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拭去尘埃的岁月(我的父亲何炳文)/红色记忆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何丽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是一名不能公开身份的革命战士,但他是新中国的开国功臣;他不是叱咤风云的将帅,但在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的风采。他朴实无华、真诚坦荡、淡泊名利、清廉敬业,他以自己的言行诠释着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践行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华精神。何丽所著的《拭去尘埃的岁月(我的父亲何炳文)/红色记忆丛书》真实记录了革命军人何炳文同志一生艰苦奋斗、坚守信仰、无私奉献的感人传奇,点点滴滴见品格,丝丝缕缕都有情。

内容推荐

何丽所著的《拭去尘埃的岁月(我的父亲何炳文)/红色记忆丛书》讲述了何炳文同志是一名残疾革命军人。1936年西安事变后,在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参加革命,1937年在护送中央领导赴西安的途中,遭遇土匪伏击,19岁的何炳文为保护周恩来副主席而负伤,之后截去左腿,成了二等甲级残废。但他身残志不残,在血与火的革命战争中,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一直战斗在黄河之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他始终表现出了一个革命战士、一个共产党员高尚的情操,以鞠躬尽瘁的品格和精神,教育、影响和培养着他的孩子们。

目录

前言 深深的怀念

 突然去世 背负“自杀”罪名

 奋斗七年 骨灰安放八宝山

 定论——女儿代专案组写结论

 地下党引上人生之路

 奉杨虎城之命到延安

 在周恩来副主席身边

 老照片的故事

 延安劳山负伤致残

 我差点被周恩来夫妇领养

 毛主席和荣誉军人学校

 荣校——永恒的记忆

 撤离延安,情难舍意难离

 两千里行军

 东渡黄河

 马褡子比命贵

 夜遇黄河少年

 行军途中三件宝

 战场上没有残疾人

 回老家探亲

 父亲与巫君玉大夫

 与周同宇家的情谊

 父亲说“待遇”

附录一 身残意志坚 一心为前线

附录二 何炳文同志介绍

后记

试读章节

我当时也是忧心万分。每天天不亮就从家里出发去学校,或去府右街,心里总是乱糟糟的,不知道哪一天才是头,不知道党中央在干什么,不知道伟大舵手毛主席在干什么。国家现在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呢?每天看到的是周恩来总理疲惫的身影,听到的是周总理苦口婆心对“反动派”的讲话。

在那段时间里,从来不在我面前讲周总理事情的父亲,总是分外关心总理的情况。有一天晚上,他给我讲了一段往事。

那是20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有大批从战场上下来的负伤指战员,在四川成立了荣誉残废军人学校。他们当中的一些伤残人,排练了很多鼓舞人心的好节目,于20世纪60年代初到北京来汇报演出,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和特别大的震动。父亲虽没去看过演出,但从报纸上知道了这个情况,非常感动。他说自己是残疾人,特别能体会残疾人创作这些节目所花费的代价。他很佩服这些伤残的志愿军战士的毅力和革命精神。他也非常心疼这些残疾兄弟姊妹。

1961年某月,突然有一天,总理办公室有人打电话找他,说周总理提议,让他去四川担任荣誉残废军人学校校长。那时,父亲的身体不太好,伤残腿的骨质增生和神经根炎折磨得他一天到晚几乎没有片刻的安稳。尤其是晚上,他几乎常常拄着拐杖,在交通部门前的大街上大半夜不停地走来走去,而第二天,又照常上班。即使被迫在陆军总院做完残腿神经剥离手术之后,总的情况也没有太大的改变。所以他没有马上表态。他主要怕胜任不了总理的点将。他觉得,要去就要像战士上战场一样必须把工作做好,绝对不能辜负总理的信任。而出于现在身体的这个状况,父亲想告诉打电话的同志,请总理能否考虑别人。但是,父亲没有说出口。他也说不出口。他想,不知道总理遇到了多大的难处,才想到让他去做这个工作。所以片刻之后,父亲坚定地说:“没问题!通知什么时间出发,我就什么时间走。”

