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想创业的读者而言,《浪潮式发售》这本书必不可少,因为它能帮助你以最快的速度创业。自1996年开始,杰夫·沃克通过在网上举办产品发布会取得了巨大成功。依靠自己的努力成功创办第一家互联网企业后,他很快就研究出一套发布新产品的流程,事业上也进一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更让人惊叹的是,他取得辉煌成就的列车不过才刚刚启程。随后,他开始将营销手法作为产品销售给其他企业家,进而取得了更加惊人的业绩。其他以家庭为基础的微型企业开始使用他的产品发布营销法,营销额出现节节攀升,从几万美元升至几十万美元又从几十万美元飙升至上百万美元。
投资失败的个体户,怎样让长期积压的库存,变成众人抢购的稀缺品,最终敲开财富之门?
只有一腔热血的大学毕业生,怎样将原本无人问津的网球课程,发售成价值45万美元的专业教程?
长期脱离社会的全职主妇,如何白手起家,创造出自己的第一款爆品,并挽救即将破碎的家庭?
改变上述人士命运的是同一件法宝——产品发售方程式。互联网营销大师杰夫·沃克针对微小型企业资源有限的情况,创造出种子式发售、联营式发售、PLF和PLF2.0四条发售路径,为产品上市充分造势,进而像浪潮一样席卷消费者,掀起抢购风暴。
不论你卖的是电子产品、衣服鞋帽,还是手机软件、网络视频,都一定会在本杰夫·沃克所著的《浪潮式发售》中找到最适合的发售路径,以最快的速度风靡市场,狂销疯卖!
前言 如果苹果公司为你开新品发布会
第1章 从家庭煮夫到互联网营销“教父”
“时薪”8000美元
互联网+传统企业=流奶与蜜之地
互联网创业的捷径:产品发售公式
我已经赚够了,你呢?
第2章 从吃救济粮到收入六位数
荒野求生:55倍增长比“希望”更能填饱肚子
“误入”商界乌托邦
为什么有些人努力1分,却可以有100分的收获?
像好莱坞大片一样卖东西
三个步骤,让你创业一次就成功
第3章 打造你的专属印钞机
核心策略:创建客户名单
还在地毯式轰炸?!
借力云存储,“吸粉”事半功倍
粮草先行:名单撷取页上线
“贿赂”潜在客户
这样做SEO,流量滚滚来
第4章 如何不露痕迹地推销:翻页式促销信
当对话取代独白
言辞咄咄不如含情脉脉
说一半,藏一半
图穷匕见,亮明销售重点
第5章 客户为什么购买:施加“咒语”
九种心理诱因“套牢”客户
分层与排序:1×9>9
第6章 为什么iPhone一上市就遭哄抢:预售造势
好奇心就像一个钩子
“你可以帮我这个忙吗?”
信不信由你,我穿着浴袍挣了11万美元
第7章 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卖什么:预售的魔力
从“快来买我的产品”到“我要买你的产品”
山雨欲来风满楼:预售造势
优秀预售序列的关键:创造价值
第8章 三,二,一,发售!
宇宙飞船发射前的十秒
善用稀缺心理学,掀起抢购狂潮
利益“恐吓”
当突发事件降临
第9章 如何白手起家:种子式发售
连点子都没有还敢谈创业?
产品未问世,销售已达成
锁定客户中的积极分子
步步为“赢”,但保持矜持与优雅
从一颗种子到一座森林
第10章 如何在一小时内赚到百万美元:联营式发售
首先找到联营伙伴
打开保险:内部试水降低风险
99/1法则
1秒进账12 000美元
第11章 产品发售公式2.0版:企业创建公式
如何快、好、省地成立一家企业
企业创建公式的六个关键点
第12章 互联网创业逻辑:只赚“喜欢”赚的钱
你为什么创业?
你最想为谁服务?
你的后背可以交给谁?
