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南南阳社旗卷)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里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它们是: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

本册为《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南南阳社旗卷)》,由魏学勤主编,收录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四大类。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读者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内容推荐

魏学勤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南南阳社旗卷)》共收录神话9篇,传说160篇,故事69篇,笑话27篇,总计265篇,52万字。这仅是从社旗县收集的1000余万字珍贵资料中精选出的代表之作。通观全卷,扑面而来的是民间口头文学的浓郁气息。其中既有有关人类起源的优美神话,又有众多人们所喜爱人物的动人传说;既有各种风俗、风物、动植物来历的贴切入微的解释,更有劳动人民对那些贪官、污吏、豪绅和社会丑恶现象辛辣讽刺的生活故事和笑话,还有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幻想故事。可以说,全卷无处不充溢着人民群众对真、善、美的讴歌,对假、恶、丑的鞭挞,无处不流淌着人民群众朴素真挚的情感,无处不表现着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无处不闪烁着生活哲理之光。

目录

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

盘古爷和盘古奶的传说

花山爷与面疙瘩山

纺线婆的传说

补天的传说

老寿星头上的包

五谷的来历

喉疙瘩和胡须

牛的传说

传说

 人物传说

仪狄造酒传赊店

范蠡和西施的传说

秦始皇为啥专坑读书人

霸王追韩信

茶豆

天仙配别传

诸葛亮小出身

诸葛亮出山

诸葛亮与司马懿同窗

诸葛亮死治司马懿

诸葛亮与卧龙岗

诸葛亮四气周瑜

关公画竹

月夜送貂蝉

卖高帽

张飞哑战胜曹操

曹植的“瘸腿”诗

蝎子坟

李白捞月

老包坐麦糠县的传说

四十五岁是骂年

包公与月月红

包公活埋嫂娘

梅尧臣巧难主考官

刘伯温与朱元璋

青莲访主

智救徐达

布袋和尚

风水先生为啥要敬刘伯温

单懋谦题画讽知府

单懋谦和亲解仇

郑板桥对联断案

纪晓岚巧对乾隆

八仙故事的由来

说龟封宰相

神画刘知儿

缺脚宝画

接上一檀驴纼子

阴阳伞

鲁班找爹凿龙门

鲁班显圣

邋遢张的传说

巧截钉齿耙

小李娃巧治奸臣

聪明的书童

 名医传说

王叔和拜师

郭太医辨阴阳脉

飞脚治脱胯

王惟一创制铜人像

唐慎微开预后方

宋慈断案写奇书

张元素与刘元素

李果选弟子

毛矮子巧医“人面疽”

 风物传说

赊旗店的来历

潘河的传说

“悬鉴楼”的传说

铁仙鹤

火烧春秋楼

田庄的由来

蝎子山

好女王

兄弟岗

黑龙潭的来历

火石沟的来历

龙泉借宝的传说

 动物传说

南阳黄牛的传说

蛤蟆是怎样改恶从善的

花头娘

吃鱼去鳃的传说

为啥杀羊羊不叫杀猪猪叫

蛛蛛和蜘蛛

老虎为啥成了兽中之王

王八的传说

 植物传说

小麦的传说

麦穗、狗和兔子

苞谷棒为啥长腰里

高挂、高粱和秫秫

棉花的传说

芝麻香油的传说

柿树万万年的传说

核桃的传说

牡丹的传说

魏紫牡丹

桂花的传说

月月红的来历

夹竹桃

牵牛花

昙花

虞美人

杜鹃花

干枝梅

含羞革

凤仙花的来历

 中草药传说

中药“柴胡”的由来

“向天盏”为何又叫韩信草

无花果的来历

“白及”的来历

“半夏”的来历

灵芝草

玉簪花与催生草

银杏的传说

秋梨膏

“闹龙宫”和“焦米汤”

