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铁马冰河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何荷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何荷所著的《铁马冰河》书写了中国军人在那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战争中的隐忍与决绝。本书是军事题材的作品,句子短促、简约、硬朗,有点像军队的进行曲,即便是对爱情的表达,也是队列的行进速度,全然没有那种缠绵悱恻的味道,但又不乏细腻和柔情,于是坚硬的外表和内在的柔情形成一种语言张力,给作品增加了表现力。

内容推荐

何荷所著的《铁马冰河》中无论是对人物行为的刻画,还是对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以及对人物对话的语言的设置,不仅都能做到简洁无误,而且《铁马冰河》通过语言把小说的节奏拿捏得恰到好处。

目录

序一 柔软的石头——读何荷小说集《铁马冰河》

序二 从古希腊战场到民国医院

序三 血火和橄榄枝

前夜

铁马冰河

虞美人盛开的瞬间

囚龙

轮舞

透明蝎子

掷铁饼者

温泉关

兜售

时间的灰烬

曼陀

泾河君

试读章节

金巧姑娘喜滋滋地烧水,看火候。间或瞥一眼床上躺着的人。

前天,解放军的部队在村子里驻扎了两天,补充完开拔,留下一个重伤号。民兵队长很有气魄地摊派,“搁金巧家吧,金巧可会照顾人。这是咱子弟兵的董良董团长。养好了,公家给你颁个大奖状。”

金巧就爽利地哎了一声。帮着一个班长把胸口缠了绷带的人搬进自己家。

蒙班长是胶东人,从进屋嘴就没停过。没一炷香工夫,蒙班长已经把他团长的祖宗八辈都交代清楚了。金巧搞不清这个纵那个纵老三团还是红六团钢刀连还是硬骨头连,她只知道躺在她弟弟床上的男人是位英雄。有那样浓黑正气眉毛的男人肯定是英雄。

“老乡,我跟恁说哈,俺团长可不是一般人,恁是知不道啊,打仗可老猛了。俺团长交给恁了哈,俺赶部队去了哈。过两天俺来接。恁费心照顾啦哈……”蒙班长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金巧很好看地笑,晨光中冲蒙班长挥着胳膊。金巧的心突突跳着。她听到邻家大婶跟她的娘嘀咕:瞧,赶上送上门的女婿了。

今儿是阳历的五月十五。

金巧看着场院里一边做军鞋一边叽叽呱呱的小姐妹,不由得一抿嘴。

她挽起袖子,和面。

床上有动静了。还有不小心漏出来的一声“唉哟……嘶……”。

准是牵动伤口了。金巧放下面团,围裙上擦擦手,两步奔向床边。

“要喝水,是不?等着,俺给你舀去。”

水刚好烧开,金巧舀了一大碗,想了想,从橱柜里翻出红糖,加了满满一勺。

董良接过碗,烫着了,直伸舌头。金巧赶紧抢过来,低了头吹着。她怎么就不敢看他了呢。

董良咧嘴笑。要多憨实有多憨实。

“大妹子,做啥好吃的呢?”

“云面。董首长是山西人吧,我们这蒙山沂水,要到七夕才吃云面呢。”

“那也都是你们大姑娘小媳妇家吃的,我一大老爷们,弄点煎饼卷大葱就得了。”

“也不独给你吃。俺弟今天要回呢。”

“你还有弟弟?”董良来了精神,他把自己撑起来,靠在被垛上。

“你躺的就是俺弟的屋。俺弟也是公家人,也是部队上的。前儿个捎来信,说是派他来收军鞋,正好今天能来家,指不定还能多待两天。”

“哦……”董良盯着碗,吭了一声,“你弟弟叫啥?”

“叫辰生。”也不知怎么,金巧脸上红了红,想到她弟弟的模样,便又余光瞄了一眼董良。

和她弟真格是两类人。  董良捧着红糖水,咕咚咚灌下肚,“大妹子,真是麻烦你了。”他把空碗递给金巧。

金巧肚子里闷着,你都不问问俺叫啥。她搁下碗,又揉起面团。

场院外一阵骚动,老远有人喊着,“辰生,回来啦!”

