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箭术与禅心(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禅悟实录)(精)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德)奥根·赫立格尔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奥根·赫立格尔编著的《箭术与禅心(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禅悟实录)(精)》介绍了,为了体验不可言说的禅,哲学家赫立格尔拜弓圣阿波研造为师修行箭术。

一个个困境接踵而至,犹如无解的禅宗公案:用心灵拉弓,而非膂力;以呼吸达到内心的定力;它射,而非我射;无我,弃绝一切中靶的欲望……在赫立格尔身上,东方的直观智慧与西方的理性思维发生激烈碰撞。他紧跟师父的引导,逐渐放下执念,终于得以一睹那遥远的天际,禅所活生生存在并呼吸着的空间。

内容推荐

在这本奥根·赫立格尔编著的《箭术与禅心(一位西方哲学家的禅悟实录)(精)》的小书中,赫立格尔先生,一位德国的哲学家,来到日本借学习箭术来体验禅,生动地报告了自己的经验。通过他的表达,西方的读者将能够找到一个较熟悉的方式,来面对一个陌生而时常无法接近的东方经验。

目录

译序

序:无艺之艺

自序

一 禅与日本艺术

二 从学禅到学射箭

三 心灵拉弓

四 不放箭的放箭

五 以心传心

六 箭术的大道

七 结束与开始

八 从箭术到剑道

试读章节

四 不放箭的放箭

经过了一年,我才能做到不费力地用心灵拉弓,这实在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可是我很满意,因为我开始理解一种自卫术的道理。一个人以出乎意料的退让使对手的强烈攻击落空,因而倒地,这种以对手本身的力量来击败对手的艺术叫作“柔道”。自古以来,至极柔软而又无可征服的水,就是柔道的象征。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的至理名言,因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而且,师父在学校常说:“开始时进步得很快的人,以后会遭遇较多的困难。”对我而言,开始绝非易事,因此我是否可以更有信心去面对将来的困难呢?

接下来要学的就是“放箭”。到目前为止,我们被允许偶尔放放箭,只被当成附带的练习。至于箭射到何处没有人在意。只要能射中那捆兼具箭靶及沙袋双重功能的稻草束,就是莫大的光荣。而要射中它实在不算什么,因为距离最多只有十步远。

以往,当我维持不住弓的最高张力,伸展的双臂必须收回时,我就会放开弓弦。弓的张力倒是一点也不令人感到痛苦。拉弦的皮手套在拇指处有很厚的衬里,以防弦的压力使拇指受不了而在弦未拉到最高张力时便提前放了箭。拉弓时,拇指绕着弦,贴着箭,扣进掌心。三个手指紧紧压住拇指,同时稳稳地夹住箭。放箭就是张开握住拇指的手指,把拇指放掉。因为弦的拉力极大,拇指会被猛力拉直,弓弦一抖,箭便飞了出去。到目前为止,我放箭时身体都会猛然颤抖一下,影响了弓与箭的稳定。因此根本无法做到平稳地放箭,不用说,有些箭一定是射得“歪七扭八”的。

一天,师父看到我放松拉弓的姿势没有什么问题后,就对我说,“到目前为止你所学的,只是放箭的准备工作。我们现在面对一项新的,而且特别困难的任务,这将带领我们进入箭术的新阶段。”说着,师父抓起他的弓,拉满后就射了出去。在这时候,我特别注意师父的动作,才发现师父的右手虽然因为张力的释放而向后弹回,但是却完全没有震动到身体。他的右手肘在放箭前形成一个锐角,放箭后被弹开来,却轻柔地向后伸直。无法避免的震动完全被缓冲所吸收抵消了。

如果不是那颤抖的弓弦尖锐的“嘣”一声,以及飞箭的穿透力,没有人会感觉到那放箭时的威力。至少在师父身上,放箭看起来如此轻松平常,简直如同儿戏。

毫不费力地进行一项需要极大力量的表演,这是一种奇观,东方人能深加体会与欣赏。但是对我而言更重要的是--当时我无法另作他想--射箭的正确与否是决定于放箭的平稳。我从步枪射击的经验得知,瞄准时若有轻轻的晃动就会造成多么大的影响。我到目前所学的一切,只能从这个观点来看对我才有意义:轻松地拉弓,轻松地维持着最高张力,轻松地放箭,轻松地缓冲反弹力--这一切都是为了击中箭靶这个伟大目的,我们难道不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花费这么大工夫与耐性学习箭术?那么,为什么师父会说,在我们到目前为止所练习与所习惯的一切中,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呢?