六神丸的传说

鹿茸丸的传说

天王补心丹的传说

 风俗传说

年的来历

大年和小年

门神的传说

元宵节玩灯的来历

灯谜的由来

二月二炒苞谷花的由来

二月二蒸蚂蚁蛋

清明插柳的传说

四月八打楝花

端阳节

六月六请姑姑

七巧节的传说

中秋节的传说

八月十五拜扁担

荞麦与寒露

重阳登高

十月一烧纸的传说

冬至吃饺子的传说

腊八粥

天灯的传说

熬年的传说

三媒六证

红头绳的传说

闹洞房

巧扯麻绳辨妖邪

离娘肉

三天报喜和十二天待米面客

人到六十庆大寿的传说

墓土添粮

亲人死后为啥要守灵

九子长明灯的传说

唱戏的坐船不掏钱

吃晚饭叫“喝汤”

妇女系围裙的来历

正月十七姑娘脸上抹灰

鱼不让背

“五魁首”的由来

酒宴上碰杯习俗的由来

勤和俭的故事

敲五更的由来

枣阳县城隍爷为啥在院里

影壁墙的传说

房顶上的旗杆和泥木二匠的

座位

五脊六兽鲫鱼海马的传说

剃头匠敬罗祖的传说

敬火烧神的传说

祭瓜神

送枕头

 俗语传说

夫妻俩为啥又叫姊妹俩

己不正不能正人

路遥知马力

礼轻义重

杀人不见血

书中有黄金

福是积的钱是挣的

狼心狗肺

故事

 幻想故事

王小与巧嘴八哥

王小娶妻

王小得外财

锯齿

吞海兽

神鞭杆

宝罐

石磨

驴精媳妇

穷姑娘和富姑娘

王成算卦

实意蒙难

宝葫芦

三件宝贝

贾五与狠心财主

贞节匾

闺女给娘当师傅

凭天过与食不足

万一、万二

王二交朋友

天官名字勾了

黄河长江的传说

金斗要账

 鬼狐精怪故事

徐温斗鬼

阴阳人

刮地皮

争钱不还争命不还

割头换项的故事

假神汉真先生

窟窿山讨画

王小与黄仙

 动物故事

狗、猪和老鼠的故事

蛤蟆和鲤鱼

老虎和贼

水旱动物打仗

 生活故事

赊店李家发家之谜

传家宝

愚民和憨瓜

对矩功

楼场

巧计救长工

早上吃晚饭

王小猜谜

使断马尾巴的故事

吴氏“兄弟”

童男童女的故事

教书先生与刻薄东家

柿树不卖

七岁顽童斗府官

有钱的龟孙不讲理

对对儿免役

聪明媳妇斗举人

巧姑劝娘

巧妮儿

卷尸案

和尚推磨

学说文气话

三女婿拜寿

不说奉承话的女婿

妙对求财

王小成亲

巧计娶亲

穷麻子巧娶俊小姐

联语缔姻缘

双拜花堂

花被子

“咱”的故事

“风水宝地”

张义王贤碑

砸核桃

王老头烧香

笑话

城隍爷怕恶人

下雪对诗

要两头

萝卜对子

便宜都叫咱自己占了

滚烧饼

要钱不要命

活着小气死了还小气

吝啬鬼

穷要面子

懒夫妻

懒汉骂庄稼

万字

武对联

到底谁是“吾”