那面团正揉在点儿上,空不出手。金巧心里焦的,想去迎她弟,又走不得。她听到她娘絮叨着,而她弟只是一个劲地“唉、唉……”

她正要撅嘴,就见一个人影忽然进来,填了满天满地。

“姐,我回来了!”一个穿着土布军装的精瘦的小伙子喊道。

董良乍见辰生,就仿佛看到一株小白杨生了腿,一栽给栽屋里,特别挺拔的一条后生。

那小伙子抬眼自己床上躺着人,朝姐姐小声嘟哝着:“有首长?来了几天了?”

方才在场院里,娘已经给辰生唠叨过了。

这在这个山区也是常事。共产党的队伍成批开来,再开走。驻留的时候就跟老乡拉家常,还给小孩子们念书讲文化。走的时候不带一针一线,半夜悄悄地开拔,门口水缸里打满水。偶尔留下伤员,老乡们都给安顿好了。一提到亲人解放军,就挑起大拇哥。

辰生自己就是个兵,读过几年私塾,营长让他当了主力排的排长,打仗冲锋都在头里,猛得虎生生的。营长也欢喜,正逢现在跟老蒋的嫡系整七十四师打到白热阶段,部队大量减员,准备让他补一连连长的缺。

他这次回来,总想着显摆显摆肚子上的伤。乡亲们管那些伤叫军功章。

他听说家里的伤号是位团长,胸口中了子弹,当时血流了好几摊,把团政委吓得够呛。

“前天留下的,今个儿才醒。”金巧继续和着面,用挽起的衣袖沾了沾面颊上的汗珠。

辰生便抢上去先查看伤员。他抓了条凳,坐在床边,跟董良寒暄上了。

“首长好!我叫辰生,四纵的。”

“我叫董良,在六纵。得得,别叫首长了。”

“那不一样,您是战斗英雄。”

董良不以为意地歪了歪头,“鸠占鹊巢了啊。躺你床了。”

辰生赶紧说:“您可千万别生分了,到了这老区还不跟自己家一样?再说了,我跟您都是革命军人嘛。”

他声音很清脆,乡土味比他姐姐金巧少多了,想是平时常在场面上走动,学了很多官话。

“我就是想客气,也没法儿客气。这……动动都费劲。”董良说。他见这小伙子就觉得面善可亲,他本来也不是个多话的,现在倒有拉家常的念头。

“这是……没伤到动脉吧?”辰生下意识就伸手去碰那层层绑带。

“正好,弟,你给董首长换药吧。”金巧揉着她的大面团说。

“你就支使我。”辰生笑吟吟,手上却早就动作起来,一胳膊牢牢地揽住董良的上半身,另一只手娴熟而轻柔地拆开绷带。

“这两天不都是俺换的。你嫌麻烦,晚上没面条吃!”金巧假意要挟着她弟弟。

伤口暴露出来,辰生也是战场上滚过的,见了那弹洞,也不由得咬住牙。

“你姐真厉害,我这伤口吓人吧,愣没把人家吓倒。”董良打着圆场,“也是大意了,小破汤姆枪干的,咬上也就跟蚊子叮了一口,不怎么碍事。”P2-6

序言

柔软的石头——读何荷小说集《铁马冰河》

何荷在电话里跟我说。她要出一本小说集,并请我写几句话。第二天就把一摞书稿送来,于是我有幸成了她的第一个读者。

何荷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以为,不过带着他们读几本书罢了,至于能否成才,完全取决于学生个人的造化。当然,我所谓的造化,包括个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努力。何荷恰恰是我的学生中最有造化者之一,我还记得她大学毕业之后,又出现在报考解放军艺术学院的考场上,面对着众多考官轰炸式的提问,她不慌不忙,侃侃而谈,表现出成竹在胸的淡定和超乎寻常的聪慧。时光荏苒,十余年过去,这一幕在我的记忆中仍未褪色淡去。

