板画,那是四块二尺四的《虎》和四块同尺寸的《熊猫》。后来方知这是北京送给首次来华的美国总统的国礼,某种意义上说,是尼克松“解放”了毕渊明。周国桢,被下放去浮梁深山区务农,常与牛打交道,便想:与牛毫无怨言为主人效力且一辈子吞噬的是草相比,一夜之间,好同事推你上“断头台”,亲徒弟变脸为恶魔煞,人真是太可怕了! “文革”后,他不再创作人物作品,一门心思雕塑动物。唇亡齿寒,同在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的王锡良,如履薄冰,极少说话,跟着时事画点漫画。胸前挂“忠字牌”、戴个红袖章的所领导,说他“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打发他去新华书店卖《毛主席语录》……

P6-7

序言

在人文日新的历史长河中,人杰地灵的江西是中华文化版图中的一方特出之地。景德镇,当之无愧称得上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秉承水土宜陶的天然优势,更有赖于无数人士开物成务的求索与创造,以1004年宋真宗赵恒因感于该地所产贡瓷色质如玉而以年号“景德”赐镇为转折点,这座“窑火通明两岸红”的南方小镇,创造出了天下称颂的传奇。历经千年来奔流昌江、熊熊窑火的水火淬砺,她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瓷器扬名四海,凭着代有超越、蒸蒸日上的制瓷业,成就其“千年瓷都”的巍然地位。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景德镇及景瓷更以其玉质金声、高品洁性,升华为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徽章与符码。和柔软光洁的丝绸一样,玉骨冰胎的景瓷浑身散发出的典雅气质、精美神韵,折射出中华文化独有的人文内涵。不同的是,丝绸易朽而瓷器恒存。即使在历史的沧桑劫波中被重创成碎片,景瓷仍然顽强地闪烁着文明之光。“china”与“china”这一众所周知的称谓叠合,昭示着西方欧美世界长期通过景瓷这一内敛而高贵的器物来感受中国人文质地的历史。风靡世界的景瓷,为国人赢得多少骄傲与荣光!

令人尴尬的是,随着现代工业的转型、政治格局的变化以及全球化潮流的席卷,在农耕文明时代推陈出新而登峰造极、在新中国成立后顺应时代创获工艺新局的景德镇制瓷业,此后一直面临着国内其他新兴产地乃至域外的挑战,悲壮地陷入低谷。记得有志于重振景瓷的现代名人杜重远当年曾说,景德镇乃我国第一产瓷名区,亦世界瓷业之发源地,其景况之隆替,非特关乎民生之枯荣,抑且关乎文化之兴衰,国人对此当甚关心。以昔鉴今,深谓前贤言语之沉痛。今天屡说“逝去的辉煌”的局面,着实让景德镇人坐立不安,也让他们困知勉行,努力寻找新的突围机遇以重振瓷都雄风。

老树着花,馥郁弥香。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景德镇逐渐呈现出可喜可贺的活力生机。作为中国乃至全球唯一一个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5A级景区,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不仅完整地保留了全世界绝无仅有的传统手工制瓷技艺,而且还成功复原、复烧了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等景德镇历代典型瓷窑。全国乃至全球各地成千上万的艺术家,怀着朝圣的心情,追随前贤的旧踪,来到景德镇寻找艺术之梦与文化发展机遇。他们以特有的历史感受与艺术实验精神,融会绘画与瓷画,开创多种多样的瓷艺新形式,与时俱进地探索出文化产业化新途径。这种业态的新变与人员的汇集,形成全国瞩目的“景漂”现象,印证着在当下大面积都市化这一大背景下景德镇作为“千年瓷都”的恢宏底气与氤氲地气。它不仅意味着“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这一历史盛景的重现,意味着计划经济时代景德镇传统工艺衰败后的新生,更意味着一种在陶瓷工业与旅游产业、经济与文化产业、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等方面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伴随着现代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的文化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宏观环境与发展机遇。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拉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增加就业、提高国家产业整体竞争力等方面,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这一时代大背景来看,景德镇可以说面临着自宋代建镇、新中国升级为省辖直辖市以来的第三次利好的历史转折点。如何全面保护历史文化遗址遗产,完善陶瓷产业、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及旅游业的支撑服务体系、公共技术服务体系,通过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加快文化产业创新,推动景德镇由工艺美术之城转型为艺术之都,提升其全球陶瓷圣地的影响力,成为摆在景德镇、江西省面前的一道大考题。景德镇规模庞大、完整复杂的古瓷业体系及其所蕴含的“千年瓷都”非凡的文化底蕴这一得天独厚的历史资源,正期待我们今天去赋予她新的生命。这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挖掘阐发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融会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而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一个典型个案,一次努力探索。

自从2010年到江西工作以来,我走遍了江西所有的县域,对这方水土优美的自然风景与悠久的人文历史深怀感情,对景德镇作为江西特色独具的历史名城的发展与涅檗新生多有期待。作家、学者胡平先生,我此前知道他的作品以关注历史、思想深刻而广为读者称道。此次他以贴近现实与脚下热土的赤子情怀,深人调查,创作出长篇报告文学《瓷上中国》。作品将景德镇置放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以及工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维度中来考察,既展示了景德镇瓷业、瓷文化的辉煌历史,更对其当下探索求变的现实以及无限可能的未来进行探讨与呼吁。我能深切地感受到这本书的分量,感受到作者炽热的现实情怀、敏锐的问题意识与深沉的建设性思考。我把这部优秀作品不仅当作四千万江西父老求变求进的强烈心声的代表,更当作推动我做好工作的一种鞭策与镜鉴。记得洪迈的《容斋随笔》中曾记载,北宋的浮梁县令许彭年为政清廉,从不以权谋私购买瓷器。高中状元、后来官至吏部尚书的浮梁人彭汝砺因此写诗揄扬:“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因官射利疾,众喜君独不。父老争叹息,此事古未有。”景瓷如美玉,这是一种巧夺天工、千古惊艳的工艺创造,更喻示与象征着一种洁身自好、不以官射利而为民造福的精神。每读至此,我不免由物及人,油然生出一缕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对天地造物的感恩与爱惜,也更明白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借阅读《瓷上中国》这本书的机会,写下以上感想,权作为序。