考场问字

改名

教徒弟

买竹竿儿

打野鸡

猜姓

两才并一才

古塔上的诗

缺角诗

你一个人说了不算

喷大话喝酒

灶里烧个那东东

试读章节

盘古爷和盘古奶的传说

讲述:杜建堂 62岁 农民 不识字

记录:肖长山41岁 农民 高小

1985年11月11日采录于社旗县苗店乡杜岗村

很早以前,人比现在还多。父母不要儿子的,儿子媳妇不管爹娘的,坑害朋友的,拦路截抢的,烂破鞋害丈夫的,做生意短尺少两的,贪赃枉法坑害老百姓的,啥号人都有。老天爷听说以后很生气,一心要把世上的人都毁了重开世界。他叫太白金星下凡,在普天底下访那十八辈子积福行善人家生的小孩,留下一男一女当人种,别的一个也不留。太白金星下凡跑了半年,也没访着一家儿。这天,他来到山西洪洞县。跑得累了,正巧路边有一棵大柳树,他就躺在树底下歇息,谁知道一躺那儿就睡着了。这时候,从庄上过来一个小孩,提着一罐饭,后头跟着一个小妮,提了几个馍。那小孩一见太白金星,只当是耍饭的饿晕了哩,忙喊着那小妮。两个小孩一个托着太白金星的头,一个从罐里倒饭喂。其实太白金星早醒了,知道这俩小孩要千啥,就想试试俩小孩的真心,装着真是饿晕了,一气儿把那一罐饭喝完,才慢慢坐起来,问那小孩叫啥。那小孩说叫盘古。又问那女孩,那小孩说是她妈在路上拾的,没名儿。太白金星又问:“你俩千啥去哩?”那小孩说:“上地送饭。”太白金星说:“叫我把饭喝完了,你家大人咋办哩?”那小孩说:“回家再做。”“回家挨打不挨?”那小孩说:“不挨打。俺伯俺妈时常往外舍饭舍衣裳。”太白金星看看盘古,又看着小妮儿说:“再停七七四十九天,叫你妈给你俩蒸两大锅盔馍。啥时候看见西北角天黑了,你俩就背着馍往正东跑。早晚看见一个铁狮子,就照它头上拍三下,它一张嘴,你俩就往它肚里拱。”说完,他又问盘古:“我说的你记住了吗?”盘古说:“记住了。”临走,太白金星又嘱咐他俩:“记好,我说的话可不能给别的人说。”

转眼四十八天过去了。这天,盘古和他妹妹正在家做饭,忽然看见西北角天黑得像锅底一样。他俩就背起他妈给他们准备好的锅盔馍,往正东跑去。跑着跑着,前头出来两盏红灯笼,到跟前一瞅,原来是铁狮子的两眼。盘古忙照铁狮子头上拍了三下,那铁狮子果真张开了嘴。盘古先把他妹妹推进去,又把馍递进去,他才往里爬。这时候,只听“咔嚓嚓”一声响,天塌了,地陷了。

他俩也不知在铁狮子肚里过了多长时间,只知道进去时候还是小孩,等铁狮子张开嘴叫他俩出来,一个成了大小伙儿,一个成了大姑娘。他俩出来一看,除了山,就是水,旁的啥也没有了。没有吃的咋办哩?老天爷怕他俩饿死了,就派五个仙女给他俩送来一筐麦、一筐谷子、一筐稻子、一筐绿豆和一筐苞谷。他俩除了吃的,又一样儿种一片。有了庄稼,吃的不发愁了。可他俩长大了,盘古为他妹子找不着婆家,他妹子为哥哥找不到媳妇发愁了!这时候,太白金星又来了,还是那身打扮。盘古和他妹妹一见,喜欢哩不得了。太白金星说:“你俩都不小了,也该成亲了。”盘古他俩说:“世上没旁的人咋办?”太白金星说:“找不到别的人,你俩就成亲嘛!”盘古说:“咦,你胡说,哪有当哥哥的娶妹子哩?”太白金星说:“你俩又不是亲兄妹俩,怕啥?”盘古说:“那也不中!”太白金星说:“世上确实没人了,当初老天爷叫把你俩留下就是叫当人种哩。”盘古说:“你咋说也不中!”太白金星说:“这样吧,这儿南山上有片石磨,北山上有片石磨。你俩一个上南山,一个上北山,一齐往下滚磨,要是磨能合到一块儿,你俩就成亲;要是合不到一块,你俩想咋办就咋办,我也不再说了。你看咋样?”盘古没啥说了,只好同意滚磨。他叫妹子上南山,自己上北山。等他妹子把磨扇向北滚下来,他才掀起那扇磨也向北滚下去。心想着两扇磨隔座山,看它咋往一起合?谁知道太白金星把袖子一摆,盘古那扇磨顺山腰滚回来,一直滚到他妹子那扇磨跟前,“卡噔”一声合在一起了。太白金星说:“这是天地造化。你俩该是夫妻。拜拜天地成亲吧。”盘古见他的磨从山北坡滚到山南坡,也很惊奇,只好跟他妹子拜了天地。盘古和他妹子成亲以后,没事就捏泥人玩。谁知道后来这些泥巴人都活了。据说现在人身上的灰搓不完,就是因为祖先是泥巴人的缘故。

