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吾心吾乡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李文娟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涵盖当今澳门文坛具有广泛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忠实反映澳门文学的全貌。

李文娟著的《吾心吾乡》是“澳门文学丛书”之一,是文学对当代澳门的真情观照,是作者奋力开拓并自我证明的丰硕成果。书中收入了《种种艺术处处表演》《城镇化的滚滚红尘》《国宝奇遇记》等文。

内容推荐

《吾心吾乡》遴选作者李文娟今年创作的散文百余篇,为了方便读者分类阅读,勉强分为四大部分:时政、人生、艺术、教育。另外,每卷内文亦按发表时间作排序。

为何说“勉强”?因为这百多篇文章其实集中于一个基本的写作主题:澳门。作者说,她留意到一个特点,就是在平日书写专栏的过程中,会随时与澳门联想起来:澳门也有吗?两者相较如何?可以做得更好吗?

另外,这些篇章的写作时段恰逢澳门经历开放赌权后,社会及经济风起云涌的十年。笔者虽处身斗室,埋头耕耘,但由于职业的敏感及生活的激荡,澳门社会的政经变幻、人情冷暖,仍可于字里行间感受得到;虽有言不尽意之时,但殷殷赤子之心,自信于今再读,仍能惹读者共鸣。

目录

卷一·斗室闲论时政

 新移民

 重整

 抄牌

 恶俗

 改变

 省心

 始料不及

 一体化

 申遗

 使钱

 舒气

 变速

 蓝屋仔

 悲剧

 图书馆

 浮躁

 澳门特色

 慢活

 慢一点又何妨

 咸水草

 退潮

 单车道

 步行区

 唔赌

 爱国之火

 电子匙

 珍重权力

 与别不同

 做好本分

 澳门得与失

 天上掉下五千元

 五千元不够用

 等待好日子

 隔篱饭镬香

 如无人的小城

 似曾经过的人和事

 夜行无忌的小城

 两个极端可以共存

 如酒浓醇的人情味

 浓浓街市情

 衣食足知荣辱

 凭谁定对错

 很垃圾的问题

 美食节可成品牌

 美食节可培养品牌

 十载风雨同路

 流光逝影

 无辜的黑暗(一)

 无辜的黑暗(二)

 楼有价

 与垃圾为邻

 特权谁赋

 世遗的荒凉

 世遗的热闹

 世遗的再生

 饮食关乎文化

 冇长进

 分类没回收

 公私不分

 澳门的山好好看了吗?

 ZUI环保的出行

 何妨绿道优先

 你买了楼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愿马达声年年响起(一)

 愿马达声年年响起(二)

 愿马达声年年响起(三)

 记得闩水喉呀

 一定要拣吗?

