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长江流域的京杭运河/长江文明之旅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出版社 长江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京杭运河既是古代中国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长江流域的文明和文化形态散播到海河、黄河、淮河和钱塘江流域,五大流域的区域文化因它而相互影响,充分融合,运河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和繁荣中华文化的桥梁和推手。周家华主编的《长江流域的京杭运河》主要介绍了京杭运河的申遗之路、沧桑历史、蜿蜒路线、丰富文化、星罗城镇、古韵拱桥等,让读者了解京杭运河的过去与现在。

内容推荐

《长江文明之旅》丛书分为《长江流域的名山奇峡》《长江流域的楼台亭榭》《长江流域的岁时节庆》《长江流域的饮食生活》《长江流域的名城古镇》等32册,着力把握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特征,深入挖掘长江文化底蕴和特质,以求全面、系统地展示长江文明。全套书包括500多万字和上千幅图片,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可读性于一炉,雅俗共赏,适合全民阅读。走进长江文明馆,阅读“长江文明之旅丛书”,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慢慢打开,一条浩浩大江的光阴故事鲜活呈现!

周家华主编的《长江流域的京杭运河》为其中一册,介绍了长江流域的京杭运河的有关知识。

目录

概述

运河申遗 梦圆多哈

 三老拉开申遗序幕

 35城追求一个目标

 九年申遗 一锤定音

运河历史 饱经沧桑

 凿于春秋形成于隋

 通于唐宋取直于元

 繁于明清复兴于今

运河路线 穿经插纬

 通江达海

 襟江带湖

运河文化 丰富多彩

 传世国宝潞河图

 清帝赋诗诵运河

 运河画乡杨柳青

 两京水路有长歌

运河城镇 星罗棋布

 漂来的京津 流成的杭州

 河脊济宁 河轴泗州

 河都淮阴 河城苏州

运河拱桥 古韵犹存

 多孔联珠宝带桥

 因寺闻名的枫桥

 恭迎帝王拱宸桥

 依依相望姊妹桥

 百姓祈福广济桥

运河船闸 今非昔比

 镇江谏壁船闸 承启江南

 苏北运河船闸 沟通江淮

 杭州三堡船闸 河通钱江

运河功臣 彪炳史册

 元代 郭守敬引水入京

 明代 白英分水济运

 明代 潘季训治河保运

 清代 靳辅河运共治

运河旅游 方兴未艾

 扬州 游轮北上走运河

 杭州 运河古韵水上观

试读章节

传递物质文明 促进文化交融

京杭运河既是古代中国物质文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长江流域的文明和文化形态散播到海河、黄河、淮河和钱塘江流域,五大流域的区域文化因它而相互影响,充分融合,运河成为传承中华文明和繁荣中华文化的桥梁和推手。

京杭运河畔的杨柳青镇,就得益于运河的滋润。繁忙的运河不仅成就了杨柳青镇的经济繁荣,还成就其独树一帜的文化。当年的杨柳青镇,民歌、小说、戏曲等文艺创作方兴未艾,剧院、说书场人头攒动,人们的精神生活丰富多彩。

“千载御河蕴真趣,百代古镇绽丹青”。杨柳青年画是杨柳青古镇的文化名片。运河的畅通,使南方长于雕刻的民间年画艺人和精致的笔墨纸张、水彩原料源源不断地到了杨柳青,这为杨柳青年画注人了新的活力,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新的发展。当这些被誉为国之瑰宝的年画通过运河运到各地时,杨柳青镇也就扬名海内外了。

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第一次乘船赴京,停泊杨柳青镇时,写下了一首《泊杨柳青》: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青。壮岁惊心频客路,故乡回首几长亭。春深水暖嘉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谁向高楼横玉笛,落梅愁觉醉中听。诗中描绘了运河张帆的船舶、沿河的民居、傍水的酒肆。清朝蒋诗写有《沽河杂咏》:皇船坞口是渔家,杨柳青青拂岸斜。绝似西湖好风景,二分烟水一分花。

京杭运河孕育的文化多姿多彩。中国国家博物馆里珍藏着两幅反映京杭运河的古画。一幅是北宋徽宗年间张择端绘制的“清明上河图”。它以都城汴梁的汴河(隋代通济渠河段)为背景,通过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的近千个人物和疏密有致的沿河街巷建筑景致,描绘了运河的繁忙,京城的繁华。此图在国内外声名远播,影响深远。

几百年后的清乾隆年间,江南画家江萱也以时称潞河的北运河(京杭运河天津段)繁忙的漕运为背景,创作了一幅描绘运河漕运、商贸及民俗盛况的艺术杰作《潞河督运图》。这一绢本着色的巨幅画卷,比《清明上河图》还长1.5米。绘有官船、商船、货船、渔船等各类船只共64条,各种人物共计820人,河道两岸有码头、衙署、民宅、粮仓等各种建筑。河道上的各种船只有的扬帆离岸,有的落帆停泊码头。拉纤的、卸货的、推小车的,清晰可辨。岸上的通州城内,店铺、银号、酒肆林立,琳琅满目,生动具体,极富生活气息,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及官民服饰、民生百态、社会风俗习惯的真实写生。

唐宋至元明王朝期间,大运河还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是海上丝绸之路向大陆的延伸。唐代,日本的遣唐使、高僧等都是沿运河到唐都长安的。唐时日本高僧圆仁、北宋神宗年间日本僧人成寻,都曾沿大运河旅行,留下了《人唐求法巡礼行记》、《参天台五台山记》等珍贵文献,对唐、宋运河有完整、详细的记录。元代马可·波罗曾在运河城市扬州、杭州等地生活与任官。明代朝鲜使者崔溥在《漂海录》中亦有在京杭运河上旅行的记载。

