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冬天的那个早晨,猛烈的西北风像刀子一样刺痛着每一个过路的行人,前一天的那场大雪,使气温突然骤降到了零下20多度。
韩雅琴和姐妹们唏嘘着站在瑟瑟的寒风中看着匆匆过往的行人,却没有一个人像往常一样来光顾她们这个早点摊儿。韩雅琴知道,今天实在是太冷了,准备收摊儿吧。
正在这时,不知从哪儿突然冒出四个十六七岁的半大小伙子。韩雅琴下意识地扫了他们一眼,只见这几个不速之客各个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像是做错了什么事儿似的,耷拉着个脑袋,沮丧着个脸,两腿颤抖着站在凌厉的寒风中,用期待的眼神直勾勾地盯着韩雅琴。
韩雅琴不经意地甩过一句话:“大冷的天儿,不去上学,站在这儿干嘛呢?”
“阿姨,把你卖剩下的油条和老豆腐给我们吃吧,我们两天没吃东西了。”一个年龄稍大点的孩子嗫嚅着对韩雅琴说。
韩雅琴听了刚才那个孩子的话,那颗平静的心猛地咯噔了一下。我的天啊!这么冷的天儿两天不吃东西,这不要他们的小命吗?怜悯之情一下子就从心底窜到了脑门子上。韩雅琴没有说什么,转身就将热乎乎的油条和老豆腐端到了他们的跟前:“孩子们吃吧,吃完了快上学去。”
这些饿极了的孩子们,连声谢谢的话都来不及说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这些孩子们做梦也想不到,眼前这位阿姨给他们吃的油条和老豆腐,她可是从来也没有舍得吃过一口啊!家里的生活还是靠这位阿姨从菜市场捡来的烂菜叶子艰难度日呢!
假如,这些孩子们要知道他们吃的可是眼前这位阿姨历尽千辛万苦才挣来的血汗钱,他们还能吃得下去吗?
吃得下去。这些不懂事的孩子们不仅吃得下去,还给韩雅琴来了个“蹬鼻子上脸”。第二天中午时分,昨天早晨打发走的那四个孩子又折回来了。不仅重新折了回来,还又带了五个小伙子一块儿来了。韩雅琴一看,心想这回可真是烧香惹下鬼了,来这么一大群半大小子要干嘛呢?
他们没有干什么,一来就蹲在地上洗锅刷碗,抹桌子扫地。韩雅琴压根儿也不知道他们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便冲着那个年龄稍大点的小伙子发火了:“你们都是谁家的孩子,不回家,上我这儿捣什么乱呢,快回家去吧!”
韩雅琴的话音刚落,几个小伙子齐刷刷地一下子跪在韩雅琴的面前,其中为首的一个小伙子抱住韩雅琴的腿放声大哭了起来:“阿姨,我们没有家,也没有地方去,您就收下我们吧,以后您这儿就是我们的家,我们都管您叫妈妈好吗?妈妈——”。
这一声妈妈,哪儿是在叫啊!简直就是这冬天里响彻晴空的一声霹雳啊!是的,是一声霹雳。这一声霹雳颠覆了韩雅琴的人生轨迹,改变了韩雅琴的人生命运,激活了潜藏在韩雅琴生命里那种超自然的母爱能量。但在这突如其来的一瞬间,韩雅琴的脑海里却是空空一片。
“什么?什么?你们这些猴崽子们在胡说些什么呢。”韩雅琴似乎没有听明白这些孩子们在说什么。
“妈妈,我们没有胡说。您留下我们吧,只要给我们口饭吃,干啥都行。”
韩雅琴很快从一片懵懵懂懂的梦幻中走了出来:“那,你们是从哪儿来的呀?”