何荷后来由空军航空兵某部调到军事科学院工作,有机会接触大量的军事历史资料,记得有一年我在写一个剧本时还去她那里查阅有关战例。今天,我在拜读这些书稿的时候,联想到她的生活经历,似乎终于悟出一点什么。

何荷的小说,从题材看大体上有三个部分,一是中国军人在那场争取民族独立与解放战争中的隐忍与决绝,一是神话故事的重构,一是苏俄风土人情的展现。题材跨度之大,内容涉猎之广,写作资源之稀缺,都给书写带来一定难度。但何荷知难而上,愣是在沙化的土地上开垦出一片绿洲。这恐怕得益于她的叙述技巧——重构,即在真实的背景上另外叙述一个故事。

例如,《铁马冰河》写张自忠将军率领从西北军成长起来的一支部队转战南北,最后战死在南瓜店。这本来被史家和文艺作品反复叙述的故事,何荷却用剃头匠小杜师傅的视角重新叙述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拉开了叙述对象和叙述主体的距离,看上去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产生了陌生化的效果,使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都得到了强化。特别是小杜师傅为张自忠将军遗体理发和刮脸的细节设计,更具有某种象征意味,读来让人深思。初时,我认为“铁马冰河”这个典太熟,但随即领会,这个意向既能表达张自忠将军的报国孤愤,又反映了小杜师傅被卷入历史的洪流,更强烈地暗示出作者本人骨子里的一丝金戈铁马之意。

《虞美人盛开的瞬间》以中国远征军某总预备队为背景,塑造了以郁荩轩为代表的几个学生兵沐浴着血雨腥风的成长过程。二十一岁的郁荩轩负伤住进医院,被一位漂亮的护士姐姐“俘虏”,“他投入一场不熟悉的战斗。战斗着,却无比舒服。”一次不期而遇的男欢女爱成了他的“成人礼”,当他的上峰章汉骞谈笑着揭穿他的老底,自己也坦率地承认第一次带兵打仗,老爷子慷慨地给了他两个通房丫头,于是他们更加明白男人在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中浴血奋战的意义所在, “你我苟活至今,实是老天眷顾,留我辈以残躯保卫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最后马革裹尸,战死沙场。

如果说《铁马冰河》、《虞美人盛开的瞬间》等把虚构的故事植根于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那么《前夜》的故事则发生在我人民解放军华野六纵与张灵甫整编七十四师在鲁西南一场攻坚战的真实背景上。小说没有展开战场全景厮杀,而是攫取一朵小小的浪花——金巧和辰生姐弟个人命运与整个战争的关系,从而展现了这场生死决战的重大意义。

至于《掷铁饼者》、《泾河君》等则是通过对古希腊神话和中国古代传说的重构,演绎出另一个神话故事,审慎而又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现代美学追求。自二十世纪以来,神话重构一直是西方作家关注的叙述方式和手段,也是现代主义文学得以发展的契机之一。因为人类的进步只是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包括政治技术的进步。就人性本身而言,今天的人性很难说就比先秦、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人性有什么进步。马克思说过,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是人类的童年”,童年的人性毫无疑问是最健全的人性。何荷用现代意识重新构架远古神话,其叙述动机不言自明,至少我们从中感受到人性的永恒主题,以及隐藏在人性深处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机制,从而更有利于认识我们自己。

更使我感到惊奇的是何荷的语言。她一出手就表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语言构架能力。这种构架能力不仅表现在遣词造句上,更主要表现在语境的营造以及性格语言的使用上,作者对世界的感觉习惯,对历史的认知方式以及对素材的思维组织程序,都是在语言的建构和控制中完成的。正如米兰·昆德拉说的, “问题不在于我们写什么,而在于我们怎么写。”何荷显然深谙其道,无论是对人物行为的刻画,还是对人物活动环境的描写,以及对人物对话的语言的设置,不仅都能做到简洁无误,而且通过语言把小说的节奏拿捏得恰到好处。这一点往往是初学者最难做到的,但何荷做到了,从中可以看出何荷具备了把小说写得更好的潜力。我有理由期望看到何荷更多更好的作品。

