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标志着一门科学。一方面,它指明了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这种现象学指明了一种方法和思维态度,就这点来说,因为意见不同而分道扬镳的两位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却默契地达成了共识,他们把现象学看作“特殊的哲学思维态度和特殊的哲学方法”与“科学的哲学一般之方法的名称”。栾林编著的《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研究(兼论现象学对经济学的作用)》将以“发生现象学”为主线进行研究,并对上述问题进行逐一阐明。
胡塞尔的现象学是一门追求自身明证性和彻底性的学问。正是由于对自身明证性的追求,胡塞尔的现象学表现为一种不断否定自身、不断发展的理论。在手稿中,胡塞尔对自己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一次总结和说明,他依据前后期构造方法的不同把现象学方法分为静态现象学和发生现象学两部分。栾林编著的《胡塞尔发生现象学研究(兼论现象学对经济学的作用)》从这种划分方式出发,重点研究胡塞尔后期所提出的发生现象学,并阐述了现象学对经济学的作用。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引出——对胡塞尔思想的一种新划分标准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本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第一章从静态现象学到发生现象学
第一节 静态现象学
一 “立义——立义内容”的平行结构
二 静态现象学的缺陷
第二节 时间性与发生现象学
一 内时间意识的晕圈
二 对直观的重新界定
第三节 视域——发生现象学的开端
第四节 发生现象学
一 主动构成和被动构成的关系
二 统觉的分析模式
第五节 静态现象学与发生现象学的关系
第二章发生现象学的被动构成阶段
第一节 发生现象学中的被动性领域
第二节 被动性领域与无意识
第三节 原初的被动性
一 绝对自我
二 动感意识
第四节 第二性的被动性
第三章联想和触发
第一节 被动发生的原则——联想
一 联想与内时间意识的关系
二联想的分类
三 联想的作用机制
第二节 触发
一 触发的内涵
二 触发实现的条件
第四章发生现象学的主动构成阶段
第一节 素朴的把握和观察
第二节 摆明性的观察
第三节 关系性的观察
第四节 意义增值和意义历史
一 意义增值
二 意义历史
第五节 从纯粹的自我到单子的自我
第五章发生现象学与交互主体性
第一节 交互主体性得以可能的发生契机
第二节 发生的前提——本己性领域
第三节 发生的方式——同感
一 造对
二 共现
第四节 发生的结果——交互主体性领域
第六章发生现象学与观念的历史
第一节 发生与历史的关系
第二节 回溯式追问
第三节 回到生活世界
第七章现象学的“发生”
——现象学对经济学的影响
第一节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现象学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与现象学的理论联系
一 对实证主义态度的批判
二 意向性与人的行动
三 时间与不确定性
四 解释学转向
第三节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现象学基础
结语
附录:莱布尼茨单子论及其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