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爱玩并没有耽误他的学业。在明德小学,金岳霖读的是四书五经,打下了颇为不错的国学底子。他天资聪颖,记忆力惊人,读书几乎是过目成诵。而金岳霖学习也极为刻苦,有时在梦乡,仍然沉浸在书中。一个晚上,金岳霖在睡梦中居然口中念念有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他的姐姐听了觉得好笑,又觉好奇,仔细听来,居然是四书中的语句。她拿了原书核对,发现竟然背得一字不差。从此,金龙荪梦中背四书的故事便传开了。
而小龙荪不光能梦中背四书,还有很独特的审美观。他本是个很乖的孩子,母亲的话从来不肯违拗,可是有一次母亲要带他出门走亲会友,让他穿上绿袍子、红马褂,这孩子却死活不肯穿。大人们感到又奇怪又好笑,问他为什么不肯穿,他一本正经说这套打扮太土太丑了。原来这小小金龙荪还很讲究穿衣打扮啊!确实,那时的金岳霖对衣服很挑剔,他喜欢花衣,即一种上面有蟠龙、下面有海水江崖图案、前后左右都开衩的马蹄袖长袍。
1907年,金岳霖进入美国教会所办的雅礼学校读中学,当时的校址在湘江畔的坡子街。他后来回忆说:‘‘学校有圆柱大厅住房,好几进,并有楼房的旧住宅。人多一些的体育运动要到湘江中的水陆洲去。跑百米最快的是周琦。监督当然是美国人,他住在偏院的楼上。还有一位美国教员住在住房最后一进的后楼上。医生不住在坡子街,住在南正街……”
在雅礼中学的同学中,有不少纨绔子弟,养尊处优,金岳霖与一位家境贫寒而极富才华的同学相交甚好,两人在经济上彼此不分,相互扶持,被同学誉为患难中相知相助的“管鲍之交”。后来与这位知交分别时,金岳霖在留言簿上以诗相赠:“马周未必终褴褛,李白何尝老布衣。”马周、李白都是唐朝时的寒门布衣子弟,最后却能有所作为,名垂青史。可见,诗句中隐隐透出青春年少的不凡抱负,也表达了对朋友的鼓励和期许。
金岳霖小时住在玉皇坪广场附近,广场上常有学生结队做操、唱歌:“学友们,大家起来,唱个歌儿听,十万军人狠狠狠,好把乾坤整!”“中国若是古希腊,湖南定是斯巴达;中国若是德意志,湖南定是普鲁士!”这些歌给金岳霖烙下很深的记忆。
湖湘自古多人杰,特别是晚清和民国时期豪杰辈出,所以湖南人天性中就有“以天下为己任”“舍我其谁”的担当与胸怀。后来到晚年,金岳霖还始终怀念那个朝气蓬勃的时代,认为那时“湖南人的雄心壮志是了不起的”。
但那也是个被金岳霖称为“有瓜分恐惧的时代”。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强烈担忧,对国家强大的深切期盼,后来贯穿了他的一牛。
P4-P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