说到语言,不能不涉及语言风格。据我的经验,追求一种语言也许并不难,但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没有长期的创作实践和自觉追求,怕是很难做到了。我不能肯定地说何荷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语言风格,或者说她已经具备了自己语言风格为时尚早,毕竟这是刚刚开始。但从作品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何荷自觉追求并且模仿之后内化的痕迹。比如,一组军事题材的作品,句子短促、简约、硬朗,有点像军队的进行曲,即便是对爱情的表达,也是队列的行进速度,全然没有那种缠绵悱恻的味道,但又不乏细腻和柔情,于是坚硬的外表和内在的柔情形成一种语言张力,给作品增加了表现力。

风格即人。读其书,想其人,我很难把何荷的外在与简约硬朗的语言风格联系在一起,但作品就摆在我的案头,我不得不感叹,这是一块“柔软的石头”。  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

宋学武

后记

那还是学龄前,看到米洛维纳斯雕像的图片,懵懂中初识了古希腊的至美。后来在少年宫学美术时,常常一边画着阿波罗胸像的素描,一边耳朵里灌满了隔壁声乐班舒伯特小夜曲的吟唱,诗情画意让我对远古异邦有了粗浅却切身的感性认识。小学毕业那个暑假,翻烂了德国人斯威布编写的《古希腊神话和传说》,那些神祗们仿佛就跳荡在不远处的水泽边,举目即是。

及至多年后读到了《斐多或幻景》,简直被击倒。法兰西院士尤瑟纳尔那种自说自话的高贵劲儿几乎把人折磨死了。她把苏格拉底的传记里语焉不详的一处记录给充实了起来:雅典将军亚西比德为了讨好老师苏格拉底,让富有的克里同当冤大头,赎出了卖身为奴的斐多。斐多见证了苏格拉底被公民大会抛弃,一直陪伴大哲到接受鸩酒。那个时候亚西比德已然成了雅典公敌,流落他乡横死。大哲的一条罪状“茶毒青年”,就是冲着“既然养了头狮子,就该迁就他的脾气(埃斯库罗斯)”的亚西比德去的,这小霸王甚至让雕刻家菲迪亚斯为自己塑像,俨然就是个会死的神明。斐多孤零零一个,看千帆过尽。他的重生仿佛就是为了见证智慧如何追求美,美又如何成为强权。我也一直赞同,即使美常落泥淖,甚至被肆意凌辱,但美永远具有最强大的威慑,摧毁一切。

话说回来,十九世纪法国画豹ean Broc~名作《阿波罗与雅辛托斯》让我耿耿了二十几年,总想重新编织这个故事。最初,对这两人或者说是神祗引发的不幸事件,只有可怜的零星念头。而终于要拿起笔来时,又不知从何入手。对于古代希腊城邦的领头羊雅典和斯巴达,世人和学者多是尊崇前者,于后者一向认为是匹夫其勇,意志可嘉。不过,雅辛托斯的出身给斯巴达补上了很好的注脚,他的容止体现了立法者吕库古尊崇的美德。斯巴达人爱他们的王子,而他们的王子为光明的神所爱。斯巴达人为了纪念师从阿波罗的雅辛托斯,遂热衷竞技,讷言求实。

我倒觉得斯巴达有别一番的憨直可爱。就是普鲁塔克在《名人传》记录亚西此德时,也忘不了说一句:他的乳母是地道的斯巴达人.他的家族一直垄断着同斯巴达的贸易。言外之意,新兴的雅典是仰慕古风盎然的斯巴达的。

以上,是创作《掷铁饼者》的初衰。

在写《掷铁饼者》之前,二00四年底读到一则有关俄罗斯逃兵的新闻,如鲠在喉,花了一年多时间搜集资料,于是有了《透明蝎子》。我有多么爱苏俄文化,就对俄军中的暴虐行径多么胆寒和愤怒。文中的情节设定几乎都是空穴来风,有的放矢。不过揭开光鲜的外表窥探那伤痕累累,还真需要一些勇气。