 爱脚下这片土地

 我看我城

 一切将成为废墟

 流行分享

 心态决定现实

 掘路,以商为本

 街影,与你无关

 旧区,未重建过

 专业,市民难明

 市政,重在细节

 十五年风雨同路

卷二·君子行而健

 一劳永逸

 敬业

 平凡人

 希望

 难为

 不要冲动

 完美

 龙华

 出位

 进退间

 包公

 自我感觉良好

 猪肥屋润

 折堕

 反智教材

 国宝奇遇记

 太热了

 生之无奈

 落花生

 愿祖国强盛

 你今日饮咗未

 吃点别的吧

 吹皱一池春水

 5月的鲜花

 天地不仁

 灾难后遗症

 奥运不是梦

 希望还有下次

 全球同此凉热

 有瓦遮头

 剩女的幸福

 房子与女子

 蜗居也好

 维民是艰

 真相的代价

 饕餮之类

 饮和食德

 少吃点吧

 回家过年

 面对海啸

 面对反思

 樱花的季节

 自私的无赖

 那些叫宝马的

 绿色小气场

 膨大的鸡肋

 城镇化的滚滚红尘

 悠闲是相对的

 碎片时代

 对生命负责

 谁是精英

 年轻的激情应受宽容

卷三·坐而论艺

 本分

 搞手

 名利

 传统

 日升月恒

 印象

 俗艳

 勇者

 艺人

 听心

 魅力

 年结

 邃古来今

 态度

 搞展览

 看展览

 资源

 死亡之歌

 仰慕

 代价

 爱唔起

 时光

 文化·产业

 雅俗

 诗人与诗

 粤曲普及

 曲艺繁荣

 仙凤绝响

 粤韵动人

 种种艺术处处表演

 舞文弄墨韶光虚度

 写作是一件严肃事情

 新年音乐会

 山阴道上

 濠上之乐

 文化艺术的宝库

 历史时空交汇点

 艺术地生活

 音乐会点滴

 诗意的庭院

 5月的法国红

 名不符实不合

 凡事有代价

试读章节

新移民

我家住的那条街,以前有很多葡国人居住,所以也就有很多菲律宾人出入。虽然时移势易,很多葡国人和土生葡人都走了,但菲律宾人却没走。很多菲律宾人在本地居住够七年后,也取得了在澳门的居住权,成为澳门为数不少的少数族群。

到了现在,这条街上有了几家菲律宾人开设的店铺,有薄饼店、美食店、杂货店等。每次路过,见他们忙忙碌碌、勤勤力力的,心里也有点羡慕。以传统中国人心态想,毕竟是人在异乡,能安下心来,还创出自己的事业,确实是难能可贵。

不过,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那么勤勉及幸运,也有很多菲律宾人失业、逾期居留、做黑工,甚至做出不法勾当,前年在这条街上的垃圾桶揭发的藏尸案,就是这些人谋财害命的结果。

深宵放工路过喷水池,也会见到愈来愈多的菲律宾人聚集。女的一般都会穿得性感惹火,看得过路的叔叔伯伯目不转睛。澳门“黄业”昌盛,菲律宾女人有一定“功劳”;但在街头市面如此招摇,则只是近一两年才见到的事。伴随着她们的菲律宾男人大多很年轻,拖着拖鞋,旁若无人地大声讲大声笑。前晚其中的几个可能是喝醉了,竟把喷水池花坪旁的垃圾桶当作泄愤工具,轮着踢来踢去。附近的居民真是活受罪了。

澳门是一个移民城市,提倡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包容性。我想,澳门是做到了。但是,在一些舆论敏感的事情上,有时我们似乎是欺善怕恶。为什么内地劳工无论在澳门工作多长时间,也不能成为正式居民?为什么我们整天眼睛盯着的都是内地黑市劳工,却对黑市菲律宾人仿佛视若无睹?无疑,黑市劳工都是不合法的,不应因人数的多少而区别对待。

有时,过分的着眼包容,反而成了常说的“过犹不及”,一些表面看来从不令人留意的事情,很可能慢慢发展成为城市的肿瘤。

2004.6.29

重整

暑假的澳门真是一个大地盘,这头水坑尾大马路还未重整完毕,那头的荷兰园马路尾又钻个不亦乐乎了;近个多礼拜,大庙顶重整工程正热火朝天。

烈日下,做这些整路工程的工人固然特别辛苦,居民也不见得事不关己。到处都是重整工程,走路的要忍受尘土飞扬,坐巴士的塞车困在车上心急火燎,开电单车的夹在喷着热气的车龙中更不好受,想要破口大骂,可是该骂谁去?

澳门真是一个奇怪无比的地方,本身是一个极度倚重游客的旅游城市,可是我们总会看到在重要的节假日,总会有某个重要的景点或建筑在重整或重修。例如去年大半年里,好好的一个喷水池广场,就有一幢建筑物终年披着破破烂烂的红白蓝;待到年底大楼建好了,圣诞来了,民署大楼又披上重修的胶网;今年的暑假客似云来,我们的特区政府就用这个千挑万选的日子来重整大三巴牌坊。望着令人啼笑皆非的喷胶画,不知当局是否有意要让游客留一点遗憾,好让他们日后重来(或者不来)?

曾经听到一个说法,之所以挑这段日子来做工程,主要是暑假时少了接送上学的车子,不致耽误了上课时间。可是,其他的人呢?游客呢?谁重要谁不重要?

最根本的问题是,是否重整的都是必要的?是否都要在旅游旺季里重整?重整了,是否更好?

