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来花草原动物记》收录有广受赞誉的草原作家许廷旺的五部代表作品――《消逝的狼群》《牧羊犬赤那》《小火狐江秋》《草原犬赛汗》《头羊玛喇勒》。作品用生动朴实的语言,描写了一个个发生在草原之上的动人故事,带着读者走进了美丽而生机勃勃的草原,走进了真实而震撼人心的动物世界。尤其是对于青少年读者来说,他们通过阅读,能够从动物、人类、自然三者之间的紧密情感中,体会到自然法则的神圣和生命力量的伟大,也能从中汲取团结友爱、勇敢执着、保护自然、热爱动物等良好品格。书中精美的写实插图能让读者有如身临其境,充满感情的文字不时敲击着读者的心灵。
本册为《小火狐江秋(最新修订版)》,像世界上每一个可怜的孤儿一样,它从一出生,遭遇的就是冷眼、饥饿和遗弃,幼小的火狐却在危机重重的大自然中顽强生存。
媲美西顿笔下的动物世界,一部挑战命运的生灵史,一首永不放弃的赞美诗。
许廷旺所著的《小火狐江秋(最新修订版)》讲述:它是穿梭于草原中的一团火焰,它是草狐家族的弃儿,它是在歧视、孤独、饥饿和危险中长大的勇士。众叛亲离,它仍然坚强勇敢;家人有难,它却挺身而出……它的故事,就像它那一身绚丽的被毛般耀眼夺目。
01 占巢
广袤、肥沃、美丽的台来花草原不仅是大型动物狼的天堂,也是小型动物――狐、獾、野兔、野鸡的理想家园。动物在这里无忧无虑地繁衍生息、产崽育雏。一些小型动物的生活常常会被突如其来的危险搅乱,而每一次危险来临,也是它们展示自身智慧与勇气的时机。动物的生命更是因此充满了活力与激情。在那些危急存亡的时刻,动物们表现出了对生命的强烈渴望,侵袭,攻击,杀戮,反抗,让它们的生活变幻莫测。台来花草原也因为有了这些动物而显得更神秘。
四月,台来花草原已进入初春季节,温煦的春风驱走了漫长的严寒,土地变得柔软、湿润。枯黄的茅草丛中长出的一片片新绿,在春风中轻轻摇动着柔嫩身躯。远远望去,台来花草原就像铺了一层崭新、青绿的地毯。
这里的地形有些特殊――圆弧状的土丘绵延几十里,与之相连的是一马平川的草地。不远处就是静静流淌的绰尔河,清澈的河水宛如一条玉带,在台来花草原上蜿蜒。绵延数十里的土丘是一道天然屏障,栖息在内的动物可进可退。*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里靠近水源。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利于防守的地形,使这个地方成为了动物理想的家园。
傍晚,温和的暮风中弥漫着春天的气息。动物们纷纷走出洞穴。这里的冬天是那么漫长寒冷,凛冽的西北风从未停过。动物们只能躲在洞里避风御寒,寒风稍小时,它们才可以出来活动活动筋骨,散步,觅食。可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因为无法承受异常的严寒,而不得不提前结束洞外活动,一头扎进黑咕隆冬的洞穴里,盼望着鬼天气早早结束。现在春天终于来了,到处弥漫着春的气息,动物们可以放肆地活动了。春天给人以希望。
动物们也充满着希冀――新的一年开始了。祈盼在这一年里,平安无事,产崽多多。小动物们迫不及待地钻出巢穴,在春风中舒展身体,放松四肢,心情美妙极了。天是那么的蓝,云是那么的白,连呼入肺里的空气也是那么新鲜……
一对狐夫妻探头探脑地钻出洞穴。雌狐吉子体态臃肿,步伐缓慢;雄狐南木身子敏捷、灵活。虽然是出来散步,但狐夫妻依然高度警惕。这个季节,台来花草原青黄不接,狐的天敌――大型肉食型动物狼正被食物所困扰。它们极度发达的嗅觉能很快捕捉到食物的气味,循着风中食物的气味一路找上门来。一旦被它们发现,十有八九将葬身狼腹。
生活在这草原上的狐狸,牧民们亲切的称它们为“草原狐”,实际上学名是“赤狐”。赤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被毛赤褐色,或是赤色较多的狐,牧民称为“赤狐”,也叫“火狐”;另一种被毛灰黄色的,牧民称为“草狐”。
眼前的一对狐夫妻就是台来花草原普通,常见的草狐。
狐的生活规律是昼伏夜出,可迫在眉睫的问题往往使它们不得不提前行动。吉子快要产崽了,产崽之前它要找一个安全的巢穴。为此,南木一连观察多日,终于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眼下,它正带着吉子去那里查看。四周静悄悄的。
南木腾挪跳跃,来到土丘**处。它警惕地环顾四周,确信没有危险,才向下首方向轻轻发出“吱――”的一声短叫。吉子听后,大大方方走了过来。它一边走,一边观察四周地形。夕阳只露着半张脸,给土丘镀上一层金灿灿的颜色,远处光线暗淡,显得模模糊糊的。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吉子的视线。
吉子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它很满意。
现如今已经找到安全之所,若再找到一个洞穴,就入住了。
狐夫妻站在土丘高处,有种怡然自乐的感觉。
实际上,狐对洞穴要求不高,土穴、树洞都可以是它们的藏身之处。
甚至从别的动物,如野兔手里夺取,鸠占鹊巢,据为己用。狐这种懒惰加强盗的行为,主要是频繁改变生活环境所造成的。一年当中,狐至少要换三到四次洞穴。春天产崽要有一处新洞穴,这个洞穴不仅要安全,而且空间要足够大,能够容纳五六只小狐活动。这也是狐非常讲究的洞穴。小狐长大了,纷纷离开大狐,这时狐的旧洞穴就显得可有可无了,茂盛的草丛、树丛都可以为狐提供栖息之地。等到冬天来临之前,它们又需要一个像样的洞穴来栖身了。否则,终日呼啸的西北风非把它们冻成冰棍不可。这样算下来,一年当中,狐至少要有三到四个洞穴。狐虽然频繁更换洞穴,看似随遇而安,但其实是因为它们对洞穴的安全性要求相当之高。
现在,狐夫妻就要选择一个较大、较安全之处的洞穴。吉子的身体状况告诉南木必须这样做。南木很少亲自打洞。此时,它根本没有打洞的想法。吉子也是。它们都想不劳而获,再也没有比这种办法更省时省力的了。
一对狐,两双眼睛警觉地察看着四周。
P2-4
作者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生活多年,有丰富的生活积淀和感悟,动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语言自然流畅,故事跌宕起伏,好读,耐读,很值得一读。
——中国动物小说大王 沈石溪
草原是游牧民族的家园,这些与牲畜共命运的游牧人,几乎可以从牲畜身上的到生活所需要的一切。本书讲述的就是游牧人与这些生灵的传奇故事。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黑鹤
这部动物小说集诗性、智性与知性于一体,把动物小说创作推上了一个新台阶,相信他们会唤起儿童读者的审美惊奇。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 谭旭东
作者通过动物小说形式,记述了草原游牧文明的鲜活动态、生命永恒、及内蕴的张力,也是对已忘记初衷的人类一个提醒,敬重你的母体大自然。
——著名作家 郭雪波
作者描述的动物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张力。草原因有了这些可爱、顽强的动物而显得博大与神秘。
——内蒙古作协主席、著名作家 特官布扎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