“我们都是从少管所出来的。”
这不都是些坏人吗?现在公安局还在“严打”呢,我怎么能收留这些坏人呢。想到这儿,韩雅琴耐心地规劝眼前的这些孩子们:“你们还是回去吧,家再不好也是你们自己的,父母再不好也是你们亲生的,只要你们好好做人,社会会接纳你们的。”
韩雅琴的好言相劝并没有能够奏效,反而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名叫二虎的小伙子忽然站了起来,哭着对韩雅琴说:“妈妈,我们这些人进去以后,有的是父母离婚了,有的是父母死亡了,就是父母都在的也开始嫌弃我们了,街坊邻居和亲戚朋友们也都像躲瘟疫一样躲着我们,出来本想找份工作自食其力,但哪儿都不要我们。我们现在是有亲不能投,有家不能进,有事不能做呀!妈妈,您要是不收留我们,我们只有破罐子破摔,拿上块砖头去砸银行的玻璃,进看守所混饭吃去了。”
好一个破罐子破摔,这不是要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吗?这还了得。到此,韩雅琴才算把他们葫芦里装着的是什么药彻底弄明白了。这些孩子们不就是为了不重新走上犯罪的道路来找我寻求一个重生的机会吗?
韩雅琴抬起头,默默地望着晴朗的天空,长长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突然想起了从小就背得滚瓜烂熟的《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啊!这些孩子们的失足,也许就是一个偶然的过失,或者是一时的冲动所致。他们是犯过错误,但他们的人性并没有泯灭啊!在这个时候,拉他们一把,他们就可以回归社会,重新做人。如果推他们一把,让他们破罐子破摔,也许就彻底把他们推到绝路上去了。不能啊!千万不能!自己也是有四个孩子的母亲,假如眼前的这些孩子们是自己亲生的,你合得让他们再回到监狱里边去吗?
想到这儿,韩雅琴眼里噙着泪水,伸出双臂把几个孩子紧紧地往怀里一搂:“孩子们,你们想认我这个妈妈就认吧,今天妈妈收下你们了。”韩雅琴就是这么一个刀子嘴豆腐心的人。
“妈妈——”,“妈妈——”,这些孩子们撕心裂肺地大声哭喊着给了他们第二次生命的这位妈妈。韩雅琴也泣不成声地呼唤着这些洗心革面的浪子们。 此情此景震惊了过往的所有行人,但谁也不会知道,今天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是一次正负人性电极的陡然碰撞,强烈的火花重新燃起了这些浪子们已经熄灭了的那盏心灯,也开启了韩雅琴那颗大爱无私的心锁。
P35-38
开展对刑满释放人员的救助帮扶和安置帮教工作,是我们党执政为民,预防和减少刑释人员重新犯罪,推动平安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必须要靠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与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更有赖于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参与。
在山西,就有这么一位年届八旬的下岗女工,她投身安置帮教事业的三十二年里,累计收留、养育和扶助来自全国各地的刑满释放人员达600余名——她就是我们非常熟悉和尊敬的韩雅琴大妈。
韩雅琴以一己微薄之力,历尽艰辛,在三晋大地高高树起了民间力量从事安置帮教事业的大旗。对前来投奔或求助的刑满释放人员,大妈无不关怀备至,视若己出。被她收留和受过资助的刑释人员,也无不亲切地叫她“妈妈”。三十多年间,一个又一个从大墙走出的孩子找她认妈,大妈都竭尽全力,想方设法给予安置或帮助。近些年来,大妈以慈母之心从事安置帮教的感人事迹被新闻媒体广泛报道,如今早已名满天下,荣誉等身。她是我省乃至全国安置帮教工作的先进个人和代表性人物,连续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在大妈开展安置帮教的过程中,山西省司法厅几届党委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特别是为深入宣传和大力弘扬韩雅琴同志的大爱精神,消除人们对刑释人员的歧视与偏见,提高安置帮教工作的社会知晓度,引导、鼓励更多像大妈一样的社会组织与爱心人士理解、关心、支持和从事安置帮教工作,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刑满释放人员浪子回头的良好氛围,山西省司法厅党委一班人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做了大量工作。
2014年,我厅两届党委都投人了巨大精力的电影《韩妈妈和她的儿女们》成功上映。该片以韩雅琴同志为原型,邀请我国著名女演员王馥荔倾情演绎,完美地在荧屏上再现了韩妈妈带领她的孩子们艰苦创业,不遗余力投身安置帮教的感人故事,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影片首映时,山西省相关领导亲自莅临观看,对韩雅琴同志的大爱精神给予了高度赞赏,对影片政治性、教育性和观赏性俱佳的艺术效果表示充分肯定。
同年11月,我们又与韩雅琴大妈一道,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主办的“善行2014”暨“CCTV慈善之夜”活动。活动中,大妈荣获了“2014年度十大慈善人物”殊荣。中央电视台在颁奖词中写道:“她用母亲的怀抱迎接一个个走出高墙的刑满释放人员,她用微笑感化一个个回头的浪子,一口口热饭菜,一床床结婚被褥,让630个子孙凝聚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她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女企业家,从扫街道、淘粪坑,到做建筑、开餐馆,她将只有几个人的劳动服务队,发展成有上千职工的企业。不是亲生,胜似亲生,她倾尽全力,让帮教人员有家可回,有事可做。30年锲而不舍,一心为善,换来众人敬重,儿孙满堂。”这样的评价,可谓实至名归。