父亲是个十分谨慎的人。总理办公室的这个电话讲的这件事,交通部里几乎没有人知道。他只对母亲说过,组织要他去四川抗美援朝荣军学校工作,让母亲帮助他准备去四川工作的东西。当时母亲问他:“我们去不去?”父亲说,他一个人去,可能会带上通讯员小田成。

正当父亲准备的时候,又接到他暂时不用去的通知。父亲心里一惊,就在电话里说了一大堆,残疾人做残疾人的工作比较方便等理由。但最终父亲没有去成。这件事,使父亲遗憾和懊悔了好几年。因为他觉得自己对不起总理。在国家当时的形势、经济和人民生活都很困难的时期,总理这个大管家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啊。还有多少想不到的大事小事都要他操心。而自己却在总理考虑需要自己的时候,身体不争气了,父亲心里怎么不难受呢。(P2-P3)

序言

前言

深深的怀念

何炳文是我敬爱的父亲。虽然他以50岁的壮龄于1968年7月9日长逝,距今已整整四十七年了,但父亲的音容笑貌无时不浮现在我的面前。父亲对我的教诲与影响,无时无刻不激起我对他老人家深深的怀念和无限感激。

我之所以如此怀念父亲,不仅因为他给了我生命,而且还因为在他的有生之年,无论在延安的艰苦岁月,在长途行军路上,在解放战争大反攻的硝烟中,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他都始终如一的以一个革命战士,一个共产党员,一个人民勤务员的思想、行动、品格、精神、作风和情操,影响和培养着我,使我们兄弟姐妹养成了朴实无华、真诚坦荡、淡泊名利、清廉敬业,以及善待他人的品质。我们也因此确立了革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深深懂得父亲对我们的恩情。我们更深深懂得,只有将自己锻炼成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父亲才会高兴和满意。因而,追求品质和人格的完美,将是我和弟弟妹妹们永远努力的方向。

今天,我写下这部《拭去尘埃的岁月——我的父亲何炳文》,以表达对父亲的深切怀念,对父亲不尽的哀思和对父亲最真挚的感恩之情。

何丽

2015年8月22日

后记

后记

父亲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品质、精神、作风始终是我做人做事的榜样和标尺。所以,父亲的突然去世对我的心灵、心理和精神都产生了沉重的打击。我爱我的父亲,更敬重我的父亲。他去世后,我认为对父亲最好的纪念,就是把父亲对我的教诲和影响,融入到我的生命中,去追求,去继续,不断地努力,以求使自己成为一个像父亲那样的可以大写的人。

我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恩几十年如一,所以,也总是想把自己的这种情和心写出来。加之,在父亲的七个子女中我为大,有必要将我与父亲共同经历过的,那些难忘的日子记录下来,让弟弟妹妹以及我们的子孙后代,知道我们的前辈是怎样走过他们的革命生涯的。鉴于此,1963年我曾写过一篇《青岛夜话》。这篇文字,主要记录了1961年冬我陪父亲在青岛疗养院的两个星期,听他老人家讲述的一些往事和感受。后来,这篇文章失落了,但父亲讲述的往事,却已是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

1973年,父亲逝世四年后,我又写了一篇《非常年代的困惑》。这篇文字,主要记录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父亲的困惑、忧虑和心境。这篇文章,在1975年反击右倾翻案风时被我烧掉了,但父亲忧国忧民,对周总理的担心与挂牵,对祸国殃民“四人帮”的愤个艮,以及对人民和国家安定的企盼,已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并助我渐渐长大成熟。

1975年12月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父亲终被平反昭雪,骨灰安放八宝山公墓,盖棺定论为党的好干部,就更激起我要将心中的父亲写出来,要将点滴故事、片语只言的文字,连成一篇寄托哀思的祭文,献给父亲的在天之灵,也留给我们家人以示纪念。