后记

说是修订版,大概重写的内容超过一半,且框架、思路也比2014年版更明晰了,即通过本书让读者了解陶瓷对中国文化、人类文明的影响与贡献;了解其母亲地——景德镇千年窑火的历程,尤其是近三十年,不甘于沉沦.在列强环伺下做卧槽泥马;亦不满于自闭,靠怀旧留住粉丝,靠辈分鼎足陶瓷世界;不无艰难曲折中,重寻元气的丰沛与雄阔,吸引青春的创造与飞扬,已然是全球化时代下文化与艺术重新组合、人性与自由深度开拓的一块“飞地”,正有意无意地走出一条涵盖人文理想、艺术精神与生活方式的独特的区域性社会发展模式。

于是,在此版中,与整体感、历史与现实脉动有关的文字,尽量发掘,间接联系或个人性叙述,酌情缩减;同时,澄清一些人们习惯已久却是以讹传讹的说法,诸如“景德镇”之名是宋真宗赐予的;从明末清初的万历三十五年,至康熙十九年(1607-1680年),即明朝官窑的废弃到清朝御窑的始立,镇上瓷器浮皮潦草,无足挂齿,而事实上这个时期如巴特勒爵士的研究,对于景德镇瓷器发展至关重要;再有,对于民国时代景德镇的描述,总是冷月箫咽,满目菜色,一片残山剩水……历史的地平线上,却是景瓷徐徐落下的夕阳。我想努力的是,在当下几乎是千篇一律感觉的中国城市里,引世人品味出这座城市富有识别性和归属感的历史地位、独有风情,以期记住过去,思考现在,更好地走向未来。于后人而言,尚存有年鉴的某些价值,多少年过去,还值得翻一翻。

可以说,《瓷上中国》2017年版,也是一件纸上的陶瓷作品。距2013年秋走进景德镇,至今四年。从“选料”,“拉坯”,“利坯”,到“定型”,“绘色”,“烧窑”;从乱麻无绪,山重水折,到鱼虾泼泼,梅杏青青,渐入佳境,虽为一生文字匠、却是陶瓷门外汉的我,于本书“艰难苦恨繁霜鬓”,唯恐哪里有什么疏漏、妄议,但对这座神祗一般的城市,老夫确是“渺渺予怀孤寄”了!

两版中,先后接受我采访的有:

章武、汪天行(曾任景德镇市常务副市长、原江西省文联党组书记)、王志刚、黄茂军、向元华、刘远长、段镇民、李见深、陈雨前、过小明、罗国新、苏元阳、刘子力、陈隗楠、安田猛、叶纹好、谢卫锋、藤町、爱仁可(Ekrem YAZICI)、刘威、刘瑞华、李胜、白磊、冯云龙、郑云云、余良、金其会、王代华、周发强、陈少岳、邓和平、陈彦佟、袁思亮、苏珊、谷晓娇等。

在百忙之中,景德镇市委书记钟志生,市文化广播新闻(文物)局长艾春龙,予以赐教;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虹,为本书2014年版、2017年版两度作序。

此外,潘博老师——十余年来,她是我在“南昌大学胡平工作室”的唯一助手。在写作拙著《一百个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香港三联书店2006年版)、《情报日本》(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香港三联书店2009年版)、《风雨灵旗》(香港三联书店201 2年版)、《海角旗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l 3年版)、《时间的磨子下——戴笠、军统与抗战》(待出)及本书过程中,为我提供了大量方便。近些年,她还努力做好学校其他工作,为此占去她不少的时问、心力。

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并祝福他们身心清健,现世安好。

本书的参考文献,主要有《青花瓷的故事——中国瓷的时代》([美]罗伯特.芬雷著[台湾]郑明萱译,海南出版社201 5年版)、《中国外销瓷》([美]甘雪莉著。东方出版中心2008年版)《李希霍芬中国旅行日记》([德]费迪南德·冯·李希霍芬著,李岩、王彦会译。商务印书馆201 6年版)、《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第三卷([法]杜赫德编,郑德弟、朱静等译,大象出版社2001年版)、《康乾盛世:景德镇官窑瓷》(张宁、张敏著,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明清陶瓷和世界文化的交流》(朱培初编著,轻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明清景德镇城市经济研究》(梁淼泰著,江西人民出版社l 99].年版)、《景德镇陶瓷古今谈》(杨永峰著,中国文史出版社l 991年版)、《景德镇史话》(周銮书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国风西行:中国艺术品影响欧洲三百年》(程庸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侯样祥论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战略》(《陶瓷收藏》杂志20l 6年9月号)、《景德镇文化》第一、二、三、四、五辑(艾春龙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 4午版,江西美术出版社20].6年版)、《浮梁县志》(冯云龙主编,方志出版社2009年版)、《高岭文化研究》(冯云龙编著,江西科技出版社2012年版)、《景德镇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等。

其中,有三位国内作者已经仙逝,但他们生前的潜心研究,留下的宝贵文字,将随这座城市永生。

胡 平

2017年3月莺飞草长、杂花生树之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0: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