如今,韩大妈已不缺乏荣誉。但说起“韩雅琴”三个字,人们往往只闻其名而少闻其事,只感其荣而未感其苦,只知其功绩而不知其心声。为此,我们委托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阎建明同志,本着还原一个真实的韩雅琴,再现一位平凡女性从事安置帮教工作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继而为刑满释放人员顺利回归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为安置帮教工作争取更多的社会援助的初衷,深入了解大妈的成长经历和生平事迹,以其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的历程为主线,创作完成了这部纪实性的报告文学——《托起重生的摇篮:韩雅琴》。全书真实地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泪有笑、有情有义的韩雅琴,形象地宣传了中国梦,深刻阐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部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优秀正能量作品。书的篇幅不长,但用情真挚,精彩纷呈,印制精美,达到了预期的水平和应有的效果。在此,我谨向本书的原型人物韩雅琴大妈致以崇高的敬意,也特别向劳心笔耕的建明同志和鼎力相助的人民出版社表示诚挚的感谢。
人之初,性本善。刑满释放人员经过服刑改造,多已弃恶从善,但在回归社会的过程中,又不得不面对不少壁垒。全国上下奋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应包含刑满释放人员的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稳定工作连着千家万户。全社会的安全稳定,是与刑满释放人员的顺利回归密不可分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安定,应当人人参与。借《托起重生的摇篮:韩雅琴》出版之机,祝愿所有的刑满释放人员都能够自强回归,呼吁全社会能够逐步消除对刑释人员的歧视偏见,也期望更多的社会企业和爱心人士能够支持参与我们的安置帮教事业。相信在党的关怀、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努力工作、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千万个韩雅琴的热心扶助下,刑满释放人员的回归之路一定能越走越宽,安置帮教事业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是为序。
崔国红
山西省司法厅厅长
2016年3月
开展对刑满释放人员的救助帮扶祀安置帮教工作,是我们党执政为民,预防和减少刑释人员重新犯罪,推动平安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必须要靠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与相关部门的通力配合,更有赖于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参与。
在山西,就有这么一位年届八旬的下岗女工,她投身安置帮教事业的三十多年,累计收留、养育和扶助来自全国各地的刑满释放人员达600余名。她以一己微薄之力,历尽艰辛,在三晋大地高高树起了民间力量从事安置帮教事业的大旗,如今早已名满天下,荣誉等身。她是山西省乃至全国安置帮教工作的先进个人和代表性人物,连续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她就是我们非常熟悉和尊敬的韩雅琴大妈。
韩雅琴,她用母亲的怀抱迎接一个个走出高墙的刑满释放人员,她用微笑感化一个个回头的浪子,她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女企业家,将只有几个人的劳动服务队,发展成有上千职工的企业,她倾尽全力,让帮教人员有家可回,有事可做,30年锲而不舍,一心为善,换来众人敬重,儿孙满堂……
山西省司法厅编的《托起重生的摇篮——韩雅琴》的出版不仅反映出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安置帮教的重要性,而且能够引起社会对安置帮教工作的关注、重视、理解和支持。
韩雅琴在安置帮教领域坚守了三十二年,为刑释解教人员托起了重生的摇篮,实现着她的中国梦……
作为一名普通下岗女工,韩雅琴自己生活窘迫,却从1983年开始接收刑释解教人员,后在山西省司法厅和太原市、区司法局支持帮助下,建立安置帮教基地13个,接收安置刑释解教人员和其他问题青少年629人。
山西省司法厅编的《托起重生的摇篮——韩雅琴》围绕韩雅琴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她是怎么做的、做的过程中发生了些什么,以及结果怎么样展开,向读者展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