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王小波传(无界行者)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问菲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革命青年

经过了十几年的传播,王小波现在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偶像,在一些人心中他甚至是思想上的“教父”,人们爱他的思想,仰慕他的作品。他的很多作品包含着戏谑、率性的成分,并不是特别好懂,但是却传播得异常广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王小波有着异于常人的感受世界的独特方式,他的思想就像是一扇门,从这里可以通向无限广阔的远方。

王小波对于世界有着独特的感受和思维方式。哥哥王小平评价王小波:“生活中一直在走着一条特别的道路,一直在探索着精神上可能的存在方式,寻找着自己的适当位置。”可能这指的就是王小波一直在寻找的精神家园。

很小的时候,王小波就显露出了与一般孩子的不同之处,他非常喜欢思考,突出的表现就是一直在呆呆地想着什么。这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傻”或“呆”,而是仿佛在寻找这个世界的趣味。

在生活单调乏味的时代,王小波却有着与时代截然不同的思维,可以说,先天的形成占有重要的成分。要探索王小波的精神特质或者说思维方式,要从他的家族传承上说起。

王小波的父亲来自于四川,在他的祖辈中,就已经表现出了不平凡之处。王小波的祖父王渊儒本是四川渠县一个不起眼的放牛娃,然而在纷乱的时代,小人物也可能凭借自身的某种特质展现出与早期身份不相符的命运旋律,祖父就是这样一个人。

一天,祖父正和自己的父亲在田中干活,两人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一怒之下,祖父离家出走了。在当时,空间距离大,没有任何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就算是离家出走,也不过是从一个村庄逃到距离并不太远的另一个村庄。

来到了新村庄之后,祖父匆忙之中撞入了一家学堂。起先,他只能在窗外偷听老师上课,并不能进入学堂学习。但是随后命运之神眷顾了他,正在上课的老师发现了这个躲在教室外的“旁听生”,和他沟通之后,发现他很有天赋,非常聪明。发现这样的好苗子,老师自然是不愿意放过,就将他叫进了教室听课。

几天之后,曾祖父经过多方寻找,终于在学堂发现了正在听课的祖父。他想要叫祖父回家帮忙种田,然而老师说,祖父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如果不能上学实在是太可惜了。听到老师这样说,曾祖父也非常高兴,此后,便倾其全力供孩子上学。

祖父并没有按部就班地一直学下去,在学了几年之后,他觉得读书简直太容易了,每天都坐在学堂里太没有意思了,于是开始游走集市,走街串巷做生意。

或许是天生具有商业头脑,或许是善于发现机遇,在走街串巷的过程中,祖父了解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由于军阀混战,火药成为各大军阀争相拼抢的重要物品。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很多人只是笑笑,并没有在意,祖父却联想起在山区有一种果实的外壳,那正是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

为此,祖父特意去鼓励山民收集果壳,将果壳烧成灰后,他再出钱购买。这些果壳散落在山中,原来没有人捡拾,因此对于很多山民来说,这项劳作并不复杂,却能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自此之后,崎岖的山路上多了很多捡拾果壳、担果壳灰的山民。

对于王渊儒来说,这一发现让他着实富裕了起来,据说他每天秉烛点钱至三更。一直贫穷的放牛娃,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因了机缘巧合一夜之间暴富,让村民刮目相看。

富裕之后,他开始涉足江湖,有了自己的帮会,招揽天下的兄弟。他为人十分仗义,颇有草莽英雄的豪情。

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在土地改革运动中,他因为地主身份遭到了批斗。根据当时的传说,祖父无奈之下跳了城墙,幸而没有摔死,一副残躯病体在床上养着。在坚持了两个星期之后,祖父的命数走到了尽头。

祖父走了,留给后世八个儿子和他曾经的智慧。八个儿子中,王小波的父亲王方名排行第三,后来成了著名的逻辑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祖父的第八个儿子,也就是王小波的八叔也成了大学教授,足见这个家族的智力是非常高的。