不管如何,我仍然依照师父的指导勤练不懈,但是我的努力都白费了。我时常觉得我以前不假思索地胡乱放箭反而射得比较好。我特别注意到,我无法轻松地放开右手,尤其是扣住拇指的三个手指总是必须用上一点力,结果造成放箭时的震动,于是箭就射歪了。尤有甚者,我无法缓冲放箭后突然松开的右手。师父继续不气馁地示范正确的放箭;我也不气馁地模仿他--唯独的结果是,我越来越没有把握,就像一只蜈蚣突然想弄清楚自己的脚走路的顺序,结果反而寸步难行了。

师父对于我的失败显然不像我这样恐慌。他是不是从经验中知道了一定会如此?“不要思索你该怎么做,不要考虑如何完成它!”他叫道,“只有当射手自己都猝不及防时,箭才会射得平稳。弓弦要仿佛切穿了拇指似的。你绝不能刻意去松开右手。”

接下来是数月的徒劳练习。我一直以师父为参考,亲眼观察正确的放箭,但是我一次都没有成功。我拉弓后苦苦等待着放箭的发生,结果就会受不住张力,双手慢慢被拉靠近,这一箭就泡汤了。如果我坚持忍受张力,直到气喘吁吁,我就必须依赖手臂与肩膀的肌肉。于是我像座石像般站在那里--模仿师父的不动--但是全身僵硬,我的松弛也就消失了。P26-29

序言

序:无艺之艺

铃木大拙(1870-1966)

别号也风流居士,被誉为“世界禅者”,196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在箭术中,事实上在所有属于日本及远东国家的艺术中,最显著的一个特征是,那些艺术并不具有实用或纯粹欣赏娱乐的目的,而是用来锻炼心智;诚然,那些艺术能使心智接触到最终极的真实。因此,箭术不仅是为了要击中目标,剑手挥舞长剑不仅是要打倒对手,舞者跳舞不仅是要表现身体的某种韵律。心智首先必须熟悉无念。

如果一个人真心希望成为某项艺术的大师,单纯靠技术性的知识是不够的。他必须要使技巧升华,使那项艺术成为“无艺之艺”,发自无念之中。

在箭术中,射手与目标不再是两个相对的事物,而是一个整体。射手不再把自己意识为一个想要击中对面箭靶的人。只有当一个人完全虚空,摆脱了自我,才能达到如此的无念境界,他与技巧的完美成为一体;然而这其中蕴藏着十分奥妙的事物,无法借由任何按部就班的艺术学习方式来达到。

禅与其他所有宗教、哲学、神秘法门的教诲的最 大不同是,禅从未脱离我们日常生活的范畴,尽管它的做法实际且明确,却具有某种东西使它超然于世界的混乱与不安之外。

在这里,我们接触到了禅与射箭之间的关系,以及禅与其他的艺术,诸如剑道、花道、茶道、舞蹈还有绘画等之间的关系。

禅是平常心,如马祖禅师(卒于788年)所说;平常心就是“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一旦我们开始反省、沉思,将事物观念化之后,最原始的无念便丧失了,思想开始介入。我们吃东西时不再真正吃东西,睡眠时也不再真正睡眠。箭已离弦,但不再直飞向目标,目标也不在原地。误导的算计开始出现。箭术的整个方向都发生错误。射手的困惑心智在一切活动上都背叛了自我。

人类是会思考的生物,但是人类的伟大成就都是在没有算计与思考的情况下产生的。经过了长年的自我遗忘训练,人类能够达到一种童稚的纯真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类不思考地进行思考。他的思考就像是天空落下的雨水,海洋上的波涛,夜空闪烁的星辰,在春风中飘舞的绿叶。的确,他就是雨水、波涛、星辰与绿叶。

当一个人到达如此的精神境界时,他就是一个生活艺术中的禅师。他不像画家般需要画布、画笔和颜料;他也不像射手般需要弓箭、箭靶和其他用具。他拥有他的四肢、身体、头和其他部分。他的禅通过所有这些“工具”来表现自己。他的手脚便是画笔,整个宇宙便是画布,他在上面描绘他的生命七十,八十,甚至九十年。这幅画叫作历史。

五祖山的法演禅师(卒于1104年)说:“此人以虚空做纸,海水为墨,须弥山做笔,大书此五字:祖─师─西─来─意。对此,我铺起我的坐具,深深顶礼敬拜。”

有人会问:“这段奇怪的文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如此表现的人值得给予最 高的敬意?”一位禅师也许会回答:“我饿了就吃,困了就睡。”如果他喜爱大自然,他也许会说:“昨日天晴,今日下雨。”然而对读者而言,问题仍然存在:“射手在什么地方呢?”

在这本奇妙的小书中,赫立格尔先生,一位德国的哲学家,来到日本借学习箭术来体验禅,生动地报告了自己的经验。通过他的表达,西方的读者将能够找到一个较熟悉的方式,来面对一个陌生而时常无法接近的东方经验。

伊普斯维奇,马萨诸塞州,美国

1953年5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0: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