在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京杭运河经历了舳舻蔽水的历史岁月,催生了两岸鳞次栉比的名城古镇,留下了纤夫漕役的声声号子,见证了枕水而居的百姓生活和芸芸众生的世井百态。普通劳动人民在与运河打交道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与水运生产相关的艺术。如形形色色或粗犷简朴,或雄劲苍凉的船工号子、纤夫号子、河工号子等。运河船工号子分类很多,有启程的出船号、推船号、起锚号、拉蓬号、撑篙号等;行驶中有摇橹号、拉纤号、扳梢号、扯帆号等;停船时有下锚号、拉绳号等。运河纤夫号子有闯船号子、拉纤号子、粮米号子等。人们在挖河、抬土、筑堤、下桩、打夯时,就唱河工号子。

京杭运河沿线城市还遗留下大量类型多样的城址、衙署、驿站、钞关、仓库、寺庙、商铺、桥梁等和地下古墓、沉船、关闸、石坝等丰富文化遗存,其时间、空间跨度之大,文物古迹遗存之多,世所罕见。

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研究所提供的资料显示,在2012年11月国家文物局列入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既有河道、码头、船闸等水利设施,还有古镇、古街、粮仓、会馆、驿站和名人故居,它们成为沿线城市文化历史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苏州,就是一座河道纵横的水城,至今仍然保留着“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和“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城区古运河两岸,历史文化遗存众多。如盘门、吴门桥、宝带桥、三里桥、觅渡桥、横塘驿亭、越城遗址、浒关、昌阁等诸多文物古迹。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刘枫说,大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悠久历史文明的最好见证。站在保护人类文明的高度看,京杭运河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为世界所公认。它不仅是中国的财富,也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千年流韵,万古流芳。京杭运河是中华民族因水兴利的智慧结晶,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心血汗水,是中华民族不负大自然厚爱而创造的艺术杰作和人间奇迹。正如生态学会城市生态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迪华所说:“大运河是中华大地上一张文明和智慧织就的网,而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一条河。”

P4-6

序言

一馆览长江 水利写文明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一首《长江之歌》响彻华夏,唱出中华儿女赞美长江、依恋长江的深厚情感。

深厚的情感根植于对长江的热爱。翻阅长江,她横贯神州6300千米,蕴藏了全国1/3的水资源、3/5的水能资源,流域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她冬寒夏热,四季分明,独有的北纬30°神奇,形成了巨大的动植物基因库,蕴育了发达的农业,鱼儿欢腾粮满仓的盛景处处可现;她有上海、武汉、重庆、成都等国之重镇,现代人类文明聚集地如颗颗明珠撒于长江之滨;她有神奇九寨、长江三峡、神农架等旅游胜地,多少享誉世界的瑰丽美景如数家珍;她令李白、范仲淹、苏轼等无数文人墨客浮想联翩,写下无数赞美的词赋,留下千古情。

长江两岸中华儿女,繁衍生息几千年,勤劳、勇敢、智慧,用双手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巴蜀文明、楚文明及吴越文明。这些文明,如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生生不息,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认识和开发利用长江的历史,就是一部兴利除弊的发展史,也是长江文明得以丰富与传承的重要基石。据史料记载,自汉代到清代的2100年间,长江平均不到十年就有一次洪水大泛滥,历代的兴衰同水的涨落息息相关。治国先必治水,成为先祖留给我们的古训。

为抵御岷江洪患泛滥,李冰父子筑都江堰,工程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成就了千年不朽,成都平原从此“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天府之国人人神往。

一条京杭大运河,让两岸世世代代的子孙受惠千年。今天,部分河段化身变为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主要通道,再添新活力,大运河成为连接古今的南北大命脉。

新中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党和政府把治水作为治国之大计,长江的治理开发迎来崭新的时代。万里长江,险在荆江。1953年完建的荆江分洪工程,三次开闸分洪抗击1954年大洪水,确保了荆江大堤及两岸人民安全。面对,54洪魔带来的巨大创伤,长江水利人开启长江流域综合规划,与时俱进,历经3轮大编绘,成为指导长江治理开发的纲领性文件。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从南方借点水给北方?”毛泽东半个多世纪前的伟大构想,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期盼与等待呀。南水北调的蓝图,在几代长江水利人无悔选择、默默坚守、创新创造中终于梦想成真,清澈甘甜的长江水在“人造天河”里欢悦北去,源源不断地流向广袤、干渴的华北平原,流向首都北京,流向无数北方人的灵魂里。

新中国成立以来,从长江水利人手中,长江流域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万里长江第一坝——葛洲坝工程,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三峡工程。与此同时,沉睡万年的大小江河也被一条条唤醒,以清江水布垭、隔河岩等为代表的水利工程星罗棋布,嵌珠镶玉。这是多么艰巨而充满挑战、闪烁智慧的治水历程!也只有在这条巨川之上,才能演绎出如此壮阔的治水奇观,孕育出如此辉煌的水利文明,为古老的长江文明注入新的动力!

当前,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一带一路战略正加推提速,长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优质的资源禀赋与三大战略息息相关,长江流域的健康发展关系着三大战略的成败。因此,长江承载的不仅是流域内的百姓富强梦,更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长江无愧于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的未来,价值无限,魅力永恒。

武汉,把长江文明馆落户于第十届园博会园区的核心,塑造成为园博会的文化制高点和园博园的精神内核,这寄托着武汉对长江的无比敬重与无限珍爱。可以想象,长江文明馆开放之时,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定将发出无比的惊叹:一座长江文明馆,半部中国文明史。

(作者系长江文明馆名誉馆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8 9:44:23