接下来,是继续熟稔的古代希腊片段,两千多年前希波战争中著名的温泉关战役。《温泉关》中的三位勇士,只是斯巴送三百精锐的缩影,但也可谓千古军人之楷模。

最近两年,闲翻了很多军史战史,一知半解。在历史冰冷的模糊的面具下,却觉得误读的有趣。特别喜欢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的一句话——“人,皆是历史的人质。”于是开始捕捉小人物的身不由己.悲欢离合。

从革命经典《红日》中借来一个张小甫,在孟良崮大战胜利的《前夜》,割断了一位解放军排长的生龙活虎。.写毕,自己也觉扼腕。是的,所有为着民族独立与解放而战斗的宏大叙事,都砌满了无数活泼泼个体生命的献祭。一

《囚龙》中的周银杉可算有历史原型的.,陕西怪将王劲哉寻找扬虎城下落也是确有其事,因为史料并不为人熟知,所以很多笔墨都花费在了背景铺陈上,不得不拖沓了行文的节奏。但我无意也无力去编织一个丝丝入扣的密室悬问,就让这个追讨保持着将尽未尽的状态吧。

而《虞美人盛开的瞬间》模仿了苏联经典谍战剧《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的标题,构架了一个太过理想主义的中国远征军某部的故事。写章汉骞和他麾下一千学生兵,前者取自远征军第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和第八军军长何绍周;郁荩轩则借鉴第八军辎重兵团上校团长李荩萱,此人并撰有《忆松山攻坚战》。情节编排皆是穿凿附会,有些似曾相识,而有些则刻意为之,不是想为哪个人树碑立传,却是稀罕那失而复得的“岂日无衣,与子同袍”之精神。

今年七月,有幸参与了“瓦良格号”的第九次海试,在卫星电视里看到一个讲民国时期广告人的纪录片,竟然激发了强烈的创作欲,于是虚构了《曼陀》出来。在一个充满了钢铁意志和深蓝语境的氛围中,在密闭的舱室内几个小时草就一篇伪海派的短篇,实在是自己也没有想到,想来也挺有趣的。

《铁马冰河》是最后完成的,写得不算顺利,主要精力都放在考据时间节点上了。周总理挥毫为张自忠将军题写“抗战军人之魂”,我想,即便是百万字的长篇也不能穷尽张将军的铁血忠勇大爱无疆。我只能从一个行走在边缘的第三者眼中,窥一窥那当年抵御外侮的金戈铁马,马革裹尸,壮怀激烈,向死而生。

业余码出来的这几篇不甚成熟的文字,也不敢就称为小说,缺乏必要的起承转合,譬如亿万光年之外的星河战队,譬如泾河那条“事先张扬的断头案”主角老龙君,譬如北方冻土带外省的一个钩心斗角的下午,用这些呓语或是模仿去缓释一下离当下太远离历史太近的心绪。

感谢宋学武教授、边国立教授等诸位师长,领我徜徉在文学艺术中,开阔了眼界和思维,使我敢于拿起枯涩的笔,记录下微观的点滴。

感谢新锐导演杜粮先生,他曾为俄罗斯著名导演索科洛夫的电影《太阳》做执行导演,其代表作《老哨卡》出手不凡,入围了第三十六届蒙特利尔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一次把视线对准了珍宝岛战役间隙中苏边防军人的个体情感交流,选题不可谓不险,画面不可谓不美,主题不可谓不深。

感谢希腊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兰孝程先生,我们因希腊文化而在网络上结识,待我诚惶诚恐把两篇希腊题材的作品呈给方家指点后,得到了兰先生的欣然作序。

《虞美人盛开的瞬间》一文中,感谢网友漱石之心提供题图。感谢呼伦贝尔的陈文刚提供诗作《白袍衣》。

感谢,所有给我爱和给我痛的人们。

二0一二年深秋于药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1: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