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研究了近代国人思想中,乡村形象的变化。认为传统中国基本被认为长期存在着“城乡连续一体”。“城”与“乡”虽然一直存在着实质和象征上的差异,但在很长的时间内并无对立。自晚清开始,“城”变化越来越多,并成为了社会的主导。与此同时,“农村”的形象却在社会思潮的激荡之下发生着变化。乡村逐渐成为了一个闭塞,落后,贫困和愚昧的场所,乡村的生产生活乃至整个社会都被认为处于“崩溃”之中。传统中保持着正面形象的乡村到了此时经历着一种同情性质的污名化。 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近代乡村生活的变与不变/13 一、衣食住行/16 二、婚丧嫁娶/33 三、男耕女织/39 四、时间与信仰/54 第二章 由乡及国:早期乡治的设想与尝试/69 一、晚清对于“乡治”的讨论/70 二、重新体认的“广土众民”/75 三、从基本单位了解社会的构想/81 四、从乡村出发的国家想象/89 第三章 新村运动与民国早期的乡村想象/93 一、民初读书人的“另辟新境”/94 二、五四前后思想界的乡村想象/100 三、新村运动中乡村形象的变化/107 四、走向农民运动/1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