这些并不是最神奇的地方,据说祖父的第七个儿子极其聪明,不仅能双手打算盘,还自学成才,成了乡野里非常出名的医生,救活了很多人。王小波的这位七叔还有着预测未来事情的能力。在27岁那年,他预感到家族将要遭受灾难,为此产生了自绝于世的想法,最终竟然绝食而亡。试想,在27岁的年纪,因为预感到了人世的不测,就能有自绝于世的勇气,这位七叔的确不同寻常。P8-10

书评(媒体评论)

王小波当然很聪明,当然很有文学才华,当然也还有所积累,博闻强记。他也很幽默,很鬼。他的文风自成一路。但是这都不是我读他的作品的首要印象,首要印象是,这个人太明白了。

——作家王蒙

调侃中有一种内在的严肃,鄙俗中有一种纯正的教养。

——作家周国平

王小波是好样的,我也是好样的,我们不存在谁盖了谁的问题。王小波要是活着,我觉得他会更牛。

——作家王朔

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作家,很多人说他有点像梵高:生前潦倒没人认识,死后大家越来越捧他,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神话。

——著名主持人梁文道

后记

2015年4月11日,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周六,阳光明媚,岁月静好。

打开网页,登陆微信等社交媒体,发现铺天盖地的都在怀念一个人——王小波。因为他,这一天变得不再平常。

从1997年到现在,他已经离开了18年。

18年来,他不再默默无闻,而是成为了一种符号、一面旗帜。

“不自由,毋宁死。”他热爱自由,愿意成为自由的思考者。

“智慧本身就是好的。”他热爱智慧,带领无数的人觉醒,寻找世界的美好和智慧。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他追求理性,用独特的方式致力于建立一个有趣而理性的世界。

刻画这样一个饱满又丰富的人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内心充盈着幸福,情感上却克制,这源于他的智慧澄明而自然、他的理性不冷漠、他的自由不越界。这才是完整的王小波、一个不被神化的王小波。

他曾经在《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中写道:

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太阳初升时,忽然有十万支金喇叭齐鸣。阳光穿过透明的空气,在暗蓝色的天空飞过。在黑暗尚未褪去的海面上燃烧着十万支蜡烛。我听见天地之间钟声响了,然后十万支金喇叭又一次齐鸣。我忽然泪如雨下,但是我心底在欢歌。有一柄有弹性的长剑从我胸中穿过,带来了剧痛似的巨大的快感。这是我一生最美好的时刻,我站在那一个门坎上,从此我将和永恒连结在一起。

18年过去,时光易老,物是人非,而他终究成为了永恒。

不可否认,限于笔者水平和资料所得,书中难免会有疏漏。欢迎大家予以批评指正,笔者不胜感激。如果这本书能够为大家认识王小波带来一些启示,那就是笔者最大的欣慰了。在写作过程中,笔者参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在此一并致以感谢。

目录

第一章 顽劣少年

 世间再无王小波

 革命青年

 王家小四

 迎来曙光

 偷书读

第二章 去云南

 “文革”开始

 顽童时代的结束

 坚定地要去云南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第三章 那个特殊的年代

 回京

 “失败”的插队

 去山东

 第一次教师生涯

第四章 终于可以上学了

 可笑的城市

 革命时期的爱情

 萧伯纳与“郭鲁茅巴”

 进入大学

 最熟悉的校园

第五章 特立独行的爱情

 《绿毛水怪》

 那些花儿

 王小波的爱情观

 当王小波遇见李银河

第六章 留学与游历

 难得的机遇

 艰难的生活

 许倬云先生

 在路上

第七章 精神自由之路

 回国

 辞职

 获奖

 创作高产期

第八章 他们的世界

 被刻意忽视的群体

 巨大的争议

第九章 短促的终结

 一声惨叫

 身后事

 轰动

第十章 中国的卡夫卡

 门下走狗

 文坛的忽视

 历史不会忘记

后记

参考书目

序言

自由与天赋

王小波是个天才,任何人都无法否认这一点。正如爱迪生那句已经被人说滥了的话:“成功就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但很多时候1%的灵感要比99%的汗水更重要。”要想做到像王小波这样,凭自己的文字成为一代人的偶像和灵魂导师,光靠努力是绝对做不到的,更何况,王小波向来都不算是一个特别努力的作家。