选择即失去,留心你的机会成本
试试与竞争对手合作
第13章 除了事业,人生也需要经营
拒绝朝九晚五,我要睡到自然醒
在过上理想生活之前,你要敢“想”
创业者的安全感
摆正心态:有波折,才会有浪花
做你最擅长的事
赠人玫瑰:互联网时代离不开共享
第14章 出发,什么时候都不晚
谣言粉碎机:产品发售公式之死
少有人走的路
致谢
术语总汇
在一本关于市场营销和创业的书籍中,上述言论可能有点夸张,但这正是我们在本章中要阐述的内容。此前,我曾向你提到过心理诱因这一概念。心理诱因是影响我们的行为模式和决策方式的关键因素,它们有着无比强大的力量,并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发挥作用。心理诱因早在数千年前就形成,如今它们在我们所有人身上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除非我们大脑的工作方式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这基本不可能),否则它们会一直对我们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
产品发售公式的部分魅力在于,它仿佛给了你一张可以自由发挥的画布,在准备发售产品的过程中,你可以利用这张画布激活消费者的心理诱因。心理诱因(连同产品发售序列和讲故事这两个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在预售阶段和发售阶段,只要一次次地触发这些诱因,你就相当于对潜在客户甚至整个市场施加了一种咒语,这种咒语几乎可以起到催眠的效果。
九种心理诱因“套牢”客户
在我详细描述这些心理诱因之前,我需提醒你,它们非常强大,既可以用来行善,也可以用来作恶。坦白讲,我知道这方面的知识会被某些不道德的人掌握和利用,但多年来,我的学员都成为了非常优秀的人,他们按照合乎道德规范的方式运用这些知识,并为这个世界创造了巨大价值。我希望你也能利用这些知识取得令人惊叹的成就,并与世界分享你的天赋。
下面让我们开始吧!以下是我最喜欢使用的9种心理诱因。
权威感
人们往往崇拜那些权威人士,比如只要一看到医生走进体检室,我们几乎就会立刻变得毕恭毕敬,我们对医生言听计从,认真对待他们的建议,即使不认同他们的话,可能也不敢直接提出反对意见。
这种反应非常合理,我们常常希望在别人的指引下做决定。和其他心理诱因一样,权威感能帮我们缩短决策过程。在漫长的人生路途中,我们每天都要做无数的小决定。我们的每一项行动,实际上都经过某种程度的思考。为了更有效地做决策,我们的大脑发明了一种方法,那就是敬畏权威。
如果你想在市场营销活动或行业中更具影响力,那就要让别人你视为权威人士。当我还在读高中时,就学习了关于权威感的重要一课。在参加完学校的橄榄球比赛后,我和三位朋友准备驱车回家,当时有好几百名观众也正在离场,因此基本上所有车子在停车场乱作一团,动弹不得。我的一位朋友很了解权威感的作用,他在车上找到一支手电筒,很快想出一个点子。他走下车,打开手电筒,开始指挥交通。显然他不是真的在指挥交通,而是在想办法让我们的车杀出重围。其他司机看到手电筒的光束后,不禁认同了这位“交通指挥员”的权威,于是很快我们的车就开出了停车场。他指挥交通的权威来自于手电筒,人们因为他掌握着手电筒的光束,就认为他属于权威人士。那天晚上,我学会了一个道理:有时,树立权威并不需要太多东西。
产品发售公式是树立权威的一种完美方式。在预售阶段,我们已经与潜在客户分享了高品质的内容,我们在客户心中的权威性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建立了。巴里·弗里德曼在他的预售中提及自己上过《今夜秀》,并且在白宫表演过,这立刻为他赢得了权威地位。由于他谈论这些成就的出发点是帮助客户,所以并没有给人吹嘘的感觉,相反,这番话加深了他与潜在客户之间的情感联结。
P77-P79
这是一本快速创业指南。无论你已拥有一家企业还是正处创业期,这本书都有助于你获取更多发展动力。
想象一下,假如你可以像苹果公司或好莱坞那些影业巨头一样发售产品,将会是怎样一番情形?假如你的潜在客户天天迫切期待着你的产品上市,又会是怎样的景象?倘若你在市场中建立了难以撼动的地位,并且几乎消灭了所有竞争对手,结果又会怎样?如果你在企业规模不大、财政预算也不高的情况下做到了上述三点,那该是多么令人激动的事情!
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教给你一套流程或者说公式,它可以帮助你实现上述目标。在过去的18年中,我创造了这个公式并一直在完善它。这本书中,我要和大家一起分享它。
本书没有高深的理论,我教给你的东西都是源自真实的案例。我一直在检验这个公式的合理性,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失败,我积累了来之不易的经验并最终完善了它。
我也亲自发售过几十次产品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些都不足以说明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也不足以称之为成就。我曾帮助我的学员和客户组织过几百次的产品发售活动,我是这些活动的策划者和监督者。
我非常注重案例教学,所以在本书中,你将会认识我的一些学员。你会发现,我的所有案例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我读过的许多商业书籍都是用虚构的案例来解释其理论,那种情况不会出现在本书中。
我告诉你的案例都是真人真事。此外,你可以登录与本书一起推出的会员网站http://thelaunchbook.com/member ,以获取更多相关的音频和视频案例研究。另外,我还在网站上分享了一些培训资源。
言归正传,让我来谈一谈我的学员吧。我承认,这些学员让我津津乐道,我为他们的成功欢呼雀跃。之所以这样,不仅因为这种做法具有教育意义,还因为他们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我一直认为,创业者是人类的未来。他们是人类进步的驱动力,他们创造了就业机会,并且为这个世界带来了真正的财富。这正是我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的原因之一,因为我的工作就是帮助这些创业者或准创业者。
我还认为,我们正处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崇尚创业精神,并为创业者的成长提供无数机会。创立企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企业顺利发展更是难上加难。如今,我们能够在全球寻找那些适合企业发展的利基市场,这种机遇前所未有。譬如说,我所做的第一单生意就来自一个非常小众的利基市场,我在位于科罗拉多州的地下室,把产品卖给了一个瑞士人。
当然了,这可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正如人类的任何一项成就一样,创业离不开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本书绝对不是所谓的快速致富经,但书中所述的公式已经一次次被事实证明,它是快速发售产品或快速创业的路线图。毕竟,如果人们想把某种体系应用到工作当中,当然希望它已经经过实践的检验和证明。
通过这个产品发售公式,我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刚开始创业时,我只是业界的一个无名小卒,历尽艰苦,终于有所成就。如今,我的产品销售额已经达到数千万美元,而更让人惊讶的是,我的学员和客户所取得的成就让我相形见绌,他们的产品和服务销售额已经达到数亿美元的规模。
更有趣的是,当蓦然回首,我发现这一切都是在偶然中发生的。我创业的目的不是重塑市场,也不是成为行业领导者。实际上,在刚开始的时候,我个人的产品销售业绩为零,也没有任何市场营销经验。不过,从很大程度上来说,这正是我事业取得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