2005年1月16日,我突发脑梗偏瘫住院治疗。这给原本多病的我又雪上加霜。在我已经走过的七十四年的人生路上,怎么有这么多的坎坷与磨难呢?战时,我曾被背我的民工扔在野山坡上,但没被狼吃掉;行军时掉在黄河里,但没被淹死;“文化大革命”被揪斗、被关押一年多,但没被逼死;1997年夏,去承德的路上翻车遭大祸,但没被撞死;前半生做左踝粉碎性骨折、阑尾、扁桃腺、脂肪坏死等五次手术,后半生在2001年至2002年1月的一年中,又经历了心脏二尖瓣置换全麻大手术,因癍痕严重又实施全麻切除癍痕和取钢丝手术;2005年1月,仅隔三年,又因脑梗偏瘫。但是,疾病和一个个人生爬坡都没有击倒我,也没有击退我。这就说明,认命不服命的我,命不该绝。是父亲遗传给我的坚强、刚毅、自信、乐观和信念支撑了我,塑造了我,使我认识和体验了生命并书写了我的生命之歌。难道我不应该向父亲感恩吗?难道我不应该以自己的真情,悼念已逝世四十七年的父亲吗?  所以,在生病五个月后,我便拿起了笔,克服肢体恢复中的困难,克服颈椎发病期病痛的折磨,用近半年的时间,到1 2月9日,写完这篇对父亲怀念、向父亲致敬的文字的最后一个标点。我相信,用真情、用心血伴着泪水写出《拭去尘埃的岁月——我的父亲何炳文》,代表我自己心声的。为了在文中能展示出父亲的真实,除~遍遍修改,还请相关的人看了相关的章节。为此,已过花甲之年的我毅然学会了使用电脑。如果不是父亲的在天之灵在鼓舞着我,不是亲人们在鼓励着我,我是不可能克服病痛和汉语拼音带给我的困难白勺。《拭去尘埃的岁月——我的父亲何炳文》是我和弟弟妹妹们共同用心血和深情完成的,让我们好好珍惜,好好珍藏吧!

寻找更多史料的过程,验证了我心中极有历史分量和极有传奇色彩的父亲。于是,我着重对父亲从西安到延安、在延安的特殊地位、劳山负伤致残、延安荣誉军人学校、参加解放太原的战役、“文化大革命”遭遇至突然死亡等,作为寻史的节点,进行艰难的寻寻觅觅。前前后后我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上西安,下延安,访父母老战友……我从年富力强到两鬓白发,尽管仍有遗憾,但终成一文,以示对父亲的思念、缅怀、和感恩。故将今年出版的该书,敬献给已逝世四十七周年的父亲,以感谢父亲的拳拳爱子之心,以寄托我们对父亲的不尽怀念与哀思。父亲,请收下吧!

拭去尘埃的岁月,展示出的是父亲传奇和有奇功的一生——虽然他的一生只有短短五十年;展示的是父亲坚实的脚印和革命历程,是父亲对革命和人民的忠诚,是父亲崇高的品质和不朽的精神,还有那父亲对儿女们最深沉的爱。这爱,让世界变得更美丽、更灿烂、更真挚、更亲切!

另外,我借此机会,向几十年来,在我寻史路上,在我成书的漫漫岁月里,以及在即将出版的过程中,凡是给过我关心、帮助,以致在我几度重病、抢救的危难时刻仍然鼓励、信任我的亲朋好友、同事同志们,我都表示深深地谢意,并叩首示诚。我也要特别感谢我的老伴丁毅同志和孩子们对我的照顾:感谢我远在杭州的弟弟何炜和不幸因病去世的小平弟弟,他们对书中图片、资料及一些杂事,付出了真情与辛劳。当然,我也要感谢出版社赵卜慧副总编辑及社科分社胡孝文社长、吕发成总编辑对“红色记忆丛书”出版的支持,以及本书责编刘春雨,举一反三地与我讨论、磨合。感谢不尽。争取再写出好作品予以报答吧!今后要多加努力,继续在寻史路上前行。

长女 何丽

2005年12月9日晚 一稿

2006年4月5日清明 二稿

2008年7月9日 三稿

2015年4月22日 定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7: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