很多人把王小波说成是“中国的卡夫卡”,从文学与思想的角度来看,这个说法是相当有道理的。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卡夫卡(弗兰兹·卡夫卡,1883—1924年,捷克著名作家)一生致力于用自己的文学天赋来突破自我,并且为此付出了孤独终生的代价;王小波一生则致力于突破环境对自己的束缚,尽情挥洒文学天赋。

17岁的王小波不顾亲友的劝阻一心要去云南,很多人对此不理解,当时还有亲友联想到了男女感情方面的因素。但实际上,王小波只是想要逃离罢了,他迫切地希望换一个环境,对于身处的这个环境,他感到无比的压抑,这也是他一到云南便开始尝试写作的原因。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插队的农村也并非世外桃源,在大的环境当中,根本无处可逃。于是,王小波只能选择忍耐,默默地种地。默默地教书,默默地在工厂里做手工活。当然,他仍有梦想,仍有对自由的追求,所以他也在默默地读书,默默地写一些极少会拿给别人看的文字。

极少终究不是全部,一本《绿毛水怪》的手稿让王小波收获了与李银河的爱情,收获了一位能够真正欣赏并呵护他及其才华的知心人。

环境在好转,时代在进步。于是,王小波拥有了上大学甚至出国留学的机会。在出国的那段时间里,王小波可以自由思想,自由学习,自由写作,自由地游历世界,自由地开发自己的天赋……

出国留学的这段经历为王小波打开了一扇大门。王小波后来毅然辞职,去做一名自由撰稿人,并且将这个身份一直保持到了他生命的终点。

作为自由撰稿人,他犀利的杂文让报社和杂志社的编辑们如获至宝,但杂文写作只是他的谋生手段,写小说才是他的挚爱。

王小波的小说情节离奇荒诞,还有直白的性爱描写,这些都是当时出版的禁区,以至于在王小波生前,他的小说作品出版寥寥,他本人也名声不大,只是一个“沉默的大多数”。

这道无形的枷锁,王小波一生都没能完全冲破。然而,讽刺的是,真正将这道枷锁击得粉碎的,是他的死。

王小波的突然逝世吸引了足够多的关注,于是人们开始将他的小说、杂文、报告文学甚至他和妻子李银河之间的书信拿来结集出版。这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王小波,他们被王小波的思想和才华所折服,成了他的忠实粉丝,王小波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一代人。

这是一本关于王小波的传记,也是一个关于天赋与自由的故事。

内容推荐

他是一位自由思想者,他是苦难与荒谬结晶出来的天才,他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他的作品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他就是王小波。

他在荒谬与扭曲中诞生,却从未屈服于现实。他跟随自由的心看遍世界,用理性的头脑矫正歪曲。他用荒谬的反讽来述说正义,用朴实无华诠释美丽。然而,这一切价值,都在他去世之后才被发觉。

问菲著的《王小波传(无界行者)》以王小波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他在文学、思想、精神世界方面的惊人天赋和才华横向铺展开来,是一本详尽客观的王小波的传记,也是一个关于天赋与自由的故事。

编辑推荐

王小波,当代著名学者、作家,他的“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坛最美的收获”,在世界文化和思想宝库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他的作品被人们广泛阅读、关注、讨论,并引发了“王小波现象”。

问菲著的《王小波传(无界行者)》是一本详尽客观的王小波传记。以王小波的生平经历为纵轴,以他在文学、思想、精神世界的惊人天赋和才华横向铺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8: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