大庙顶重整,我首先惊讶地看到的是主教府办公大楼前的大青石板统统不见了,铺上水泥,似乎还会有个花槽。就算在重整前,青石板地也丝毫不影响到人和车的行走,三幢大小建筑物前的青石板地就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传统建筑特色。改铺水泥地,不见得人们走在上面会好过一点,反而会是更热一点;而且这样一改,没有特色之余,更与周边建筑特色不相符。

这样的重整,既失去自己固有的特色,也没有比别人出色之处,结果就是“里外不是人”!我很替大庙顶的那几棵石斛树担心。

2004.8.2

P3-6

序言

值此“澳门文学丛书”出版之际,我不由想起1997年3月至2013年4月之间,对澳门的几次造访。在这几次访问中,从街边散步到社团座谈,从文化广场到大学讲堂,我遇见的文学创作者和爱好者越来越多,我置身于其中的文学气氛越来越浓,我被问及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也越来越集中于澳门文学的建设上来。这让我强烈地感觉到:澳门文学正在走向自觉,一个澳门人自己的文学时代即将到来。

事实确乎如此。包括诗歌、小说、散文、评论在内的“澳门文学丛书”,经过广泛征集、精心筛选,目前收纳了多达几十部著作,暂分两批出版。这一批数量可观的文本,是文学对当代澳门的真情观照,是老中青三代写作人奋力开拓并自我证明的丰硕成果。由此,我们欣喜地发现,一块与澳门人语言、生命和精神紧密结合的文学高地,正一步一步地隆起。

在澳门,有一群为数不少的写作人,他们不慕荣利,不怕寂寞,在沉重的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心甘情愿地挤出时间来,从事文学书写。这种纯业余的写作方式,完全是出于一种兴趣,一种热爱,一种诗意追求的精神需要。惟其如此,他们的笔触是自由的,体现着一种充分的主体性;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对于社会人生和自身命运的思考,也是恳切的,流淌着一种发自肺腑的真诚。澳门众多的写作人,就这样从语言与生活的密切关联里,坚守着文学,坚持文学书写,使文学的重要性在心灵深处保持不变,使澳门文学的亮丽风景得以形成,从而表现了澳门人的自尊和自爱,真是弥足珍贵。这情形呼应着一个令人振奋的现实:在物欲喧嚣、拜金主义盛行的当下,在视听信息量极大的网络、多媒体面前,学问、智慧、理念、心胸、情操与文学的全部内涵,并没有被取代,即便是在博彩业特别兴旺发达的澳门小城。

文学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花朵,一个民族的精神史;文学是一个民族的品位和素质,一个民族的乃至影响世界的智慧和胸襟。我们写作人要敢于看不起那些空心化、浅薄化、碎片化、一味搞笑、肆意恶搞、咋咋呼呼迎合起哄的所谓“作品”。在我们的心目中,应该有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王维、苏轼、辛弃疾、陆游、关汉卿、王实甫、汤显祖、曹雪芹、蒲松龄;应该有莎士比亚、歌德、雨果、巴尔扎克、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罗曼·罗兰、马尔克斯、艾略特、卡夫卡、乔伊斯、福克纳……他们才是我们写作人努力学习,并奋力追赶和超越的标杆。澳门文学成长的过程中,正不断地透露出这种勇气和追求,这让我对她的健康发展,充满了美好的期待。

毋庸讳言,澳门文学或许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或许还显得有些稚嫩,但正如鲁迅所说,幼稚并不可怕,不腐败就好。澳门的朋友——尤其年轻的朋友要沉得住气,静下心来,默默耕耘,日将月就,在持续的辛劳付出中,去实现走向世界的过程。从“澳门文学丛书”看,澳门文学生态状况优良,写作群体年龄层次均衡,各种文学样式齐头并进,各种风格流派不囿于一,传统性、开放性、本土性、杂糅性,将古今、中西、雅俗兼容并蓄,呈现出一种丰富多彩而又色彩各异的“鸡尾酒”式的文学景象,这在中华民族文学画卷中颇具代表性,是有特色、有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文学。

这套作家出版社版的文学丛书,体现着一种对澳门文学的尊重、珍视和爱护,必将极大地鼓舞和推动澳门文学的发展。就小城而言,这是她回归祖国之后,文学收获的第一次较全面的总结和较集中的展示;从全国来看,这又是一个观赏的橱窗,内地写作入和读者可由此了解、认识澳门文学,澳门写作人也可以在更广远的时空里,听取物议,汲取营养,提高自信力和创造力。真应该感谢“澳门文学丛书”的策划者、编辑者和出版者,他们为澳门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建设,做了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是为序。

2014.6.6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6:4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