P4-5

序言

人类不能没有故事

罗杨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作者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

后记

历经近半年的艰苦工作,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在编辑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河南南阳·社旗卷》终于编辑成册!在此之际,我们既有一种无限欣慰之情,更有一种如释重负之感。全书的编辑过程既是对我县民间文学作品重新审视与认识的过程,也是一次再度享受与学习的过程。我们常常为人民群众那朴素生动的语言,那巧妙构思故事的能力而拍案叫绝,激动不已。当您阅完此卷,将会进一步加深对“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主人”的理解,将会知道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传下来的是一份多么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卷是以《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社旗县故事卷》为基础,汇集近年来收集采风之成果编纂而成的。20年前正是我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普查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之时,当时那万人参与走村入户普查采录的热烈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当年热心参与讲述采录的白发老人大多已经作古,而那些青年学生如今正在各条战线建功立业。我们相信,民间文学的滋养将是他们的终身财富。尤其值得纪念的是,在当年我县故事集成县卷本编印成册之时,我国民间文学界前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紫晨先生、许钰先生及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省集成办公室主任朱可先先生均题词留念,当时的县委、县政府领导亦均题词留念。在此,我们对有关专家、领导当年对我县民间文学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对当年具体参与普查、讲述、采录、编辑工作的孙喜增、姬来钦、杨维永、杨东来、乔海童、邓广林、冯天佑、张梦卿、刘玉柱、周金田、刘子林、李万平、张海亮、魏广新等众多知名和不知名的民间文学工作者、爱好者表示衷心感谢!对当年的县委宣传部、文化局、文联、民族事务局及各乡镇文化站专干所做的大量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应该说,民间故事集成县卷本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但20年时间过去了,因当时的认识和理解水平有限,回头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对照此次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下发的全书编纂细则和体例,更需要大量的甄别、比较、编校工作。为此,我们严格按照细则和体例要求,坚持“忠实记录、慎重整理”和“保持原汁原味”的原则,以科学认真的态度进行了慎重编纂。因全书容量有限,为此对原卷本中一些相对特色不太明显或与外地流传作品有雷同感的篇目进行了舍弃,对近年来新收集的资料进行了编校补充。对大量发表过的民间文学作品,其中整理幅度过大的坚持不选,对整理幅度较小的篇目进行复原编选。在故事讲述语言风格上,尽量保持土语口头性。但由于我县特别是赊旗镇及其周边的乡镇,历史上商业文化比较发达,文明开化程度较高,与外部社会交往面较大,其民间戏剧、曲艺、文艺活动也较活跃,为此,这些地区故事家讲述的风格,受民间戏剧、曲艺、评书等艺术的影响较大,甚至带有书面文学的色彩,与边远山区故事家讲述的风格有着较明显的差异。对此,我们也注意保留了各自的讲述风格与特点。

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及南阳市文联对我县的民间故事全书编纂工作给予大力关注与指导;县委、县政府对全书编纂工作非常重视,多次过问工作进展情况,并在县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专款支持编纂工作;县委书记李中杰、县长秦鹏鸣在百忙中为全书撰写前言;县文联、文化局、广电中心等有关单位领导给予大力支持与配合,使我们这些民间文学工作者感同身受,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盛世兴胜举。《中国民间故事丛书》的编纂出版,实在是一件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是,正如前言中所说,民间文学是取之不竭、掘之不尽的文化宝藏!我们希望全县的民间文学爱好者以此次全书出版为契机,再接再厉,继续坚持深入民间采风,使这一民间文化宝藏散发出更大的热和光!

编者

2006年3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15:4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